第823章 父教子
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3章 父教子,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朕聞上古,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邊臣子們不開心。
朱高煦這個皇帝也不好受。
他確實是在早朝上面發飆了,所以他爽了。
但是爽了之後麻煩也來了,太子朱瞻壑此刻正在他耳邊碎碎念。
“父皇,您好歹也是大明天子,怎可像個市井小民一樣……”
“哪有皇帝如此折辱百官一說,千百年後世人會怎樣看您這位帝王……”
“再者父皇也不該將朝臣逼迫太過,甚至還撂下狠話威脅,這成何體統嘛……”
不得不承認,朱瞻壑這幾年,被教導得很好,至少是一位知禮守禮的完美太子,哪怕是那些嚴苛大儒都挑不出什麼差錯來。
但是現在朱高煦聽見他這位碎碎念,就覺得腦門有些疼。
“太子啊,你不是被禁足了嗎?”
“你這可是公然違抗聖旨,趕緊滾回去閉門思過……”
“父皇!”朱瞻壑急眼了,“您這樣不給官員體面,遲早會生出亂子的啊!”
朱瞻壑確實很急,因為一下朝之後,解縉、顧佐這些朝堂公卿全都找上了他,明裡暗裡地暗示他規勸一下天子。
畢竟武德皇帝剛剛才在早朝上面大罵百官,所以哪怕是解縉、顧佐這些心腹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觸皇帝的黴頭。
但不敢歸不敢,該說的還是得說啊!
最近這段時間,武德皇帝的脾氣那是越來越暴躁,越來越不好了!
朝堂是君臣合作又對抗的地方。
朝臣對待皇帝天子,也從來不是唯唯諾諾,而是該抗爭的就抗爭。
比如前宋朝堂,那可就是出了名的,臣子連皇帝都敢噴,偏偏皇帝還不敢還嘴,因為罵不過。
大明的君臣,更像一種氣氛比較融洽的合作。
當然,洪武朝除外,開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威望,所以沒人膽敢忤逆太祖朱元璋的意志。
可到了建文朝與永樂朝,朝堂氣氛就融洽多了嘛!
你比如永樂朝的時候,永樂皇帝想要北伐,夏元吉等臣一再勸諫,甚至不惜辭官威脅,這些可都是諫諍之舉。
皇帝也明白臣子的難處,也不會因此而大發雷霆,動不動地就喊打喊殺。
畢竟合作並不一定是愉快的,政見不合時也會發生爭吵。
朝臣反對天子的決定,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過錯,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當年永樂皇帝還少罵過夏元吉嗎?
好幾次震怒之下,直接把夏元吉給丟進了詔獄裡面,但是沒過多久又把人給撈出來官復原職,一起商量怎麼籌措錢糧。
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君臣相處模式嘛!
政見不合的時候,大家怎麼吵怎麼鬧,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吵歸吵,鬧歸鬧,該辦的正事還是要辦。
而且皇帝也不能因政見不合就直接殺人,一旦開了這個先例,一頂“昏君”、“暴君”的帽子絕對逃不掉。
比如那位太祖高皇帝,一言不合就喜歡殺人,以致於扣上了“暴君”之名,千百年後這惡名也會伴隨著他!
靠殺人來堵住臣子的嘴,這是皇帝最昏庸無能的表現!
朱瞻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現在才會急眼。
他不希望看到自家父皇為大明操勞了一輩子,最終還要落得個“昏君”、“暴君”的罵名。
朱高煦有些不耐煩,卻也明白兒子是好心,所以一直沉默著不吭聲。
眼見朱瞻壑還在不停地碎碎念,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他也有些忍不住了。
“太子,這裡面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聽爹一句勸,趕緊回去老實待著。”
“父皇,兒臣身為太子,當有上佐君王、下安黎民之責,父皇若是再繼續這般……”
“行了行了,別碎碎唸了!”
朱高煦也被他給搞煩了,準備教育一下這個便宜兒子。
“朕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是擔心朕為所欲為,濫行殺戮罷了!”
“但是你認真看一看,朕殺的都是些什麼人,要麼是糾集起來逼迫皇室之人,要麼就是暗中密謀意圖動搖我大明社稷之人,這些人難道都不該殺嗎?”
“他們不只該殺,朕還覺得殺的有些少了,不多殺一些跳樑小醜予以震懾,他們還會再次冒出頭來,阻擾朝廷推行新政!”
朱高煦冷笑道:“朕先前難道沒有給他們體面嗎?”
“早早地跟那些朝堂公卿打好了招呼!”
“早早地將嶺北無主之地交給縉紳去開發獲利!”
“可是這些人現在又怎麼做的呢?一而再再而三地動用陰謀詭計,試圖逼迫朕中斷推行新政,你說說他們該不該殺?”
“該殺!”朱瞻壑沒有猶豫,直接給出了回答。
他這個太子爺,又不是什麼真的長於婦人之手的懦弱蠢貨。
不要忘了,朱瞻壑可是隨朱棣一起北伐打過仗的,說不上殺伐果斷,但也不是婦人之仁。
只是做了太孫之後,朱瞻壑開始修身養性,禮待群臣,因此收穫了賢名。
“那些人的確該殺!”
“但是也總得有個度吧?”
“父皇兩次大興黨獄,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如若再這樣下去,朝堂不穩,人心思動,大明會生出亂子啊!”
朱高煦聞言嗤笑了一聲,絲毫不以為然。
“還能生出什麼亂子?”
“只要朕還活著,這個大明就亂不了!”
“可是父皇,文人下筆如刀,要是真把他們逼急了,您這名聲肯定……臭了啊!”
朱瞻壑再次提及了此事,這是他最擔心的地方。
朱高煦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早就做好了這個心裡準備。
“從朕下定決心推行攤丁入畝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這個準備。”
“不過是些許名聲罷了,臭了也就臭了吧,反正你爹我的名聲從始至終都沒好到哪兒去!”
“如若能夠用這些所謂的名聲,換取天下百姓衣食無憂,反倒是你爹我這個皇帝賺了!”
滿清雍正皇帝推行改革的三大政策: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得利的都是底層群眾,無田少田的窮苦百姓直接獲利,減少或者取消了所納的賦稅,算得上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了。
可也正因為如此,雍正將讀書人給逼得狠了,以致於被那些文人黑到了極致。
正所謂讀書人殺人用筆不用刀,畢竟是封建社會,輿論都掌握在這些讀書的官紳手中,能對這位皇帝有什麼好的評價嗎?
但朱高煦怕嗎?
他怕個錘子!
從一開始他這個漢王爺的名聲就不咋地,何必因為這些虛名牽累呢?
推行新政,惠及百姓,造福蒼生,這是大明天子的責任!
至於那些所謂的身前生後名,留於他人評說便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