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扶蘇登基立太子
潛水的三文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 第15章 扶蘇登基立太子,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潛水的三文魚,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擱淺的新君登基大典,在奉常的主持下,再次舉行。
大殿之中,扶蘇端坐於龍椅之上,下首群臣矗立於大殿兩旁。
已晉為中車府令的韓談,頒佈了扶蘇繼位的第一道詔令。
"宣,大秦皇帝詔令,今朝綱已定,朕初登大統,政事不足,須眾來助。
自滅六國之師來,天下百姓猶當貧苦,加徭役重,日久必致大亂。
秦其不欲學桀復。
今年初,止作阿房,緩修皇陵,免活葬,改陶殉之,蠲民賦三年,赦原非死罪。
命卿等,善遵朕之法,大實而下。”
"臣等奉命。"
緊接著,韓談又開始宣讀第二道詔書。
這是一封最新官員任命的詔書。
內容如下,封賞這次平亂有功的嬴氏宗親,接著是封淳于越為太傅,又稱帝師。
然後是賞賜馮家兩兄弟,再封蒙毅為郎中令。楊碩為左庶長,楊奮為官大夫,其餘楊氏子弟均晉一級軍功爵。
封賞的封賞,晉爵的晉爵。
唯獨左丞相,任何賞賜都沒有,可見以往和扶蘇的關係是多麼不和。
這種局面,讓李斯面子上頗為難堪。
淳于越獲封太傅,正是春風得意之時,瞧見李斯臉色不好,便出班啟奏:“陛下,臣有事啟奏。”
"太傅請奏。"
"昔日李相集三公之印,開啟城門,令陛下得以順利進城,避了兵災,此等大功,理應封賞。"
"太傅所言甚是,倒是朕近來政事纏身,大意忘卻了。"
淳于越接著道:“陛下辛勞,臣不能及時分憂,乃臣之過也。"
看著這對師徒一唱一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簡直是在反覆羞辱李斯。
受此屈辱,任誰也不能忍。
果不其然,李斯出班啟奏:“稟陛下,臣謝過陛下隆恩,肅清朝綱,撥亂反正,本是臣之職責所在,焉敢討賞?”
這句話一出,昔日敬佩李斯的百官,無不為其感到不忿。
可下一秒,李斯話鋒一轉,誰都沒想到他竟然當場請辭。
"稟陛下,老臣年老木訥,思慮不清,竟聽信趙高矇蔽,方有趙高之亂。
且老臣已近古稀之年,年老體衰,不勝相位,如今陛下御前人才濟濟,堪任者甚眾,請準老臣,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說完,李斯將相印雙手托起,拜伏在地。
此舉令所有人詫異,以往李斯提拔的朝臣,念及往日恩情,紛紛出言勸告。
"李相使不得,使不得。"
"李相此舉萬萬不可。"
"如今朝堂政治清明,天子初登大統,正是需要李相這等重臣來輔佐,豈能此時辭去?還請李相三思啊!”
許久未說話的扶蘇,此刻開口:“方才張愛卿所言甚是,儘管先前朕之見,常與李相向左,然皆為公。
高之亂,責不在卿,再者,李相為大秦所謀所勞,其功甚大,今之辭,朕不準。“
李斯態度堅決,斬釘截鐵地說道:"老臣意已決,望陛下恩准。”
淳于越巴不得李斯早點滾蛋,面前這出戏,還有扶蘇現在所說的每句話,也是他和扶蘇提前商量好的。
於是,他又跳出來說道:“陛下,既然李相去意已決,莫不如先準李相休沐許些時日,也好讓諸位同僚,在此期間好勸勸李相。"
"也罷,太傅之言甚妥,朕準了。"
一段辭職小插曲過後,眾臣回班。
扶蘇正要準備散朝時,馮去疾與蒙毅,還有贏傒分別對視一眼後,便出班啟奏。
“老臣有事啟奏。"
"馮相請講。"
"自古,欲國之政定,君必先立太子,且先帝子嗣多,以杜異心。陛下,為了朝局穩定,老臣奏請陛下,太子乃國之根本,應宜早冊立公子長生為太子。”
蒙毅也出班請奏:“陛下,臣認為馮相所言在理。正因先帝未冊立太子,以致趙高之亂,如早冊立,當不至於此,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望陛下早日定奪。”
緊跟著,嬴傒也出班請奏:"陛下,臣認為郎中令所言甚是,公子長生吉人天相,才得以大難不死。
膽識過人,才得以逃出趙高魔爪,聰慧機敏,才得以識破遺詔迷霧,如此才德兼備,堪稱世間難見之大才,立為儲君甚妥。"
聽到自己兒子被這般誇讚,誰家父母不高興,扶蘇頓時龍顏大悅。
"眾卿之意,皆朕之意,不料我等君臣心意相通,甚彩!甚彩!”
