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吐谷渾宰相,修仙大唐之問鼎滄溟,徒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這本是在另外一個時空裡,一百多年之後才會出現的詩詞,此時卻被李治提前給剽竊了出來。
原本魔族敗退之後,李治一行即將離開天庭之際,太白金星卻奉了大天尊之命,前來延請唐皇。
盡言大敗魔族,唐皇出力甚重,為表彰此役各路仙家兵將之忠勇,大天尊有意在瑤池增開一場「蟠桃盛會」。
獲悉此事,李治搖頭不語,然後當場「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這首詩,囑託太白金星代轉,然後揚長而去。
開什麼玩笑,如今的李治自然不會去貪圖那兩口瓊漿玉液,也不再痴迷於那風靡三界的蟠桃,去參加這樣毫無營養的盛會,還不如回家多陪陪老婆孩子呢。
「哈哈,九郎到底是九郎,本座都差點兒忘記了,當年他八歲幼齡就已經詩名冠絕長安城了,我們也回去吧——」
看到李治走的這樣灑脫,楊戩不禁感慨萬千,且由衷地佩服起李治來。
當然,李治如今大唐之主的身份,去參加這樣的盛會的確是有些敏感。
若換成任何一個人間的帝王,哪怕是當年的李世民,都可能會是一段三界的佳話。
可惜,李治不是李世民,更不是任何一位人間帝王,他就是李治,獨一無二的李治。
也許,從這首詩中能看出李治婉拒的「理由」,楊戩卻能明白這背後的真正原因。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楊戩又該如何行事呢?
......
幾度秋意濃,最是桂花香。
李治一行返回人間之時,卻發現此處已經進入了八月,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
永徽七年,秋分之日。
「敖師兄,素貞,我等三人步行回長安吧,順帶也看看沿途的民情,我這個大唐皇帝當的,委實有些不負責任了。」
合指算來,李治離開大唐居然已經五年多的時間了,他們降落的地方,卻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一個叫做藍田的地方。
「師尊,這個地方好美啊,您看那些忙碌在田間的百姓,雖然一個個頭上都滿是汗水,卻洋溢著欣喜的笑容,看樣子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
此時的白素貞,哪裡還有一絲殺伐果決的樣子,看什麼都好奇,甚至跑到天邊向那些農人問這問那。
「呵呵,敖師兄,經過此一役,想來你不會再躲著素貞了吧?她雖然是我的弟子,咱們修行之人,哪裡會有那麼多的顧慮?」
「我知道你在龍族的責任很重,我同樣也需要振興大唐,甚至要振興整個人族,難道就要永遠不結婚生子了嗎?」
「敖師兄啊,你是瞭解我的,最看不慣那些為了修行而泯滅‘本性的做法,如果為了長生什麼都捨棄了,那要的長生又有何意義可言?」
「此次回長安之後,我想趁機就把你們的事給辦了,你作為一個大男人,這種事情總不能讓一個姑娘家先開口吧?」
看著在田間歡快的像一隻蝴蝶的白素貞,李治突然覺得自己有些「老」了?
單單計算這一世的歲數,他也過了不惑之年,只是面容依然是二十來歲的樣子。
當然,比起小白龍和白素貞來,那完全就沒有可比性,只是這身份、位置的改變,身上的責任重大,有時候真讓李治覺得有些不適應。
「主上,其實我是喜歡白姑娘的,可是......龍族的事情,並不是外表看起來那麼簡單,有
些事情,也是我突破了‘大羅金仙之後才慢慢知道的......」
小白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看向白素貞的目光,除了憐惜,更有深深的擔憂。
「哈哈,敖師兄啊,我發現你是越活越回去了?沒有突破‘大羅金仙的時候,我看你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怎麼如今修為更強了,反而畏手畏腳了起來?」
「既然你叫我一聲‘主上,而素貞更是我門下的大弟子,有我在的一天自然不會讓你們被人欺負。」
「魔族肆虐三界也***了,此次雖然在天庭鎩羽而歸,但是他們的核心力量還在,反而是天庭受創不小。」
「誰也說不準魔族會囂張多長時間,不過,我卻打算趁機搞些動作出來,咱們的力量還是太弱了些。」
李治也沒有細問小白龍的顧慮,反而大包大攬地將所有的問題都攬了過來,在李治看來,龍族就算是有問題,難道比人族的問題還嚴重嗎?
