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燃人心
乘風鵬本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一章 燃人心,退婚後不裝了,我就是你們找的詩仙,乘風鵬本尊,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句詩吟唱出來,配以寧無礙刻意壓低的聲線,眾人不約而同的停下手裡爭取的動作,屏住呼吸。
嚓!
伴隨著一抹刀光閃過,人們感覺胸腔像是有什麼東西壓住似的,因為這股壓力,又有一種衝動似乎為了對抗它,而想要噴湧而出。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眾人想要跟著念唱,但。
這首詩還沒有結束。
因為惜柔姑娘密集的鼓點還在間奏。
所有人全部仰頭望著正在揮舞青龍長刀的寧無礙,只覺得那詩中的趙國俠客若在世上,便應該是長這個樣子。
英姿颯爽!
所向披靡!
無往不勝!
惜柔一邊拍著腰鼓,一邊準備著接下來的樂器,她應當專心為自己這次揚名立萬的奏曲,專心準備。
但她的眼角餘光,總是控制不住的往揮舞長刀的青年身上看去。
一直以來,她總覺得大興男兒因為重文抑武,缺少英氣,哪怕名聲在外的金陵詩仙,也是一個白麵小生,長相雖俊美但不符合她理想裡的男兒。
事實證明,還是她太年輕,見識太少了。
像寧三公子這樣的大興男兒,靜時儒雅端莊,動時長刀直入,雖是第一次見到,但她敢肯定,這樣的男兒便是她所求結伴之人。
惜柔的雙眼裡盛滿了秋水,但稍一愣神,又很快回過魂來,抓緊準備樂器。
她方才與寧三公子可是配合得天衣無縫,怎麼能因為自己多看對方兩眼耽誤工夫呢。
嗡……
琴絃聲加入了舞刀聲之中。
寧無礙與惜柔姑娘目光交匯,點頭確認該進入下一段奏樂後,便停止舞刀,轉而吟唱起來。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寧無礙的語調較之之前,更為張揚。
人們的心神也不禁隨之而起伏。
有些懷才不遇的武舉人,甚至舉起袖子,淚沾溼巾。
若是他們能夠遇到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並與之結交的話,也不至於如今還在蹉跎歲月。
再看手裡的熱酒,眾人也不管它是平安酒還是濁酒一杯,紛紛一飲而盡。
若非間奏未歇,他們便當場大喝一聲“彩”字,至少也能夠一吐心中鬱氣。
人人都有為知己兩肋插刀的想法,可這世間,又哪裡有那麼多知己可以相遇相求呢?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唸到最後,間奏陡變。
只聽惜柔姑娘一聲鷹鳴長嘯,如長虹貫日般讓人直入人心,將原本的鬱氣,融化為一腔的熱血。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好詩!好句!”
“有此一句,我再練一年武去考武舉人又何妨!”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同窗們,吾輩當自強,做人要學那俠士之道,就算無能也要盡力,可莫學那混跡於白首卻一事無成,一事不做的無用書生!”
大家對於這位仁兄的建議,深以為然。
他們在場許多人,都是想先求功名,再想做何事才能建功立業。
可這首新詩,卻告訴了他們一個新的方向。
那便是為國為民不必刻意去追求功名,哪怕是那名不見經傳的俠義之士,也擔得起名傳千古的重任!
若是再有像寧詩仙這樣的人,能夠為他們留詩一首,傳於世間,那便是真的死而無憾了!
長嘯餘音終消。
但間奏很快迴圈一圈,再次重頭來過。
第一次吟唱,只要是將新詩讓大家知曉,咬文嚼字間配以奏樂,自然要低弱一些。
而第二次為了佐調,惜柔便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腰鼓一響,眾人側目。
琴絃錚鳴,猶如刀鋒。
奏樂聲的加強,更加鼓動人心。
再伴隨著寧無礙的吟唱聲與舞刀聲,所有人都忘記自己要做何事,全部跟著耳中的節奏與詞句,在詩海之中起伏,心中暢快不已。
而那猶如實質的舞刀帶來的殺氣,則是激起了在場武舉人們心中的熱血。
待到第二遍新詩吟唱完,一人振臂高呼。
“何以報國?何以護民?”
“大有徵戰沙場馬革裹屍,小有剷除強盜宵小!”
“眼下倭賊在城中作亂,大家必定同心攜力,助官府為之一戰!”
說話間。
幾個得到武舉人功名的人,不知道是聽詩上了心,還是飲酒上了頭,振臂高呼便要下樓離去。
秋娘看了一眼寧無恙,在確認寧無恙沒有阻攔的意思後,連忙示意看守大門的龜奴讓路。
“隨我走!”
“莫攔路!”
“除倭人!”
誰遇到這群熱血武舉人膽敢攔路?
連在場沒被發現身份的倭國人,光是聽到呼聲,都在膽顫,更別提擋在他們前面的客人,紛紛讓路,讓這群找到做力所能及之人的武舉人們出去相助官府去。
寧無恙站在高臺旁,看到這群熱血男兒們的反應,欣慰不已。
雖說確實有他引導的成分在其中,但大家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能夠給官府增添助力,給敵人施加無形的壓力。
“趙客……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第三遍吟唱再度開始時。
有人搶先在寧無礙的前頭開口進錯了拍。
但沒有人因為這種小失誤而停下合唱。
又一首新的單曲開始迴圈。
寧無恙掃了一眼那些跟不上節奏,吐詞也有些饒舌的細作們。
原本只是懷疑,如今可以直接肯定了。
新曲迴圈再加上飲酒為彩頭,瀟湘館裡的氛圍在惜柔姑娘強有力的鼓點聲中,推到了頂點。
就在細作們終於背熟了《俠客行》時,幾個寧家小廝拎著酒桶,悄然而至。
旁人沒有察覺到,只以為是瀟湘館裡的小廝。
北狄與倭國人看到了,也並沒有放到心上。
也就沒有發現,其中除了寧家小廝與之前來的鄭東林以外,還混入了一個陪在江宴身邊的護衛。
“寧先生,官府果真收到了大量舉報倭國人藏身據點的密信,大人親自帶兵去搗毀了一個後,又收到了關於舉報北狄人身份的密信,如今官府全部出動,這是大人親自所作的城中地圖,黑點標記的是北狄人和據點所在位置,紅點是倭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