"韓談,擬詔。"
"諾。"
“命奉常擇良辰吉日,定下冊封大典,同時籌備告慰宗廟一切事宜,此番冊立太子,乃大秦一統天下之後,首次冊封,規制須隆重。"
"臣奉詔。"
"陛下英明。"
"陛下待子慈愛,乃臣之楷模。"
扶蘇登基後的第一次上朝,可謂是相當高興,不但打壓了李斯這個以往的政敵,還受到眾臣子一番追捧。
更重要的是,冊立太子這等國家大事,本就該由臣子來提出比較恰當。
而馮去疾等人這一出請奏,無疑更加彰顯了他作為國君御下有方的風範,也體現了他舉賢避親的氣度。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無論是任命官員,還是冊封太子嬪妃。
一直秉持著避嫌二字,哪怕現在扶蘇只有一個兒子,但如果由他自己提出來冊立太子,只怕也會引起天下滋事之輩詰問:你為何不學堯舜、禪讓於兄弟云云。”
如此做法雖說有些故作姿態,但卻是華夏文化植入到骨子裡的含蓄,也是一種儘量避免不被他人詬病的手段。
……
朝會散去,眾臣紛紛結伴離宮。
除了往日關係較好的同僚前來慰勸李斯,其餘朝廷重臣一個都沒過來跟他說話。
不禁讓李斯感慨,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此時的準太子嬴長生,在得知詔書頒發之後,第一反應並不是因為受封太子一事感到高興。
他立馬拿著扶蘇的第一封詔書,命楊奮趕車,匆匆前往驪山皇陵。
來到始皇陵,贏長生徑直前往殉葬人的居所。
房門開啟那一刻,宮女嬪妃們被突如其來的嬴長生嚇一跳,下意識以為要他們現在去殉葬。
跟隨前來傳詔的韓談說道:"諸位莫怕,這位是太子長生,老奴特來宣傳陛下詔令。"
隨即韓談宣讀詔書,原本要殉葬的人聽到這個訊息,當即喜極而泣。
領頭的嬪妃,率領宮女太監,向贏長生拜倒一片。
"我等本是必死之人,得太子相救,姜離萬分恩謝。"
嬴長生面對黑壓壓的一片人,也有些頭疼,事先忙於對付趙高,沒有提前準備好,目前只能先遣散一批人。
"諸位,長生在此坦言相告,陛下已有言在先,諸位是去是留,皆由長生做主。
如若想回歸故里,則分發錢財,現今,長生初受封太子,府中正缺人手,如願之,則隨我往。“
聽完太子之言,殉葬人紛紛交頭接耳討論起來。
”迴歸故里,也不知家還在否?"
"我本是戰亂遺留孤兒,秦軍當年將我收留,送往宮中做事,才能苟活至今。"
"俺一個閹人,不識書文,亦無謀生技,出了皇宮,也是投身大戶為奴,倒不如跟隨太子。“
這次,還是姜離率先向嬴長生髮表意見。
”姜離願往,請太子殿下容我等苟活餘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