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593 英雄志向,北朝帝業,衣冠正倫,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北巡隊伍進入綏州境內的時候,綏州刺史崔訦、長史楊敷、防城大都督李雁頭並雕陰太守劉平等州郡官員們也早已經在州境內等候多時。
綏州設定的時間不算太久,人事較之夏州這樣的重鎮也簡單一些,基本上就是李泰舊在陝北時的部屬。境內軍事實力也不像夏州那樣雄大,僅僅只有不足三千名精騎和數千名豪酋部曲。
雖然這也是一股頗為可觀的軍事力量,但對於剛剛離開統萬城的眾人而言還是有些不夠看的。
不過綏州倒也並非沒有別的引人關注的事情,像是之前李泰率部渡河東去、於東魏晉陽腹心之地縱橫無敵。國中群眾對此事記憶猶新,自然也想見識一下人馬渡河的地點。甚至一些人還提議能不能夠安排他們也渡河遊賞一下?
崔訦等人聽到這個請求後自是連連搖頭,這可不是什麼可以開玩笑的事情。兩魏國力既不會因為李泰之前入襲而發生什麼根本性的扭轉,大河對岸的東魏領土也絕不會因此就便成西魏人馬的樂園。
眼下東魏仍然受侯景叛變的影響而專注於解決河南亂局,但也並沒有完全忽略之前被偷家所暴露出來的危險,重建了之前被李泰毀掉的烏突城並且加強駐軍,並且還在不斷的壓縮離石胡的生存空間。
宇文泰自然不會搞這些除了挑釁對方便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無聊事情,沿著大河岸邊將河防仔細巡察一番,並詢問了一下兩魏之間的人事流動情況。
涼州叛亂平定、並且瓜州也重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後,河西走廊又被打通,使得西魏重新擁有了與西域進行商貿的地緣優勢。
商人們對於局勢變化也分外敏感,只不過由於兩魏仍然處於敵對狀態,再加上西魏也並沒有系統性的加強對商貿事宜的管理,因此民間的人事流動仍然沒有發生什麼明顯的改變。
李泰是率先注意並且有能力利用這種變化的人之一,在宇文泰問起這些情況的時候,自然便交待起他派遣李允信等部屬偽裝商賈前往晉陽滲透的安排。
此番來到綏州,李泰也比較好奇李允信等滲透計劃進行的如何了。畢竟他們此番前往晉陽,可不僅僅只是為了賣貨牟利與打探情報,還是為的將他家人從晉陽接應出來。
李雁頭坐鎮綏州,為李允信等提供各種人事援助,對於他們的計劃執行了解也最清楚。
之前東魏晉陽遭受侵擾,使得晉陽周邊的防備能力整體性的提升起來,這當然給李允信一行潛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他們一度徘徊在北山長城外數月之久、不得寸進,但終於還是靠著晉陽勳貴們對奢侈品的龐大需求叩開了東魏國門。
雖然出身相同,但是由於所佔領區域的不同造成了國力的差距懸殊,也讓東魏這些勳貴們比西魏這窩窮貨更早過上了財富自由的生活。
有了錢那當然就要享受,所以晉陽方面世風日漸奢靡。尤其是隨著高王去世,一則施加在他們身上的監管力度有所降低,二則也讓他們深感生死無常、應該及時行樂,故而晉陽方面對奢侈品的需求激增。
李允信他們掌握著穩定且高質量的貨源,自然很快就獲得了晉陽勳貴們的追捧。
他們這些諜報人員自然不會自己堂而皇之的同東魏權貴直接見面交易,而是透過各種胡商坐賈的關係將自己隱藏其中,已經在晉陽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渠道網路,雖不至於對一切都瞭如指掌,但晉陽方面發生什麼重要的事情,基本都能很快獲知並且傳遞回來。
至於李泰最為關心的家人問題,李允信他們在月前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同隴西李氏族人直接取得了聯絡,雙方都在積極的進行著溝通。
李泰得知此事後自是喜出望外,隨著他在西魏的權位越來越重,留在東魏的家人們越來越成為他
的一個心病和軟肋。
雖然家人滯留東魏境中的西魏人士也不少,就連宇文家在東魏的族人都還沒死絕,但李泰一家跟這些鎮兵親屬還是有所不同。
