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彈劾鉅貪,萬曆佑明,楓渡清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翊鈞算是明白張居正為何歷史上能成功推行改革了。
原來人家張居正從沒覺得只靠皇帝的支援就能進行一場改革,而清楚知道一場改革要順利進行,要整個官僚體系願意才行。
所謂覺民行道。
本質上,就是要先由下而上的,形成要想進行某項改革的勢。
當然,這裡由下而上的“下”只是指官僚中的下層官僚,按照這個時代的理解,就是州縣一級的親民官。
而張居正所謂的覺民行道也指的是讓整個官僚階級有推行某項改革的覺悟。
這裡的民不是指老百姓。
這一思想根源上還是源於王陽明的心學,讓張居正有改革不能只靠皇帝支援就能順利推行的思想。
而這時,在張居正這麼說後,海瑞和趙貞吉皆未再言。
趙貞吉甚至對朱翊鈞拱手直言道:“臣愧為王學門人,所悟竟不及元輔透徹,故請陛下準允臣收回之前所奏,官紳優免條例取消與宗室不以土地供應等政,的確尚不能在群臣未明其弊時更改。”
海瑞也在這時道:“陛下,臣也請收回剛才之言,元輔所言的確有理,臣在地方行政,尚需先整治胥吏後才可推行,而朝廷行大政於全國,也需先等天下官僚有所整治後才可,是臣忽視了這點,沒有將官同吏一樣看待,而忘記了實際上吏有多惡,則官亦有多惡;吏有多清,則官亦會有多清;吏有多奸猾,則官亦會有多奸猾。”
海瑞說到這裡的時候,除張居正還頗為淡定外,在場的閣臣尚書皆面色有些掛不住。
朱翊鈞也忍俊不禁。
他不得不承認海瑞不受整個官僚集團喜歡是有原因的,也不知道像人家張居正學學。
人家張居正雖然心裡是這麼想的,認為官也不會在自己利益受到影響時而盡心王事,與吏員一樣奸猾,都是更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但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說需要官僚們配合,形成共識。
唯獨海瑞是直截了當地把官僚們的遮羞布扯掉,讓官僚們在吏員面前竭力維持的清正愛民形象蕩然無存。
以致於,海瑞這話一出,整個西暖閣的瞬間變得極為安靜,沒有一人再發言。
朱翊鈞只得在這時打破僵局,問著呂調陽、張四維、王國光、譚綸四人:“你們呢?”
呂調陽、張四維、王國光皆在這時起身道:“臣附議。”
朱翊鈞也就只看向了譚綸。
譚綸猛烈咳嗽了一陣,隨即才起身對朱翊鈞拱手道:“臣亦附議。”
朱翊鈞點頭:“那依元輔張先生所言。”
海瑞則在這時因為譚綸的咳嗽而朝譚綸看了一眼,且在朱翊鈞說後,立刻再次起身拱手道:
“陛下!雖然臣與趙閣老所提議之新政暫不適合推行,但今年也不能絲毫不作為。”
“故臣請陛下將臣外調,最好是去東南,臣願替陛下督促地方官吏嚴格執行考成新政,進而達到元輔所願看到的,讓地方官僚儘快意識到不清丈則將難以完成考成,進而於仕途上獲得進益,也能使朝廷儘快選出一批能切實執行新政且也體恤民情的循吏能臣來!”
張居正這時嘴角微揚,立刻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海公所奏甚為妥當!今年也不是什麼都能做,讓海公出京督促,確為上策。”
朱翊鈞點頭:“既然張先生也持此議,朕便准奏!”
“謝陛下!”
海瑞接著又道:“陛下,臣還有一事要奏。”
朱翊鈞道:“卿且講來。”
“今日議的是解決今年虧空之事,雖臣自請去東南督政,但並非是要解決虧空,故而今日之議依舊無果。”
“另外,虧空之事也的確不能解決,尤其是今年關於薊遼兵卒逃亡、兵力空虛、邊牆不修等問題也不能不有所解決。”
“何況,邊事一直未振,可謂國之大患。自楊太宰(楊博)為本兵時便有意整飭邊備,到如今本兵譚公亦有此議。”
“而楊太宰已病重還鄉,譚公亦傷病纏身。有能臣強邊防之機已不可待啊,陛下!”
“故臣認為,就算清丈田畝事需要等,但整飭邊備之事等不得。至少要趁著譚公還可以為之的時候,徹底解決薊遼一帶兵卒因糧餉不足而大量逃亡的問題。”
海瑞這時候侃侃而談起來。
譚綸則不由得滿是感激地看向了海瑞。
朱翊鈞點首:“有理!”
這時,海瑞則從袖中拿出一道奏本出來:“故既然清丈田畝暫不可行,那臣請旨籍沒原南京右都御史魏學曾家產,治其在遼東巡撫期間貪墨漂沒糧餉之罪!另請旨籍沒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孫丕揚家產,因此公截留糧商出關之糧肥己,使邊鎮糧價一直未因萬曆元年關內大豐收而減,甚至還增加不少。”
說著,海瑞就道:“此皆為臣在都察院明察暗訪所得知,有少司馬汪公、西安通判程策與給事中程文還有孫公之繼子提供證據為證。”
張宏便將海瑞的奏本接了過來,遞給了朱翊鈞。
朱翊鈞翻開看了看。
他知道自己的朝堂不只馮保一個貪汙受賄的,按照東廠提供的情報,外朝也不乾淨。
連元輔張居正都收禮也不提,滿朝閣臣公卿裡真要說絕對乾淨的,估計也就海瑞一個。
只是,隆慶和萬曆朝初期的這些閣臣公卿許多雖然貪但還是做事的,甚至不少還是能臣。
比如願意開海如高拱,據《萬曆野獲編》記載,歷史上就也發生過其兩繼子為爭其所遺數百萬家資爭訟於公堂的記載。
但朱翊鈞沒想到海瑞會在這時候彈劾兩鉅貪,擺明是早有準備,如果清丈田畝不成,就繼續讓朝廷透過吃大戶的方式來解決虧空。
“陛下!臣認為,魏公與孫公皆為幹臣,有軍功在身,雖有過錯,亦不當深究,而寒能臣之心。”
這時,王國光忍不住起身為魏學曾、孫丕揚說起情來,畢竟海瑞的確做的太過。
要知道在大明文臣裡有個潛規則,除非此人太過奸惡得罪官僚集團太深,否則沒誰會主動去彈劾某人貪墨的,因為誰也沒比誰乾淨,所以能不揭發就不揭發。
“大司農大可為其求情,但其漂沒掠糧之事也不能不究!”
海瑞言道。
接著,海瑞又道:“何況,今年不能推行清丈田畝之事,官紳一體納糧什麼的更不可能,那今年的虧空怎麼辦?”
“至少漂沒之事要遏制一下吧,幾個貪墨的要抄沒一下吧,以補虧空吧?難道要坐視邊事更壞?”
“而且,臣也不是說要治其死罪,臣只是提議先籍沒其產,補足其因漂沒糧餉而造成的虧空,消弭其因斷糧道而造成的邊患!至於將來具體對其本人定什麼罪,完全可以先議起功,再從寬定其罪。”
“陛下!臣附議!”
譚綸這時起身回了一句。
他知道海瑞這樣做也是因為自己,而且不直接彈劾徐階已經算退讓一步照顧自己和張居正面子了,此時自己也有必要附和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