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一道血書不夠,便來十道百道,抗清,傲骨鐵心,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湖廣總督張長庚查獲上報的血書一案引發了清廷一片譁然。

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在得知此事後,當場嚇的不能言語,幾近失聲。

不少官員趁機上書指吳三桂素有不臣之心,請朝廷立即予以嚴懲。

這幫人多是清流之輩或小官,動動嘴皮以為投機,然主政大臣哪能如他們這般草率。

鰲拜一直認定吳三桂沒有反意,一生不過想做一富家翁而矣,且有他在吳三桂根本不敢反,加之吳三桂兵強馬壯,而此時大清能動用的兵馬大多被夔東的西山賊牽制,八旗子弟又不堪用,因此鰲拜認為這會若與吳三桂翻臉,實是親者痛、仇者快。

恐怕也正中那些暗中復明的明朝遺民下懷。

這封“血書”誰敢說不是明朝遺民的“反間計”呢?

因此強行壓下彈劾吳三桂的奏章,一面令湖廣總督張長庚抓捕血書主謀查如龍,將案件調查清楚;一面將血書抄本派人發往昆明。

明裡是表明朝廷對吳三桂並無猜忌之心,暗裡則是對吳三桂進行敲打。

收到燕京快馬送來的血書副本後,正在部署圍剿水西安氏和明朝偽國公皮熊部的吳三桂也是大吃一驚,因為他根本不知此事。

也不知道那個查如龍是何人。

當真是禍從天上降。

吳三桂深知清廷對他疑忌日深,然他始終不願意與清廷決裂,但他也清楚自己同尚可喜、耿繼茂“三藩”的存在與清廷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

因為三個漢人異姓王佔了三省之地,各自擁兵數萬不等,對地方已經形成藩鎮實質化統治,這是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都不會允許發生的事。

所以將來清廷與他們三藩之間肯定會有一場削藩的戰事。

然而明知將來與清廷必有一戰,吳三桂也依舊不願趁清廷最虛弱的時候起兵。

哪怕西山的明韓王傳諭天下正衣冠、復燕京者為天下共主。

甚至將前番鼓動他起兵北伐,並擅自出兵協助明軍作戰的吳國貴、馬寶二將給發到了水西剿賊,又將劉玄初下放任知府,使平西王府中的主戰派勢力為之衰弱。

百般權衡之下,為了給清廷一個臺階,也為了證明自己並無反意,吳三桂主動上書提出效仿四川裁減雲貴軍隊,力圖變被動為主動。

上報給清廷的裁軍方案中,吳三桂擬裁去額兵7200名,其中1800人調貴州廣羅、蒙景兩鎮,另5400名兵丁調雲州、馬龍兩營。

也就是將自己所屬的忠勇五營裁掉了三分之一兵力。

鰲拜接吳三桂奏摺後覺得此事可以到此為止,便以小皇帝口吻批覆同意,同時又授意兵部、吏部,即今日起凡三桂題補各官,一律不準。

從而進一步限制吳三桂的權力。

又提升吳三桂兒子和碩額駙吳應熊為少傅兼太子太傅。

為顯皇恩浩蕩,一視同仁,同時還提升已故靖南王耿仲明的孫子耿聚忠、耿昭忠及平南王尚可喜三子尚之隆為太子少師。

相比尚、耿兩家,吳應熊的爵位仍高於這兩家,以此向吳三桂暗示朝廷對他們父子恩遇獨厚。

這些事情俱由塘報發往各省督撫、將軍、都統處。

王五這邊是有資格看塘報的,因為他是漢軍正白旗都統。

看過塘報對鰲拜的處理辦法也不禁叫絕。

瑪法就是為人粗了些,理政和帶兵打仗卻不是吹的,真有兩把刷子。

要不然皇太極、福臨也不會對瑪法如此信重。

巴布林快到了,王五卻不打算迎接,因為他箭傷未愈。

只將此事交由金冠三、李文負責。

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浮塵子陪同張煌言的“特使”羅子木打山裡回來了。

帶來的訊息不是很樂觀。

由於明軍在竹山城遭到清廷新任陝西提督陳福的重創,使得原先兩次勝仗鼓起來計程車氣為之一洩,不僅降兵大量潛逃,明軍自身也再次出現潛逃者。

數量還不少。

對此,三位老帥採取了當初王五的做法,即願留者死戰到底,不願留者任他離去。

雖說此舉讓明軍由七千餘人降到五千餘,凝聚力相比之前再次提高。

鑑於短期內無法與清軍再戰,三位老帥商議後決定收縮防線,放棄對竹山、房縣一帶的“恢復”意圖,轉而繼續經營茅麓山及巫山幾處據點。

如此做法,一是因為經竹山一戰,明軍內部的強硬主戰派意識到敵我實力懸殊過大,一兩場勝利無法改變大局。

二是王五透過浮塵子傳回清廷新委任康親王傑書接替穆裡瑪領軍督剿根據地,所以擺在根據地軍民面前最頭等的大事是如何打破這次清軍的大舉圍剿,而不是不切實際的去撞清軍的重鎮堅城。

王五在主寨對諸將的遊說道理也起到了一定效果。

或者說,根據地那邊也開始隱忍起來,以待清廷與吳三桂鬧翻。

不過根據地的隱忍是繼續堅持抗清,而不是王五這般直接剃髮降清。

目的一樣,路線不同。

陝西提督陳福也沒有能力指揮清軍繼續攻擊明軍,因為前番清軍儲糧被明軍焚燬,糧道也被毀壞多處,想要鞏固竹山並將戰線向前推進,至少需要半年恢復時間。

四川綠營哪邊依舊按兵不動,不知道是在等康親王傑書回來,還是因為裁軍原因內部正在“分蛋糕”。

湖廣綠營這邊也是沒有動靜,可能都在等侯大將軍王的到來。

這次根據地之行,羅子木見到了三位老帥,也見到了韓王、洪部院、潘監軍等人。

透過各方的說法,這位張尚書的特使再次見到王五時,臉上明顯有愧疚之情,顯是對之前痛罵王五降清感到不好意思。

有些話王五也不好多說,請羅子木同浮塵子坐下後,將清廷最近的動向同羅子木說了下,關於血書案也說了。

爾後直言他想同張尚書見一面,共商將來大事。

並坦言若張尚書那邊無法堅持,不妨到荊州來暫時忍耐。

他王耀武必掃塌以待。

羅子木卻說同張尚書見面可以,但尚書大人絕不會來荊州,更不會剃髮。

遲疑了下,問王五為何斷定吳三桂必反。

王五隻好將自己在主寨中所言再次說了下。

相關道理羅子木自是明白,但其卻道:“既然吳三桂與清廷矛盾重重,一道血書就能讓清廷上下不安,何不再給他來幾道?”

“你的意思是?”

王五不解羅子木意何為。

“一個查如龍不夠,再加一個顧炎武、一個歸莊、一個黃宗羲、一個閻爾梅可夠?”

羅子木說的這四人都是明朝大儒,於天下士紳心目中極重,縱是清廷對這四人也甚為忌憚。

“若這些我大明忠臣義士的血書還不夠,那便請老宗伯給他吳三桂再來一道血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