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3章山川和人,詭三國,馬月猴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河東和隴右關於科舉的相關資訊傳回長安的時候,斐潛看著這些彙報,不由得有些感覺就像是面對著後世舉人考試之時,各地分數檔不均衡的情況一樣。
這是兩個,不,這其實是一個型別的問題。
河東的問題,像是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突然大量集中的學子爭搶不多的資源,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看成是在司馬懿前往河東舉辦科考之前,誰也沒有考慮過類似於科考這方面的問題呢?
隴右的人才困頓,大多數人被迫忙於生計,無法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以至於被拉開了學識上面的差距,是不是也同樣證明了,其實在斐潛展開科舉之前,隴右也是同樣的沒有考慮過人才的相關問題呢?
沒有提前考慮,所以就出問題。
人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也不是某地方的特產,到時間去收割、採集,就能夠持續獲取的……
這和河東隴右什麼地理位置不同,是沒有特定關聯的。
不知道為什麼,斐潛腦海裡面忽然浮現出了『江南才子』四個字。
似乎在後世的一些電影電視,亦或是什麼戲曲之中,『江南才子』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至少是不常出現陝甘或是隴右才子,而相對應也經常見到的其他地域稱號就比如是什麼『西北大俠』,『南蠻教主』,『東北好漢』等等……
江南出才子,西北出好漢等等,就像是之前也有人說什麼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等等,似乎是一個很有道理的事情,但是現在斐潛想了想,卻覺得這裡面有問題。
『這有什麼問題?這就是地域特性啊!』
某些『懂王』肯定會不屑的,輕描澹寫的說道。
然後呢?
地域性形成的原因?
解決的辦法?
是發展各自的特異性還是強調統一性?亦或是中庸調和?
這些不同的策略又有什麼好處和劣勢?
制定策略之後,幾年為期限?什麼時候調整,什麼時候是綠線和紅線?幾十年沒有變化又會導致什麼新的問題?
『懂王』顧左右而言他,表示這些都很簡單,讓其他人來回答。
華夏原本不是這樣的,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沒人去強調地域性,大家都是華夏人,都是同胞兄弟炎黃子孫,可是什麼時候開始強調你是哪裡人我是哪裡人了呢?
斐潛覺得,地域性在客觀上有差異,這一點沒問題,但是反過來在主觀上過分的強調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因地制宜』,企圖在同一個問題上制定出適合各區域的不同的標準來,也是同樣的有問題。
這種類似於採取中庸調和的方式,似乎公平,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反而會給那些奸猾的人留下交易的空間,就像是後世某個時間段,最好的升學考試的學校不是在衡水,而是在西北某地一樣。
因為人是會動的,而地域是不動的。
奸猾的人將孩子以偷奸耍滑的方式送上去,然後這些孩子會真的學有所成?亦或是繼承了奸猾的方法,繼續走向更加奸猾的道路上?
河東和隴右,展現出了一個問題的不同表象。
斐潛將兩份報告收到了袖子裡,然後熘達著出了將軍府大堂,往一旁的將軍府官廨走去。
許褚跟在了斐潛身後。
這兩天是輪到許褚當值。
在當值的時候,許褚穿著重甲,豎著看比斐潛大一圈,橫著看也同樣比斐潛大一圈,但是行動之間卻和常人差不多,動作靈活度也不見得有什麼負面削減。
斐潛一邊順著迴廊慢慢向前而行,一邊笑著問道:『仲康,若是你去考個經文,不知道能不能過?』
