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東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章 歷經磨難,水滸凌雲志,宇文東耳,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英想要問母親發生了什麼事,但母親卻什麼也不說,只讓自己緊跟著她,萬萬不可走散,王英便只得跟著母親向後花園跑。
跑著跑著,卻忽地摔了一跤,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等王英再次醒過來時,便發現自己已經在一輛大車之上,車上四圈都是鐵欄,車中還有十幾個與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
王英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就想找人詢問,但車中的孩子要麼昏睡不醒,要麼便是在低聲哭泣,無人回答,這時一個一頭黃毛,年紀稍大的一點的孩子,招手將王英叫到身邊,而黃毛身邊還有一個與王英差不多大的小孩。
那黃毛便對王英道:“我們被遼國人抓了,我們如今是在遼國人的囚車上。”
王英不解,便問道:“遼國人抓我們做什麼?”
黃毛答道:“我也不清楚,好像是遼國那邊鬧災沒糧,餓死了很多人,就到我們這兒來搶糧了,抓我們好像是為了給他們做奴隸。”
王英不明白奴隸是什麼意思,瞪著一雙大眼不知該說什麼,黃毛又道:“我叫燕順,你可以叫我大虎子,他叫鄭天壽,你叫什麼?”
“我叫王英。”王英答道。
那叫鄭天壽的小孩向燕順問道:“我們不能回家了嗎?”
燕順嘆了口氣,沒有說話,鄭天壽撇撇嘴想哭,卻又強自忍住。
大車顛簸,三個孩子又餓又困,不久又再次沉沉睡去,王英在夢中似是又回到了家中,與父母兄妹一起玩耍。
囚禁王英等人的這種大車不止百輛,車上都是遼兵從大宋河北一帶擄掠的平民百姓,男女老少皆有,一路絡繹不絕向遼國駛去。
王英、燕順、鄭天壽三個孩子,也同這些被擄掠來的大宋百姓一起被運往遼國,一路之上受盡屈辱。
這些遼兵根本不把大宋百姓當人,就像對待牲口一樣地隨意打罵,稍有反抗便會被就地打死,有的孩子因為害怕不停地哭鬧,惹得這些遼兵極是不耐,便將哭鬧的孩子拖出車外摔死。
有的大宋百姓實在受不了欺侮,就想要尋機逃跑,但遼兵看管得甚嚴,根本無人能夠成功逃脫。
而這些遼兵見有大宋百姓逃跑,卻不當場去抓,等跑得遠了,再用騎兵去追,但追上後又不馬上捉回,只任由這些百姓拼命狂跑,直到跑得筋疲力盡,再用繩索捆綁託在馬後,然後縱馬狂奔,將這些逃跑的百姓活活拖死,一路之上不知有多少人死於非命。
好在王英三人倒是機靈,從不敢惹遼兵生氣,王英更是嘴甜,經常能哄得這些遼兵開心,混得些吃食,三人得到食物後便躲在角落裡一邊大吃,一邊大罵遼兵。
王英等人一路吃盡苦頭,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終於到了遼國都城中京府。
到了中京之後,這些被抓來的百姓便被分作了幾撥,年輕貌美的女子都被送給王公貴族為奴,其他年老色衰的則被送到奴隸市場販賣。
而青壯的男子和王英等一眾少年孩童卻被送到遼國北部的一座軍營,青壯男子直接便被編入軍中,作為敢死隊去與金國作戰,王英等少年則被編入少年營,先是接受訓練,待其長大後再送往敢死隊。
自此以後,王英等人便開始瞭如同地獄一般的少年營生活,這少年營號稱鐵血少年營,營中有數千人,皆是遼國從各處擄掠而來的他國少年孩童,有宋人、金人、西夏人、高麗人、日本人以及西域人,甚至還有西洋人。
這少年營的訓練更是極其的殘酷,死亡率極高,進入少年營的孩童會有一半以上慘死在嚴酷的訓練之下。
但是隻要能夠挺過這殘酷的訓練活了下來,便無一不是能夠以一當百的鐵血戰士,冷酷殺手。
而王英、燕順、鄭天壽三人竟然都憑藉自己的機智堅韌硬是挺了過來,三人也成了生死與共的鐵血兄弟。
按照鐵血少年營的規矩,年滿十二歲的少年便要被編入遼軍的敢死隊,被送往金國參戰,燕順年長,就先一步被送入敢死隊,等王英與鄭天壽到了十二歲,也被送到了敢死隊。
說來也巧,王英、鄭天壽竟然同時被編到了燕順所在的小隊,當時燕順已經因為作戰有功晉升為了十夫長,王英、燕順、鄭天壽三人自此便在一處浴血奮戰。
而這與遼國連年打仗的金國,位於遼國的東北之地,也就是後世現代中國的黑龍江一帶,本是遼國附屬,只不過當時還未建國,只是一些鬆散的部落。
這金國雖然國小人窮,但民風卻是極其彪悍,金國百姓平時以漁獵為生,看似樸素無華,可是隻要跨上馬背出兵作戰,就會立即變得勇猛無比。
遼國十分懼怕金人如此彪悍的民風,在遼國朝野上下更是暗中流傳著一句民間諺語‘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戰’,遼國國主聽到這句諺語,心中更是惶恐,就與朝臣商議如何應對,最後便有大臣提出了‘減丁’之策。