「這位貴人,您如果不嫌棄,請用碗水吧——」
這個時候,旁邊過來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地上放著一個瓦罐,手中還端著一個陶瓷碗,碗中是清澈的涼水。
雖然已經入秋,正午前的時段還是有些悶熱,更何況今日的陽光正好,老者的前胸後背都有些溼了。
看樣子老者是專門前來送水的,在旁邊的田地裡,正有兩男一女在忙碌著,還有一個五六歲大小的孩童,在田地裡捉蛐蛐玩,應當都是這位老者的家人吧。
「多謝老丈,在下也不是什麼貴人,就住在長安城裡,趁著秋高氣爽,出城來隨便走走。」
李治熱情的接過了老者遞過來的陶瓷碗,想都沒想,一飲而盡,一絲甘甜從喉入腹。
看到李治喝光了自己送上的水,老者笑的更開心了。
他本就是最為樸實的農人,看到如此俊朗的公子哥真的沒有嫌棄自己,老者的真誠終究被善待了。
「原來是長安城來的貴人啊,怪不得您有如此的氣度,比起俺們這些土裡刨食的強多了。」
老者恭敬地將陶瓷碗接過去,又給小白龍也倒了一碗,雖然小白龍並不渴,看到李治都喝了,他自然也不能拒絕。
「老丈就是藍田本地人嗎?家裡有幾口人啊?今年的收成如何,可夠一家人吃喝的?」
喝了老者一碗水,彼此也就近乎了起來,李治隨意坐在田埂之上,示意老者也坐下來。
原來,這位老者姓徐,就住在離此不遠的徐家莊,整個莊子不大,也就一百多戶人家,九成以上都是姓徐的。
田中勞作的正是老者的兩個兒子和二兒媳,那個在捉蛐蛐玩耍的,自然就是老者的孫子了。
小兒子今年剛剛十三歲,放在哪個時代,都算是典型的老來得子了。
事實上,老者還有一個長子,卻死在了多年之前的北疆之戰,如果現在還活著,也過了而立之年了。
「原來是忠良之後啊,令郎為國捐軀,難道您就沒有得到撫卹嗎?」
聽到這老者的大兒子,也在當年的北疆之戰犧牲了,言語之間李治自然更加尊重一些。
「當然有啊,除了給銀錢和糧食,現在種的五十畝地,也是朝廷一併發下來的。」
「我那小兒子還在村裡的學堂唸了書,小孫子過了六歲,也打算送過去,今年的收成不錯,長安城中有‘龍女娘娘在,咱們這裡自然是風調雨順的。」
老者說到「龍女娘娘」,還不自覺朝著長安城的方向拱了拱手,那份感激和虔誠是裝不出來的。
老者口中的「龍女娘
娘」,李治自然知道是在說誰,正是被他冊封為「德妃」的東海七公主敖凌。
當年天庭被魔族大軍圍困,司職人間降雨的天庭職曹人員也不能輕易出入南天門,於是李治就擅自做主,讓敖凌來負責大唐境內的布雨事宜。
沒想到,如今天庭已經恢復正常了,自家媳婦兒竟然還「霸佔」著這個活計沒丟嗎?
「老丈,我等出來的匆忙也沒帶什麼,這錠銀子你且拿著,算是給你家小兒子和孫子的學資吧。」
該瞭解的,李治也瞭解完了。
至少從長安城周邊看來,這幾年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一個普通農家的孩子都能上學堂了,這可是一個很了不得的現象啊。
「這......這使不得啊,一碗水而已,老漢怎能收您的銀子,您這不是讓別人戳老漢的脊樑骨嗎?」
任憑李治如何硬給,都被這徐老漢給推了回來。
「這位大哥哥,耶耶是不會要你的銀子的,您就收起來吧......」
這個時候,在那邊玩耍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應當是玩累了,過來討口水喝。
「呵呵,好,那大哥哥就收起來了。來,大哥哥幫你倒碗水喝。」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都有了這樣的覺悟,李治還真有些感到欣慰,順手操起了地上的陶罐,暗中將一顆「酸棗」化於水中。
這「酸棗」也是孫思邈培育出來的,雖然功效不算太過神奇,就這一顆「酸棗」的藥效散入陶罐之中,足夠這徐老丈一家數口人延年益壽、百病不侵的。
「耶耶,這水真甜啊,太好喝了——」
「這......這是神仙手段啊,俺們是遇到神仙了嗎?」
聽到小孫子的喊叫,徐老漢親自喝了一口,頓時覺得多年的腰疼病也消失了,渾身竟然充滿了力量?
