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翰林院的寧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八一章 三基發射藥?搶坦克訂單,後明餘暉,神州翰林院的寧海,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經典M43型7.62×39㎜彈因為誕生年代早,與德國人的7.92×33㎜Kurz彈一樣都存在著許多短板,畢竟是開山之作,缺乏經驗。
最大的問題就是彈道較為彎曲,不夠平直,無論是歸零還是實際射擊都不怎麼順手。
筆直鐳射似的彈道和彎曲的尿尿彈道作比較,孰好孰壞再明顯不過了。
M43彈在100m時,彈道約高於基線21㎝,200m時約高於基線23㎝,290米距離時便與基線重合。
在槍支的研發上有句老話叫“研製槍得先有彈,研製彈得先有發射藥”,可見發射藥對整個輕武器系統的重要意義。
尖頭、船尾、鉛芯彈頭質量為7.6g,被甲材質為鍍鋅鋼,彈體為無底緣瓶形,裝填1.62g發射藥,初速大約為760m/s,槍口動能約2195J。
作為對比,M43彈和Kurz彈的彈頭質量分別為7.9g和8g,可以看出廣州兵工廠設計的這型中間威力彈的彈頭要稍輕一些,初速亦比之高數十米每秒。
因為效能過於亮眼,或者說遠超這個時代應有的水平,周長風十分不解,乃至隱隱有些懷疑。
這是怎麼做到的?廣州兵工廠的靚仔們是不是故意搞鬼了?
於是他四處張望了一下,試圖找來相關負責人問一問。
在邊上的兵工廠代表眼見他這樣,立馬就靠了過去。
“這位長官可是有疑問?”
“你們這個簡介是怎麼回事?選擇性忽略了很多東西,這七百七的初速是在什麼槍上發射的資料?”
“就是旁邊這型短步槍上的成果。”
那是一支全長約一米的短步槍,帶彈匣,有導氣管,很明顯是半自動步槍。
周長風目測它的槍管長度在五十厘米左右,並不算格外長。
於是他接著問道:“這個彈用的什麼發射藥?”
“本廠試製的丙字六號藥,百分之二十一硝酸甘油、百分之六十八硝化棉、百分之八的硝基胍、百分之二的凡士林,百分之一的硝酸鉀。”一名髮際線頗高的青年流利地答覆道。
啊哈?三基發射藥?
周長風聞聽這個回答後吃驚地微微張口,沉吟道:“這個……燒蝕會不會有點大?槍管壽命不理想吧。”
“不瞞您說,其實還好,打這彈的那槍實測壽命能勉強夠六千發。難點在於加工不容易,成品率低。”
無煙火藥分為單基、雙基、三基,最早的單基藥就是主體為硝化棉,最早是法國人發明的B型火藥,用於世界上第一種發射無煙火藥彈的勒貝爾步槍。
雙基藥含有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兩種主要成分,特點是染速快、能量高,但是溫度高、燒蝕大,會影響槍管壽命。英國人廣泛使用的、別稱為“女王的麵條”的科代發射藥就是一種雙基藥,它呈義大利麵條似的圓條形。
三基藥則是在前者基礎上加入硝基胍,它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氮氣,從而改善燒蝕問題,還能抑制槍口焰;缺點是加工製造難度較大。
當年改革興辦洋務,在引入全套的勒貝爾步槍生產線和製造技術的同時,B型無煙火藥彈的技術也一同到來。這種方形薄片外觀的單基發射藥效能不錯,在其基礎上少加改進得到的徐氏火藥是明軍的標準子彈發射藥,幾十年下來,產量和庫存都大得驚人,到現在還在廣泛使用中。
“很低嗎?能不能保證一定的產量?”
“生產線搭建成之後,邊造邊改進,只要資源足,我等有信心達到日產四百斤良品。”
周長風皺眉道:“這也太低了。”
單條生產線日產200000g,大概也就只夠造十幾萬發子彈而已,可謂少得可憐。
“長官有所不知,這混合藥的確繁雜。”那名青年嘆道:“我師傅從年輕時迄今琢磨了十多年,把丙字藥從一號改到六號,實屬不易。”
“我理解你們的努力,但這個技術的確不成熟,不能擔大任。”周長風也很無奈,他想了想,又問:“如果換用普通的發射藥,這型子彈的效能會下降多少?”
