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33、搶救華夏黑豬一,明末鋼鐵大亨,漫卷詩書萬點花,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完了東西,士兵們都放假了。

軍餉也提前發了。

楊凡本以為他們會去遵化城裡購物。

結果,一連三天,他們全在家裡呼呼大睡。這段時間的嚴酷訓練,把他們搞得身心俱疲。連和老婆打撲克的興致都沒有了。

楊凡第二天來到城堡外的守禦千戶所,所裡辦的養豬場視察。

畢竟能讓他們自給自足是最好的,能夠自己透過發展生產來滿足需求,形成自我迴圈才是正道。

這次楊凡過來沒帶妻妾,就帶著湘怡姐妹跟著伺候。這一對雙生姊妹花,穿著筆挺的軍裝和長筒靴看著非常養眼。

這對姐妹花很得楊老爺歡心,連小娘皮都知道這是一直伺候老爺慣了的人,都給幾分面子的。

她倆的軍裝外邊穿著楊凡賞賜的現代淺咖啡色的巴寶莉風衣,一件八萬塊。把兩個小美人的腰身勾勒的讓人轉不開眼睛。

她倆對能跟老爺出來非常開心。

興禾鐵廠出來的人,因為是楊凡的家奴,她們很有優越感,認為伺候老爺是她們獨有的權利,其他後來的哪裡有資格。

楊凡也是哭笑不得,這個時代就是這樣,豪門的家奴是窮苦百姓羨慕的物件。

這個養豬場規模很大,一共養了一萬五千頭二師兄。畢竟城堡裡住著兩萬人口呢。

楊凡看著水泥和青磚砌築的豬欄滿意的點點頭。

豬圈一排排非常整齊,水泥地面,下水道通暢。

軍人的家屬也可以安排就業。

女人、老人每天餵豬,沖洗豬圈。

豬糞可以用來積肥。和堡子裡的公共廁所化糞池裡的糞便一起堆肥。

楊凡看了一會,忽然發現,怎麼所有二師兄都是黑色的。

身材都是短粗胖,個頭還不大。

“你們是特意挑選的豬種嗎,怎麼都是黑豬”

楊凡說完,發現現場充滿了詭異的氣氛,大家都驚訝的看著楊凡不說話。

湘怡看看四周,小心翼翼的說道:“老爺,豬絕大多數不都是黑色的嗎。”

“啥!全是黑的,沒有白的嗎”楊凡吃了一驚。

看著湘怡姐妹迷茫的搖了搖頭,楊凡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在家就沒養過豬,真不知道豬的情況,但記得從小見過的豬多數是白豬啊。

楊凡知道這裡邊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況。視察完了楊凡回到自己位於土樓廣場上的三層小樓的辦公室。

楊凡開啟膝上型電腦,開始查中國黑豬的事情。

楊凡在百度中輸入中國黑豬,點選搜尋,很快就有了結果。

搜尋顯示的內容讓楊凡大吃一驚。

華夏馴養豬作為家畜至少已經有五千餘年。

而華夏人馴化的本土豬實打實的幾乎都是“黑豬”,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花豬”,花豬的比例低於百分之十。華夏豬都是體形短粗。

華夏五千年都沒有純白色的長條豬。

文章說,很多80後應該還能回憶起來小時候鄉下養豬的場景,那時候幾乎養殖的都是黑色的本土豬。

而90後的人去回憶養豬的場景,大多已經是白色的豬了。

華夏人對豬毛色的認知,明顯產生巨大變化,這短短几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能讓“黑豬”都變成了“白豬”。

楊凡皺眉,他是00後,就沒有見過黑豬。

他心裡有些不安,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家畜也是屬於農業範疇,關係著百姓的餐桌。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

這可不是什麼小事情。

一個觸目驚心的標題,看的楊凡膽戰心驚。

黑豬在“黑白”大戰中完敗。華夏本土豬已經在滅絕的邊緣。將成為華夏本土蜜蜂滅絕後的第二個滅絕物種。

目前可知的,就有八種營養價值和香味極佳的華夏黑豬品種已經被科學界確認滅絕。

楊凡心裡一陣難受,這些年我們為了發展經濟,失去了太多珍貴的東西。

他還記得當初在網上,瀏覽到華夏蜜蜂大部分滅絕時的心情。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馴化蜜蜂的國家之一,在現代中蜂卻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平時大家看到的蜜蜂,大多是義大利蜜蜂。”

“田間地頭,那些飛入我們視線的蜜蜂,幾乎不可能是土生土長的野生中蜂。”

華夏是世界上較早馴化蜜蜂的國家之一,“蜜”甚至出現在甲骨文裡。

但在現代,華夏本土蜂卻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在四川地區,中蜂可以躲進山林,而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沒法躲進山林的中蜂很難越冬,大批死亡。

“幸好,密雲水庫附近的山林,隔絕了意蜂的侵襲,給中蜂提供了一小塊世外桃源。”

據說目前只有在特殊的保護區才有中蜂,在自然環境中已經事實上滅絕。

他繼續瀏覽下去,看看本土豬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他在大明這段時間,曾經驚訝於黑豬肉的好吃,一家做紅燒肉,整個村子都能聞到香味。相比之下,現代白豬就是垃圾。

