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七章 召藩王進京,抄走私之鹽,萬曆佑明,楓渡清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不重要。”
“朕姑且信你們都是與朕不謀而合,現在應該要議的是,如何實現這一目的。”
朱翊鈞這時開了口,沒讓隨扈公卿們在這上面爭,因為他也懶得去尋根問底。
而朱翊鈞這麼說後,李成梁在這時拱手說道:
“陛下,如王閣老所言,朝廷不是匪寇,不能對鹽商們無罪而誅。”
“而鹽商們樹大根深,勢力錯綜複雜,即便是冒犯欽差這種事,都有專門為其頂罪的人,臣也曾聽聞,揚州等地,有富商巨賈專門培植頂罪之人,會從收養的小孩裡挑選實誠記恩的,俗稱傻子,平時會將其好吃好喝的供著,甚至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勢力,給其帶來榮華富貴,只是臨事要這樣的傻子替其頂罪,甚至罪惡的事,就讓這樣的人來做,而跟他自己半點粘連也沒有,所以朝廷就算殺了頂罪的人,抄了頂罪人的家,對他們也無絲毫損傷。”
“而一般而言,如果他們大方點,讓朝廷從頂罪的人家裡抄出個百來萬甚至幾百萬的銀錢,朝廷還會很滿意,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他們當搖錢樹,缺錢的時候就去收一波,他們也就能繼續囂張。”
“誰讓他們財大氣粗呢?”
“不過,陛下乃英明之主,豈能為他們拿捏?”
“更何況,朝廷現在也不再需要操控食鹽來養軍,自然也就不需要用鹽商來克削小民食鹽之利,便也沒必要對鹽商再忍氣吞聲。”
“所以,這些鹽商與陛下作對純粹是小視了陛下,是在以卵擊石!”
“陛下既然決心收天下之鹽為國有,算是釜底抽薪之策,徹底斷了鹽商的根,就算他們再財大氣粗,再有許多頂罪的人,只要斷了根,就只有衰亡的份。”
“只是眼下,鹽大部分都在他們手裡,得謹防著他們不再賣鹽,使得百姓缺鹽,大軍缺鹽,進而引起亂象來。”
“鹽這東西,雖然每日吃的不多,但不吃也的確不行。”
“故以臣愚見,這個時候得先由朝廷控制到一批鹽為好。”
李成梁說後,朱翊鈞點了點頭。
接著,戶部尚書潘季馴便道:“這些年,戶部收到鹽引很少,河東、兩淮的鹽,其實大部分都變成了私鹽,被販賣了出去,鹽商們與其說是納銀領官鹽,其實各個都是私鹽販子,而早已直接勾結灶戶,把本該只能上交給朝廷換銀的鹽,走私了出去,所以,朝廷能控制的鹽並不多。”
“這麼重要的物資,卻沒能再控制在朝廷手裡,可見之前鹽法已壞的徹底不能行!”
朱翊鈞這時頗為感嘆地說了一句。
他知道這裡面跟鹽礦依舊是灶戶負責生產有關,使得鹽礦還是在灶戶手裡,而灶戶們為了利益,基本上都會把食鹽私賣給鹽商,不賣給朝廷官府。
所以,朱翊鈞才說私有制的鹽法已徹底不能行。
朱翊鈞如此說後,就又道:“雖說鹽被朝廷控制的不多,但也不全是控制在鹽商手裡,或者說,鹽商與其說是鹽商,還不如說是權貴官僚,他們才是真正控制鹽的人,而潘卿卻沒提出來,甚至更沒直接說,這天下除了兩淮鹽外,其中四川井鹽與河東鹽是為蜀王和晉王控制。”
朱翊鈞說後看向王遴:“潘卿是不知道還是不敢說,給朕留面子?”
“臣不敢離間宗親。”
潘季馴回道。
朱翊鈞道:“據實而言,談何離間?”
潘季馴拱手稱是。
“朕已令錦衣衛查過天下走私鹽引的情況,河東的鹽和四川的鹽,都被晉王和蜀王控制,如今,朕正有意收其鹽。”
“但直接收其鹽易被人察覺,朕決定以召天下宗藩進京商議近藩改革為由,派兵去太原和成都請,順便拿著朕的密旨,抄其府,得其鹽,押來南都。”
“成都就由南昌侯去,哪裡多是你的舊部,你要務必保證能抄到足夠多的鹽。”
“太原就由鐵嶺侯去,朕已給他去密旨。”
“在鹽為抄運來之前,我們先議改革宗藩的事,之前不是王閣老提了此議嗎,言藩王當遷於南方,正好趁著諸藩進京時,就定下此事。”
朱翊鈞說到這裡就看向李成梁、王錫爵等人:“諸卿可還有要說的?”