“因為片狀藥更佔體積,彈殼只能裝一點六克了,同槍發射時初速會掉到每秒七百一十公尺,動能一千九百餘焦。”
哦,這個資料就跟M43彈和Kurz彈是一個水平了。
之前的資料那麼好看,純粹是因為使用了先進但不成熟的實驗性發射藥。
周長風又在現場轉悠了一圈,逐個審視了其它官營、民營企業的作品,水平參差不一,有劍走偏鋒的、有中庸碌碌的、還有慘不忍睹純屬搞笑的……
看來看去,也只有廣州兵工廠的作品比較好。
但話說回來,這畢竟才至昌三十八年而已,提前五年達到與經典的M43彈相仿的水平,似乎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果了?周長風一時間覺得自己有點過於好高騖遠。
不得不說,中國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相應的,資源也足夠豐富,這其中也包括了人才資源。
哪怕工業化程度不高、教育資源有限,但從中收益的人口規模仍然高得嚇人,這使得如今的大明雖看上去不夠發達,可卻有足夠的餘力在各行各業方面投資。
歷史上同期的日本十分依賴西方國家的技術轉移,大部分技術都要等西方列強應用成熟了才扣扣搜搜地引入,而他們自己卻沒有資源獨立研發。
當時西方國家的飛機公司都很不喜歡日本人,因為這些窮光蛋每次都只買一、二架飛機回去仿製,捨不得下大筆訂單。
與其對比,後發工業國的大明在各行各業經過幾十年的追趕後已經抹平了大部分事物的差距,少數尖端技術的差距沒有辦法,只能徐徐圖之,畢竟人家提前跑了上百年,積澱也好、老本也罷,肯定是有的。
這就是體量優勢的宏觀體現。
接下來隨著與會者到齊,“初試”很快就開始了。
每一個廠商先後上臺講述自家作品,然後是問答與評分。
周長風對此興致一般,在場的軍官和官吏們都是這方面的行家,他們的仔細審閱和分析都大差不差,至少周某人認為大體是貼合實際的。
陸軍方面對於廣州兵工廠配套研發的半自動短步槍比較感興趣;而空軍方面則中意全自動短步槍,也就是“突擊步槍”,幾名傘兵軍官糾結於兩型突擊步槍拿不定主意。
大明陸軍其實是來湊熱鬧的,畢竟這次招標是空軍方面主導的。
陸軍代表的言論與後世那啥軍隊簡直如出一轍,他們固執地堅持幾個觀點,揚言即使要選擇也只會選擇半自動步槍。
其一,全自動要比半自動更為消耗彈藥。
其二,全自動短步槍的槍管長度要比半自動的短五分之一,中距離精度必然不盡如人意。
其三,士兵們習慣於半自動短步槍的樣式,而全自動的是手槍型握把,可能不順手。
其四,全自動短步槍更貴。
啊!陸軍!
但事實上這全都不是問題。
只要訓練合格,實戰中有士官和軍官的監督,士兵們其實並沒什麼機會胡亂掃射。
比如按照條令規定,中距離禁止使用全自動模式,在相隔幾百米的時候,士官與軍官們完全有餘暇去呵止那些忘形計程車兵。若是距離近了,胡亂掃射倒也無妨,權當火力壓制了。
至於精度,如果以AK47和SKS來對比,後者僅僅只有微弱優勢,甚至是難分秋色——同樣是100m距離上的散佈,56衝的散佈是10-11.6㎝,56半是11.5-13.6㎝。
士兵們的順手與否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豈有無從適應之說?
而價格則有些反常識,並沒有顯著差別,半自動短步槍往往還更貴些——因為其需要消耗更多的木材。
依75年採購價,56衝為128元,而簡化工藝後的56半仍舊要135元。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總結出的最佳選擇就是直接一步到位。
從全威力彈的栓動步槍直接迭代到中間威力彈的自動步槍,然後再等幾十年,待小口徑彈成熟以後,便可二次迭代。這是標準答案,中間的其它選擇都不完美。
周長風知道僅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扭轉最為保守的陸軍的觀念的,海軍和空軍倒是沒問題,反正海軍是自己人,空軍則因為特殊需求的緣故,傾向本來就是正確的。
所以他琢磨著該如何讓陸軍這幫老頑固們回心轉意,或者用歪門邪道來避免他們採購半自動短步槍。
參考德國人偷偷把Stg44冠以衝鋒槍MP44的編號,從而糊弄陸軍方面?