查了很多資料,楊凡大致上搞清楚了來龍去脈。

其實和白酒一樣,過去白酒都是糧食釀造的,過去全國絕大多數人都吃不飽飯,不用說,更喝不起酒。酒就是給有錢人喝的。

新華後,百姓的當家作主,消滅了那些剝削者,白酒行業是否還要存在,這是個問題。

當然百姓也有喝酒的需求,但是,當時糧食都不夠吃,釀酒的就更少,怎麼保證每個百姓都有酒喝,如果還是少量生產,給誰喝,不給誰喝。新的社會了,百姓人人平等,自然都有喝酒的權利。

我們也不可能把酒廠都關掉。

於是,酒精勾兌酒就出來了。

這樣至少可以解決相對公平,糧食酒可以買的貴些,但是,勾兌酒絕對讓每個人都喝得起。

華夏黑豬也一樣。

華夏豬好吃,就和糧食酒一樣,但是出欄要1-2兩年,需要很多糧食。這種豬肉老百姓吃不起的。

當時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讓多數人能吃得起肉,必須引進增肥快,出欄時間短,省飼料的外國豬種。

五十年代中國從蘇聯小規模引進了“大白豬”,到了六七十年代,大規模引進英國的“約克夏豬”,丹麥的“長白豬”,美國“杜洛克豬”等外國品種的豬。

而這些豬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全都是白色的豬。

這些豬經過數代的雜交、最佳化使其更適合在中國養殖,但需求量不大,一直沒推廣開來。那時還能看到大批的本土黑豬。

等到了八十年代時期,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肉的需求猛烈的增加。

大家突然發現豬肉不夠吃了,價格上漲的厲害,這時候這些“白豬”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華夏本土的黑色豬,標準如果按照200斤出欄來算,需要養殖10-12個月,一些品種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長這麼大。

而一頭外國白豬隻需要5個月,就能長到200-300斤。

另外白豬還有更大的優勢,相對黑豬來說,白豬“不挑食”,產出的瘦肉也多,飼養成本低,這樣,養殖戶賺的錢更多了。

由於對比太明顯,在利益驅動下,全國各地,短短几年時間,由黑豬主導的國產豬肉一下就就被國外白豬給打敗了,從此白色的洋豬遍地,華夏人腦海裡豬的顏色,也逐漸從黑色變成了白色。

原因不止這些,除了養殖成本高,本土黑豬消亡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肥肉太多了,中國的土豬幾乎都屬於“脂肪型”的豬,這也是我們長期馴化過程中的自然選擇。

歷史上,百姓缺乏油脂,所以喜歡肥肉,長期選擇之下,本土豬都是肥肉多。

華夏本土的這種土豬長大後,豬腦殼上能胖出來一臉的褶子,腿短肚子大,肚皮經常能貼到地面。

而開放後,人們富裕起來,對瘦肉的需求量是要大於對脂肪的需求的,這樣能產出60%以上瘦肉的“外國白豬”就又搶佔到了先機,徹底將國產土黑豬淘汰。

楊凡心裡一陣難受,當年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這些舉措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珍貴的華夏物種資源,絕不能讓這些黑豬滅絕,今天,百姓的生活好了,吃得起好的,高質量的豬肉了。

可惜的是,這些優質豬,卻滅絕了。

根據2016年的一組官方資料顯示,我國特有的90個地方豬種中,8個品種已經滅絕,29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

地豬市場佔有率從90%降至2%!

楊凡查到很多地方菜系,是必須要使用特殊豬種的肉來做的。這還關係著飲食文化。

浙江有一種華夏本土黑豬叫“兩頭烏”、那種豬頭和屁股是黑毛,身子中段是白毛。那是用來做東坡肉的上上之選。

東北也有一種純黑色的古老豬品種,這種豬如果出現夢裡,東北人認為是凶兆。他們把這種黑豬稱為“黑煞神”。

為啥東北的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溜肉段名氣那麼好吃,在全國那麼有名氣,應為用的是本土黑豬。

東北菜如果少了這黑豬肉,吃到嘴裡都不好吃了。

在山東省,有些地方,做豬頭肉一絕的“裡岔黑豬”。

海南臨高也有吃米飯和小魚乾長大的“臨高乳豬”。

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超級優質的本土黑豬肉,口感極佳。

楊凡現在不缺錢,他漸漸的開始關心起來很多以前不感興趣的事情。楊凡決定,在大明做一次豬的普查,看看大明有多少種豬,有多少是現代沒有的,楊凡要把這些流失在歷史塵埃中的珍貴物種資源,重新帶回現代。

讓當代百姓的餐桌上重新出現這些,營養價值高,口味上佳的豬肉。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物種繁多,這些都是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絕對不能都弄丟了,弄沒了。

我們不能做不肖子孫。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更新速度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京師驚夢

初心了了

滿朝奸佞,朕殺個不過分吧!

愛喝奶的阿拉斯加

皇孫兇猛

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