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393 信手拈來,賽點,磨硯少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文,首先,恭喜你在羅蘭-加洛斯晉級八強。我想詢問一下,你如何評價自己本場表現,在天氣影響以及客場作戰的雙重難題下,鏖戰三個小時擊敗本土最後奪冠希望特松加,這顯然不是一場容易的比賽。”
“你認為比賽的轉折點出現在哪裡?對於特松加的表現,你又如何評價?你是否感受到了客場的壓力?”
賽後新聞釋出會,全場湧動——
熙熙攘攘。
前仆後繼。
儘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繼美網和澳網後,已經是高文的第三個大滿貫八強,好像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但事實上,伴隨著高文不斷贏球,大滿貫全勝戰績延續,來自媒體的關注只會持續走高持續發酵。
現在,已經不再是華夏媒體,乃至於不再是亞洲媒體,全世界各地的媒體都已經將目光聚焦在高文身上。
放眼望去,並不寬敞的新聞釋出廳,座無虛席,後排甚至還有記者選擇站立,將空白區域全部填滿。
記者們,有些著急,高文前腳才剛剛坐下,提問後腳就已經開始,以至於高文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此時,高文才剛剛開啟自己保溫杯的蓋子,正在喝水,記者就已經不管不顧地開始提問了,結果問題已經結束,高文還在喝水,然後,全場熙熙攘攘的灼熱視線就全部注視著高文喝水——
壓力山大。
高文也注意到了視線,他伸出左手食指示意了一下:再等我一下下。
咕嘟,咕嘟。
高文不僅沒有停下,而且還一鼓作氣將整瓶水全部灌進去,乾脆、豪爽,以至於現場記者也口渴起來。
啪!
終於,高文乾杯了整整一瓶水,將保溫杯放下,然後,就可以看見——
高文悄悄地整理了一下保溫杯的擺放位置,挪、挪、挪,將保溫杯放在桌面上礦泉水瓶的並列位置。
滿臉認真。
但,這是什麼操作?
記者:???
慢了半拍,現場才有記者反應過來:
法網官方礦泉水贊助商是巴黎水(Perrier),而高文則是依雲礦泉水代言人。
難怪,高文沒有飲用桌面上擺放的巴黎水,而是自己攜帶保溫杯抵達現場。
去年巴黎大師賽的賽後新聞釋出會,高文就曾經以依雲礦泉水作梗,小小地調侃了一番,引發不少討論。
後來傳聞,依雲的公關部和宣傳部對高文的機智、風趣非常滿意。
現在來到羅蘭-加洛斯,高文又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機智,不需要言語,就足以讓現場氣氛放鬆下來。
依雲礦泉水,哪怕根本就不在現場,輕而易舉也就成為焦點。
果然!
高文不愧是高文,新聞釋出廳湧動著一片低低的笑聲——
本來,記者詢問主場、特松加等等問題,並且點名“本土奪冠希望”的關鍵詞,就是希望挑起一些火花。
而一轉眼,高文就已經將緊繃的氣氛消弭於無形。
空氣,微微一鬆。
然後,高文才開口回答問題,面帶微笑地。
“我認為自己正在學習正在進步。”
“對我來說,巴黎不像主場,卻也不像客場,是的,去年,我在這裡打了一些比賽,也贏得了一些勝利……”
話語,還沒有能夠說完,就被現場記者的鬨笑聲打斷——
顯然,高文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成吐槽。
記者們試圖“挑撥離間”,複製墨爾本的套路,將巴黎的客場威力全部激發,挑撥高文和觀眾的關係。
但高文棋高一招。
全然沒有辯解,輕描淡寫地調侃著自己去年在巴黎登頂大師賽冠軍的事情,默默傳遞出一個態度:
也許,巴黎不是高文的主場,但他們也絕對不是敵人,客場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尖銳突出。
高!
著實是高!
談笑風生之間,就已經將記者埋下的陷阱全部拆除。
現場,一片歡快。
高文卻依舊是滿臉認真,就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剛剛說了什麼一般,以無辜而嚴肅的表情繼續說到。
“……在這裡,我並不會感覺到陌生。但我也必須承認,羅蘭-加洛斯還是不一樣的,首先,場地型別就不一樣。”
那滿臉嚴肅的科普面具,搭配話語裡的吐槽和戲謔,強烈反差,讓記者們放鬆下來的嘴角繼續上揚。
“這是我首次踏上這裡進行比賽,一切都是全新的,我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從目前為止的幾場比賽表現來看,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但依舊還需要繼續努力。”
潛臺詞:客場不是問題;紅土才是。
從頭到尾,高文都沒有正面回應記者“客場”、“觀眾”的問題,卻在輕描淡寫之間就已經將所有攻擊全部化解。
即使記者們早就已經習慣高文在新聞釋出會的談笑風生,但每次每次都忍不住發出感嘆:
厲害!
曾經有人認真討論過,費德勒對職業網球的影響——
撇開冠軍數量以及歷史資料等等輝煌不說,其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費德勒的個人魅力,從談吐到風度再到儀態,包括新聞釋出會以及各種各樣慈善活動所表現出來的魅力,這是歷史長河裡獨一份的。
也正是得益於此,網球才能夠打破壁壘,在全球範圍推廣開來。
後來,“費德勒VS納達爾”的一代黃金對決,更是將競技體育的魅力推向極致,再加上納達爾的個人魅力和費德勒互補互助,不同於費德勒的優雅風趣,納達爾的誠懇穩重、激情專注則對網球做出另外一種詮釋。
短短十年內,網球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擴大了不止一倍兩倍,從商業規模來看,可能拓展十倍有餘。
一切的一切,確確實實得益於費德勒和納達爾的影響。
所以,在專業人士眼中,在整個產業體系眼中,當人們討論“GOAT”的時候,費德勒和納達爾總是稍稍領先一籌,不是因為那些資料那些記錄,而是因為這兩位球員已經成為網球這項運動的最佳註腳。
毫無疑問,費德勒在訪談之中展現出來的魅力,確實是獨一份的。
一直到高文的出現。
自美網開始,記者們丟擲一個觀點一種可能,然後經歷爭論、拉扯和質疑,也經過觀望、考察和等待,最後經歷過去兩個月時間的驚濤駭浪與翻天覆地,來到羅蘭-加洛斯的時候,似乎一切都清晰起來。
記者們不得不承認,費德勒,後繼有人。
誰知道呢?
也許,高文已經具備了成為下一個巨頭的能力,賽場成績是如此,場外表現也是如此。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