這好像不太可能,因為那也只能頂替衝鋒槍的位置,陸軍依舊會繼續採購半自動短步槍,而目的在於直接頂替步槍的位置。
“難搞哦。”
周長風一邊吐槽著一邊離開了軍器局的一號會議廳,如果不能改變陸軍方面的意圖,就相當於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把寶貴的資源和產能用在低效費比的東西上。
這滋味,很難受,很彆扭。
就好比明明自己買配件組裝電腦的價效比最高,但家人卻不聽勸地去電腦城買回來一臺i3、GT610、雜牌電源的整機。
但不管怎麼樣,至少先把份內之事幹好。
離開軍器局之前,周長風還在這兒樓上樓下溜達了一圈,恰好三號會議廳散會,一眾軍官和官吏交頭接耳著魚貫而出。
聽到他們在討論坦克,頗為好奇的周長風便直接開門見山地打聽了。
來!讓我康康!
鑑於保密級別允許,幾名軍官也沒遮掩,就大大方方地把檔案遞給了他,然後自顧自地拿出打火機吸起了煙。
歷經四次大小修改調整,從去年開始測試的試製三七式中戰車終於得到了認可,定型為“三八式中型戰車”,亦稱破陣戰車。
聽上去有些中二,但顧名思義,這就是用於突破敵軍陣地的坦克,是均衡的主要突擊兵器。
三八式坦克由燕京國立第一重型機械公司設計,車長5.8米、寬2.42米、高2.55米,長寬比值2.4,因為直列引擎的緣故所以偏長。
車體正面裝甲厚24㎜、車體側面24㎜、炮塔正面厚28㎜、炮塔側面24㎜、炮盾為40㎜、車長指揮塔四周均為20㎜。
裝甲鋼有兩種,僅有炮盾使用最新研發的軋製鎳鉻鉬合金鋼,布氏硬度260HBW,效能適中,適合抵抗質量較大的彈丸;其餘部位均採用表面硬化裝甲鋼,布氏硬度520HBW,非常適合防禦小彈丸,但是面對大彈丸的攻擊時可能會破裂。
空車全重17.3噸,其搭載一臺直列十缸風冷柴油機,工作轉速每分鐘2000轉,此時可輸出210匹馬力,主動輪在後。六個前進檔與二個後退檔,最大公路行駛速度40㎞/h,最大倒車速度8㎞/h。
懸掛機構為成熟的平衡式懸掛,兩個負重輪一組,一邊三組。轉向機構為普通的差速器式。換擋機構還可以選配氣動輔助裝置,操縱時會很省力,但是維護、檢修工作要麻煩很多。
主要武器為一門三十四倍口徑的48㎜坦克炮,這是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的產品,發射48×176㎜彈藥,被帽穿甲彈初速約600m/s,在500m距離上的侵徹深度約為40㎜。
除此之外還有航向機槍、並列機槍、車頂機槍各一挺。
全車乘員為五人,駕駛員、航向機槍手、車長、炮手、裝填手。
但是陸軍方面似乎有些猶豫是否要為每輛坦克都標配車載無線電,因為其價格並不便宜,目前考慮的僅僅是為每一個排的排長車安裝無線電裝置,而排長則透過手語、旗語、喊話來指揮其它坦克。
“嘖,這車看起來不錯,炮塔座圈直徑多少?”周長風一邊翻頁一邊問道。
一名戴眼鏡的文職中校在吞雲吐霧,隨口回道:“不到五尺,一千五百三十多公厘。”
炮塔座圈直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一型坦克的升級潛力,以後如果要換裝威力更為強大的坦克炮,炮塔自然要更大些。
假如炮塔座圈不夠大,那就難以適配新炮塔,就又得對車體的生產線加以調改。
德國人將IV號坦克最早的A型的十五噸改改改,最強大的H型都高達二十五噸了,可惜受限於炮塔座圈和底盤懸掛極限,最終無法再進一步升級了。
“你們打算採購多少輛?”
“首筆訂單四百二十輛,可能還會再多些。”
還要加?
可惡!工廠的產能有限,好東西怎麼能全讓陸軍佔了?
周長風立刻腳底抹油開溜,打算趕緊讓海軍方面也搶著下一筆訂單——這麼不錯的傢伙事,陸戰隊也要!
哎,因為明天要做胃腸鏡,晚上一直在喝那個噁心至極的電解質水,實在是太難受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