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829、鐵路招工,明末鋼鐵大亨,漫卷詩書萬點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城和遵化、以及楊府領地的鐵絲網外,聚集著大量的流民。他們都是今年從北直隸、山東、山西甚至河南跑來求活的。
他們聽說,北直隸北部有活路,就紛紛拖兒帶女的往這裡跑。
他們都聽老鄉說了,前兩年來這裡的人都找到了養家湖口的活計。現在這裡人越聚越多。尤其是,他們聽說了京城裡邊有一文錢三斤的糧食,幾乎眼睛都紅了。
可是官兵們把守著城門,不讓他們進城。
京城外聚集的流民越來越多。已經達到三十多萬了。漫山遍野都是災民搭建的窩棚。這些人叫嚷著要進城乞討,或者找工作。每天都和守城官兵發生衝突。
看著城外日漸增多的災民,內閣和皇帝如坐針氈。如果有人振臂一呼,可就麻煩了。
皇帝只好從內庫出錢,買超市裡一文錢三斤的玉米麵,在城外施粥。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施粥一次,每人一大瓢玉米麵湖湖,勉強吊著他們的性命。
皇帝幾次讓王承恩來催促,讓北運河鐵路指揮部儘快開工。把這些災民都招募走,讓他們去各個施工標段的工地去修鐵路,不要聚集在京城外。
鐵路指揮部本來計劃是,開春土地解凍了才能開工。現在這個情況,這幾年冬天這麼冷,尤其是天津,九河下梢,沼澤地多,泥水凍結混合在一起,土地凍得結實,沒法施工。
可是現在司禮監實在是扛不住皇帝和內閣的壓力了,王承恩直接給楊凡傳話了,希望提前開始招人。趕緊把這些流民弄走。
安卓蘋果均可。】
永定門外,開始招募工人的訊息傳開,頓時分散在京畿的災民們四處匯聚而來。直奔鐵路招工處。
韓老五一家是從山西跑來的,他們夫妻兩個帶著三個孩子,還有老孃。一家六口逃荒到了京城。今年大旱,他們老家是呂梁山區的,旱田基本都絕產了。整個村子都跑了。
他們村子都姓韓是一個祖宗的大家族。全族三百多口子人呢。全都四撒逃荒去了。
韓老五的渾家撿了些枯枝,用破鍋給婆婆和孩子燒了了點水。只放了一小把小米。米湯咕都著,馬上就可以喝了,湯稀得能照出人影來。
韓老五急匆匆的跑回來。對著家人說:“不吃了,快跟我走。”
“當家的,都煮好了,放了半把小米呢,不能扔啊。”
“你知道什麼,鐵路招工了,沒有家屬的不要,趕緊跟我去報名,晚了就沒機會了。到那裡給發餅子,管飽。”
韓老五背起老孃,渾家抱起最小的孩子,兩個大的跟著父母就往永定門跑。老孃捨不得破鍋和米粥,就用頭巾包上防止灑出來。用手抱著小半鍋粥。
到了永定門前,看到官道邊上被人用鐵絲網圈起來一塊空地,一排的桌子擺著,一些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坐在那裡。
上面拉著橫幅,寫著鐵路招工處。
這裡已經人山人海了,來了好多的人。一些五城兵馬司的兵丁正在維持秩序,組織按照家庭排隊。
“你們是那裡來的,一家幾口人,戶主叫什麼名字,有沒有戶貼。”一個小夥子上來盤問。
韓老五一家看去,發現那些坐在桌子後面的,和這些盤問的,維持秩序的,都穿著一樣奇怪的衣服。他不認識這種後世的工裝夾克衫。只是對這種對襟的衣服有些感覺奇怪。
“小的是山西呂梁人,逃荒來的,一家六口。有戶貼,您看”說著韓老五趕緊掏出戶貼。
“你都會幹什麼活,有什麼本領。”那個小夥子掏出一個小本子,拿出鉛筆開始記錄。
“小的,會種地,嗯,還會些石匠的活計,農閒時候,就跟著俺叔做些石磨什麼的。”韓老五說道。
“嗯,你是石匠,算是手藝人。跟我來吧,到這邊來,不用排隊面試了。”年輕人眼睛一亮。
這裡招人首先都是區分職業和技能。能出力氣是最低等的,但凡會點木匠、瓦匠、石匠等手藝,都會被甄別出來,直接安排到更合適的位置上去。
“好嘞,好嘞,”韓老五趕緊揹著老孃,帶著一家人跟著跑過去。
這邊的空地上已經有很多人了。都是一家家的。都是既有壯年人,還有老人小孩。
不大一會,一個廚子跳著擔子來了,身後還跟著兩個兵丁。
“都排好隊,開飯了。不要擠”兵丁們拎著鞭子,凶神惡煞的吼道。
這裡的人紛紛都排好了隊。一家一家的來到廚子面前領取食物。廚子的擔子前面是一層層的蒸籠。後面是一個大桶。
廚子把蒸籠開啟,裡面是一整塊的玉米麵的發糕。後面的大木桶開啟蓋子,裡邊是一大桶雞蛋湯。這一桶湯估計也就兩三個打成蛋花的雞蛋,但是已經足夠讓這些饑民們吞口水了。
廚子從懷裡逃出來一把尖刀,在發糕上橫豎的劃了起來,把一整塊大發糕,切成菱形的小塊。
“不要急,不夠還送,都過來領,一人一塊發糕,一大勺子雞蛋湯。”廚子說道。
很快每個人都領到了食物,發糕鬆軟香甜,這些人從來沒有吃過玉米麵的食物,都吃的狼吞虎嚥的。破碗裡的雞蛋湯更是顧不得燙嘴,小口小口的喝著。
這湯裡除了打飛的蛋花,就是一些切碎的野菜丁,用澱粉勾欠,弄得黏湖湖的,同時放了些豆油,放了鹽。
“娘啊,您多喝點,這湯裡放了鹽了。”韓老五激動的說道。把自己碗裡的一大勺子雞蛋湯倒進了老孃的碗裡。
老孃又把雞蛋湯倒了回來,說道:“你是壯勞力,全家都靠你呢,你喝,吃了鹽有力氣,我這老婆子喝了也是浪費了。”
明末,鹽價騰貴,百姓普遍買不起鹽。
即使是好年景,一年下來也很少能吃到鹽。每年都是老孃把養的雞賣了,才能買上一塊鹽巴。這鹽巴還是黑乎乎的像是石頭一樣的。
就這還捨不得吃。
各家各戶一種是把鹽巴用繩子吊在房樑上,吃飯的時候,抬頭看看,就當是吃鹽了,這叫吃望望鹽。
還有一種是把鹽塊用繩子拴著,在鍋裡快速的蘸一下,叫做吃蘸蘸鹽。
沒想到這個什麼鐵路工地,發的吃食居然有鹽。而且雞蛋湯上還有幾滴油花。真是把他們激動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