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陳慕武的老朋友
趙師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9陳慕武的老朋友,重生,然後成為大科學家,趙師雄,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苦心鑽研出來的BKS理論,被陳慕武、卡皮察和布萊克特他們打得體無完膚之後,玻爾的前助手克萊默斯就開始一蹶不振。
前不久,他終於從哥本哈根大學附屬醫院出了院。
之後克萊默斯帶著他的老婆,連夜從丹麥跑回了荷蘭。
雖然他和玻爾之間有著師徒情分,但再大的師徒情分,也比不上保命要緊。
沒了助手之後的玻爾,現在成了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孤家寡人,他今後再想寫論文,只能從手下的幾個博士生中,隨機抽取一個幸運觀眾當他的記錄員。
這天早上,玻爾在進入辦公室後,他發現辦公桌上有一封蓋著英國劍橋郡郵戳的信。
玻爾以為這封信應該是來自自己的老師盧瑟福,因為七月份,在《自然科學會報》上發表的那篇BKS論文,被陳慕武他們的實驗現象迎頭痛擊的時候,在康沃爾海邊度假的盧瑟福,就是第一個寫信安慰他的人。
盧瑟福在信中勸玻爾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而鬱鬱寡歡,並且他還拿自身舉例,說玻爾之前提出來的原子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他自己在更早時提出的原子太陽系模型。
但在這件事情上他並沒有什麼怨言,畢竟科學的發展總是還要向前看的。
看到信封上印有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字樣,玻爾就更加確信,這一封信也來自自己的老師盧瑟福。
看來自己不愧是盧瑟福最喜歡的學生,才能被他如此寄掛,玻爾心中又泛起了一絲驕傲。
不過等拆開信封之後,他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判斷錯誤。
一是因為老師絕對不會用打字機給自己寫信,二是因為信紙上沒有在寫信時被從菸斗中掉落的菸灰燙出來的那幾個窟窿。
“尊敬的玻爾教授:
“請恕我冒昧,提筆向您寫了這封信。
“雖然之前幾次,我們在學術上的隔空交流並不友好,但我相信這一次,您和我之間應該站到了同一個陣營中。
“隨信附上我向《物理學年鑑》期刊投稿的論文複製件一份,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
“謹祝一切順利,陳慕武。”
陳慕武?
他怎麼會給我寫信?
這封信在遣詞造句上還算誠懇,只是玻爾不知道,和他不但沒有什麼交集的、甚至還有些交鋒的陳慕武,為什麼要給自己寄來一篇論文。
滿腹狐疑的玻爾,把這覆在表面上薄薄的一張信紙揭了過去,露出來下面同樣是薄薄的幾頁論文。
彷彿是一種惡趣味,陳慕武穿越過來,還沒寫幾篇論文,但是卻很愛在論文標題中寫上當代知名物理學家的名字。
寫物理學家的名字也就罷了,可不僅如此,他還把這幾篇論文,紛紛送到了題目中的物理學家本人面前。
之前有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有普朗克輻射定律,現在又多出來了第三個受害者。
《關於玻爾原子模型中軌道假設和定態假設的一種理論解釋》。
看到這個題目,玻爾似乎明白了,為什麼陳慕武會把這篇論文寄給自己。
正如盧瑟福在之前信中說的,玻爾在1913年在老師提出來的太陽系原子模型上加以改進,提出來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新的原子模型。
按照經典電磁學理論,核外電子在圍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時,會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隨著能量的減少,執行速度降低,因而軌道半徑也不不斷縮小,直到最終降落到原子核上。
這也就意味著原子不能穩定地存在,而且向外輻射出的光譜也應該是連續的。
但事實上,原子結構非常穩定,向外輻射出的光譜也不是連續而是分立的。
玻爾在自己的模型中提出來三條假設,分別是定態假設、軌道假設和躍遷假設,基本解決了事實和理論之間的矛盾,並憑藉這一貢獻,讓他獲得了1922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之所以叫假設,是因為沒有強有力的理論支援。
玻爾也不能找出經典理論和事實現象當中究竟差在了哪裡,只能用自己提出來的對應原理來矇混過關,即微觀和宏觀世界中各自遵守各自的規律,但把微觀拓展到宏觀時,兩種規律得到的結果應該一致。
所以當看到陳慕武寄來的論文的題目後,玻爾的雙眼立刻就亮了起來。
不知道前不久在電車上,愛因斯坦向他極力推薦的天才,這次會給自己的原子模型帶來一種什麼樣的解釋。
於是玻爾也暫時忽略掉了和陳慕武之間曾經發生過的不愉快,一門心思地讀起了論文。
“根據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理論,光子的動量為……”
看見光子這個詞,玻爾還是有些心存芥蒂。
但現在各種實驗現象,無可辯駁地證明,光偶爾會體現出粒子性,偶爾又會體現出波動性,所以他也只能忍氣吞聲。
“假如把這種波粒二象性推廣到全部粒子當中,以電子舉例,一個動量為p的電子,其對應的波長應為……”
讀到這裡,玻爾感覺自己的三觀被震碎了一地,就連他嘴裡叼著的菸斗,也差點兒摔到辦公桌上。
電子怎麼會是波!
他的第一反應,和自己老師盧瑟福完全一致。
但這次,玻爾沒有再冒冒失失地打電話給助手。
當然,自從克萊默斯連夜走了之後,他現在也沒有助手,只好捏著鼻子把這篇論文繼續看了下去。
“考慮電子在原子軌道上形成不會輻射能量的駐波……便可得到定態假設……
“將方程1帶入到方程2之中……
“而電子的角動量恰為動量和軌道半徑的乘積……
“此即為玻爾原子模型軌道假設中的動量量子化條件。
“QED。”
現在的QED還只代表著證明終了,並沒有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Electrodynamics)的含義。
陳慕武這篇論文很簡短,但卻又很讓人震撼。
玻爾從沒想過自己苦思冥想都想不透的定態假設和軌道假設,就這樣被陳慕武用幾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公式,便輕而易舉地推導了出來。
不過,陳慕武論文中提出來的這個“電子也是一種波”的前提,究竟對不對呢?
玻爾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他現在很糾結,如果宣佈自己提出來的原子模型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那麼就必須同時承認“電子是一種波”這個看起來很荒謬的結論。
收到信的當晚,玻爾並沒有回家,而是一直待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對著面前這篇論文上的幾個公式發了一宿的呆。
菸斗中的菸草一次又一次地燃盡,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裝填。
等到東方既白的時候,他在心中終於下定了結論。
物理學就應該是如此美妙而簡潔的科學,既然把電子當成是一種波,就能完美地解釋氫原子模型中的幾個假設。
那麼電子,又為什麼不能是一種波呢?
精神重新亢奮起來的玻爾,提起筆給陳慕武寫了一封回信。
“親愛的陳:
“我很高興能收到您的來信,也很高興您能在這篇論文寫完之後第一時間同我分享。
“說實話,當初次在您的論文中看到這個新觀點時,我很驚訝,不過在看到這種觀點能成功而完美地解釋我在原子模型中提出來的一些假設之後,不得不承認,我被您的這個觀點給深深地折服了,決定接受‘電子可能是一種波’這個觀點。
“您的來信讓我很受啟發,只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攔在這個理論的前面,那就是如何才能證明電子也是一種波?只要能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麼我的原子理論基本上就能得到最終的完善了。
“另外,我很好奇一點,就是您是如何在物理學的各個方面,都獲得瞭如此多的有新意的點子的?希望您能不吝賜教。
“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素未謀面的老朋友,尼爾斯·玻爾。”
感謝大家的打賞月票和推薦票,多謝支援!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