「貴人?——」
等徐老丈再想找李治時,卻發現那三人早就沒有了蹤跡。
......
「師尊,這些百姓還真的很容易滿足,有口吃的,有衣服穿,有房子住,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是一輩子了。」
到底是心善的女子,這半天走下來,白素貞的感悟最深,還時不時出手相助了幾名身患隱疾的農人。
李治也是無意中想起,「曾經」的白素貞是精通醫道的,總不能因為她拜了自己為師,反而沒了這項技能吧?
於是乎,李治就從孫思邈處要來了那老道所有的藥方、醫術、針法,一股腦全塞給了白素貞,更是將自己後世所學也傾囊相贈。
至於白素貞最終能夠學得多少,就不是李治這個不負責任的師尊顧得上的了。
這也過去十多年了,不是住在皇宮裡,就是跟著李治廝殺在戰場上,學得一身醫術的白素貞,還真就沒有施展的地方。
「所以說,上位者才更應該珍惜這些平明百姓,但凡出現貪官汙吏,絕不姑息——」
好在走了大半天,整個藍田縣都被他們轉悠了一圈,也沒發現一例搶男霸女、魚肉百姓的事情。
「主上,今日咱們還回長安嗎?」
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此處距離長安不過一百多里而已,以他們的腳程,那還能叫距離嗎?
「先不回了,隨意找個地方住一晚吧。」
白天主要是走訪田間地頭了,既然到了藍田,李治自然不想放過著名的藍田山莊,只是他還不曉得,現在有沒有出現「藍田山莊」?
藍田屬京畿之地,因藍田自然山水優美,有唐一代,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寓居藍田,置辦別業,建造莊園。
終南之秀鍾藍田,茁
其英者為輞川。
輞川山勢平緩,山谷寬闊,細流匯聚如車輻,故名之曰「輞川」。
輞川青山逶迤、峰巒疊嶂、奇花異藤遍佈幽谷,溪流瀑布隨處可見,可與江南水鄉媲美。
白天走訪之時,李治已經知道今年的秋闈在即,全大唐各處的舉子齊聚長安城。
當然,藍田作為距離長安近便,又是如此風景如畫的地方,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學子前來遊覽、流連忘返。
此時,李治三人已經來到了輞川腳下,一拉溜有數座山莊,更有不少商鋪林立,眾多的遊人撐起了此間的各項娛樂業,倒是將二十里外的藍田縣城給比了下去。
依山傍水,歌舞昇平,遊人如織,斜暉脈脈。
「走,咱們就選這處‘玉煙閣吧——」
把著山口的地方,赫然有一座兩層的酒樓,沒有長安城中大酒樓那樣金碧輝煌,卻更具典雅精緻之感。
離著多遠呢,就聽到「玉煙閣」中絲竹之聲不斷,偶爾傳來划拳行令喧囂。
「庭芝兄,論身份,您在朝為官,論年齡,您也是居我等之長,今日這第一首詩,何當由您來做啊——」
「玉煙閣」的二層,除了大堂的散座,更是開闢了四個寬敞的包間,其他三間還沒有上人,而最大的這間「茱萸泮」卻早已人頭攢動、觥籌交錯。
「子安此言差矣,有觀光兄在此,純安敢造次也——」
......