沈鯉言道:“陛下,以臣愚見,藩王若要就外藩,不但應遷於南方,最好當遷於海外,而使其能在海外傳續皇室血脈,且也能只讓番民養藩親,而惠本族之民,還能讓藩王以貴胄身份為宣揚華夏文化,使更多番夷願意接受王化,另外,有大海之隔,且與國中巨族不練,即便有藩王不臣,也更難成勢也。”
“待諸藩進京後,愛卿記得提一提。”
朱翊鈞說後就讓這些公卿退了下去。
而很快,侍御司就下了旨,正式頒發於天下,讓天下各藩進京。
劉綎於次日就領兵去了四川,準備親自請蜀王來南都,當然,實際上是去抄蜀王的家。
大明這些藩王的確很多都是私鹽販子,有的甚至還明著請旨要了鹽引來賣,
歷史上,福王朱常洵就向萬曆要了一千三百引淮鹽,官鹽每引四百斤,一千三百引就是五十餘萬斤鹽。
而福王為了賣掉自己的鹽,還強行要求河南百姓只能買他的鹽吃,而當時的大明還靠鹽利養軍,所以福王這樣做間接導致了九邊邊餉減少。
像什麼戚家軍被屠、遼東邊軍譁變這些因為缺餉導致的事件,可以說,其實都和藩王的貪婪有關。
當然,這裡面也有歷史上萬曆皇帝自己的錯,他要是不點頭,福王也拿不到這麼多鹽引,也不敢要求河南百姓只能買他的鹽。
要知道,按照制度,福王是沒有權力做到壟斷鹽市的。
偏偏歷史上,福王就做到了,這裡面自然是萬曆縱容所致。
話轉回來。
所以,很多時候,在一個帝制國家,皇帝要改革,最終都要改到自己人頭上。
鹽商們猖狂的真正原因其實也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真正的靠山就是皇親國戚。
皇帝真要收拾他們,就得敢先對皇親國戚下手。
這就跟歷史上雍正要想改革就得要手足相殘一樣。
真正的大鹽商不是別人,有時候就是皇親國戚,甚至皇帝自己。
王錫爵等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勸皇帝對鹽商忍讓,也讓自己對鹽商忍讓,畢竟只要皇帝不主動說出要對真正的大鹽商即皇親國戚們動手,他們是不敢出這個主意的,連提也不敢提的。
畢竟誰也不知道提了會不會是下一個晁錯。
“陛下到底是陛下,真正的鐵面無私,坦言講,太祖與諸先帝都有所不及!”
王錫爵就在離開朱翊鈞這裡後很是感佩地說了一句。
沈鯉也跟著道:“是啊,陛下是真把百姓看得比自己朱家人還重要的,是真的以民為本!”
“諸公真覺得陛下是以民為本?”
李成梁這時倒笑著問了一句。
王錫爵和沈鯉等人看了過來。
李成梁則繼續說道:“陛下明明是以自己為本,且因為以自己為本,才把一個民族都變成人上人,進而才讓自己舒坦,本族之人也舒坦,哪裡是以民為本,公等為何不把話說明白呢?”
李成梁說後就笑著離開了。
“這能說明白嗎?”
“誰不知道這是透過苦外夷實現的?”
“可我們這些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自然是該借聖人之言,為君父正當下人心,哪有反來亂人心的道理。”
王錫爵倒也笑著說了起來。
“是啊,那就不是真成亂臣賊子了?”
沈鯉也回了一句。
……
“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竟敢蠱惑陛下下旨抄孤王府!”
“既然要押我去南都,好,那我就去南都,去孝陵,向太祖哭訴,哭訴你們這些亂臣賊子是如何離間宗親、慫恿天子殘害宗親的!”
太原。
鐵嶺侯李如松在收到急遞的密旨後,就在萬曆二十二年的十一月中旬到達了太原,且圍住了太原晉王府。
而晉王朱敏淳在得知皇帝因為他販賣私鹽且壟斷了河東鹽要抄他家後,氣得當場大罵起李如松來。
因為朱敏淳不敢直接罵皇帝,只能把氣撒在李如松這些皇帝親信大臣身上。
李如松也沒生氣,他知道晉王不是氣自己,便仍舊說道:“殿下可以不信,但本侯卻不能不信,也不能不照旨做事,而殿下既然是帝室貴胄,我們也當為殿下留體面,還請殿下自己下令讓王府上下開啟倉庫,且都到前殿來接受盤查,我們就不必直接派兵進去強行抄拿了。”
朱敏淳看了看眼前遍地白雪和雪地上矗立如林的天子親軍一眼,笑道:“好,算你們狠!”
說著,朱敏淳就照辦起來。
沒多久,李如松帶來的兵士就將一擔又一擔的鹽抬了出來,鋪滿了整個庭院,多得猶如是院子裡的積雪被掃了起來。
李如松走過來,用食指蘸了一下,且嚐了嚐,然後道:“殿下府裡果然有這麼多鹽。”
朱敏淳沒有說話。(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