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陳總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九章:坐困,犁漢,請叫我陳總長,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承天元年,共和元年,三月二十日。
距離第一次被賊攻城,又過了十日。這十日,襄國城內保受城外發石機的轟炸,城內到處是傾頹殘壁。
此時,一位年有四十的糧商正在這愁城中後悔著自己當日的冒險。
此人叫甄苦,是中山國無極甄氏的偏族,一直負責著家族在趙地的糧食買賣。他本不應該在這襄國城的。
實際上,自邯鄲失陷前,原先邯鄲的各系劉氏王皆隨著盧植的殘餘大軍北撤了。當時甄苦就在撤退之列。
後來沮授被盧植表為趙國相,負責在襄城組織起對泰山軍的防禦陣線時,沮授就發過告示,勸襄國民隨盧植大軍北上遷徙幽州。
本來甄苦是要回去的,但他在得知沮授在組建大糧臺,急需要有人負責採辦徵集粟糧,然後他就動心了。
所謂富貴險中求,再加上對泰山軍是否會北上保持疑慮,甄苦帶著族人自告奮勇入了襄國城。
這個過程中,果然如甄苦所料。有驚無險,泰山軍在打下邯鄲之後,止步於邯鄲,並未北上。
然後甄苦就拿著沮授的符印手書,開始徵集趙北各縣的糧餉、軍資,將之通通運往襄國城內。
當然,這個過程中甄苦自然也是發了大財的。
就在甄苦以為好日子會一直如此時,泰山軍竟然開始北上了。於是,城內一片混亂。
當然甄苦就想要跑的,但到底身上背了官差也怕干係,所以就私下找了箇舊人,也就是沮授幕府的心腹,也是其族人沮鴻。
沮鴻與他信誓旦旦的說,一切皆無問題。
他甚至還告訴甄苦,儘管放心大膽的做,好日子就在後面呢。
甄苦也琢磨過,以襄國城的堅固和儲備,再加上沮授又是盧植的心腹幕僚,一旦圍城,各地援兵還不來嗎?
所以也就安安的呆在了城內,繼續從各地調發粟米好轉賣給城內漢軍。
但實際上甄苦不知道的是,去年末要留襄國,不是盧植提的,而是沮授自己提的。
當時敗軍北還,沮授自告奮勇要留駐襄國,其稱:
「僕竊以為河北之全域性,以趙地為重。趙地之重,首在邯鄲,次在襄國。如今邯鄲已失,襄國再不能如此。急請簡派新趙地郡守遷郡於襄國,居重馭輕,可保趙地以北。」
隨後沮授就為盧植細講了北撤之後的整個防禦陣線的佈置。
首先沮授對盧植開宗明義的講了,冀州中南,天府之地,不可失之。
而整個冀州從西到東,可以分為兩塊,每一塊都非常重要。
先是最西邊靠近太行山東麓的山地丘陵地區,也就是趙地以西和常山國以西的地區。這裡雖然是丘陵,但卻分外重要。因為太行山在此橫斷東西,中間形成了八個著名的陘道。誰控制了這些陘道,誰就控制了晉、冀東西走向的要道。
然後是中部的鉅鹿、安平國一帶。這裡為河流密佈,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利於耕種,是本朝在關東的大糧倉。一旦為賊全據,賊再無羸糧之危。而在此亂世,這意味著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吧。
但可惜在整個冀中南防禦上,並不容易。
太行山只能阻遏東西,但在南北向的防禦上,並沒有什麼山嶺為依靠。如此,就只能以東西流向的河流網路作為防禦陣線了。
其中第一條防線就是襄國北面的柏人一線。這裡再到東面的鉅野澤,一同構建一條塢壁與大澤複合的防線,也是當年趙人防禦中山的陣線。
然後第二條就是再北面的滹沱河,其從太行山東出,橫穿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渤海郡,長有一千二百里。而且滹沱河水流量很大,無船
()不可渡,可以說是天然的南北防線。
所以當年蘇秦說燕就說這滹沱河是燕地南部之屏障,據河而守可備南部之敵。也因為此,歷代河北之戰事,以滹沱河為重。
現在盧植要退往北部,沮授就建議依託這兩條南北防線,構建陣地。進可壓制泰山軍於一隅,退可保燕地無憂。
盧植聽此,喜不自禁,忙向沮授討教如何構建這兩條防線。
沮授指出,原先最重要的防禦重點應為邯鄲,但現在邯鄲已失,就只有襄國了。
為何?
