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止浮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卷一:史前時代 第三章 五帝:堯舜禹,千古苒苒,遠止浮游,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五帝之三:堯
堯,生卒年不詳,姓伊祁,號放勳,五帝之一。
前面已經說過了堯的來歷,堯被封到偏遠的唐後,勵精圖治,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威名遠播,成為全民偶像了,很多其他部族的首領在處理政務方面都要諮詢堯,摯也算識相,覺得自己治理不好國家,就帶著自己的官員到唐,要把首領的位子讓給堯,堯也是個痛快人,絲毫沒有推辭,於是乎兩兄弟弄了一個隆重的權力交接儀式,這就是“禪讓”。
堯帝據說是一表人才,為人仁德寬厚,在位時深受百姓愛戴,也不再贅述了,反正是個英明的帝王,下面說一下他的主要功績。堯和前面的帝王一樣,也是個天文死忠,他命令羲氏、和氏制訂曆法,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定366天為一年,每三年為一個閏月,真不簡單啊,這麼早就能大致算出地球公轉週期了。有了這個曆法,農業的發展更加突飛猛進。除了曆法,據說堯帝還發明瞭釀酒和圍棋。
堯帝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的禪讓於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堯在位時間也很久,長達70年,當他老了,感覺是時候挑選一位繼任者了,但他一直對的他的兒子丹朱不來電,覺得他能力不夠,於是和四嶽(相傳為共工後代,是當時的政要)商議,四嶽就把舜推薦給了堯,舜的事蹟就接下來再說。這個美其名曰的“禪讓”也是有很多內幕可以扒的,具體的在下一篇中敘述。
引用一下《史記·五帝本紀》對堯帝的總結: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反正就是吹上天。
番外篇
后羿射日
其實后羿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堯帝時期的射日英雄是大羿,是當時的射師,老婆就是嫦娥。大羿被帝堯封於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從小就擅長射箭。后羿是夏代有窮國君主,也是個神射手,以致於後世將二人的事蹟混淆,到現在已經是眾說紛紜了。
后羿射日是神話傳說,話說當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民不聊生,堯帝就請來大羿,大羿一氣呵成,連射九日,於是世界又恢復了和平。
但是我不是說神話的,后羿射日其實是有來源的。蚩尤死後,東夷集團豪強紛起,四分五裂,堯帝有點慌了,就找來了同是東夷人的大羿,然後不知道給了他多少好處,讓他去暗殺東夷各豪強的領主。所以可以推測,后羿射日的“九日”,應該是代指當時被大羿暗殺掉的東夷列強的首領。
完成了“射日”的壯舉後,有一位華夏族的少年叫做逢蒙,他跟隨大羿學習射箭,學成後,官方說法是他為了獨步武林,心心念念想除掉大羿,於是在一次打獵時趁大羿沒有防備,用木棍打死了大羿。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可能是最早的案例了。但是逢蒙是否是受人指使的已無從考究,就當我瞎猜的吧,反正本來這本書就是不靠譜的歷史小紀。
(十)五帝之四:舜
舜,生卒年不詳,姚姓,媯(guī)氏,名重華,字都君,諡曰“舜”,五帝之一。相傳舜的外貌並不起眼,反而有點矮,有點胖,就像冬瓜,《史記》載,舜的父親“瞽(gǔ)叟”姓媯,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還在玩這種套路嗎)
舜其實也是黃帝的後代,是高陽帝的六世孫,窮蟬的五世孫,只不過從窮蟬的下一輩開始,舜的家族一直都是小老百姓,沒有再當過領主。據說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瞎子,而舜生下來的時候一個眼睛裡竟有兩個瞳孔(不要見怪,這就是現在的多瞳症)。瞽叟氣的不行,老子一個都沒有,你竟然有四個,再加之舜來路不明,所以他很討厭舜。
