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天降大任 授徒,踏雪崑崙,老同學84,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柔接過卷軸答道:“正是,多謝梅姨!”

至柔令三姐妹起身近案,然後解開卷軸捆紮的絲束,並小心鋪展於桌几之上,卻是一幅約六尺寬四尺高畫卷。

畫上一年輕男子側身背手,立於半舟之前,腰垂雙劍衣冠飄飄,甚是文雅英武。

時金柳迷岸、殘陽浴水,水之盡頭依稀是一座高高的雪山,鋪滿了整個右幅畫卷,畫角左邊的河岸側的柳蔭前,隱約是幾間秀閣儼然、花窗環繞的雕樓,細微處珠簾搖曳、倩影依稀。

畫面人物輪廓清晰、栩栩如生,只是顏色微微泛黃,顯然時日久遠,其左下角有落款,字跡略顯瘦長端莊。

鳳兒姐妹三人都識得,那是“無緣人作”四個字,但卻不知自稱所為何意。

至柔於此畫已觀看多次,深為熟悉,畫筆所描部位,均瞭然於胸,遂指著舟中男子言道:

“此乃祖師爺當年隻身天涯,立志開宗之情狀,凡我山上諸人,無論是否弟子,練功之初均需拜謁祖師爺,以示虔誠和感恩。”

當下起立身形,意欲懸掛畫像,鳳兒姐妹均不知有此步驟。

待到後退時,夢兒因壯壯在側後,無意踩到狗腳,被黑狗哀嚎驚嚇,避讓不慎,觸手碰倒了案頭的琉璃瓶。

那瓶中裝的是冰雪融水,頃刻流出小半,溼透畫紙左半邊,眾人一時錯愕,亂了方寸,驚慌中望著師父,不敢嬉笑言語。

只有年齡最小的夢兒紅著臉,低頭說道:“師父!弟子……”

至柔不答,輕搖左手,鳳兒和凌丫頭微覺奇怪,見師父眼光不離畫像,順眼齊看,先前被水浸染的地方,逐漸顯現幾行字跡。

“不小心……”夢兒未曾發覺,低著頭繼續表訴。

鳳兒趕忙用手指,推了推夢兒,輕輕說:“夢兒,別打擾師父!”

夢兒聞言嚇了一跳,慌忙抬頭,只見師父輕輕地在婉轉吟誦:

攜水攜山攜碧天,難攜君子百花憐。

夕陽繾綣千絲柳,暮靄朦朧一面緣。

翼落東南迷海蜃,棋觀劉阮誤神仙。

春風拭淚音容遠,此岸歌聲彼岸綿。

此後一些小字,隱隱約約,不易辨識,依稀是:人既不復,金玉何樂;怡南之閣,還君所物;東西已隔,只為道德;寒夜孤燭,縹緲顏色。

盡頭處,筆跡落款是:秦淮之妹鴻影留別————大和五年於江寧書。

至柔依時推算,作品形成將近百年,並看出詩畫之墨者,乃一女子,詩中似乎傾訴感情無依、百般惆悵,流露只羨鴛鴦、不羨仙之意。

想起當年祖師爺、百歲壽誕之際,此卷由廣陵夏老前輩贈與,那麼夏前輩的師父秋意濃,或許與無緣人有些干係。

至柔隱約覺得,這首詩題寫在祖師爺的肖像畫上,必有深意,這個秦淮之妹,極可能與祖師爺、有著非比尋常的交往。

自己入門多年,祖師爺和師父、均未提起過這段往事,作為後輩,不該因此胡亂猜想,當下將此事且放一邊,很快畫面上的文字,也已經淡然隱去。

至柔於是讓梅姨先上好香,然後,再請出祖師爺的寶像,著令三姐妹,立於九霄殿門內的右側邊等候,自己簡單收拾一下、紛亂的桌案。

很快,梅姨已在九霄殿正中掛好了畫像,端端正正約一丈多高,小小的几案上兩個香臺,清煙嫋嫋,各向兩旁散去。

姐妹三人微覺奇怪,大殿內並無風起,香臺兩側也無門窗之類,三人回望梅姨,但見她低眉信手作揖狀,只是四指左右微擺,更無其他。

原來,這是梅姨因敬重祖師爺爺,故意虛擬莊重濃郁的神聖拜謁場景,想來當年她是和孟靈冰等姐妹同門學藝,對祖師爺的親臨指教緬懷之深,感念真情至今未忘。

這邊鮮至柔已然拜過祖師爺,就聽她對三人說:“你們依次跪拜,鳳兒當先,夢兒最後。”