『主公,要我拿刀弄棒,戰陣殺敵,我不甘於人後,但是這考試經文……』許褚略有些無奈的說道,『筆桿子都沒有我手指頭一半粗,我捏都捏不住……』
許褚當然不是文盲,他說他自己捏不住筆桿子也只是個比方而已。只不過這經文一道麼,他確實是不擅長,他更喜歡習武,更喜歡每天打熬自己的身軀和氣力。而學習經文作文寫字和打熬氣力苦練武藝,兩項都是水磨功夫,都是需要堅持每天練習的,所以說許褚不學經文便是偷懶,不作文章就是不好學習,這也不對。
人各有志。
河川亦有志……
古語有云:山主貴,水主富。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所以各個地區也有各個地區的不一致。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是不能要求許褚去參加科考,要求龐統去上陣殺敵一樣,雖然許褚和龐統都比較胖,但是兩個人的胖卻完全不同。
同樣是胖,因為各人的差異,選擇的不同,相應的這個『胖』的標準當然不一致。
這才是真的『因地制宜』。
大方向上一致,具體各地不同,而不是死板的給各地區限定一個標準,然後幾十年不變……
斐潛點了點頭,呵呵笑笑,又是閒聊了幾句,然後轉過彎,便是到了西尚書檯的官廨之前。
隨著驃騎大將軍的職權的擴充套件,一些職能機構被切分出去,離開了大將軍官廨,但是又有新的部門和人員補充進來,所以這個官廨左近,始終都是忙碌著,往來的小吏川流不息。
斐潛是從後院直接走進來的,所以還算是比較清淨一些。當然也是為了便利一點,否則那些小吏見到了斐潛,少不得就要行禮而拜,然後前院的官吏又要出來迎接什麼的,而前院辦事之處本身就擁擠了,到時候不僅是小吏等人必然會是像圍觀珍惜動物一樣圍觀斐潛,也會讓許褚等護衛不好處理,驅趕這些熱情激動的小吏麼,顯得斐潛不夠禮賢下士,而放任這些小吏將斐潛圍住麼,又會擔心出什麼風險。
斐潛也很清楚前院和後院的區別,所以他直接選擇從後院而進,顯然就好很多了。往來的吏員書左大多都常常能見到斐潛,也不會有什麼過激動作,行禮之後便是自行忙碌,並不會給許褚形成什麼困擾。
斐潛走到尚書檯後堂的時候,龐統和荀攸都在忙。
斐潛見了他們,也就擺擺手,示意他們先忙,然後自己在後堂坐下,翻看起這幾天各地的行文來。從行文上來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大事,畢竟對於當下的季節來說,各地官吏眼前重要的事情就是進一步的核對莊禾情況,畢竟對於農耕社會來說,糧食收成是最重要的紅線。
糧食歉收,若是沒有儲備,不是代表著人均少吃一口,或是少吃一碗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真的有人直接餓死,直至餓死的人抵平了歉收的糧食,才算是能再次平衡下來。
過了一會兒之後,龐統處理完了手頭的事情,從一側也到了後堂裡面。
斐潛從袖子裡面抽出了那兩封行文,給了龐統看。
龐統差不多快看完的時候,荀攸也來了,然後接著看。
看完之後,兩個人都不由得沉思起來,一時半會沒講話。
『……』荀攸輕輕嘆了口氣,『隴右之所失,蓋西羌之遺禍也……』
龐統點了點頭說道:『然也。待隴右學宮成之,便可多有讀書之人。』
斐潛沉吟了一下,沒說對,也沒有說不對,而是問道:『那麼河東呢?』
『河東之事,易也。多備客棧事務,令駐兵卒,則可解之。』荀攸說道。
斐潛轉頭看了看龐統,發現龐統也是覺得荀攸的解決方式可行。
斐潛笑了笑,『二位,所言皆善,然治標不治本。河東隴右,非一時一地之事也。』
『治本?』龐統皺起眉來,『主公之意……非一時一地,那麼就是人了?』
斐潛點頭,然後對著龐統和荀攸說道:『你們兩個說的確實都對,但是我想要說的是,不要站在一時一地去看問題……』
和這個問題比較類似的,在後世有句話,叫做山清水秀出人才,窮山惡水出刁民。
這句話對麼?
對,但是也不對。
這確實是一個現象,但有誰能不考慮其他任何因素,只是就地理而論,以山川河流來標明區分出什麼是山清水秀,什麼是窮山惡水?
有些喜歡裝模作樣的傢伙,比如漢代某些隱居客,就覺得山川河流,自然環境很好,就高調的宣佈自己隱居了,但是隱居的同時,還可以參加各類『綜藝節目』?
