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藥膳大師
圓頭圓肚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五章:藥膳大師,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圓頭圓肚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雍正真正的死因,一直沒有定論,李逸也只是好奇瞄過一眼,沒有細究。
但這次附身在張玄清的身上,卻讓他突然想起了這茬。
張玄清的叔父就是當年親歷了雍正暴斃事件的張太虛,而且還是煉製既濟丹的負責人。
如果雍正真是因為吃了太多丹藥而死的,那他就是元兇。
可他被乾隆驅逐出宮後,卻一直好端端的在龍虎山煉丹,無病無災,乾隆也沒有動他,這就有點讓人捉摸不透了。
最重要的是,他居然還把侄子送進宮來,給乾隆當御廚,這就更奇怪了。
看著鏡中的張玄清,李逸對照著回憶。
他記得,張玄清應該是乾隆二十六年進御膳房的,也就是乾隆五十大壽的那年,比李凱樂晚五年。
但進御膳房之後,他呆了五年,都沒有給乾隆做過飯菜。
不過他每天也都是按時按點的“打卡上班”,按時“下班”。
平日裡他也不會和同僚們聊天說笑,只是一個人待著。
御膳房裡,每個御廚都要為自己的菜品負責,所以除了自己帶進來的幫廚之外,基本上不會讓別人插手。
所以也沒人找他幫過忙,他就一個人閒待著,要麼坐著喝茶,要麼在院子裡發呆。
一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入秋,乾隆偶感風寒,吃不下去飯。
於是他突然下了道口諭,讓御膳房張玄清燒一道湯來發發汗。
口諭傳到御膳房的時候,大家都忘了有張玄清這個人存在。
一直到他出來接旨,大家才想起有他這麼號人存在。
那次李凱樂在場,親眼目睹了這一常賣你。
張玄清領了口諭後,就和太監到一旁說了幾句話。
雖然沒聽到他說的是什麼,但大家也都知道,應該是詢問乾隆的情況,好知道做什麼湯。
畢竟乾隆只是說燒一道湯,卻沒說過要燒什麼湯。
在跟太監打聽過情況後,張玄清就去了廚房裡,不消半個時辰,就燒了一道蘿蔔羊肉湯。
太監給乾隆送去,半個多時辰後,就有太監把食盒送了回來。
食盒裡的湯碗已經被喝得乾乾淨淨了,只有一個空碗被送了回來。
看到空碗後,御膳房一片譁然。
乾隆吃不下飯,御膳房十多位御廚使出渾身解數,做了一道道乾隆愛吃的菜餚,給乾隆送了過去,但乾隆卻一口也吃不下。
甚至還沒端到床頭,就被聞到味道的乾隆趕走了。
但張玄清這道湯,不僅被乾隆喝了,而且還連湯帶料,喝了個乾淨。
於是乎,御廚們就都向張玄清打聽了起來,想問問他那道湯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乾隆會喜歡喝。
張玄清也不藏私,表示他只用了白蘿蔔,蔥白,以及幾根小羊排燒了鍋湯,出鍋前撒了些胡椒粉罷了。
御廚們對此都表示有些懷疑,因為這麼簡單的湯他們都會燒,但為什麼張玄清燒的,乾隆就願意喝呢?
這時候,還是張東官猜到了緣由。
正所謂藥食同源,張玄清並不是按照燒菜的道理燒的這道湯,而是按照藥理來燒的。
白蘿蔔本身就可以消炎、化痰、止咳、理氣。
蔥白也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作用。
這兩樣食材組合起來,本就是一道傳統湯藥。
而羊肉雖然是發物,但同樣也有溫補的功效。
乾隆的體質對羊肉接受程度很高,適量食用是不會有問題的。
再加上最後出鍋時撒的胡椒,也有有消痰解毒、緩解腹瀉、增進食慾的功效。
這一道湯放在乾隆面前,自然可以引起他的食慾。
在聽到的張東官的解釋後,御廚們這才明白,原來張玄清是一位藥膳大師。
於是,在場御廚都向他恭賀,認為乾隆喝他的湯喝得滿意,肯定會重重有賞。
但奇怪的是,從那之後,乾隆卻像是把他忘了一樣,一連一年多,都沒再召過他的菜。
而他也不在意,又回到了之前摸魚的狀態。
一直到一年多之後,乾隆再次生病,才又讓他煲一碗粥。
而在張玄清給乾隆煲了一碗薏米紅糖粥之後,乾隆喝完,又把他晾起來了。
自此,乾隆每次生病,都會讓張玄清做份藥膳吃。
一直到乾隆五十年以後,乾隆召他做膳的次數才多了起來。
從乾隆五十年,一直到乾隆過世,隔三差五就會讓張玄清燒份藥膳。
尤其是過世前的幾年,每天晚上乾隆都要喝一碗張玄清熬的湯。
而民間也有傳言,說乾隆之所以那麼長壽,就是因為吃了張玄清做的藥膳。
看著鏡子裡年齡尚輕的張玄清,李逸若有所思。
只是看相貌,這應該是張玄清剛進京的那幾年。
而他這次附身,想必就是要掌握張玄清的這手藥膳功夫了。
雖然他也會做幾道藥膳湯,但和張玄清這種專業藥膳廚師還是沒法比的。
放下銅鏡,他將房間收拾了一通,把隨身物品也整理了一遍。
張玄清家底頗豐,箱子裡壓著上千兩的銀票,還有幾十兩碎散銀子。
但翻箱倒櫃找了一圈,李逸卻沒找到度牒。
低頭看著身上的道袍,李逸不免有些疑惑。
沒有度牒就意味著不是正式的道士,沒有皈依。
那張玄清為什麼穿著道袍?
而且他記得,平日裡,張玄清也都是穿著便服進宮的,從來沒有穿過道袍。
略一思索,他就換下了道袍,換上了一身便服,邁步走出了房門。
這些疑惑,他有的是時間解開。
既來之則安之,對於這樣的經歷,他早已經熟門熟路了。
邁步離開了院子,他就上了前門大街。
逛著熟悉的街道,他口中哼著:“同仁堂,開的本是老藥鋪,先生好比這個甩手自在王…”
主動出擊,總比坐在房子裡熬日子好些。
他打算去藥鋪裡逛逛,熟悉熟悉藥性。
……
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二十年。
木碑空間中,李逸的身影浮現。
看著面前木碑上浮現的銘文,李逸靜靜等候著記憶疏離。
張玄清(雍正九年八月初八至嘉慶十一年五月十六)
男,贛省饒州府人,自小習道,因順治十八年康熙登基後下至全國停發度牒,遂以俗家弟子身份入龍虎山習道,研習藥理。
乾隆二十六年,受叔父張太虛舉薦,入宮擔任藥膳御廚。
嘉慶十年,返龍虎山皈依,次年坐化。
4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