三個人每人嗑了九個頭,又分別獻了三根香,復依次立於師父之後,以待其他囑咐和安排。

鮮至柔指著畫上依稀的雪山,對三姐妹清晰解說:

“此山乃崑崙山,就是你們平日腳下、所踩踏玩耍之地,上山無路,終年積雪不融,你等隨我來此多年,當有記憶。此處山石多玉質,前坡平緩,猶似傳說中的瑤臺,合乎陰陽八卦玄機,是以祖師爺覓尋天涯數載,而擇此峰作我派之根基。”

“九霄殿面南,俯瞰重重群山,之後,依次是碧霞宮和雪蓮居,而雪蓮居則緊靠扶搖峰,幾乎成背倚之勢。扶搖峰乃崑崙九峰之中峰,由此看來,不過三四百丈,雖非最高峰,卻是神幻莫測,旋風多、而飛雪少,玉石多、陰霾少,玄風怪石,常致人以扶搖之幻覺,故曰扶搖峰。”

“祖師爺本姓南,名求字迴天,上山之時,已是江湖大家,馳騁武林雖幾無敵手,然所學駁雜,六韜七略左道旁門,亦有窺觀,待而立之年、矢志開宗。皆因師承多家、難以致用,復堅沉於《易經》、《道德》,十年通透,方有‘天地重生功’流傳;又五年,‘陰陽輪迴功’問世。玄關豁然,則上下可通天徹地,四面可呼風喚雨,此二功乃本門至寶,所謂得道,乃在於此。”

三個小丫頭,睜大眼睛、靜靜聽著至柔講述,雖然有不少題意表達神秘玄妙,小傢伙們一時覺得很是茫然費解,卻也沒人敢大膽、向師父追問為什麼。

“祖師爺早年亡命江湖、浪跡天涯,後曾得太極宗師許宣平的嫡傳弟子——楊亦指點而跳脫塵世,決意追隨玄學之道,遂自號‘天涯道名生’,而自成一派,承老莊之流、拓玄妙之門,‘天涯玄妙門’得之於此,本門因此稱‘天玄門’江湖俗稱崑崙派。

至於太極功,那是本門立足的基本功,雖是基本功卻奧妙無窮,堪比佛門的蓮花功,切不可以為只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小道。祖師爺坐功之時,遍觀宇宙變幻,仰彗星穿穹,俯神風漱玉,久之感而創流星漱玉劍,自此,開啟了我天涯玄妙門之劍道!”

至柔稍停片刻,隨後又道:

“祖師爺常言本門以道為宗,因道而生得道而成,是以本門重在修道練功,輔之以劍道。劍術之流乃末流,得道者萬物嬗變,皆成劍道,飛花舞葉風生水起,皆是劍招,通透者一時一景,無一不是劍術。‘天地重生功’是本門精髓,是將人生於天地之間,所得絲絲縷縷、時時刻刻之靈氣,提取凝練、聚而為我用。

天地之靈氣乃萬物之源,妙用無窮,且能駐容養顏,當勤練不息,厚積薄發,方能超凡脫俗。比之太極功是大巫與小巫,不可同日而語,此功得以練成,體能資質佔九成,悟性僅佔一成,故‘天地重生功’亦稱命功、壽功,出功所耗時日之長短,已然決定人之生死存亡。

《祖訓錄》載兩年出則百四十;三年出則百二十;四年出得獲百歲;五年出八十有餘;六年出七十尚可;不出者不可再練,否則損體折壽捨本逐末有違本門宗旨,六載不能出功者,不錄入本門弟子。”

“這‘陰陽輪迴功’是在‘天地重生功’基礎上修煉而成,屬於集大成之功,是將人體內外的陰陽二氣融通輪轉,隨意念化優勢互為倚用,可單用也可複用。

功成之際,縱舉手投足、旋衣舞袂,雖無意亦傷人於無形,若能假以金石之質施為,則陰陽二氣,可隨人意輕鬆化轉四時之景象,雷電冰霜、風雲雨雪等,均可隨金石之器物、上下左右任意迸發。若是滲透陰陽、功滿太極,則肢體任意部位,同樣有此奇功,因而有電光劍、霜華劍、驚雷迷霧劍、霓虹劍、疾風驟雨劍、卷雪萃冰劍傳世。”

言畢,掌門鮮至柔已邁步出了九霄殿。

“你等且隨我過來!”