因為大軍通行和三兩人走不一樣,前者要的是通衢,後者隨便什麼野道就行。
而整個冀州的官道網路是如何呢?就是一個典型的井字佈局。
其從南北貫通的直道有兩條,一為邯鄲廣陽道,一為信陽道。但這裡面最重要的道路就是廣陽道。
廣陽道的開發是最早的,隨著戰國燕趙兩國的崛起,這條廣陽道就是連通燕趙的大動脈。它既是趙國北伐的路線,也是燕地與南方通商的必經之路。
此道南端一直延伸到河內,然後經鄴城、到邯鄲、再到襄國、柏人、房子、元氏。這一次泰山軍北伐就是走的這條廣陽道。
然後在元氏這裡分東西兩線。西線是繼續北上常山國,直接到代地。東線就是轉向東北,過中山國而通往燕薊。當年光武持節北上徇薊,走的就是這條路。
其次一條南北向的道路,是從燕地涿郡下河間郡的高陽、安平國的饒陽、信都,然後沿著清河國的道路,直到青州。
但這條道路的利用率並不高,因為沿路所涉的城鎮較少,商旅們走這裡成本高,收益小,所以冀中南最重要的南北道還是邯鄲的廣陽道。
有南北動脈,就有東西道路。冀州東西之間的聯絡因為有河流網路的存在,可比南北之間聯絡要緊密多了。
所以在東西直道的修建主要都是圍繞在兩關。
這一關就是滏口關。此道之之西部可以從太原經上黨入壺關,然後從滏口陘東出太行山。
然後在過了滏口關後就分為兩條路,一條是直接和鄴城向連,也是鄴城西出最重要的通道。一條是向著東北方向走,直接從武安出山,直達邯鄲。
所以從滏口關出的兩條分道就構建了冀州南部地區相連的交通,其目的地主要都是青州的平原和臨淄等地。
除了滏口關,第二關就是井陘關,也為土門關。
這土門關就在常山國的郡治元氏以西。此道的西端可以從太原、離石、藺,然後出井陘,在到東段出。
到這裡,就有三條路可走。一個是之前南北邯鄲廣陽道的北面兩條線,或通代地,或連幽薊。還剩下的就是從真定到信都的一條路。
所以就可以看出,在冀中南地區的交通網路是以太行山開闢的兩關道為東西,以邯鄲的廣陽道為南北,共同構建的一個載從載橫的交通格局。
而在這個交通網路中,以鄴城、邯鄲、元氏為交通樞紐。其中元氏因為溝通四路,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的核心樞紐。
於是就有了守冀州南,必要守元氏,守元氏必要守邯鄲。
只是可惜,現在邯鄲已破,能承擔守護元氏南部的城邑只有襄國了。襄國坐落在邯鄲廣陽道上,是泰山軍北上的必經之路。
於是,沮授為盧植獻上了這兩城兩線的大縱深防禦陣線。
其已襄國、元氏為兩城,柏人線和滹沱河為兩線。重點防禦,層層阻擾。
此策一出,盧植欣然接納,立馬就將沮授表為趙國相,駐守第一城,襄國城。
所以,沮授在獻了此策後,早就做好了與城共存亡的決心。有沒有
援兵()都不關乎結局。
但這就苦了甄苦這位大糧商。不僅要折在城內,還要將多年積攢的家產都賠在這死城了。
這位年有四十的豪商,實際上孫子都已經有了六個。他也是甄氏家族的元老了,在習儒之餘,兼習商業。
靠著敢想敢幹,敢冒險,甄氏的家業在他手上擴大了一半,不僅與北部胡地的貿易網路被打通,甚至原至江淮也有他們甄氏的商旅,可以說這一切甄苦功不可沒。
但這一次他賭失敗了,為了攬下沮授的這單大買賣,甄苦不僅砸下了大半身家,還將自己的人手都聚在了城內。
之前甄苦不想走,也是因為這偌大家財的投入,實在讓甄苦捨不得。於是有了這僥倖,這次僥倖也最終讓他血本無歸。
甄苦現在還記得那天襄國被圍的情景。
