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老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苦》,詩相,小滿老豆,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酸甘苦辛鹹,我們日常生活透過舌頭感受的五種味覺,現在較常說酸甜苦辣鹹,是因藥物或食物的功效不同而讓我們味覺產生的主觀反應,其中甜便是甘的意思,“甜”字由“舌”和“甘”合成演化而來,本義也就是舌頭感受到甘的味道,辛辣也如同甘甜一樣,是語言學豐富過程中演化而來的。論舌頭感受到的滋味來看,辛辣應是反應最為明顯強烈的,其次應該是苦,再次是酸,甘甜則是人們普遍喜歡的,其中苦與甘甜是相對應的,當不好的日子結束迎接好日子時,我們會有成語苦盡甘來形容,當我們共同面對苦日子和甜生活時,有同甘共苦之說。隨之語言運用的及其意境表達越來越多元化,這五種原只是味覺的意思,逐漸成為表達人生感受的用詞,就這個層面來說,苦則是人們最為強烈的感受,為了讓苦的滋味更加強烈,或者是因為漢語白話式的語言表述極少用單個字,採用刺激性的“辛”作字首,謂之辛苦。苦味是飲食膽汁或黃連的滋味,猶記得小時候學用刀剁魚時,需要取出非食用的內臟,需要注意的事項是不要切到魚膽,因為魚膽一旦弄破,膽汁溢流到魚肉身上,這條魚煮熟後的味道將是苦的,黃連的味道幾何,歇後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尤為形象貼切。

味覺上的酸甜苦辣鹹只是一時口感的,而人生心理經歷的苦則是持久的,關於苦的話題,幾乎所有人從小開始便會經常聽到父母長輩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即使父母不願意向孩子灌輸這概念,在校園裡也會經常聽到老師們用此句激勵學生刻苦求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般寓意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得功名利祿,成為上位之人或使得人們尊敬之人,因此這句俗語帶有強烈的功利趨向,被視為激勵人們努力拼搏的圭臬之言,當然也有人認為“方為人上人”並不是一般功利的思想,而是說在經歷過苦中苦之人,可以在日後生活中更為心胸豁達,實現自身價值,從而更容易獲得別人尊重和愛戴等。這句激勵人們的話,被留學生引用到其論文題目時,卻慘遭滑鐵盧,贏得了國外教授的靈魂拷問,質疑人為何非得吃的苦中苦,人的最終目標是否真的需要追求人上人,為何不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這位留學生可能是深受這句話影響,卻殊不知此觀念在發達國家缺乏市場,這個曾經在網上盛傳的小插曲,事情原委幾何不得而知,不過其充分說明不同社會背景、不同階層背景中人對這句話理解有差異,在中國這句話多是用來激勵人們的,在國外看來並非善言。作為父母,多半是不願意子女吃的苦中苦,不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充分表明多希望子女成為人上人,不過教師們經常耳提面命的灌輸這句話,激勵學生刻苦學習考得好成績,唐代文學大家韓愈勸學時便講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晚唐文人杜荀鶴勸學時說少年辛苦終生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凡是勸學時,都不忘苦字。

吃苦,即承受痛苦或經歷艱苦,每個時代中人對吃苦概念的理解會有所差異,但都將歸結於生活上的艱難不容易,如上世紀物質睏乏年代,吃苦多半是體力艱苦上勞作,到了21世紀物質豐盛時期,多數人已經逐步擺脫了體能的辛苦勞作,人們生活中的苦多半是心理層面的。何為吃苦,很多時候普通人吃苦的原因多數是因為生活困頓貧窮,而真正吃苦參考“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說法,則比較有代表意義,即真正的吃苦是為了聚焦一個宏偉目標或一個高遠的夢想而持之以恆的奮鬥過程,它的本質猶如接受上天安排的“大任”而苦心志。不可否認的社會現實是,幾千年人類文明程序史上,處於社會基層的大多數人卻無時無刻的經受貧窮之苦,哪怕是處於盛世社會的當代,依然還有許多人處於貧困之中,經歷為提高物質條件而努力奮鬥的苦,城市裡面的城中村和舊棚區,依然聚集了領微薄薪水而活的農民工,甚至有些區域的生存條件堪比國外的貧民窟。科技的進步,今日的絕對的貧窮逐步減少了,很少有人會因承受餓肚子的苦,甚至未來會徹底解決絕對貧困,但是相對的貧窮而從未有實質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攀比促進人們更加努力的奮鬥,然而這些攀比也徒增了人們心理之苦。

