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4章 東西線戰略,傭兵1929,山有意,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校長心中清楚,像周文的教導總隊,這種單兵素質和先進裝備,放眼世界都難找對手的精銳部隊,確實是不需要這種在被動中尋求主動的戰術,因為他們從來都是主動作戰。
但是,這種戰術卻正是目前中國軍隊最需要的,而且還有模範旅這個榜樣和戰績作為參考和驗證,推廣起來並不算很難。
這下,校長看著周文是越來越順眼了,當下又問道:“你剛才只說了北方的戰略分析,那麼其它方面又是怎樣考慮的呢?”
要知道,剛才校長一直關心的是能不能最終戰勝日本的問題,沒想到單是一個北方戰略,就從周文嘴裡掏出這麼多幹貨出來,對於他接下來的觀點是更加來了興趣。
周文微微一笑道:“校長,卑職以為,南方的戰略跟北方有所不同。我國的地形從北到南起伏較小,北方地勢相對和緩,平原眾多,公路和鐵路也比較健全,有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和展開。”
“對日軍還有一個有利的地方就是,日軍佔領了東北和熱河之後,東北就變成了日軍的工業和農業基地,他們後勤補給線大大縮短,進攻的勢頭和速度不宜受到限制。”
“而反觀我國,由於我們最精銳的中央軍都是部署在長江流域一帶,要想支援北方,兵力的調動和物資的補給都是需要上千裡的長途運送,不利於長期作戰。”
“而我國從東到西則是崇山峻嶺居多,河流縱橫遍地,要想抵消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日軍主要攻擊兵力引向從東到西的戰線。”
周文說到這裡,校長已經站起來走到地圖前,指著中國陸地最東邊的一個地點說道:“你說的是上海。”
周文露出一副欽佩的目光看著校長道:“校長明見,卑職說的就是上海。”
他用手在地圖上自上海為起始,向西劃了一條直線,在湖南停住,轉頭說道:“卑職的另一個考慮就是,日軍一旦在北方動手,我們在按照北方的抵抗策略實施層層阻截的同時,調集中央軍精銳,主動進攻上海的日軍。”
“如果能一鼓而下,全殲駐上海的日軍當然更好,即使一時拿不下,也要逼得日軍向上海增兵,將日軍大本營的目光吸引到上海來。”
“所以卑職在上海的策略是,先攻後守,吸引日軍主力到達上海後,打上幾仗就擇機退出上海,然後沿途層層設防,步步抵抗,將日軍進攻中國的主要力量,吸引到東西線來。”
“校長,卑職深知日本人的狂妄和對中國的一貫輕視。他們認為,只要能夠消滅我中央軍的主力,並且佔領我國的首都南京,必然會導致我國上下再無抵抗日本之心,從而只能向他們投降併成為日本的附屬。”
“所以,只要我國的精銳主力在東面集結,日軍必然會調集大軍蜂擁而來,力圖短期內就打垮我們,解決中國問題。要知道,即使日本再是狂妄,他們也不希望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中,那樣就會拖慢他們想跟西方列強爭霸的腳步。“
校長重重冷哼一聲道:“哼!小日本也太小看我中華民國了,太小看我四萬萬民眾抵禦外侮的決心。想打幾個勝仗就降服我堂堂中華大國,那是痴心妄想。”
“校長明見,聖人老子不是說過了麼?‘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咱們就先讓小日本瘋狂一時,用我們廣闊的國土和綿長的縱深,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拖著它一步步走如滅亡的深淵。”周文順著校長的話道。
他今天來,其實就是給這位未來抗日戰場的最高統帥打氣的,同時也是想要改變抗戰歷史走向的一次最好的機會。
周文有自知之明,自己雖然是穿越客,但是人微言輕,也不可能在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的民國玩出什麼花樣來。
像後世那些網路小說裡,什麼穿越者利用後世知識,興工業、建強軍、成為一方諸侯,然後帶著裝備有飛機、坦克、大炮的幾十萬強軍跟小日本決戰的偉業,他是做不到的,就是想都不敢去想。
他能夠有今天這番局面,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極致。
但是,他可以用自己越來越大的名氣,抗擊日寇的無數驕人戰績,以及跟政治毫無瓜葛的清白歷史,去影響和說服那些有能力改變部分歷史的大人物。
比如山西的閻大帥,比如眼前的這位校長。
有了周文和其麾下部隊在淞滬,在長城,打出的顯赫威名,立下的卓絕戰功,這才會引起這些大人物對你的重視,也才有了能夠跟校長當面一展胸中謀略的機會。
從後世的觀點來看,縱觀中國在抗戰中的戰略佈局,可說是非常高明,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高了那些目光短淺的小日本不是一點半點。
但是在戰役的指揮和戰術的選擇上,可就落後小鬼子不少了。
特別是山西的閻大帥和校長這兩位,一個主要負責北方最大的太原會戰,一個則是負責中日雙方在整個抗戰期間最慘烈的會戰——淞滬會戰。
先說這位閻大帥,在太原會戰中犯了無數的錯誤,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河北進入山西最重要的關口娘子關重視不夠,只是部署了部分雜牌軍隊進行防禦。
而其時閻大帥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忻口會戰上。
忻口右託太行山,左倚雲中山,地勢險要,是太原北面的最後一道門戶。
要保山西就必須保住太原,而要保住太原,就必須守住忻口。
所以,閻大帥就集中了晉綏軍最精銳的第6和第7兩個集團軍,以及中央軍第14集團軍和八路軍的第十八集團軍,一共是四個集團軍共二十餘萬當時山西最精銳的部隊,跟沿著同蒲線南下的日軍主力七萬餘人在忻口展開了一場決戰。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原會戰之忻口戰役。
但是,閻大帥顧西不顧東,對日軍的進攻力度和速度都沒有正確的認識。
結果是,他以為至少能堅守十餘天的河北重鎮石家莊,三天就被日軍攻陷。石家莊被攻陷,山西東線的重要門戶娘子關就馬上面臨日軍的攻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