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罪在公卿!,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花非花月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鮮血倒灌進了劉旦的氣管之中。

“嗬嗬。”

劉旦痛苦的呼吸著,發出斷斷續續的聲音,殿中靜悄悄的,只剩下他出氣多,進氣少的聲響,無限的窒息痛苦實在是太過折磨,直到死去。

司馬遷安安靜靜的坐在角落裡,默默記下從進入殿中開始,雙方所有的言語,劉旦停止掙扎後,他起身沉默著走到旁邊,一探鼻息,一頓,提筆寫在草稿上,然後轉向靖難諸侯,眼神平靜,用頌聖時的詠歎般的語調說道,“上咳血,逝於長樂。”

曰上不曰賊,言逝不言崩。

司馬遷望著洛斯,躬身作揖。

洛斯還以躬身,為每一位有風骨的史官而賀。

望著如此輕易死去的天子,靖難諸侯都感覺像是做夢一樣,不自覺的伸出雙手,翻覆去看,天下風雲就在掌中。

一時之間竟然有些迷茫起來,現在該做什麼?

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的洛世走到眾人之前,望著倒在席上的劉旦屍體,轉過身。

靖難諸侯都抬眼望著這位洛氏子,率領西域大軍跨越萬里,僅僅這份能力,在如今的大漢朝,就是屈指可數的。

洛世的聲音並不高,卻很是響亮:“惡虎噬人,為虎作倀者難道就沒有罪過嗎?

君王的罪過不應當怪罪天下人,這是君王的責任,但是殿堂之上的袞袞公卿,難道就真的那麼幹淨嗎?”

仗打完了,屋子不能不清掃,奸邪不能不肅清,要給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一個交代,諸侯凜然,點頭稱是。

……

漢廷百官全部被引在長樂宮下,眼底雖有焦慮之色,面上並不如何顯示,甚至不乏有人暗思,關東諸侯雖言稱獨夫,但難不成還真的敢弒君不成?

大漢穩如泰山,他們這些朝堂公卿雖然置身於刀兵之下,但卻並不如何畏懼,因為關東諸侯能起兵,他們同樣可以。

況且關東諸侯弒君,這天下的悠悠之口就真的能夠堵的上嗎?

這代表了關中的人心之一。

孟儒雖在關東諸侯之中勢大,但在儒家之中可不是最顯的一家,從孝文皇帝尊崇儒家開始,最顯赫的就是春秋儒,孟儒那套理論不是誰都認同的。

縱然劉旦近年來昏庸至此,甚至學派遭受打擊,但是從小學習的學問還是讓許多士大夫對劉旦效忠。

獨夫!

素王將商紂王稱作獨夫,將武王伐紂稱作誅殺,這算是為周武王的行為定性,但是獨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靖難諸侯從長樂宮中走出,站在高高的臺階上,俯視著大漢的一切,然後長安百官便見到軍士抬著一具屍體走出,身著冠冕放置在長樂宮臺階之下。

那屍體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一股從尾椎骨升起的痠麻電感瞬間衝上了頭。

竟然真敢弒君!

宛如雷霆在腦中炸響。

當即便有人昏厥過去,更有儒生上前激憤指著眾靖難諸侯斥道:“賊子,賊子,何敢弒殺君父!

宗法何在!禮法何在!

陰陽失序,就在此間!”

四月的長安,寒冬的凜冽似乎還未散去,悠悠照下的陽光不能讓眾人生出一絲暖意,微微的細風之中,長樂宮下,鴉雀無聲,寒意大熾。

儒家的某些人,是真的固執,竟然是春秋經博士。

洛斯走到靖難諸侯之前,大儒眼神一縮,面對洛氏子有些心虛,但回想數十年所學,卻依舊抬著頭硬硬的挺著腰桿,支撐他的是心中的一股氣。

洛氏雖然是素王和洛聖後裔,但先賢是先賢,後裔是後裔,這世上萬事逃不過一個理字!

洛斯冷冷掃過,然後昂然喝道:“武王伐紂是臣子弒殺君父嗎?”

大儒一愣,這個問題幾乎沒人不知道,在一千年前,素王就明確的回答過,大儒臉色蒼白回道:“未聞弒君,聞誅一獨夫紂矣!”

洛斯怒道:“身為博士,素王的教導還能忘記嗎?”

大儒氣勢又一弱,道:“過是過,罪是罪,陛下雖然有過錯,但是與商紂王並列在一起,這難道是合適的嗎?”

呂產拔劍上前,喝道:“過錯?博士這般說,我倒要問問,爾等可知這天子旦何罪之有?”

天子旦何罪?

你一個靖難諸侯的首領之一問我們天子旦何罪?

你在關東舉事的時候,你在驪山盟誓的時候,清清楚楚的將天子一條條罪狀全部列了出來,現在伱問我們天子何罪?

這難道不是最為滑稽可笑的事情嗎?