人生在世,需要經歷各式各樣的苦,最大的苦應是軀體承受的疾病痛苦,人在醫院時,這種感覺自是會深有感觸,為了緩和疾病帶來的痛苦,而且疾病之苦是多數苦的源頭,更為可悲的是,疾病之苦是任何人及動物都要面對的,其次便是心理上的苦,欲求不得或者拼盡全力想要而無法獲得的心理感受之苦,現代生活快節奏下的背景下,抑鬱症和焦慮症頻發便是人們要經歷心理之苦的最佳證明,而且產生抑鬱和焦慮的心理問題的人們越來越年輕化,物質上及體力勞作方面的苦,即貧困之苦,就今日的社會條件來看,應該是比較輕的苦,不過很多基層平民百姓,往往是因為貧困之苦而催生了心理之苦,甚至因貧困之苦惡化衍生出疾病之苦。人生的苦,無關婦幼老少,不分古今中外,它往往是人生悲劇的導火索,自然也是文學中常有的主題,詩詞中描寫人生苦的詩句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層面的居多,唐代詩人羅隱名篇《蜂》是反映普通百姓經歷辛苦卻無法享受甜的社會現實,元代文學家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是首懷古曲,反映任何時代最不容易的都是基層老百姓。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是晚唐時期的詩人,詩紅人不紅的典型代表,人生經歷處於風雨飄搖的時代,多次參加科舉卻不中,從他的詩句中可以初步判斷,應是帶有強烈悲觀主義的詩人,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耳熟能詳的名句。羅隱的這首佳作,通俗的描寫蜜蜂形象,前兩句“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是說無論在哪,只要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有蜜蜂的身影,後兩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即說,蜜蜂採盡花蜜釀成蜂蜜後,到頭來是為誰而忙碌,而又是為誰醞釀甘甜的蜂蜜,見識過蜂蜜釀蜜過程的人們,就會容易理解作者的寓意。蜜蜂,是現代小朋友學寫作文中有益人們的飛行類動物,是歌頌的物件,只要有花朵盛開的地方,常有它的身影,從花叢中採蜜後回到蜂巢裡釀蜜,人們可以獲取甘甜的蜂蜜,不辭辛苦的蜜蜂常得到人類的稱讚,因此蜂在詩人的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徵,在讚美蜜蜂辛勤勞動的同時,發出對不勞而獲之人的痛恨之情和不滿之意。

