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一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紀交易,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烏鴉一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新舉辦的釋出會結束後,最讓媒體們印象深刻的要屬,關於媒體定義的那段話了。

如果你有一千萬個使用者關注,那你的影響力可以和紐約時報媲美。

現在已經有部落格,也有各類網路社群,在這些網路社群裡遍佈著大大小小的網路名人。

但是由於缺乏變現方式,在Quora出現之前,一個人在網際網路上再有影響力,也很難把這種影響力變成經濟利益。

谷歌的廣告分發系統還沒有問世,按照點選率來收費更是遙遙無期。

這是自媒體時代到來的前夜,Quora的出現讓所有普通人能有變現渠道。

在當下,你如果在網際網路上有影響力,要如何變現?首先需要自己建立一個個人站點,然後站點需要去引流,有一定的點選率。

再拿著這個點選率去挨個的找廣告投放商聊。

在沒有云伺服器的年代,個人還需要購買伺服器、網路和儲存,然後拉頻寬到自己家裡,最後還需要搭建個人站點。

簡單來說,單純的文字工作者想靠個人影響力變現,幾乎沒有可能。

自建個人站點,收益連伺服器和網路頻寬的費用都無法覆蓋。

騰訊早期在創業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伺服器和頻寬跟不上快速增長的需求,同時QQ遲遲找不到變現手段。

現在的部落格也是同樣的問題。

伱在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網站上建立個人部落格,廣告收入是網際網路公司的,不是你的,即便你貢獻的內容是吸引使用者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這樣的大環境,導致Quora抽30%都顯得格外良心。

當然這確實良心,周新即便抽50%,使用者都不會覺得自己被割韭菜了,願意和使用者分享利益的網際網路公司就這一家了。

“我認為Newman在昨天的新聞釋出會上,從某種意義上顛覆了傳統的媒體模式。

我把它叫做新媒體,這種全新的媒體模式和紙質媒體截然不同。

在紙質媒體時代,我們嚴重依賴編輯的個人經驗,由主編、資深編輯、普通編輯和記者,大致這樣一套金字塔結構。

記者寫的稿件由普通編輯進行修改,然後由資深編輯和主編來判斷是否能夠獲得讀者的喜歡。

有沒有可能受到讀者喜歡,如果稿件有價值但是沒有達到要求,那麼經過反覆修改後登上報紙或者雜誌。

如果沒有價值,則稿件被淘汰,成為一篇廢稿。

而這篇文章是否真的是讀者所喜歡的,並不知道,因為這篇文章沒有被推到市場上經過檢驗。

以波士頓先驅報為例,波士頓先驅報一共有接近一千位員工,而我們的平均日發行量是4.8萬份。

我們完全無法保證,我們發行的,真的是使用者喜歡看的。

Quora金選創造性得把決定權交給使用者,大量使用者決定出最優秀的內容,這些內容同時也會被交給其他使用者閱讀。

從精英投票機制,變成了大眾投票機制。

是的,我們的編輯團隊很優秀,在業內工作多年,能夠敏銳捕捉讀者需求。

但是他們真的每次都是對的嗎?和讀者本身相比,他們難道比讀者本身更瞭解自己嗎?

我不這麼認為,Quora的做法顯然要更合理。

我們也看過了Quora金選的內容,從內容深度和廣度來說,都比我們的報紙更加優秀。我問過我們的編輯團隊,他們一致認為Quora金選比我們的報紙更能吸引使用者。

即便站在他們的角度,也是這麼認為的。

同時Quora的使用者,關注數到達某個量級,他的影響力其實就對應同量級的媒體。

因此我把這種全新的媒體模式叫做新媒體,這對我們的業務來說是一種顛覆。

他們不需要編輯,不需要記者,只需要把事件丟擲去,然後讓使用者自己把最優質的內容選擇出來。

Quora只需要做一個匯總就可以,把優質內容匯總就是一份優秀的雜誌。

這是多麼誇張的效率,大家需要有危機意識,同時我們也要推出自己的知識問答社群。”

默多克在內部討論會上的發言很快被自家報紙刊登在了頭版。

“Quora金選?新媒體!”