東魏世族和勳貴的矛盾一直存在,而且李泰直接把晉陽勳貴的家眷們禍禍挺慘,如今家人能夠暫保安全還是在於高澄對於關東世族尚算比較友好和倚重,在沒有直接矛盾衝突和利益訴求的情況下,犯不上為了遷怒洩憤便大肆屠殺他的族人們。
所以對於李泰而言,自然是越早將家人接到關西來越好。了卻一樁心病的同時,也讓他在面對東魏的時候可以不再束手束腳。
故而私下裡跟李雁頭談論此事的時候,李泰著重點明瞭讓潛伏在晉陽的李允信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注意一下來自鄴城的人事變化,希望能夠趁著高澄樂極生悲、東魏最高權力再次發生轉移的空當,一舉將家人們從晉陽接回。
家事方面的安排,自然不需要仔細向大行臺交代。而宇文泰僅僅只聽到李泰在晉陽方面所進行的人事情報構架之後,已經忍不住的笑逐顏開,並且感嘆說道:「天下多有眼高手低之輩,只道旁人建事擁功只是僥倖,但卻完全不知旁人未雨綢繆,前事種種辛勤鋪墊,才有之後的定勢成功!伯山每有奇謀驚人、功勳可誇,多是日常所積累的人事所致啊!」
「臣的確用心於事、不敢懈怠,每有思謀暗生便都盡力做好。但事情最終能否成功,也並不在於臣一人用功與否,更在於各種人事配合,尤其來自主上的信賴任用,是臣得以屢有進計的最大依仗!若非主上垂青恩佑、諸多提拔,天下誰知李伯山何人?」
李泰聽到大行臺此言後,便又連忙垂首恭聲說道。
雖然彼此間常有互相吹捧的對話,但宇文泰卻聽李泰這一次語氣明顯的有一些嚴肅、甚至是沉重,心有所感,於是便望著李泰說道:「伯山心中是否還有一些餘音未吐?是否對近來一些人事的安排仍有微辭?」
很顯然,宇文泰雖然已經安排李穆來開解李泰,但也準備著要找一個機會再談一談,以消除李泰心中的芥蒂。
李泰聞言後連忙搖頭道:「主上任人用事運計宏大、思慮周全,臣安敢有所質疑。只是在聽聞梁國近來變故動態之後,心自懊惱前向主上進計仍然有失短淺,其實是可以籌謀更加長遠!侯景雖然幸執梁國權柄,但其偽命絕難暢通諸方,反倒因為其君自失其身而使其境內強壯悍勇者爭相為謀……」
宇文泰聽到李泰所言並非他使派趙貴一事,心內先是鬆一口氣,待又聽其人舊事重提、所言還不至於漢東之地,更連漢中都包含其中,一時間自是聽得他激情澎湃、心情振奮不已:「若諸事皆能如伯山所言,那漢水一線的確大可望圖啊!」
身為一個霸府強權的首領,沒有什麼比開疆拓土的雄偉計劃更令宇文泰感到激動不已了。尤其當年漢中的失守也是宇文泰的一塊心病,若能重新收回,自然皆大歡喜!
李泰先丟擲一個計劃梗概,見宇文泰確實對此興趣大增,於是便又順勢講起更加具體的計劃,包括與楊忠兵分兩路,一者進擊漢中,一者攻取漢東。
「楊揜於也得預此謀?」
宇文泰聽到這裡,眸光驟然一凝,旋即便不動聲色的說道。
李泰聞言後便點點頭,旋即便繼續說道:「楊開府舊從河內公進取下溠戍、虎望漢東,若非東賊南來滋擾壞事,當年或許便已經能夠分取其地二三。如今復謀前事,河內公遠在隴邊河陽、交流不暢,臣便去***問楊開府,楊開府見字亦喜,並且告臣若果然能得主上受命出征,其必亦披甲相從、共定此功!」
「此計所謀甚大,而且牽涉甚遠,一時之間我也不敢輕率定奪。伯山你能否將今日所議錄書成文,讓臺府群
眾共相議論一番?」
宇文泰在想了想之後,便又開口說道。
李泰聞言後便點點頭,他自不奢望能夠憑著三言兩語便說服宇文泰支援這一計劃,所要的也正是要讓關西時局中重要的人員都能知曉並且討論決議一番,而不是在小圈子裡就直接給否決了。宇文泰表示要群眾討論一番,便已經是做出了讓步。
有關此事的討論暫且告一段落,宇文泰又望著李泰滿是感慨的說道:「少年英雄、的確是讓人豔羨!伯山你的才力智謀不只遠超同齡,哪怕前人也多有遜色啊。舊年我在你這個年齡時,可是不敢設想如此龐大的計略,但你卻能舉重若輕、運繁如簡,天下大勢的變化也都納入了胸懷之中啊!」
這話聽著像是簡單的感慨後生可畏、青出於藍,但李泰後背卻不由得泛起一層細汗。是啊,人跟人不一樣,你年輕那會兒並不如我,如今都已經成了霸府首腦,等我到了你這個年紀後又能混成什麼樣,這可真是值得思量思量……
「臣薄才易躁,又能得主上包容鼓勵,所以熱衷表現、幸無獲咎。主上舊所寄託爾朱氏,本非容人之主,其廳堂又豈是英雄志向伸張之處!」
宇文泰聽到這回答之後,只是笑了一笑,對此不置可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