這些人宣稱居住在山川自然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時間慢下來,讓人祛除浮躁,然後表示這種自然環境對於誕生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極為重要,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說什麼古往今來的賢者,隱者什麼的,幾乎都喜歡在山清水秀之地隱居……
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可就是這些人,在面對自己居住的山川,就是口稱『山清水秀』,然後一轉頭卻說某些地方『窮山惡水』出刁民……
意!
這明顯就是屁股歪得不能再歪了。
其實民眾的好壞,知識的多寡,跟山川自然有直接聯絡麼?
河東和隴右,就是明證。
河東之前也是爛得不行,上郡九原雲中一帶的難民南下,大漢朝堂放任不管,眼睛一閉耳朵一堵,什麼都當做沒看見沒聽見,再加上河東內部還經常被白波黑山鮮卑匈奴劫掠地方,所以在斐潛還未開發河東的那個時候,能有多少讀書人?又有多少人能讀書?
現在河東讀書人明顯就比隴右多了好幾倍。
山川依舊是河東原本的山川,河流也依舊是原本的河流,所以拋開其他因素,只是講什麼山清水秀,窮山惡水,不是歪著屁股耍流氓又是什麼?
因此最為關鍵的並非是山水,而是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業發達,工商業繁榮,家中有錢糧,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讀書,這才是決定了讀書人的數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若說後世『江南』多才子,並非真的就是因為江南的山清水秀,而是因為江南在後續的封建王朝之中經濟比其他地方好,可以供給更多的人讀書而已,是外部經濟條件讓更多的平庸者獲得了更多的機會,更高的位置,而不是憑靠著江南的山清水秀自然風光,就會自然誕生出更多的人才。
這讓斐潛想起了之後的封建王朝,江浙一帶科舉中第的人數似乎是最多,然後動則就有一些屁股歪的會說這是江南世家傳承,是文華之地什麼的,好像出身在江南,就是多麼了不起,而在其他地方,就是天生下等人……
但是稍微懂得一點歷史的,就清楚在戰國時期,江南,也就是楚國一帶,還是蠻夷的代稱,和秦國一樣是難兄難弟,被中原文化人所鄙視。當然楚國在當時也確實是沒有什麼文化。戰國時期的文化強國,是齊魯。
甚至到了當下漢代,江南一帶依舊還是遍佈著臉上塗著各種色彩,舉著柴刀竹槍,整天在山林之中呼嘯來去的越人,所以若說江南世家真的有傳承,這傳承是哪裡來的?
真的是江南的山川,土生土長孕育出來的麼?
『地方穩定,經濟發展,』斐潛緩緩的說道,『方有人才隨之而生……這才是根本問題……河東,隴右之別,只不過是先行了一步的,還有走慢了一步的差別而已……』
龐統點頭說道:『主公所言甚是。』
荀攸自然也是同意。
確實,不管是在隴右建立學宮,還是在河東擴建客棧,似乎都是在解決當地的問題,但是實際上最重要的依舊是經濟的發展,才能讓人從繁重的勞動當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成長。
斐潛又不是資本家,沒有必要整天吹噓什麼996和加班光榮,反倒是覺得只有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整個華夏才能發展得更好,而那種讓更多的人忙於生計,為了一口吃的就要從早上勞碌到晚上的做法,雖然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讓底層的民眾喪失移動性,穩固原本階級,更好的管理地方,但是對於華夏未來沒有什麼好處,甚至只有壞處。
『戰國,中原大戰,十室九空……才有了楚國興盛……』斐潛緩緩的說道,『故而若是當下關中山東大戰……二位覺得會便宜了那邊?』
《我的治癒系遊戲》
龐統笑道:『自然就是便宜了江東!』
荀攸也是點了點頭。
斐潛摸著鬍鬚,笑了笑,說道:『公達,這事情,你寫家書的時候略微提及一二,如何?』