呂產又道:“我等或元從諸勳,或孝武新貴,會盟新鄭,數十萬將士,百多萬士民,轉戰數千裡,從新鄭一路鑿穿中原,這路途之上,犧牲多少,流血多少,攻入長安,難道是為了一些小小的過錯而來嗎?

若劉旦僅僅是一些過錯,那支援我等元從諸勳的百姓,死在進軍途中的將士,還有我們這些站在長樂宮中的列侯勳貴,又是什麼人呢?

博士此言,可是說我們這些靖難諸侯都是反賊嗎?”

殺人誅心!

靖難諸侯瞬間反應過來,若是因為天子犯下一些小小的過錯就率兵征討,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無理之人為賊也!

“唰唰唰!”

幾乎在一瞬間,無數人就已經將鋒銳的刀劍抽了出來,盯住了長樂宮臺階下的百官,空氣中的溫度幾乎在一瞬間降下下來,洶湧的殺意傳來,若是仔細去看,甚至還能見到劍刃之上有鮮血滴下,淡淡的血腥味飄蕩在四周。

“奸賊!”

高臺之上,已經有靖難諸侯無法抑制自己的憤怒。

從秋到春,這一路看著勢如破竹,但其中的兇險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最後攻破關中時,多少人都沒有等到勝利的訊息就死在了雄關之下,結果現在這儒生三言兩語竟然就要奪走他們的一切,怎麼能不心生殺意呢?

“劉旦獨夫,禍亂天下,但是有罪的僅僅只是劉旦一人嗎?

你們這些朝堂公卿,不思勸諫君主,衛我漢家,反倒助紂為虐,荼毒蒼生,以致天下流離。

獨夫有罪,罪在公卿,獨夫已死,你們這些人卻依舊站在這長樂宮前。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罪人不思跪伏受命,竟然還能冠冕堂皇的指摘我等靖難功臣,竟然還能堂而皇之的以宗法和禮法而論。

真是可笑至極,真是滑稽至極,真是無恥至極!”

靖難諸侯紛紛開口斥責。

從春秋儒博士開口的那一瞬間,洛斯就猛然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關東和關中之間的割裂很嚴重。

從學術到觀念,都極為不同。

大將軍踏前一步道:“諸位君侯實在是妄言,十數年來,我等征討四夷,有功於社稷,有功於國家,說我等是罪人,這難道不是欲加之罪嗎?”

“爾等還有臉說!

獨夫劉旦在位一十五年,邊境諸戰三十三起,其中二十起都是你們這些人想要戰功維持富貴,擅自挑釁夷狄部落而起。

現在竟然還在這裡狂吠,大言不慚的說什麼國家功臣。”

長安列侯諸將不服,大將軍昂然又道:“素王曾言,王道不偏安,夏夷不兩立,征討蠻夷,乃是諸夏之本,我等何錯之有?”

安陽侯韓林拔劍出鞘,殺機四溢,寒聲道:“你這孽障,竟敢言談素王上皇,千載之前,素王上皇縱橫天下無敵無雙,自鎬京東征,一路凱歌,到了淮水之時,收兵歸周。

為什麼如此?

難道是素王不願意清剿蠻夷嗎?

是因為士卒勞累不願意戰鬥,是因為周人勞累不能承擔兵役,是因為國家社稷不支援戰爭。

因為征討四夷而覆亡國家的社稷,使天下人流離失所,造成國家的分裂,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秦朝末年,因為諸侯混戰,不能四向鎮壓,導致匈奴坐大的事情才結束多久,難道就忘記了嗎?”

“我這手中寶劍,你們這些奸人是否以為不利呢?”

踏踏踏。

馬蹄聲漸次響起,“還有何話可說?”

白雲悠悠,一陣微風拂過,列侯公卿吶吶無言。

“能有何話可說呢?

事實就擺在這裡,禍亂天下的就是獨夫劉旦和諸位列侯公卿,天下怨憤的就是劉旦和諸位列侯公卿啊。

若非如此,我們這些元從諸勳,國不過千戶,民不過萬人,兵不過百而已,又有什麼神通,能帶著百萬黎庶,西向討賊呢?

是因為黎庶士民太憤怒了,一路將我們這些所謂的貴勳,抬進了長安城啊!

若是今日我等將他們背棄,先祖素王難道會饒恕我們這些人嗎?”

一字字一句句。

切心入膽!

————

在前章之中,筆者認為漢王朝統治集團內部巨大的政治分歧和思想路線的不同,是“諸侯靖難”事件發生的根源之一,“長樂問罪”則是靖難諸侯的一次徹底清算,從客觀上維護了漢王朝政治意識的統一,漢王朝的政治生態從分歧和割裂再次轉向統一,結束了無端的內耗,漢王朝較為平穩的度過了亡國的危機,跌入谷底的國勢開始緩緩回升。——《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社恐狐狸精不想修合歡道

青絨

前妻難撩

紅箋小筆

歷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

喝口茶

抗戰:防守一波,不是放手一搏!

沉默計程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