長安城往西,萬里之遙,東接鄯州有一國,曰:吐谷渾。
吐谷渾,亦稱吐渾、河南國,是鮮卑族首領慕容吐谷渾遷徙到此所建的國度,就用了自己的名字為國號,而今也綿延了三百多年。
吐谷渾,東、北、西三面都與大唐接壤,南邊卻緊靠著西南大國吐蕃,疆域不算太小,人口卻不算很多。
數年之前,魔族肆虐南瞻部洲,大唐自然是首當其衝,而被大唐和吐蕃夾在中間的吐谷渾,也沒能逃脫噩運。
此時的吐谷渾國主為慕容諾曷缽,娶大唐的弘化公主為妻,領大唐駙馬都尉一職。
有了這層關係,吐谷渾倒是同大唐交往密叢了起來,有不少吐谷渾的貴族、商人、學子西入長安。
也有那些心思活泛,以及膽氣過硬的大唐之人,願意到吐谷渾去碰碰運氣。
吐谷渾的國度在「伏俟城」,這是一座狹長的城池,東西向不足兩裡,南北卻有六里之長,系用礫砂泥土堆積而成。
「伏俟城」分為內外兩層,內城卻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池,東西長六十餘丈,南北亦如是。
內城牆由夯土築成,數百年過去了,依然儲存完好。
城牆高四丈,基寬足有六丈,平日裡只開東城門,門寬則三丈有餘,門外有一折角遮牆。
城內自城門向西有一條中軸大道,大道兩旁的建築風格相似,均是長二十丈、寬十丈的三連式房屋設計。
最西端,卻有一個碩大的廣場,四周擺放著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物事,似乎像是用來祭祀的?
大唐推崇道家,而在吐谷渾卻看不到任何道門的影子,他們的國教是薩滿教,卻是一種古老的宗教,崇尚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
沒有人能說清楚,這種宗教到底是怎麼興起來的,其鮮明的部落特性,倒是同巫族有異曲同工之處。
魔族入侵吐谷渾之時,沒多久就攻克了他們的國都伏俟城,一眾皇室子弟,除卻封邑在外的,悉數被殺。
而國主慕容諾曷缽雖倖免於難,卻也被魔族將他同弘化公主軟禁在一起,時不時作為傀儡在朝臣們面前亮相一番。
魔族攻克吐谷渾,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反攻大唐做準備,當年「黑袍」大護法在長安城外鎩羽而歸,亡唐之心卻一日未曾停止。
況且,為了集中力量攻打天庭,魔族派往吐谷渾的力量其實很弱,最強的魔將也不過是「太乙玄仙」而已。
正是這位「太乙玄仙」,率領百餘名魔族將士,直接橫掃了整個吐谷渾的反抗勢力。
薩滿教中最強的長老,也不過等同於魔族中「金仙」甚至「玄仙」的存在,根本就掀起不了半點風浪。
可惜,儘管在吐谷渾的魔族還算是有些收斂,也沒能撐過一年時間,就被徹底滅殺了。
開啟宮門,將國主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解救出來,吐谷渾重新恢復了政權,舉國同慶。
似乎一切同魔族進攻之前沒什麼兩樣,唯一的遺憾就是國主再無子嗣,而曾經的國教薩滿教,也變換成了佛教。
是的,正是四名佛門僧人滅掉了吐谷渾的魔族,匡扶了吐谷渾的慕容氏政權。
作為交換條件之一,佛門搖身一變成為吐谷渾的國教,而那四名佛僧為首之人卻成為了吐谷渾的國師,人稱「阿來國師」。
不僅如此,其他三位僧人也各有司職。
一者,在伏俟城外舉全國之力修建了廟宇,並親自為吐谷渾佛門僧眾之尊,廣收信眾、弘揚佛法。
一者,負責招募和訓練吐谷渾的皇家衛隊,護衛「伏俟城」的安危,其皇家衛隊人員的招募、選拔、陟罰等諸多事宜,皆出自四僧之手,原吐谷渾任何人不得干預。
一者,對吐谷渾所有的軍隊進行整編、剔除、新募,不再只是拘泥於吐谷渾當地的牧民招募兵卒,只要能夠符合條件的,且願意加入軍隊的,可悉數收納。
如此一來,短短的半年時間過去,整個吐谷渾反而形成了一股強悍的戰鬥力。
而這個時候,這四位僧人才將他們背後的實際掌控者,推薦到了吐谷渾國主慕容諾曷缽的面前。
慕容諾曷缽那是什麼人啊?