舜年幼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他老爹於是又娶了一個,並生下來一個兒子,名叫象。於是乎,悲慘的生活開始了,舜一個人要抗他爹,他後媽,他弟弟的三重虐待,要不是他肉,估計早就沒命了。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舜做到了生活若待人涼薄,不妨報之以梨渦,他仍對父母敬重,關愛弟弟,平常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都忍著,有危險就跑,可以說是精準控制血量。這使得他仁義的名聲廣為傳播。
舜長大後自己出來遊歷,他到歷山種田,當地的人就不再爭奪田界。因為舜仁義的名聲很大,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就形成了一個小村落。所以在堯帝要選繼承人的時候,四嶽就向堯帝推選了舜。因為舜又是東夷人,堯帝覺得如果拉攏了舜,那治理起東夷不就是個easygame了嗎。堯帝光聽四嶽說,還是不放心的,於是就派出了自己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去考察舜,考察的方式呢,就是給舜當老婆,密切考察他,婚禮費用都由堯出,還倒貼了好多嫁妝。竟然還有這種操作?於是舜逐漸就邁向了人生巔峰。
成婚後,舜帶著兩個老婆回到老家。不知道舜的爸媽是怎麼想的,這時候還是一心想著把舜害死,估計是象弟弟看上了娥皇和女英吧。於是後來他們騙舜上房頂,在下面用火燒,騙舜下水井,在上面用石頭砸,但是舜可是著名的EM大師,幾次折騰,舜都安然無恙,他家人也就死心了,而舜對他們仍然是敬愛有加。娥皇和女英回到堯帝旁邊把這些事蹟告訴堯,除了他的兩個女兒,堯帝還派了他的九個兒子潛伏在舜家旁邊觀察舜的一舉一動,他的兒子回來後,也如實上報,並且受到舜的感染,對堯帝更加孝順。如此一來,堯帝對舜放心了,不久之後便把首領之位禪讓給舜,自己就去享清福去了,據說退位後還活了二十八年,可真夠長壽的。
故事總是圓滿的,真相卻總是殘酷的。堯帝的“禪讓”,其實就是被迫退休。要知道權力這個東西,最容易讓人上頭。舜進入到唐堯政府的領導班子裡後,由於深得堯帝信任,他經常代表堯帝到西方出巡,因此威望也越來越盛。隨著權力的膨脹,舜開始慢慢地經營起自己的一套班子,並且“驅四凶”,“四凶”即共工、驩(huān)兜、鯀(gǔn)(大禹的父親)、三苗,都是堯帝時期各大部族的首領,隨便找了些由頭,堯帝非常信任舜,同意讓舜將他們流放(三苗是直接死的),估計後來他的腸子都要悔青。再加上堯帝之前任用鯀治水不利,威望下降不少,很多老百姓都開始粉舜了,就這樣,堯帝慢慢被架空。
堯帝被架空,和舜的關係也開始變差,從“許由洗耳”的典故中可以反映出來。故事是這樣的,許由是個賢人隱士,堯帝有次找到他,要傳位給他,許由聽說後,堅決推辭,然後還說髒了自己的耳朵,要去洗一下。其實許由明白,當時已經是由舜主事了,堯帝再這麼一弄,不是擺明了在坑他嘛。堯帝總是這麼出去嚷嚷著要傳位給別人搞得舜很不開心,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堯只好被迫退休在家,然後“禪讓”於舜。
西晉時期的《竹書紀年》,由於顛覆了很多傳統說法,所以關於其真實性一直是爭論不休的,之後還有很多猛料也來自於這本書。關於禪讓這個事情,嚴謹的法家代表韓非曾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韓非子·說疑》)。這是對禪讓赤裸裸的打臉。而韓非曾經的老師,出自儒家的荀子,也曾說過“夫曰堯舜擅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荀子·正論》)。漢獻帝被迫禪讓於曹丕時,曹丕更是感慨了一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不過也有很多史學家認為,在後來世襲模式下的人,可能無法想象古代社會的模式,認為抹黑禪讓的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覺得當時的社會是能人社會,有才能,會領導的人自然會贏得百姓的愛戴,首領的位置也是能者居之。歷史就是這麼有趣,真真假假又有誰敢百分百的斷定。過度的腹黑陰謀論我不認可,過於理想化的禪讓也不合常理,總之我認為,禪讓是經過美化的權力轉移過程。