而這減丁之策,其實就是每年派兵到金國劫掠,殺掉一部分金國的青壯男子,擄走年輕的女子以及孩童,從而使金國的人口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低限度,使金國的國力無法增長,也就無法威脅到遼國的安危。
初時這減丁之策倒也十分有效,因為當時金國的各個部落還沒有聯合成一個整體,都是各自為戰,所以無論哪個部落都不是遼國的對手。
而金國各部落懾於遼國的強大,就只得臣服於遼國,年年給遼國上貢牛羊馬匹,以及美貌女子,可說是受盡遼國的欺侮。
但近年來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因金國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而這位大英雄就是現在的大金狼主完顏阿骨打。
這完顏阿骨打實是一位不出世的英主,天縱奇才,才略無雙,完顏阿骨打認識到金國的各個部落太過鬆散,而且各個部落之間不但不團結,反而相互征戰,這樣又怎會是遼國的對手,所以完顏阿骨打便想將金國的各個部落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遼國。
完顏阿骨打極有手段,憑智憑力,恩威並施,只在幾年之間便將原來一盤散沙的金國各部落統一起來,其力量也是迅速壯大,很快便有了與遼國爭鋒的一戰之力,其後完顏阿骨打便率軍與遼國派來減丁的軍隊進行交戰,居然幾戰皆捷,大獲全勝。
這使得完顏阿骨打信心大增,隨後便主動出兵反攻遼國,結果又是連戰連捷,自此完顏阿骨打已是有了與遼國分庭抗禮的資本,也就此建立了現在的大金國,並自任國主。
此後金國與遼國連年征戰,但遼國均是敗多勝少,而金國的國力卻是日漸強盛,現在更是早已遠超遼國,完顏阿骨打由此也有了將來必要滅掉遼國的野心。
當王英參加敢死隊赴金參戰之時,金遼之間的形勢早就已經逆轉,遼國已是處於劣勢,每次與金國交戰均是死傷甚眾,討不到半點便宜。
好在王英、燕順、鄭天壽三人在少年營中練就了一身的本領,遼軍與金國作戰雖然敗多勝少,但王英三人卻頗立了些戰功,幾年之後,三人便都因功晉升了百夫長。
但多年的作戰也讓三人全身傷痕累累,王英更是在十四歲時傷了脊柱,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也因此再也無法長高,變成了現在這付矮挫模樣。
等到王英十八歲時,遼金之間又有一場大戰,結果遼軍大敗,潰兵一瀉千里,不可收拾。
王英三人率部撤退之際,一時慌不擇路,竟是跑到了海邊,可巧的是海邊碼頭上卻停靠著一艘高麗商船。
王英看到這艘大商船,卻忽地有了一個主意,便偷偷與燕順和鄭天壽商量,不如就此劫了這艘商船,乘船出海,離了遼國回大宋去。
燕順和鄭天壽本就都是宋人,自從被遼兵擄到遼國,進入到鐵血少年營,受盡了磨難,好不容易活了下來,卻又被編進了敢死隊,此後日日為遼國打仗。
這許多年下來,已不知有多少同樣被擄來的兄弟客死他鄉,到如今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四年,這十四年間,又有哪一日不在思念故鄉,不在想念父母兄弟,只恨無法還鄉。
但現在希望突然出現在了眼前,哪還有放過之禮,三人當下一拍即合,再將想法與手下一眾兄弟講了,三人手下的兄弟也基本都是被擄掠而來的宋人,一聽三人的想法,立時歡呼雀躍,無不答應。
王英三人也就不再猶豫,當即率領手下兄弟一鼓作氣,毫不費力地拿下了高麗商船。
王英三人率眾劫下了高麗商船,就立即逼迫高麗船主開船離岸,那高麗船主此時早已被嚇得傻了,如何敢不答應,便立刻開船將這些吃了敗仗還歡天喜地的軍爺送往大宋,至於這些遼兵為何要去大宋,又有哪個敢問。
等高麗商船到了大宋水境,王英便讓高麗船主尋一僻靜之處靠岸,王英全夥換了大宋衣裳,偷偷摸上岸去,等到上了岸,腳踏宋土,王英三人以下三百餘人無不伏地大哭,弄得高麗船主不明所以。
不過王英等人也未殺那高麗船主,畢竟不管怎麼說,這高麗船主也算是王英等人的恩人,不過船上的財物卻是不能放過,自是劫掠一空,以做路資。
那高麗船主此番能夠活命,自知已是大幸,哪裡還顧得其它,當即招呼一眾水手火速開船,乘風破浪而去,絕不回頭再看一眼。
而王英等人在船上之時,便已經商議好了,等回到大宋之後,便先尋一落腳之處安身,然後眾兄弟各自回家,尋找家人,如果家人尚在,就與家人生活在一起,不用回來,若是沒了家的就還是大夥聚在一處過活。
王英等人從登州上了岸,就開始尋找落腳之處,最後尋到了這清風山,這山上原有一夥強人,打家劫舍,攔路生財,眾人覺得這清風山甚是不錯,便衝上山去,殺了這山上原來的頭領,降了餘下的一眾嘍囉,佔了這清風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