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章 請秦援韓,長平長平,楚秦一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筮的分析可謂入骨三分。韓平不禁陷入沉思:如果發兵二萬伐秦,雖然解除了眼前的危機,但不僅去年的損失白扔,而且與秦和好的希望徹底斷絕,秦可能不斷出兵伐韓,而不是像現在那樣伐魏;如果不發兵,正如陳筮所言,那就意味著背叛三晉盟約,現實的,聯軍將不是西向伐秦,而是南向伐韓。雖然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但他感到難於決策,遂向陳筮施禮道:“陳公教誨,銘記於心,臣當報太子。若有所疑,還請訓教!”
陳筮道:“韓相呼喚,臣當效命。”
韓平出了公館,不知道是該回家,還是該找誰商量。他駕車先後去了暴鳶和韓太子殿,家臣均回答,他們已經入睡了。他只好御手道:”歸宅!“
只睡了一個時辰,韓平就起來,整頓好服飾,駕車入朝。暴鳶被人抬著,也進了朝堂。
郎中報告,滎陽發來軍使,言夜來滎陽聯軍已經下令拔營,準備出動。暴鳶報告,聯軍有入侵韓國的跡象,他已令華陽準備守戰之具;若華陽遭襲,鄭也當備戰。
朝議已畢,韓太子宣佈退朝。單留下韓平和暴鳶。暴鳶說明了自己的守戰之策,韓平則轉述了陳筮對形勢的分析:戰和的關鍵不在是否打破魏邑,而在是否出兵伐秦!
聽了韓平轉述的分析,大家都陷入沉思。最後韓太子打破沉默道:”卿等何議?“
韓平問暴鳶道:”韓發兵二萬伐秦,奈何?“
暴鳶道:”不可!去歲所失,皆鄭之精銳,現鄭自守之不睱,焉得二萬餘兵!“
韓平再問暴鳶道:”若魏、趙聯軍來攻,韓可退之乎?“
暴鳶道:”魏、趙聯軍十八萬,若往攻函谷,誠不足用;若攻韓,則有餘也。今鄭勝兵者不足十萬,且多奸猾、怯懦之輩。縱得退敵,必多殺傷;四鄉之失,商道之斷,自不待言!若非彼糧儘自退,別無他策。“
韓平道:”誠若是,吾計定矣!伐秦之不可,自保亦難能,但引秦為援可也。“
二人皆道:”願聞其詳。“
韓平道:”秦軍萬人,乃在許南,路途正與滎陽相當。若請其援,必無誤也。“
韓太子道:”秦軍萬人,焉擋二十萬聯軍!“
韓平道:”但得其援,兩相殺傷。而吾韓足以制之。若秦大軍出於鄭郊,韓焉得安臥?“
韓太子問道:”何以為使?“
韓平道:”陳公與秦有舊,是必依之。少府現在秦營,就請少府請援,許以糧草之屬可也。“
韓太子道:”不倿將告於王,相與將軍一南一北,各主其事可也。“兩人行禮而退。
韓平先去拜訪陳筮,向陳筮傳達,由於韓堅不伐秦,已遭魏、趙共伐,韓獨力難支,願秦相助。陳筮表示,當告秦王,發兵相助。
韓平提醒道:”事急矣!魏、趙聯軍即日南下,今晨已拔營。使臣往來尚需半月,恐難應急。願請許南秦軍北上相助!“
陳筮默算了一下,道:”韓少府見在許南,可令與秦盟議。“
韓平道:”敬喏!臣當遣使令少府議盟,唯秦營……“
陳筮道:”秦將胡陽,客卿也,深得王心。代王主盟,必無他也。“
韓平出了公館,立即叫來少府來使的郎中,向他們詳細介紹了當前的形勢:由於秦人襲魏邑,魏與趙聯軍,將犯鄭郊;“願少府速與秦盟,提秦軍來救;一應糧草,都由韓國支應;少府隨秦人入鄭可也。”
兩名郎中複述了口諭,聯絡上那五名韓卒,又踏上歸途。
打發走了兩名郎中,韓平又叫來典客,請他派人出使大梁和滎陽,務要說明襲奪魏邑只是誤會,韓當歸邑於魏,請魏王派人接收。由於滎陽的大軍已經拔營,兩處的行人都是單車出使。
黃昏,出使滎陽的行人先回來了,報告說,將軍芒卯奉魏王令討伐韓國,軍令已下,大軍開拔,若要停止,必須魏王再下軍令。使者再三說明,已遣使者赴大梁,不日即有訊息,願將軍稍緩其行。反覆請求,芒卯才同意每天只行軍三十里,三日後若無王命,便與韓國刀兵相見。
暴鳶不放心,又派了一名家臣去華陽檢查備戰情況,及時回報。通知華陽,必須在三天內完成一切準備。
胖乎乎的華陽尉和精瘦的韓不申並沒有出城,華陽尉很乖巧地把華陽尉府前院讓給了暴鳶的家臣,韓不申放下身段,主動為暴鳶家臣跑前跑後。