堯帝死後,舜之後又把位子禪讓給堯帝的兒子丹朱,丹朱當了三年的首領,但是眾部族都不鳥丹朱,大事小事還是來找舜,於是舜半推半就,順應了民意,成為了新一代首領。
這次權力的交接雖然不那麼愉快,但是我認為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舜從小在家備受欺辱,是在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政治手段比較強硬。但當時堯帝因為治水不利,威望已經岌岌可危,也許是為了天下蒼生,也許是為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舜最後奪了堯帝的權。可能舜從道義上來說並不願意這麼做,因為堯帝於舜有大恩大德,但是時勢造英雄,應該是說天選擇了舜。
舜上位後,制訂刑罰,完善政治體系,治理華夏井井有條,反正就是英明的君主,形容詞就那幾個,我也不贅述了,總之人類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切欣欣向榮。後來死因成迷,就不再深究了。
舜以孝為本,為人品德高尚,深受後世儒家推崇,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十一)五帝之五:大禹
大禹,生卒年不詳,姓姒,名文命,是鯀的兒子,也是高陽帝的後裔,具體幾世尚有爭論。鯀就是治水不利被舜流放的那個,他也是牛氣的,被流放以後修了城池搞獨立(看來是用錯了地方,不應該讓他去治水的,應該讓他當一建集團的總工程師),舜也乾脆,二話不說直接討伐了鯀,然後把他處死了。本來大禹也難逃一劫的,但他想起自己的治水理論還無處發揮,就向舜提出了幾個治水的建議,舜覺得,誒喲,不錯哦,那就讓小夥子你去接替你爹當水利部部長吧。
大禹知道,自己能保住命,是因為當時洪水氾濫,舜也無計可施,如果自己治理不好水患,怕也是要人頭落地。所以大禹拼命工作,便有了後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當時的“治水辦”還有幾位重要人物,子契、后稷,這兩位前面介紹過了,一個是商的始祖,一個是周的始祖,還有一位叫伯益(高陽帝曾孫),是秦的始祖。在四人的通力合作下,大禹總結了父親失敗的原因,決定以“疏”代替“堵”,經過十來年的勤懇工作,中原地區的水患終於消除,百姓安居樂業。由於在治水的歷程中大禹走遍了中原,故而治水成功後聲望超高,成了全民的愛豆。
大禹在治水的歷程中累積了大量的人脈,再加上他治水成功,救民於水火,聲望之盛,甚至蓋過了年老的舜帝。舜後來想玩和堯帝一樣的把戲,就是先後找到兩位賢人隱士要傳位給他們,“石戶之友”和“北人無擇”,他們兩位哪敢接這燙手山芋,紛紛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而據說舜的兒子商均也是個低能兒,所以舜理所當然地傳位給大禹。可憐的丹朱和商均,也許並不是真的傻,而是為了體現“禪讓”的英明,白白被扣上了無能的帽子。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大禹奪舜的權和舜奪堯的權如出一轍。
所以我說禪讓是經過美化的權力轉移,但是前篇說道了,這也上天的選擇,和達爾文說的“優勝劣汰”差不多的道理。大禹即位後,也同樣勵精圖治,也不多嘴了,英明的帝王都是相似的。最值得說的一點是從大禹開始,慢慢有了國家的雛形,大禹也為夏打下了基礎。當時大禹雖然心裡想著世襲,表面上面子掛不住,就選了當時“治水辦”的二把手伯益作為“太子”,另外兩位仁兄深諳帝王之心,已經紛紛到了自己的封地低調行事。儘管選了替補,大禹私下還是有意培養兒子啟的勢力。講到這裡,史前時代也差不多結束了,照例給大禹做個評價。
大禹治水這個功勞就夠吹一輩子了,然後也是夏的實際創造者,作為首領也盡心盡責,推動了社會發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