荀攸愣了一下,邊上的龐統卻笑著撫掌而道:『沒錯,沒錯,我也寫幾封……荊北之處,也是還有些友人的……』
荀攸沉吟了片刻,點頭說道:『有主公此言,攸自當使有意者可徙之。』
斐潛擺擺手說道:『你們或許會錯意了,只需要按照事實來說,將河東隴右前後之事敘述清楚即可……當然有人願意來,自然是很好,但是不必強求。』
用行政命令或是什麼其他的手段,強行遷徙人口到隴右,無疑是可以極大的刺激隴右的經濟,這一點,斐潛很清楚。
最好的例子,依舊是江南。
縱觀整個江南的崛起,是因為北方中原人才的大量輸入,才使得原先只是在山林之中奔跑的蠻夷越人,漸漸變成了後世當中被人尊敬的江南才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江南的崛起,不是原本土著越人的功勳,而是那些外地人帶來的。整個江南,也是趴在中原的屍骸上啃著殘羹冷炙,一口口吃肥的。
戰國吃了一回。
三國吃了一回。
南晉吃了一回。
南宋吃了一回。
清朝還想接著吃,到了近代,也是藉著買辦的機會再繼續吃。
所以基本上來說,後世江南發展好,人才多,有沒有江南人的努力,確實有,這不容否認。但也不能說全都是江南的努力,和其他人,其他地區一點關係都沒有。
若是有所謂小編磚傢什麼的,只是一味表示江南的成就是因為江南山清水秀,才有這麼多的人才的,而不去探尋歷史發展與來龍去脈的,那基本上都可以肯定是居心不良。
就像是後世某個時段,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叫囂著某個地方的產值是多麼重要,然後來表示其他省份來的都是鄉下人,都應該好好為上等人服務一樣,實際上就是為了故意混淆一些事實,否認歷史的演化,也否認其他省份做出的犧牲貢獻,有意挑撥和製造華夏民族內部矛盾。
現在,斐潛覺得,沒必要讓江東那麼舒服的躺著等吃的……
隴右也是好地方。
江東越人還沒處理好,隴右西羌已經平定。
江東出海貿易還是遙遙無期,隴右西域已經是商貿繁盛。
所以若是在中原受苦的家族,何必去江東呢?
歡迎來隴右。
在這一點上,斐潛更希望是自然的吸引,而不是強制的政令。
對於一般的難民來說,有地方落腳就覺得很幸福了,他們會因為從一個動盪的地方遷徙到一個安定的地方而感覺幸福。
而對於更高一些層面的家族來說,強令遷徙無疑就是讓他們從原本安穩的區域遷徙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樣的家族會感覺幸福麼?顯然不會,那麼必然就會生怨。若是一百個這樣生怨的人裡面有一個搞些什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說不得就毀了一大幫子人。
因此,安置無家可歸的流民可以往隴西送,但是對於原本有家產的,肯定就是自願最好。
願意來,才有用,強求來,反而不美。
斐潛現在讓荀攸寫書信,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荀攸寫回家的書信,肯定是會被荀氏家族裡面的人研究的,而河東和隴右之間的差別,也是事實。斐潛也沒有要讓荀攸誇大,或是欺瞞,只是就事論事,將事實擺在荀氏家族,還有那些龐統所言的『親朋好友』面前。
同時,隴右的再次開發也是迫在眉睫。
原先斐潛對於隴右的定位,是商貿轉運,是整個西域到關中的運輸線路上的商貿運輸。但是很顯然,這商貿運輸對於隴右經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僅限於商道兩側,而隴右其他大部分的區域,並沒有獲得BUFF的加成。
但是對於振興地方經濟,這個比較超前概念,龐統和荀攸顯然都沒有什麼好想法,不是他們的智力不足,而是他們資訊量不夠……
『這樣,先讓子敬在科舉之後,在隴右考察一段時間,』斐潛最後做出了決定,『擴大相對耐旱的麥粟種植……嗯,簡單的農耕顯然並不一定適合隴右之地發展所需……我的想法是在山林,畜牧,礦場這三個方面上重點尋找一下……』
若是能得到新的突破,自然是可以拉動經濟。
說到了這裡之後,斐潛又是有些無奈的說道,『此外……告知文和,有什麼問題,就及時通稟,不要將心思花在無謂的擔憂上!』
賈詡什麼都好,就是太喜歡明哲保身了,有什麼問題都喜歡藏著憋著,揣摩這個那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