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允許地方發債!大興天下!
姜阿山小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允許地方發債!大興天下!,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姜阿山小樹,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還是那句話,朱允熞只打算一點一點慢慢來。
金融是一頭不受控制的猛虎。
就算是朱允熞也無法預料這頭猛虎放到大明之後,會產生何等的變化。
但吸取過前世經驗的朱允熞知道。
每一步都必須慎重!
所以朱允熞現在仍是以實體為主,資本和金融工具只是朱允熞撬動大明財富的一個工具。
深思熟慮一陣之後。
只見朱允熞說道:“孤思慮良久,以為當今之大明,光是依靠朝廷來修建道路、水利、城市,實在是過於緩慢。”
“以往朝廷發債,然後透過大明朝廷戶部發放財政的方式,過於落後。”
“故而,孤打算開放地方發債的權利,允許地方官府發行債券,以地方收益為抵押,發行地方債券,用於興修基建!”
朱允熞這無疑是走上了後世的道路。
允許地方發債,用來興修各種基礎建築,讓每個地方都有錢來修建自己所需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
還有各種房屋、城池、學校等等。
一併解決各種問題。
讓每個地方都能有足夠的錢可以揮霍,不過暫時朱允熞並不會允許這些地方擁有太大的發債權利,肯定會有一個限額。
而朱允熞也沒有打算走上賣地賺錢的道路。
因為那只是無奈之舉。
後世賣地是因為財政不濟,根本沒錢,別說之前的債了,就算是一點點工資都拿不出來!
但在大明,地方官府完全有能力去清償債務。
因為現在的大明面臨的是一個廣闊而又荒涼的市場,等著大明的百姓去開拓。
只要地方官府有心扶植自己的產業,就可以隨之收割全世界的資源。
這麼大把大把的資源湧進大明,自然讓大明擁有償還債務的能力,而不用靠售賣本來擁有的東西來換錢。
儘管這個‘售賣’,也只是售賣使用權。
但朱允熞也沒有這麼做的打算,因為這只是無奈之舉。
可想要收割全世界的財富,又豈是這麼容易?
除了豐富的商品之外,還要有足夠的商船,而最關鍵的是,雙方貨幣不同,雙方如何交易?
這都是朱允熞目前和將來要解決的問題。
“退朝吧。”
朱允熞宣佈完了這條政令之後。
直接宣佈退朝。
他需要仔細思考一下,未來大明的海外貿易將要如何進行,順帶好好想想屬於自己的那個奸臣到底在哪裡。
連一個衝鋒陷陣的奸臣都找不到。
那他這個太孫監國也太失敗了些!
…………
御書房。
朱允熞正苦思冥想,回憶著以前讀書時學到的知識。
如果要發展海外貿易。
那必定離不開一個東西,那就是匯率!
本國貨幣兌換成他國貨幣的比例,就是匯率。
而匯率又是如何定價的呢?一開始自然是按照貨物的價值定價,好比兩個不同國家之間,一斤糧食的東西是相同的。
但在大明,一斤糧食只賣十個最基礎的貨幣單位。
而在倭國,一斤糧食則是價值六十個最基礎的貨幣單位。
那麼大明和倭國之間的貨幣匯率就是一比六。
大明紙鈔的一文錢,就等於倭國的六文錢。
如此以來,大明紙鈔的貨幣購買力在倭國自然強勢,可以肆意的在倭國境內收割原材料。
但大明現在和倭國的交易模式卻並沒如此。
因為現在的大明是完全用槍炮轟開了倭國市場的大門,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正常交易的事情。
直接就用商品瘋狂洗劫了倭國的市場。
而手段,更是粗暴的多,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和平。
所以什麼貨幣兌換基本都是不存在的,完全就是大明的商人們在強制著推行大明的紙鈔,根本不以倭國的貨幣為交易貨幣。
並且倭國本土白銀礦藏豐富。
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白銀,所以倭國並不以白銀為貨幣。
而大明因為白銀稀少的緣故。
所以白銀的價值不菲,完全可以當做貨幣使用。
但大明的商人在倭國可就完全不認白銀的購買力了,而是直接以當地的價格當做普通的礦物收走了。
轉手回了大明境內,直接就大賺一筆!
而從這些倭國百姓手中搜刮的白銀,竟然比石見銀山好幾年的產量還多,一下子讓大明境內的白銀豐富起來。
不再缺少白銀。
家家戶戶都開始藏有白銀,而白銀的價值也開始不斷下降。
反倒是因為白銀增多,大明紙鈔的貨幣價值被錨定,信用大增,在百姓心目中,大明紙鈔已經等同於白銀。
至少朱允熞不用再擔心大明寶鈔在百姓心目中如同一張廢紙了。
“現在的大明,想要真正發展出海外貿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朱允熞嘆了口氣。
不可能每一個國家,都如同倭國一般,用堅船利炮去轟開市場。
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資本,依靠貨幣金融體系,將其他國家玩弄於股掌之中。
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被大明掠奪走了財富。
用來充實大明的底蘊。
但這裡面所需要補充的知識實在是太多太多,朱允熞就算是手把手教,也很難教會。
只能讓大明的商人們在實際中去摸索。
總結出經驗教訓。
同時大明想要發展,就必須一手把錢放進百姓的口袋裡,而另一隻手,就直接掏空百姓的口袋。
永遠有新的刺激、新的慾望湧現。
不能讓大明百姓手中閒置的金錢太多,一定要流轉出來。
這也是為何朱允熞非得廢除理學的緣故。
因為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直到數百年後,還在影響著人們的內心。
潛意識中,總會趨向於保守。
錢財分配極不合理,百分之九十的財產都在存款上面。
而在朱允熞設想中的大明百姓,不僅僅需要有存款,更還得要有屬於自己的資產和投資,分為三角。
三足鼎立。
這才能最大程度的啟用大明市場的活躍性。
讓大明的百姓更有慾望,去收割全世界!
反之。
如果大明的百姓都紛紛滿足於此,喪失活力,不願意出海冒險。
那大明遲早會僵化、會腐敗。
從而敗亡,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朱允熞自不願意見到這樣的結局。
“那也只能是苦一苦自己,早日把這些知識給編纂出來。”
“讓天下的百姓知道吧。”
朱允熞嘆了口氣。
沒想到,不僅沒能苦得了百姓,反而還苦了自己!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