那日已經到三更時分,已為沮授幕府糧臺籌劃費勁心血的甄苦剛要入睡。就有一族人奔來,此人之前一直被他安排在沮授幕府做事的。
所以當他一來,甄苦就一咯噔。
果然,此人剛得了訊息,襄國外的津渡破了,賊已經離城不過二十里,明日便到。
甄苦這會已經跑不了了,只能寄希望于堅城和沮授的能力。和沮授打交道這麼久,此人雖然哄騙了他,但對於其能力,甄苦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所以在安慰了下族人,又讓他回去繼續打探後,甄苦就睡下了。
但很快,甄苦就被驚醒。
他扒著舍壁望著街道,只見一支大兵正點著火把火速出城,從樣貌看,正是國相沮授的親兵赤頭軍。
這下甄苦睡不著了,知道一個不好,賊人就要殺入了。於是忙讓部曲和徒隸收拾細軟,套上馬車。打算真有萬一,直接跑路。
錢什麼的,就算了,保命吧。
但很快赤頭軍就返回了,還接應回來一支敗兵。甄苦猜到可能就是趙地李氏的族兵了,之前就是他們守在渡口的。
看來赤頭軍出城野戰是贏了,不然也不會能帶著李氏兵回來。這樣看,那泰山賊也不過如此嘛!
在這麼安慰自己後,甄苦就下了壁,回室和衣而睡。
這一睡就到了天亮,翌日甄苦又得了一個新訊息。
原來昨夜赤頭軍連夜用石頭將城門堵塞起來了。有人瞧見後,就回家報信,帶著家人徒隸連夜逃出城了。只不過因為是深夜,逃走的並不多。
甄苦聽到這個訊息,氣得重重砸拳在桉几上,他罵自己優柔寡斷,又詛咒那些跑出去的務必要遇到泰山賊。
那一日,泰山軍就將襄國城圍上了。
甄苦找到了一族人讓他帶自己上城,他要好好看看這泰山賊到底能不能打下襄國。
去城頭的一路上,甄苦看到街上到處是驚慌失措的鄉豪子弟。
這些人都是從邯鄲逃亡來的,除了一部分隨盧植去了幽州,大部分還是留在了襄國,寄希望能打回家鄉。
畢竟這些人丟了徒隸和土地,啥也不是了。
看這些人的樣子,估計也是要上城頭觀陣的。顧不得多想,甄苦忙跟著族人上了城頭,只往外一看,他的心就寒了,臉也慘了。
只見外面黑壓壓的都是大軍,那旌旗招搖,人犬無聲,整個一威武之師啊。
這下子甄苦不抱希望,連忙下了城頭。一返回宅邸,他就命部曲將門堵了,讓人隨時注意城上情況,之後就將自己關在了靜室,瑟瑟發抖。
他祈禱那泰山軍務必要如傳聞那樣,秋毫不犯呀。
甄苦的鴕鳥態並沒有什麼用。很快就有軍吏拍門而入,讓甄苦選人送粟上城頭。很快那軍吏就去了其()他地方。
看來,那些逃入城內的鄉豪子弟還是跑不了,不說拿刀吧,這送水送飯的事你總得幹吧。
襄國城內的粟米是不缺的,所以在給城上吏士的口糧上,沮授都是以定格分配,一日三餐。但粟不缺,這人手可缺呀。
於是沮授再一次將主意打到了城內這些鄉豪子弟頭上,令其每家出丁十人,挨號送飯,白天兩頓,夜送一頓。至於清水供應,不限,每日如此。
甄苦再次哀嚎了一遍,在一干徒隸躲閃的眼神中,選了十人上了城頭。
哎,就這樣吧。
甄苦想了想,還是決定親自帶著那十個徒隸上城頭送飯。
畢竟這個時候,他還是不能寒了這些徒隸的心呢?後面自己的安全還要靠這些人拼命呢。
於是甄苦又自己帶了兩個豬前腿,帶著五十人份的粟米,上了城頭。
送飯時,甄苦還在城頭見到了國相沮授在城上巡視。他剛忙上前,向沮授哭訴:
「國相,咱這城守的住嗎?」
此言一出,城上吏士譁然,而甄苦也被人執下送到了沮授面前,聽候發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