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九章 難以改進的工序,詭三國,馬月猴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晨,斐潛舉著張遼送給他的長槍在黃家隱院的一個角落裡練習中平一槍。
這已經成為了斐潛的一個習慣,反正古代人沒有手機電腦,早睡自然就早起,雖然說就學了一招,但是斐潛發現這一招式,從手臂到肩膀,再到腰背,最後到腿腳幾乎都有鍛鍊到,所以也就當成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一直堅持下來。
這幾天斐潛都居住在黃家隱院的客房之內,制箭之事也已經開始運作了。
斐潛到也沒和黃家家主黃承彥客氣,按照斐潛後世的經驗來判斷,黃承彥屬於那種較為豪爽的人,雖然有時候愛開點玩笑,但也是那種說一不二的,若是斐潛假裝客氣,扭扭捏捏的,推三阻四,反倒會讓黃承彥看不起。
所以斐潛直接遵照黃承彥的安排住了下來,一邊關注箭的工程進度,一邊也在思考一些事情……
黃家不愧是制器世家,竟然在別院之內就有工房,十幾名黃氏的工匠加上襄陽原本的軍械類的工匠,一共二十多人,就在工房內開始製造起來了,甚至有了黃氏工匠在把控,都不用斐潛費多少心思,就妥妥的有條不紊的運作著……
龐統就陪了一天,第二天就跑回去了,然後把福叔換了過來,帶來了斐潛常用換洗的衣裳和鍛鍊的長槍等等之物。
據福叔說,龐統回去之後很是感慨說是終於擺脫了斐潛的呱噪,這幾天要好好看看書,享受一下清淨的生活之類的話,差點沒把斐潛鼻子氣歪了。
其實也是多半在開玩笑,畢竟龐統當著福叔的面講這些話,也就是不擔心會傳到斐潛耳朵裡,或者壓根就是想讓這話傳給斐潛聽的……
至於棗祗,自從拿到了斐潛的那幾本農桑之書後,基本上隔三岔五的就往外跑,找一些老農去驗證所學去了,他自己還親自在木屋之後開了一小塊地,不知道種了些什麼東西,好像還挺多種類的,按照他的話就是“春乃一年之本,需慎而有序”,所以這段時間棗祗基本上都蹲在田間地頭了……
斐潛練習完了,休息了一小會,就準備去工場了。
小夥伴們都有自己的事情,斐潛也沒閒著,雖然說是黃氏工匠替代了他進行管理和督促,但是對於這個箭的整個製作工程,斐潛也是花了一番心思去了解的。
今天他準備去跟工場的黃家工匠去講一講,看看自己的一個想法能不能實現……
但是,在這之前,斐潛表示還要再吐槽一下――
是誰特喵的說漢代就沒有流水線的啊?
是誰特喵的說漢代就沒有高爐鍊鋼啊?
先說流水線,什麼叫流水線?排個隊就叫流水線了?
看看黃家工匠的安排,都不用斐潛多說什麼,搬運、粗工等是學徒來做,一個工序多少人都安排好了,細活是工匠來做,還有大匠在管控質量,這已經是流水線的雛形了……
斐潛轉了幾圈下來,愣是沒發現在那個流程上有堆積材料,基本上都是隨到隨用,都不用斐潛做什麼人數啊材料啊的規定,黃家工匠憑藉經驗就已經是做得妥妥的了……
再說箭頭所用的鐵料,這玩意雖說是伊籍那邊拿來的,但是要經過黃家工房的重新融化注模,再變一個個小塊的箭頭,襄陽又或是其他什麼地方斐潛沒有見過不清楚,但是黃家工匠這裡居然用的是“炒鋼法”!
“炒鋼法”簡單來說就是將生鐵水直接加熱到一個非常高的溫度,然後在高爐上方投入礦料,迅速攪拌均勻,即可得到接近鋼的一種好料子。
如果再將這種料在進行各種鍛打和回爐,就可以得到更高品質的鋼鐵,但是這樣消耗的人力就多了……
再看看這個黃家的高爐和旁邊利用水力進行鼓風的風機,還有那些忙而不亂來來去去的學徒和工匠,漢代鍊鐵的高階技術一覽無遺……
其實斐潛不是很清楚,畢竟他在後世也沒有多少了解過漢代的歷史。漢代自從漢文帝那時候開始,鍊鐵工藝就開始突飛猛進,全面碾壓匈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文帝下了一道詔令“縱民治鐵”,也就是鍊鐵這個事情官方全面放開,老百姓有能力造鐵,就去造!
導致到了東漢時期,就出現了像黃家高爐這樣高達四五米的鍊鐵高爐,並且據黃家工匠講,這個還是算小的,還有更大的……
漢代鍊鋼技術的成熟,導致後世根本沒有什麼鍊鋼鍊鐵經驗的他基本上就只是做了一個看客,只是憑藉後世的佈置會場的經驗,將幾個略微有些衝突的工序在工場內的所處的位置稍微調整了一下,讓整個忙碌的流程更順暢了一些而已,就一時之間也提不出什麼改進的方案出來……
但是在製作箭桿的木工工場內,斐潛就發現似乎有一個地方是可以改進一些的――
就是鋸木環節。
原本鋸木是將整料按照放到在地面木紋走向鋸成一段一段的再進行加工,這麼做的原因是整料太重,搬抬太過費勁,直接在地面進行分解處理相比較而言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斐潛考慮到,之前有給黃家的那個黃鬥工匠弄出來個滑輪組了啊,所以現在將整料舉起懸空操作就不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況且這樣一來,就可以加入簡易的車床――
比如水鋸。
漢代利用水力的工具已經很多了,比如水錐,水力風機,但是唯獨沒有水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提舉重物沒有合適的工具,還不如在地上人工鋸更方便……
所以既然有提舉重物的的方便工具,自然水鋸這種方便又節省工力的器械就可以拿出來用用了。
況且漢代鍊鋼技術已經是這麼好了,打造一個大號鋸子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其實水鋸和水錐的作用原理都差不多,都是利用水力透過機械傳送將圓周運動改變成為往返運動的,既然水錐漢代都有了,那麼水鋸自然也不是問題。
果然不出所料,當斐潛提出水鋸設想後,黃家工匠就十分的感興趣,幾個人湊在一起稍微研究了一下,根據水錐的器械樣本,三下五除二改制出來了一臺水鋸。
然後就是上料開動……
然後就是停下來修改……
然後就沒有斐潛什麼事情了,幾個沉浸在發明創造新式器械的黃氏工匠已經把斐潛完全忘到了一邊,自顧自的不斷研究改進……
而在此時,黃家家主黃承彥站在遠處,看著在工場上和工匠們泰然相處的斐潛,若有所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