Quora金選推出後的半個月時間,訂閱人數突破了50萬。

“70年到14天,網際網路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是Quora官方賬號在某個回答下,公佈Quora金選訂閱人數突破50萬的第二天,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

“紐約時報1851年成立,紐約時報的日發行量突破50萬份是在1921年;Quora金選發行於1999年,日發行量突破50萬份用了14天。

當紐約時報日發行量突破50萬份的那天,時任紐約時報董事長兼執行長的馬克湯姆森表示:

這一成就源於該報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努力,紐約時報在保持傳統新聞媒體的專業性和深度報道的同時,不斷創新和探索,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內容和服務,這是我們能成功的關鍵。

並且當天舉辦了盛大的慶祝儀式。而Quora金選突破50萬的當天,只是由官方在回答下面輕飄飄地提了一句,好像並不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日銷量突破50萬份在今天的傳統媒體行業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短短14天實現瞭如此突破,這才是最值得每個傳統媒體人乃至傳統行業人值得思考的地方。

網際網路絕對不僅僅是把線下的模式透過計算機和網路來實現,它更是顛覆我們所有傳統商業模式的手段。

我們本來以為最早被顛覆的傳統行業會是線上購物,現在來看,傳統媒體被顛覆的速度更快”

Quora金選推出後,給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帶來的震撼,不亞於AI繪畫給畫師帶來的震撼。

Quora金選的成功,50萬人看似不多,但是這是50萬付費使用者,每個月350萬美元的穩定現金流。

Quora付費問答是不穩定的現金流。

Quora金選大獲成功後,連帶著納斯達克也日益火熱起來。

華爾街的投資人、交易員和投資經理,當有人質疑網際網路企業市值為什麼如此高估的時候,他們直接把Quora擺出來反駁對方。

Quora作為知識問答社群,已經找到了不止一種盈利模式,並且實現了高額盈利。

其他的網際網路公司只要有使用者,同樣能夠找到盈利模式和實現盈利,盈利只是時間問題。

這就和大A的炒作一個道理,不管有沒有,先吹了再說。微軟能搞定ChatGPT,大A的上市公司沾點邊就能雞犬升天。

納斯達克火熱對周新來說是好事,他巴不得納斯達克再火熱一點。

火熱才好把Quora給賣出高價。

“巨頭時代華納入場,宣佈透過增發股票的方式收購Quora。”

“世紀交易,時代華納以74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Quora!”

“時代華納為了打造多渠道傳媒帝國,以740億美元的天價價格買下Quora。”

時代華納的橫空出世讓所有交易失去了懸念。

雅虎只願意掏300億美元,微軟願意掏370億美元,AOL願意給到450億美元。

默多克最摳,只願意掏217億美元。

周新正打算接受AOL的報價時,華納兄弟的橫空出世讓一切失去了懸念。

高盛的委員會代表之一當天連夜和周新見面,表示時代華納願意透過增發股票融資的方式收購Quora,開出的價碼是740億美元。

高盛是時代華納背後的大股東,時代華納1999年的其他股東還包括斯皮爾伯格、路透社、沙特王室等。

這個價格直接把周新給砸暈了,周新第一次有種被土豪砸暈的感覺。

同時高盛的代表表示,在納斯達克批准這筆交易之後,他們可以先簽合同。

籤合同之後,時代華納先提供20億美元,後續的720億美元將在融資到位後支付。

要知道1999年三季度的財報顯示,時代華納賬面上現金只有24.3億美元。

他們的總資產在181億美元,這是一場高盛主導的蛇吞象。

從估值上來說是的。

時代華納屬於在網際網路時代野心勃勃的一家企業。

如果沒有Quora,原本AOL收購時代華納將成為網際網路繁榮時期的“終極象徵”,AOL2000年以1470億美元收購了時代華納。

一年後的2001年1月,時代華納為了打造多渠道傳媒帝國,又反以164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AOL公司。

沒想到高盛直接主導時代華納截胡。

交易在短短兩週時間完成過會和交易。

即便要繳納37%左右的稅,光是這筆交易給周新帶來的466.2億美元,也能讓周新一躍超過巴菲特的440億元淨資產,成為僅次於比爾蓋茨的明面富豪。

新聞釋出會上,周新和時代華納董事長傑拉德·萊文的握手照被傳統媒體們傳遍了全球。

幾乎所有媒體都用世紀交易來形容這筆交易。

周新手上有90%的Quora股份,也就是說時代華納對Quora的估值超過了800億美元。

後世原本被視為網際網路泡沫標誌性事件的AOL收購時代華納,變成了時代華納收購Quora。

不過和時代華納反手收購AOL虧損兩千億美元要良心得多,收購Quora才讓時代華納虧500億美元。

而且這個虧損是投資者承擔。

不拖了,這筆交易我也想快點結束。

基於真實資料推算的,會比實際高一些。

這個稅率只能估算,時代太久遠,確實算不出真實值。

45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夠搞事了吧?

至於主角會不會被暗殺之類的,我覺得還是別考慮這麼多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成為樹

下海撈月

小野貓狠狠作,反派大佬夜夜哄

楚小淇

綠龍博士

無物

篝火收容公司

倒騎小白鵝

我說了我會時光倒流

熊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