這名家臣似乎對防禦很有經驗,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戰守器械,一段一段地安排防守兵力;把進城的精壯、老弱、婦孺全都組織了起來;城外的糧食能收的也都收進城來。當看見大軍已經進至城外三十里時,關閉了城門。
魏王沒有頒佈停止進攻的指令……
華陽城內氣氛異常緊張!大家按照命令在城內坐著休息,城上只留有必要的人員。
軍使縋城而出,向鄭國傳遞了大軍到達的訊息。
在同一天,長社令也縋城而逃,向大梁傳達了秦軍攻佔長社的訊息……
芒卯率軍到達華陽城下,見城門緊閉,也不急於攻城。他將部隊一分為四,分在華陽城四面紮營,各離華陽不過五里。趙軍被安排在華陽城南,最靠近鄭的地方,任務不是攻城,而是阻擊韓國的援軍;如果華陽守軍棄城而逃,他們也負責攔截。用了三天時間,十八萬大軍,把一個方圓不過裡許的小城圍得水洩不通。
然後,芒卯命令老弱民軍,在四周的田畝中收穫尚未收完的糧食和其他作物。
魏使進入鄭國,嚴厲譴責韓國背信棄義,出賣盟友的行為。韓平堅決否認秦軍攻佔魏邑的行動與自己有絲毫關係。他振振有詞地回覆道:“若敝邑聽命,起兵從大國,秦人入於長社,鄭將奈何?大國既名伐秦,秦在鄭南,不在鄭北,願大國於鄭南伐之!”
而秦軍將少府送到長社,只讓少府押車入鄭,自己就留在長社,並無動靜,……好像又有了開軍市的意思。
芒卯依然慢悠悠地指揮部隊準備攻城器械。韓平再三遣使催胡陽襲擾華陽城外的駐軍,胡陽都不為所動。韓平只得再請陳筮。
韓平道:“臣請於公,公許以秦援。今事急矣,而秦援不至,奈何?”
陳筮道:“臣將請於王,而相欲請於胡卿。胡卿之行,雖王亦難幹也。非臣之所能為也。”
韓平見陳筮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不由怒道:“臣之信秦者,蓋由信公也。公言依秦,今聯軍伐韓,而秦軍不救,豈同盟之義耶?”
陳筮道:“相且勿怒。今聯軍雖至,而攻之不急,但虛圍之也。若秦援不至,王乃助晉伐秦,則危難立解!”
韓平道:“聯軍併力向韓,韓不能置宗廟於危難。願公拜上秦王,若能救之,韓為秦東出之援也。若否,願早告,韓將他求。”
陳筮道:“相既有令,臣當效命。今華陽已圍,北出無道,奈何?”
韓平道:“溯溱水而上,有小道通於殽函,願公行之。”
陳筮道:“惟相之命是從。”
韓平準備了五乘戰車,將陳筮的車護衛在內。從城西的宮門馳出,沿溱水向西北而去。
芒卯和胡陽幾乎同時得到陳筮出城的訊息。胡陽派人入鄭,告知,城穎、大陵的糧草已至,秦軍可以行動;願韓王指示行動方略,並於其處預留糧草。韓平大喜,連忙通知暴鳶。暴鳶決定,胡陽大軍從長社,沿洧水東岸北上,韓以船運糧,隨軍補給。他派了一名家臣帶著地圖與胡陽商議。同時告知韓平,安排船隻和糧草。
胡陽同意了暴鳶的安排。連夜拔營,凌晨到達鄭國城外洧水東岸,只與鄭城隔河相望。暴鳶等早已秘密派出大批軍隊隱藏在城牆下,秦軍但有不軌,即上城守禦。而韓平親自押著糧過河,慰勞了秦軍。
顯然,暴鳶不可能讓秦軍在鄭城下久留。補給了糧草後,秦軍不顧一夜行軍的疲勞,斜向東北側敵而行。由於秦軍與聯軍最近距離不過二三十里,雙方的行動都十分謹慎,可以聽到鼓聲和鐘聲此起彼伏,各種旌旗左右搖晃。但雙方僅僅只是調整了陣勢,偶爾有小隊兵卒出陣,也沒有發生實際接觸。
第一天的戰事,就在雙方的試探中結束了,雙方始終保持二三十里的距離,而胡陽的部隊向東北方向移動了十幾裡。
第二天,胡陽繼續在東北方向移動。聯軍方面好像領悟到什麼,從北城的軍隊中派出一支部隊向東延伸防線,好像要阻止胡陽的部隊繼續北上。胡陽索性把部隊停下來,看聯軍到底要把防禦延伸到何處。——結果聯軍也停止了延伸防線的運動,改為就地築壘。
第三天,聯軍發現秦軍已經趁夜跳出了防線,前進到東延防線的外側。為避免側翼遭到打擊,向東延伸的防線又在友鄰的掩護下撤回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