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黃歇獻計,長平長平,楚秦一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道:”風聞韓魏背秦為趙,奈何與趙鬥也?“

黃歇道:”若三晉共擊秦,邯鄲城外,非止趙人,必三晉也,而安邑城下,無魏人也。今邯鄲城外獨有趙軍,而魏出安邑,是故知韓魏皆潰於趙人矣!”

太子道:“趙人獨戰三國而皆勝,戰力之勝若此耶?”

黃歇道:“三國伐趙,韓秦各三萬,魏才一萬,號稱十萬。閼與若近邯鄲,十萬之師不難集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其勝亦宜也。且秦軍一萬已歸國,幾之秦軍雖困,猶善鬥也,趙軍急切不下,守而待援,所失非重。安邑魏軍聞有萬人,魏亦無所失也。有失者,其韓乎?”

太子問道:“韓之所失,與楚為利耶,為害耶?”

黃歇道:“太子所問,乃中肯綮。楚韓相近,韓之失,楚之得也,似利於楚;而韓,楚之衛也,若極弱,楚之害也。必取強足以衛,弱不足害,乃為利也。”

太子道:“非小子所能知也。”

黃歇道:“臣或暫離太子,身往大梁,而說魏王。計其程,不過十餘日。願太子謹衛門戶,敬奉傅教,誦文習武,不可稍懈。”

太子道:“謹奉教!”

黃歇又對太子傅道:“若臣之往也,願太子傅善輔太子,嚴加督導!”

太子傅道:“必不敢稍懈!”

黃歇又對芒氏三人道:“臣往於魏,爾三子未便同往。可奉太子居咸陽。”

車右先生道:“臣等久居於魏,或可效力。”

黃歇道:“固所願也。然魏人多識子,恐其不便。”

車右先生道:“無慮也。吾等自有隱身之處。”

黃歇道:“未可也。申公子,申公之子也,今若隨出,必相從,或有失者,秦必有疑。願諸子勿因小而失其大。”

三人一想也是,如果隱蔽出行,於秦這邊的確不好交待;若公開出行,則魏人那邊又不好交待。一念及此,三人均對成為這樣的隱形人感到有些沮喪,所謂跟著太子建功立業,不知要等到哪一天!

黃歇要準備出使大梁,太子等人返回了自己的院落,太子將在太子傅的指導下,繼續他的學業。

快到正午時,張祿再次來訪,請道:“王以左徒,客也,未便為秦使。臣敢請左徒為師,同往洛陽,朝夕奉教。”

黃歇道:“奈何往洛陽?”

張祿道:“咸陽遠大梁及幾,往來未便。若居洛陽,其便多矣!”

黃歇道:“張卿親往洛陽?”

張祿道:“然也。”

黃歇道:“何人隨行?”

張祿道:“只臣家人!”

黃歇道:“臣請申公三子同行,可乎?”

張祿道:“若得三子相助,則幸矣,不敢請耳!”

黃歇道:“何日起行?”

張祿道:“臣當連夜而行,左徒得便,即來教臣!”

黃歇道:“張卿行時,即來呼臣。臣即隨行,不敢後也。”

張祿道:“左徒勤於王事,臣銘肺腑!”

黃歇道:“豈敢!太子尚幼,願張卿安之!”

張祿想了想,道:“臣當請於太后,必能安之!”

下午,果然傳來秦王詔令,太后思念家人,著太子入甘泉宮暫居,太子傅同行!這下可把這群人嚇壞了。太子和太子傅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哪裡離得開人侍候!不過黃歇道:“但入甘泉,必無危也。”稍事準備,黃歇親自將太子和太子傅送入甘泉宮,由侍郎接了,送入內宮,黃歇等只能留在宮門外,目送二人入宮。

稍候片刻,內裡傳話道:“太后與太子相處甚歡,左徒其勿慮!”黃歇這才帶著眾人回到館驛。

進入館驛時,黃歇忽然看見張祿那個熟悉的身影。急忙上前,道:“張卿其將發乎?”

張祿道:“非也!”指著一處房舍道:“臣之客鄭氏居於此,臣故在焉。”

黃歇道:“何不往見之?”

張祿道:“旅途勞頓,故未之出也。”

黃歇道:“是吾之過也!早朝之時,便聞鄭、陳二子入咸陽,必入此館驛!見不及此,愚也!”

張祿遂引入內,鄭安平和陳四都迎出來,見黃歇也來了,趕緊見禮。黃歇道:“共居一館,卻未相見,實出意外!”

鄭安平道:“微庶何人,敢拜太子、左徒!”

黃歇道:“非此論也。吾今佐張卿,與大夫同儕!”

鄭安平道:“早晚侍奉,不敢忽也。”

黃歇轉向張祿道:“廊下粱肉尚充,夜來一餐,願勿辭!”