羅隱抓住了蜜蜂釀蜜的特點,未採用辭藻堆砌,未精雕細琢,平白直敘的描寫蜜蜂的美德,也即讚美辛勤勞作的百姓,辛勞的蜜蜂採得百花,釀成蜜糖後,這些成果卻被人類擷取了,羅隱藉此發出感慨,類比部分人的人生,辛苦是自己的,成果是人家的,不禁感慨社會的不公,同時藉以蜜蜂採蜜的成果並非蜜蜂所得的自然現象來諷刺不勞而獲之人。這首詩的寓意和宋代詩句“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相近,與此句相類似意境且更為經典的詩句是秦韜玉所寫的“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與羅隱同屬晚唐時代,或許是因為晚唐時期社會矛盾異常突出,容易激發詩人寫出對底層老百姓深表同情的詩句,只不過羅隱以提出疑問的寫作手法,而秦韜玉採用直描手法。描寫蜜蜂採蜜的詩句中,宋代文人姚勉有一首名為《詠蜂》的詩,曾寫到“但得蜜成甘眾口,一身雖苦又何妨”,從正面歌頌了蜜蜂樂於奉獻而不辭辛苦的高貴品質,好比明代著名愛國詩人于謙佳作《詠煤炭》寫到“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但願天下平民百姓們擁有飽暖的日子,自是不需說辛苦,都是從積極正面歌頌物的詩歌。有人將羅隱與中唐時期的劉禹錫對比,羅隱詠物時是喪氣的,而劉禹錫總是樂觀的,他們是唐代詩人中間悲觀和樂觀的兩端,劉禹錫面對苦時,積極的寫到“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同是《詠蜂》的詩,宋代文人積極面對蜜蜂辛苦,而羅隱看到的是悲情社會現實,倘若是劉禹錫詠蜂,多半會歌頌蜜蜂不辭辛苦的功勞。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曾經在語文課本上學到的,年少的我並不理解其內涵,直到經歷社會現實和人生不容易後,才對這首元曲,更確切的說是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有所感悟。這首《山坡羊》是張養浩的代表作,是其途徑潼關所作,潼關在唐代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軍事關口,安史之亂時期,安祿山叛軍攻破了潼關後,致使唐玄宗不得不選擇往西逃去,也即是說,潼關是進入唐代京城長安的首要防線,能成為重要的關口,必是具備軍事的地理優勢。作者看到了潼關“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後,深刻領會到潼關為何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山河表裡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潼關氣勢雄偉可見一斑,由此觸發了作者“望西都,意躊躇”的感慨。“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了作者感傷的原因,曾經的西都長安是秦漢以來的都城,作為素有歷史積澱的古都長安,當年是何等的繁榮昌盛,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式的衰敗景象,曾經的萬間富麗堂皇的宮殿都損毀了,最終淪為泥土了,不禁感慨萬千。看到曾經數個王超輝煌宮殿都隨王朝的傾覆而化為塵土,而這些金碧輝煌的宮殿都是凝聚無數百姓血汗而成的,想到歷代王朝的更迭時的戰亂時,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不禁感慨且深沉的道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形式,它結合了音樂、歌唱和舞蹈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元曲裡面具有突出地位和藝術價值,一般用來表達人生嘆歌和世間滄桑,容易創作出使得人們同情的曲目,如張養浩這首潼關懷古外,還有一首驪山懷古,亦是此曲目的佳作。《山坡羊》的普遍特點是其尾句寫好的,除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外,還有陳草菴在《山坡羊·晨雞初叫》中的“山,依舊好,人,憔悴了”,劉致《山坡羊·燕城述懷》中的“得,他命裡,失,咱命裡”,他們尾句所表達的意境皆不錯。不過最為經典的依然屬張養浩的這首,他得出此八個字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名句,也是該曲之眼,它高度概括了歷朝歷代興亡史上的社會本質,即老百姓要遭受的苦是永恆的,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它們繁榮昌盛也好,衰退敗亡也罷,老百姓永遠處於弱勢地位,總是遭殃受苦,一朝興起時,大興土木壓榨百姓的血汗,一代覆亡時,戰爭中首當其衝的也是老百姓,放置今日的盛世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現代的文明社會里,經濟繁榮時,老百姓經歷壓榨之苦,經濟衰退時,老百姓經歷失業之苦,好在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可能給百姓造成的流離失所之苦在未來將不會再現。

人生苦短,故描寫苦的詩句情感傾向多是偏向悲情的,離恨苦或者離別苦之類的,貧困之苦,同情百姓之苦,積極的便是為追求高遠目標或成就一番事業的辛苦,總之人生面臨各種苦。正因為人人都要面臨“苦”,因此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越來越不認可小時候被灌輸的觀念,要吃的苦中苦、學會吃苦之類的,猶如羅隱消極的講到“為誰辛苦為誰甜”或是張養浩的歷史名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人生本來就是苦楚多,為何還要學會吃苦呢。學會吃苦,說是為了日後成為人上人也好,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也好,社會的本質將證明它是安慰人的話術,人在成長過程吃的苦越多,那麼他的幸福感知能力只會越弱,反倒是在甜蜜日子裡面成長起來的人,面對人生之苦時越能表現出積極樂觀,面對苦的時候保持幸福的感知能力反而更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百變馬丁在美漫

一唱雄雞

命仙

馬戶子君

饞哭修仙界,從賣烤串開始

水中有魚

王妃只想苟活,冷麵閻王求放過

藍意

回不去的江湖

混子江湖

前妻太撩人,禁慾薄總又上鉤了

梔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