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分工,萬曆佑明,楓渡清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御前一番奏對,讓申時行在離開時猶覺十分暢快。
佛寺地主大量激增的問題,的確是他如今任首輔期間面臨的最大隱患。
他倒是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真的會有動力處置此事。
申時行知道這是天子給他的動力,如果不是天子堅持改革,他可能早已經和光同塵,而不會到現在還在想著做這些得罪既得利益者的事。
當然,天子願分對外礦利於天下,使他這個首輔也得以能因此和睦親友,不會因為改革而影響自己的利益與親友利益,也更讓申時行願意繼續高舉改制的大旗,向佛寺地主動手。
而在回到內閣,看見文淵閣內的張居正畫像和歷代名輔畫像後,申時行則更是油然而生出一絲,同張居正一樣,也因為改革而青史留名的期待。
“元輔,廷推結果如何?”
王錫爵在申時行目不轉睛地看著張居正等閣輔畫像時,就問了申時行一句。
申時行把名單給了王錫爵:“出來了。”
王錫爵看了後,就擰眉問道:“天官竟定的是海瑞!”
“這就是陛下英明之處了,知道接下來整頓佛寺,最關鍵還是看底下官吏能否做到清正敢為。”
“換成任何人做吏部尚書,也沒有他海剛峰令人放心。”
申時行笑著說道。
王錫爵頷首,且把名單給了劉應節。
劉應節則笑道:“讓海瑞任大冢宰,的確可見天子聖明!”
王錫爵瞅了劉應節一眼,一時跟著笑道:“是啊,我剛才沒想明白,但現在算是想明白了!”
申時行只是微微一笑:“能明白就好,那就按制,先請預定閣臣尚書到內閣來問話,如此也好定好整頓佛寺一事。”
原來,自擬旨的事由侍御司代行後,內閣就完全從秘書性質的機構,變成了行政性質的機構。
雖然內閣不再負責直接擬旨,但卻和樞密院一樣,可以在皇帝正式下旨前,和新任命的內政系統的文臣公卿重臣進行談話,交流想法,然後根據交流結果對皇帝手諭進行評議封還,讓皇帝重新欽點。
這樣做,是為了便於開展工作。
畢竟皇帝欽點的官員任命不一定合適內閣執行政策,如像歷史上有些文官在成為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後就會刻意掣肘內閣,讓改革在進行不下去一樣。
歷史上,萬曆中後期最嚴重的內政弊病就是吏部與內閣爭權。
而且,這一爭權到後面竟嚴重到吏部為了證明自己比內閣選人公正,不惜用抽籤推薦廷推大臣人選的方式來逼內閣放棄干涉廷推!
這種方式無疑是自爆。
雖然的確杜絕了吏部賣官鬻爵的可能性,但也破壞了篩選機制,抽籤抽上來的大臣往往並不比人為選擇上來的好,甚至因為抽籤不確定性高,導致內訌更嚴重。
因為抽籤抽上來的官員裡,往往既有支援某一政策的,也有反對某一政策的。
朱翊鈞也因此沒有打算在大明追求絕對的公正,所以願意給內閣干涉人選的權力,如歷史上唐宋群相制時代,宰相能否決一項人事任命一樣,以達到能夠上下一致支援某些改革的目的。
不過,朱翊鈞只是把自己在正式下達旨意前可以駁回自己主意的權力給了內閣這個機構,而非某個人,也是為防止大奸似忠且段位太高的權臣獨相出現,而讓自己這個皇帝都不能制。
政治制度就是這麼矛盾,既要放權又要集權防範,但在君主制的時代,歸根結底還是看皇帝想要怎麼做。
同樣是獨治,朱元璋和朱由檢卻能讓王朝產生兩種不同結局。
但無論如何,朱翊鈞都不想像朱元璋和朱由檢那麼累,所以他就乾脆讓內閣多辛苦一些。
“不知諸公對佛寺僧尼如何看?”
申時行在見到張學顏、許國、海瑞、王遴、于慎行、舒化、沈鯉七位新任命的重臣後,就只問了這麼一句話。
這七位文官皆開始對佛寺佔地太多的問題展開了批評。
無論是真心的批評還是假意的,他們都知道,自己現在必須是這一態度,不然很可能眼看著就要升官都會升不成。
他們都知道,到這一步就意味著可能是要定自己居某一要職了。
歷史上就在任戶部尚書期間主張盡毀私庵私的戶部尚書王遴甚至還滔滔不絕起來。
於是,內閣也就沒有請朱翊鈞更改欽定名單,而上密揭請天子速下旨令。
朱翊鈞便令侍御司下了旨。
而在一干人事任命的旨意下達後,申時行就對內閣也分了一下工,道:“考成與制策,還是由僕親自票擬,另外就是眼下整頓佛寺的事,也由僕親自來做;其餘諸事裡,內事由子愚負責(張學顏);外事就由荊石負責;驛路交通與兵馬糧秣諸事還是由子和(劉應節)負責。”
王錫爵和劉應節皆頷首,沒有異議。
隨後,申時行就將內閣學士沈鯉、吏部尚書海瑞、戶部尚書王遴、戶部右侍郎呂坤、禮部右侍郎金學曾請來了首輔官邸,且先對王遴說道:
“大司農,僕可是因為你主張整頓佛寺,所以才力陳子愚(張學顏),使公列入廷推中的,然公可不要只是嘴上說說。”
“元輔放心便是,我和新吾(呂坤)早就等著這一日,還有大冢宰,以及文選王部郎。”
王遴說道。
海瑞笑了笑:“正是!”
“僕還擔心公會因為朝臣皆有私而欲辭官,如今想來,是不會有的事了,原來公早就有意再為國為民除一大弊!”
申時行笑著對海瑞說了一句,就問:“但整頓佛寺表面上看是整頓佛寺,這背後牽扯的可是所有的權貴官紳,有皇親國戚、勳貴將門、官宦士族、富商巨賈,公等可真想好了?”
“想好了!”
“趁著今上仁德如天,願意開發外利惠民,不只想著自己一家一姓之富貴,當敢為一次,以不負平生之志!”
“到時候無非身敗名裂而已。”
王遴說道。
呂坤也跟著道:“沒錯,這次認購劵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君臣完全可以因為對外開發而公私兼顧,國富民惠而君亦可和睦親友,為能繼續這樣下去,使天下少殺戮,那已為權貴豪紳天下克削本國赤子之工具的佛寺僧尼就該受到整頓!讓國民之利真的能與社稷長治久安相一致。”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