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注元素週期表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注元素週期表,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正統大汗阿里不鴿,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塞里斯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他們沒法制造這種東西麼?”德米特里問:“我一直覺得,他們和神話裡的國家一樣,什麼都很發達的……”
“這個主要是原料的問題。”郭康解釋道:“你要說相比陶瓷,燒玻璃需要的溫度確實更低,按理說技術上沒什麼難度。但塞里斯地區的玻璃工藝不但出現的晚,而且和這邊的玻璃差別很大。因為這兩種玻璃,用的料就不一樣。”
“地中海世界生產的,是加了鹼燒製的、含鈉鈣的玻璃。從古埃及的時候,大家就會從鹽鹼湖提取原料,進行玻璃生產了;但塞里斯長期缺乏鹼礦,無法滿足需求,他們的‘玻璃’,是加了含鉛、鋇的化合物燒製的。”
“這種玻璃色澤亮麗,但不透光,不耐高溫,還很易碎,使用價值不高。由於瓷器非常早熟,效能不行的玻璃,沒法作為器皿使用,就朝其他方向發展。最後,形成了各種琉璃器,而不是我們這邊的透光玻璃。”
“資源匱乏的問題,比技術的缺失還嚴重的多。這不是人力能彌補的。”他搖著頭說:“很早之前,塞里斯就在進口玻璃了,甚至包括李玄英他們天天說的大唐。後世發現的唐朝的大件透明玻璃器,幾乎都是從東羅馬和薩珊波斯進口的產品。有人偶爾挖出當時的窖藏,裡頭還有羅馬的錢幣呢。”
“這樣啊……那我們這個優勢,能持續多久呢?”脫歡問。
“化學上來之前能一直持續,我估計比瓷器都久。”郭康說道。
脫歡皺了皺眉頭,感覺不太信。
但這件事,郭康確實沒哄他。
一直到清末,中原地區依然十分缺鹼,甚至需要從內蒙大量購入。因為經過張家口運輸,所以成了當時大名鼎鼎的“口鹼”。
哪怕傳教士已經帶來了成熟的玻璃技術,並且在民間得到傳播,但玻璃器具依然沒法廣泛使用。直到現代制鹼工藝出現之後,才有了大量生產的條件。這就太晚了……
“不止生活中,研究上也會需要玻璃的。”郭康說:“缺乏玻璃器,會直接影響自然哲學的研究。”
“你想,如果沒有這種透明器皿,我們這邊很多演示,是不是就沒法做了?”他提醒道:“至於化學……我意思是鍊金術,更是少不了它的。”
“沒有透明、堅固、耐高溫的容器,很多變化就沒法進行觀察。那樣的話,做實驗,不就成了民間故事裡,太上老君煉孫悟空了麼?”
“在開啟煉丹爐之前,孫悟空在邏輯上,處於生和死的疊加狀態。必須進行觀測,才能進行確認。但開啟爐子觀測,孫悟空就可能會跑掉。”他比喻道:“這樣一來,就變成瞎煉一氣,然後賭一把了。這樣肯定是非常不利於研究的。”
“這故事好怪啊……”德米特里聽得一頭霧水。
“呃,其實故事原本很深奧的。我是瞎改了一通,給你們當例子。”郭康說:“這故事原本出自一位姓薛的先生。孫悟空是一隻猴子妖怪,所以這故事就叫做‘太上老君的猴’實驗。”
“這樣啊……”脫歡也點點頭:“不過伱剛才說,玻璃裡含有什麼?我沒聽懂,那也是什麼專門的術語麼?”
“那是表示自然元素的。”郭康解釋道:“世界裡的物質種類很多。這麼多年來,大家已經發現,不止先人歸類的那四種。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歸類,爭取做的更全面。不過這個太深奧了,暫時也用不著。”
“哦……”
脫歡已經習慣了他扯各種名詞,就沒有追問。
倒是郭康,被他這麼一提醒,想到了元素的問題。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給這些元素起什麼名字好。好多詞他都用慣了,但其他人更喜歡什麼,也說不清楚。
而且,朱文奎這一代,已經到了“土”了,他的下一代就該是金字旁了。只是這樣一來,今後會不會要和老朱家搶注元素週期表啊……
他想了一會兒,也沒什麼頭緒。好在目前離這種情況還遠,暫時倒是不用擔心。
他一邊胡思亂想著,一邊帶著大家離開了玻璃工坊。
“目前我們就剩一個實驗室沒去了。”他說:“那裡更危險,還是老樣子,遠遠看看吧。”
眾人已經聽他說了好幾次,就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
他們來到一個單獨的木頭房子裡。這裡似乎是臨時搭建的,比起房屋更像個裝了幕簾的棚子。門口有個修士在等他們。
進去之後,郭康告訴他,把實驗演示給大家看看。
修士點點頭,讓眾人離遠點。他拉開幕簾,然後穿上和之前那批人一樣的長袍和鳥嘴面具。只不過,這邊的長袍和麵具上,塗了白色花紋,眼鏡也是透明的。
修士帶上手套,走進隔間,帶出來兩個同樣打扮的助手。他們都是同樣的裝束,還抬過來一大盆水銀。
“這個面具裡,是金屬片和冰塊。”郭康說:“這裡需要用到水銀,還有熱加工的步驟。但水銀蒸發的氣體是有毒的,所以就做了這種面具。”
“這有用麼?”脫歡問。
“能夠冷凝一部分水銀,減少吸入,就算成功了。”郭康搖了搖頭,說:“其他的話,只能多通風,多輪換,儘量減少毒性。”
那幾個修士看起來倒是不太在乎。為首的人還擺擺手,畫了個十字,表示自己無所謂。
他們又去隔間,拿出來一個玻璃長管。幾人小心地把管子注滿水銀,口朝下放進盆裡,然後立了起來。
眾人看著管子裡的水銀流出,緩緩下降,然後停了下來。
“哎?怎麼不動了?”有個修士問。
“哦,這就是這裡的鍊金術吧。”德米特里已經習慣了這裡的“鍊金奇蹟”,開始主動往這裡猜了。
“嚴格來說,這倒不是鍊金術。亞里士多德寫過一本《物理學》。按他的分類,這個演示應該屬於物理的範疇。”郭康說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