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花引來百花開
南柯一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一花引來百花開,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南柯一涼,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新一期的《燕京文藝》已經不知道經過多少手,文代會的代表團將近一半都看過了《牧馬人》,甚至傳到主席團的手裡。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汪曾其作為《燕京文藝》的前主編,第一個說話,“艾老的這首詩,這篇小說引用得好啊,契合主題,你們幾位覺得呢?”
“這詩,我是在38年、39年寫的,隔了40多年了,想不到還有人記得,還用的這麼好,這個叫‘方言’的年輕人在會場嗎?”
艾清感慨不已:“我想見見他。”
王朦搖了搖頭,“他是我們剛剛挖掘的作家,很年輕,但很有才華。”
李堯堂(巴金)笑眯眯道:“上山下鄉把大量的青年人扔進大熔爐磨鍊,教會他們懂得怎樣寫作,然後大批大批青年作家從生活裡湧現出來,這次出席大會的僅僅是他們的代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是啊。”
汪曾其指了指期刊,“不過這個方言跟劉心午、盧信華他們不一樣,《牧馬人》雖然也有虛構,但感情濃烈,嚮往美好,有對過去的反思,但落筆是在將來,能這麼深刻反映這一時期生活的作品,至今也不多見,不多見吶。”
“我們跟這個小同志聊天,他說他要在《牧馬人》做一種不同於傷痕小說的嘗試,從種種傷痕中反思,找到能讓人前進的力量。”
王朦笑道:“管這個叫‘反思文學’。”
“反思文學?”
李堯堂、汪曾其等人互看一眼。
“對,對傷痕文學更加深入,用更加冷靜、成熟、積極的態度去審視那段歷史。”
王朦在方言原話的基礎上,加上他和整個編輯部的理解,試圖定義這個“反思文學”。
“審視?反思?”
李堯堂沉吟片刻,“我最近在翻譯亞·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想法,回顧那段歷史,總會有新的思考。”
“巴公也有同樣的想法?”
王朦又驚又喜。
“嗯,我準備寫一本書,書名就叫《隨想錄》,把我那十年的所見所聞、是非對錯,還有自省和反思,全部實事求是地寫下來。”
李堯堂語氣深沉道。
“等巴公寫好了,我一定要拜讀。”
艾清轉頭看向王朦,“你們燕京文藝挖掘的這個方言,挖掘的好啊,他和他的《牧馬人》,說不定能給整個文學界,提供一種在傷痕的框架之外的新思路,一種反思的文學。”
王朦興奮道:“我們編輯部也是這麼想的,燕京文藝接下來要以《牧馬人》為起點,爭取推出一系列的反思文學作品。”
“好啊。”
汪曾其拍了下手:“就像文代會上,那位在祝詞裡說的,咱們文藝界的春天到來,我想這個反思的文學,或許能給整個朦朧傷痕的文壇,注入不一樣的活力。”
“這也符合文代會重新確立的‘雙百’精神。”
李堯堂頗為欣慰地笑了起來。
現如今,文壇有五四時期的老將、五四以後各階段出現的作家、有建國以來培養起來的各流派的作家、有鋒芒畢露的新秀,也有重返文壇的歸來作家、復出作家。
五世同堂,盛世空前。
只有傷痕一種文學思潮,未免有些單調。
《牧馬人》拋磚引玉,也許能成為引動百花齊放的那朵花。
休息室裡的眾人,很快達成了共識。
“我覺得,像方言這樣的青年作家,我們應該多多地培養和愛護。”艾清提議道,“巴公,讓《收穫》轉載《牧馬人》,如何?”
“不只是《收穫》,這次的代表團也有來自《滬市文學》、《萌芽》的編輯,我想幹脆共同轉載,把《牧馬人》帶到滬市。”
李堯堂笑臉盈盈。
“依我看,不如這樣,趁著全國的文學出版社齊聚這屆文代會的機會,請他們把《牧馬人》轉載到自己的期刊上,造出一個全國性的聲勢,把這股反思的文學浪潮推向新高潮。”
汪曾其左看看,右看看。
“汪老的想法比我們更進一步,本來我們打算在《燕京文藝》設定一個評論專欄,專門點評《牧馬人》,如果真能像汪老說的辦……”
王朦情緒激動:“真的是太好了!”
周圍的人對視了一眼,覺得是個好主意。
不只是各大出版社願意出這個力,《小說月報》、《文藝報》等文藝類報紙也幫忙。
這一趟,李清泉和王朦收穫頗豐。
會議一結束,兩人直奔《燕京文藝》編輯部,召集眾人,當場宣佈這一天大的好訊息。
王潔作為挖掘方言的編輯,震驚得目瞪口呆,人還在,但魂兒實際上已經走了一會兒。
“這一期,至少要加印3萬。”
王朦笑道:“不,加印個5萬冊!”
“真的有這麼成功嗎?”
李悅等人面面相覷,驚大於喜。
“是啊,方言的《牧馬人》贏得了滿堂彩。”
李清泉負責給評論專欄約稿,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想不到丁鈴、湯本、胡德培、李鏡如等人聽到是點評《牧馬人》,全都同意了。
“不過可惜茅公、曹公忙於作協、劇協的大局,不然也請他們看看,他們和巴公、艾老、曾老一樣,都喜歡提攜年輕作家。”
王朦幸福地嘆了口氣。
“不管怎麼說,方言都要一鳴驚人了。”
周雁茹欣慰地看了眼還在發呆的王潔。
“還有我們!”
王朦眼神裡充滿期待,“《牧馬人》如果能打響反思文學的第一槍,《燕京文藝》也可以乘勢,扛起這一面反思文學的大旗。”
“我跟季老師、小王已經跟王婕、茹芷鵑她們約好了,稿子都往反思的方向上寫。”
周雁茹如實彙報道。
“那就好。”
王朦環顧四周,“對了,還有方言,他人呢,平日裡見他來編輯部來得挺勤快?”
“小王!”
聽到周雁茹喊了自己一聲,王潔如夢初醒,才意識到眾人正看著自己,急忙說:
“方言今天沒來,說去香山看楓葉。”
“爬香山?他倒頗有浪漫主義的嘛。”
王朦搖頭失笑,“那就等他來編輯部,周老師,小王,就煩你們跟他聊聊寫稿的事。”
王潔拍胸脯,“王老師,師父,你們放心吧,包在我身上,方言還欠我3篇稿子呢!”
“是嘛!”
頃刻間,眾人笑成一團。
屋子裡,充滿著歡快的空氣。
周雁茹收斂笑容,低聲對李清泉、王朦說:“關於方言,有件事我要和你們商量。”
(PS:現實裡,《牧馬人》的原著,《靈與肉》也是全國的出版界和文學界推波助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