好歹當年他也是從一系列明爭暗鬥中殺出來的,又周旋在大唐和吐蕃兩個大國之間數十年,這點城府和鬥爭經驗還是有的。
當他見到被這四位佛門僧人推舉出來的人時,慕容諾曷缽就徹底明白了,自己早在半年前就落入了別人的算計之中。
可惜,如今的他空有國主一名,卻沒有了任何的權利。
比起魔族控制吐谷渾的那一年,好歹這些佛門中人對他還算是尊重,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如今子嗣全無,人也垂垂老矣,就算是他們有心想反抗,卻又能到哪裡去尋找助力呢?
於是乎,慕容諾曷缽算是安心地做起了傀儡,至少他還是一個體面的傀儡吧。
而被四大佛僧推舉出來那位,也沒有直接出面接掌吐谷渾的政權,而是深居在皇宮之中,帶著三歲大的小女兒深入淺出。
只不過,此人卻嚮慕容諾曷缽推薦了一名宰相,全權處理吐谷渾大小軍政以及邦交事宜。
又是半年。
......
「貴人也是大唐之人嗎?」
吐谷渾的皇宮,本就沒有多大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反而是這位來了之後,才為之命名曰:明堂。
「本宮確實乃大唐之人,且與你多少還算是有些關係。弘化公主,你雖然是大唐的宗室,卻只是李姓旁系而已,在吐谷渾多年也未有建樹。」
「如今既然本宮接手了吐谷渾,奉勸弘化公主還是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能夠安心配合本宮行事才好,說不得有一日,公主還有重回大唐之時。」
被弘化公主稱為「貴人」
的,居然是一名女子?
「孃親,既然我們都是大唐的人,為什麼不回大唐去呢?太平從來就沒有去過大唐,卻總聽人說大唐才是全天下最強盛的國度,我們什麼時候能到大唐去啊?——」
在一旁玩耍的小女孩,聽到此貴人同弘化公主的對話,連她最喜歡的蜜餞都不要了,跑過來問道。
「太平啊,此事說來話長,等你再長大幾歲,孃親一定會全部告訴你。蜜餞雖好卻不能多吃,你今日的功課還沒有做完吧?」
「大唐咱們終究會回去的,卻不能兩手空空的回去,那樣也太讓人瞧不起咱們母女了。」
「太平啊,你都已經三歲多了,卻才剛剛完成‘築基,哎,你這個小丫頭,也太浪費這一身天賦了。」
看著嘴角還沾有蜜餞殘渣的小女兒,這位貴人難得彎下身子來,臉上竟然泛起一絲微笑。
「阿彌陀佛,主上,宰相大人來訪,說是您讓做的吐谷渾三年規劃已經完成,正在‘明堂外覲見。」
雖有弘化公主在此,那貴人才是此間真正的主人。
「讓他進來吧,阿來師兄,你把太平帶下去,這小丫頭的課業,加重一倍。」
慈母多敗兒,小太平的父親不在身邊,這位貴人對她的教導卻一刻不想鬆懈。
「臣見過主上——」
阿來帶著滿臉不情願的小太平離開了,弘化公主自然也識趣地沒敢留在「明堂」,宰相大人來訪,自然是有要事商談的。
進來的吐谷渾宰相,卻是一身儒生打扮,看樣子能有三十多歲?微微留有髭髯。
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尤其是那一雙眼睛,宛如兩顆黑寶石一般,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這個宰相,竟然也有著「金仙」級別的修為!
「呵呵,小虎你來了?此處又沒有外人,何必如此鄭重其事的樣子,還是像小時候叫我‘二姐姐就好。」
「你本有匡扶社稷之志、經天緯地之才,卻偏要隨我來此蠻荒之地,你若留在大唐,長安城中雖然群星燦爛,你也未必不能名列前茅也!」
見到這位宰相大人到來,原本端著的貴人也站起身來,甚至親自斟上了一杯茶水。
「主上切莫如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自從進入吐谷渾之後,你我就是臣主之別,往事種種已如過眼煙雲,且隨他去吧。」
「此乃臣花費了十日之功,方才寫下的吐谷渾三年十策,如果一切順暢,也許要不了三年,我等就能南進吐蕃,至少能吃下吐蕃一半的疆土。」
三十多歲的人了,突然又被人叫到乳名,這位宰相大人明顯有些不適應,好在「明堂」之內並無外人在側,否則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呵呵,好吧,從此我就不再難為你。今日你願助我,他日你狄懷英之名,也必然會名傳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