張祿想想,道:“左徒所賜,未敢辭也。”

黃歇道:“趁此日色尚早,敢請同往敝處一議。”

眾人一起來到黃歇的院子裡。黃歇將張祿等三人讓在客位,自己和芒氏三子坐了主位。其餘人皆離開,家臣們下去做飯。

黃歇道:“自張卿之去也,臣久思說辭,請諸公聽之。臣以為,欲說魏王者,必先告趙王之棄信而背盟,復告以秦思同盟之義,而欲救安邑之軍。然後開言借道,或可動之。”

張祿道:“魏允秦入南陽,其易如反手。所要者,在取利也!臣以為,魏軍入安邑,秦遣使以責之,復以陶軍之起以逼之,曾不以胡陽為說,乃得之。魏王或以三晉盟以要之,乃言趙之背信,盡滅韓魏。是乃可也。”

黃歇道:“安邑之魏軍,殘兵也,魏或棄之而不顧。陶邑,小邑也。兵不過萬,威不加也。若但責之,恐難如意。不若以利誘之為得。”

張祿道:“以殘兵歸國,非大利也。似不足以誘之。若陶之兵不足威之,敢以楚為言?”

黃歇道:“楚殘破之餘,何敢言威!”

張祿道:“非敢用楚,但以威加之而已!臣之出於洛陽,左徒在側,或以二三子使於大梁,示之秦楚一家,而魏必無異心矣。”

黃歇心中氣惱,這明明是要藉機把楚拉下水嘛!遂言道:“臣或當告於敝王。”

張祿道:“若告大王,則幾之秦軍盡付魚鱉矣。左徒其權之。大王以楚國外事盡付左徒,此事乃於左徒一言而定之,他人焉得為言!”

黃歇道:“臣親赴大梁,以言說之,相機而行,不勞秦一兵一卒,亦無寸土只錢之費,必能通也。”

張祿道:“臣則遣使,徑入邯鄲,以與趙和。但趙不為害,左徒之辯,必動魏王!”

黃歇思忖良久,道:“若直和於趙,何必再通大梁!”

張祿道:“和於趙者,退趙兵也。和大梁者,通魏道也,二者並行而不悖。”

黃歇心裡想的,是一定要讓秦趙相爭下去,如秦趙議和了,那還有什麼可談的!但這話又不能明說。沉思片刻,黃歇道:“諸侯所以親秦而棄趙者,非以秦之信義,蓋由秦強而趙弱也。秦遣使媾和,是示秦弱於天下也,諸侯寧勿棄秦而向趙耶?故臣以為,秦媾於趙,非不得已,未可行也。”

張祿不吃他這一套,道:“秦韓魏三國伐趙,趙一出,而三國皆負,秦退困於幾,魏遁行於安邑,韓人不知所終,或為趙所擒矣。趙之強,已為天下之所知;秦媾與不媾,焉有別耶?”

黃歇道:“非如卿之所謂也!三國同伐閼與,欲報三城之仇,而秦入於邯鄲而殘破之,天下之士,無不以秦之為強,而趙之為弱也。藺、離石、祁,肌膚之疥也;邯鄲,心腹之痛也。趙以肌膚之疥,而易心腹之患,孰為得失,能者皆知。豈如凡夫愚婦,汲汲以勝敗而論之耶!”

黃歇這番論述,讓張祿心中一震。他還沒有想過從閼與而下邯鄲,如果這條道路通了,對於秦國來說,將是何等優越!黃歇剛才的話提醒了他,邯鄲,才是整個事件的要點!比拔出幾的兩萬秦軍甚至還要重要!

但急切之間,張祿還想不過來。為了掩飾自己的激動,他對黃歇道:“若左徒所言,秦勿失幾之軍耶?幾之秦人,屢拔趙城,其功多矣。秦未能失也。”

黃歇道:“幾,魏邑也。趙不即攻者,懼魏秦共擊之。若秦使公然入梁,趙必遲疑,幾必無恙矣。”

張祿乃為恍然大悟狀,道:“微左徒之言,吾幾誤之。謹受教!王令臣以左徒為師,非為無的。”

黃歇道:“臣豈敢!既為秦謀,自當盡心!”兩人各懷鬼胎,相視而笑。兩邊座中的人,對剛才的機鋒毫無所覺,都以為黃歇真的為秦出了良謀,而張祿也是真的服善!

少頃,家臣來報,晚餐已備。黃歇叫搬進來,果然豐盛。眾人一起動手,只吃得盤幹盞盡,盡得一飽。

不移時,黃歇等四人打好行囊,和張祿等三人一起出了館驛,直往渭河津口。那裡停著三艘驛舟,兩邊各乘一舟,中間一艘空著,顯然還有別人。不久,一艘小船從上游划來,張祿道:“來也!”眾人一起上前,從船上下來的乃是化名無名的芒未,以及蓋聶和小奴。鄭安平有些不安道:“奈何載婦孺而往?”

張祿道:“夫婦,人倫之首也,不可廢也。”乃命鄭安平與小奴、蓋聶同上一舟。自己和陳四一船,讓芒未和芒申等人同乘一舟。是夜天空晴朗,三船啟航,順流而下,與鄭、陳二人來時費力的情況大不相同。雖沒有加速猛劃,但就此順水的速度已經不慢了。留船工在艙外駕船,各人回艙,閒談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宮鬥劇裡當皇子

請吃一碗草莓

我一個刁民,怎麼就當皇帝了

墨染天下

我,擺爛王爺,父皇要我造反

方南難難

獸王們的絕美小嬌妻

犯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