三人跟隨著至柔,來到大殿正門外,只見不大的方形場地中,有一隻三尺高香爐,薰煙嫋嫋升騰,香雪四周瀰漫,頗為壯觀。

爾後至柔轉東,邊走邊道:

“當年祖師爺擇玉而居,磨玉為池;雕欄鏤屏,修臺築閣;建殿砌宮,開窗置頂;盡憑一人雙劍依八卦形位而定今日之勢。以碧霞宮居中,雪蓮居在坎位,九霄殿在離位,翛然閣在震位,摘星閣在兌位,暖玉軒在巽位,彩雲軒在坤位,寧月軒在艮位,安日軒在乾位。冰玉池在翛然閣正東,是練功習武之地,文書館在摘星閣正西,是讀書識字所在,所有屋宇皆在扶搖峰之前,其中雪蓮居乃是本門尊長的修行之所。”

說話間,幾個娃娃已隨至柔,又回到了冰玉池的正中,就見至柔伸手照地面指畫大半圈,細細道來:

“此乃冰玉池,系祖師爺以金弧劍削玉而成,方圓整整六丈,周圍玉欄扶手與冰玉池乃是一整體,東側與一六尺高玉石相連,玉石粗約四尺,宛若人形,左手似撐腰間,右手緊緊按在玉欄扶手之上,遙望東方。

玉石雖天然成型,卻是祖師爺刻意而留,故本門弟子和山上諸人,尤為體惜,有專人適時檢拭。玉石左側是下山石階,石階四尺來寬,兩側均是雕欄玉砌扶手,與冰玉池整體相連,玉階鑿一百零八級而終,再往下則是青雲白雪,非武功有成之人,難以攀登此山。”

至柔一邊詳解冰玉池的由來,一邊逐一指明周圍的各式輔助裝飾,以及陪襯的建築物。

“《祖訓錄》記載,凡我山上之人,皆可練功習藝,不受阻礙,然功藝需相符,不得相違,違者逐其下山,下山作惡者,因其輕重而責罰。祖師爺四十得道、五十收徒,六十廢徒後四載復授。初始收衛遠高、徐偉堅男弟子二人,藝成下山,卻爭強好勝、貪圖虛名,肆意妄為,將祖訓戒律拋之腦後,與初心漸行漸遠。遠高好勇鬥狠,且未完師命,被罷出門牆;偉堅恃強凌弱,更有劣跡、不敢回山,祖師爺萬里追蹤,廢尤甚除其名,從此本門鮮有男子。”

至柔說到五十收徒時,神情嚴肅意涵告誡,稍停片刻,面色才有所舒緩,接著又道:

“其後,祖師爺復得我師父孟靈冰、師叔甄瑩玉二人,再以我師承其衣缽,冰玉池之名,因師父孟靈冰、師叔甄瑩玉,二人的出功之日,直追祖師爺三年零三天,我師出功是兩年零九月,而瑩玉師叔是兩年零十月,祖師爺見此情形大喜,以合二徒之名,命此練功之場地。”

直到說起冰玉池來歷,至柔的讚許欣悅之態、方始流露。

“我上山之時甚幸!不多日,適逢祖師爺百歲壽誕,祝壽之人頗多。祖師爺看上去,與我父輩彷彿年紀,神姿勃發、步履輕靈,全不像一老者。那時我師年已四十有餘,然就像十八九歲女兒一般,即便今日,也無甚變化,這是修煉本門‘天地重生功’的緣故。”

“武林中人多不知情,而妄加揣測崑崙弟子,極少數甚至別有用心,世俗更是誤解天玄,醉心髮膚容顏不老,以為雪蓮靈芝,遍佈冰雪山崖,隨意採摘飲食、修仙遁世……”

言語之間,至柔微露一絲不屑,眼眸依然眺望著東方、一片綿延的懸冰積雪,雖萬千深溝險壑,而神情自若,偶爾輕撫玉欄,訴說諸多兒時記憶,頗為眷戀神往。

“祝壽之人當中,有一老者持一卷軸,獻與祖師爺,卷軸長約五尺,封裝嚴密。祖師爺接過隨手交與我師,並問其姓名、是何人子弟,老者自稱廣陵夏之風,其師秋意濃,祝壽之人大多是見多識廣的江湖人士,也有些許隱士怪傑,有相當部分知名人物,其實彼此並不相識,皆祖師爺早年廣交賓朋、遊學天下之因。

座中賓客頗多驚奇,言秋意濃怪僻,一徒一子雖名滿江湖,其本人卻不與江湖來往,這夏之風六十多歲,武林人稱‘硬碰硬’,馳騁武林三十載而不衰,然其並不壯碩,反倒是小巧,現在想來,此人也練過道家功之類。今日爾等所見祖師爺畫像,便來於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瓶能煉化萬物

刀客

神寵又給我開掛了

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