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9章 歸華陽,長平長平,楚秦一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信陵君見大梁尉亦要門客們留下,遂道:“大梁尉之命,焉敢辭。願早歸!”

大梁尉道:“容異日整軍畢,再告君上。”

說過一些勸慰的話,又委婉地徵詢芒氏二公子的意見,他們都願留營中,不隨信陵君歸華陽。於是信陵君帶著須賈大夫,以及門客曹先生,連夜返回華陽。晉鄙和大梁尉則留在營中,商議主持來日行動。信陵君以容須氏父子敘舊為由,沒有與須賈同乘,而是讓曹先生作為車右。大梁尉雖然說要留下門客們協助整頓武卒,但信陵君只帶走一名門客,也不好說什麼。須賈自然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沒有絲毫怨言地與獨子同乘一乘。

待車駕上了路,夏侯先生把車控制在既不引起危險,又能讓兩人順利交談的速度上。

曹先生道:“臣愚魯,倉促不得其計,惟有出此下策,襲車隊及門衛。”

信陵君道:“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先生亦無咎矣。先生但言囿中之事可也。”

曹先生道:“臣聞諸梁尉公子,出城前,芒將軍並無徵調武卒,諸軍將、偏裨均袖手旁觀。乃用尉老之計,以私帑數萬,募兵二千餘。芒將軍猶於旁閒言道:但得戰勝,賞賜不啻百萬。”

信陵君道:“何芒將軍陷尉府若此哉!尉府總武卒經年,得無一二良將以為心腹,而任芒氏妄為?”

曹先生道:“梁尉公子言,前則議得,武卒前後軍見在君上營中;大梁城中僅餘左中右三軍,乃議三偏隨公子出城,右軍將魏光出陣總領。如此,大梁城中中軍不可妄動,所餘者僅餘左軍一偏。”

信陵君道:“城中僅餘一偏,而三偏雖公子出城?”

曹先生道:“城中實在三偏,惟中軍之外,僅餘一偏。”

信陵君道:“中軍乃魏王所領,孰敢呼叫。大梁城中僅餘一偏,實不足用。此必尉府所議,而出將軍意外。”

曹先生道:“必也。故將軍乃冷眼觀梁尉公子調軍。”

信陵君道:“右軍將魏光何在?”

曹先生道:“所有將、裨、率、司,皆無出者。卒什錢,得募出陣者,不過睏乏之徒耳。”

信陵君又驚道:“卒什錢,得募五營武卒?何武卒睏乏若此耶?”

曹先生道:“君上何憂也?”

信陵君道:“設若陣前以卒什錢募之,豈非有五營之卒離散?豈能不敗?是故憂之。”

兩人嘆息片刻,曹先生續道:“將軍雖冷眼旁觀尉府募兵,卻令二公子隨同出陣。聞其乃赴囿中依芒大子寅,惟不知寅在何處,將軍於城中亦無將令,故二人亦彷徨不定。”

信陵君又驚道:“三公子領兵至囿中,將軍曾無只令相告?”

曹先生道:“據尉老所言,即就糧於囿中,亦無將軍節符,而為尉、芒二府私相授受。”

信陵君道:“何昏憒一至如此哉!”

曹先生道:“將軍以智見長,先王倚為干城。奈何臨事而亂,竟置親子於不顧?”

信陵君嘆息道:“芒氏自秦薦於先王,多歷諸職,雖富且貴,然無根基於魏。武卒諸將皆魏氏舊老,臨陣不服,在在有之。梁尉公子自恃久在戎行,調武卒大半出城,城中僅餘一偏五千人,欲城中不亂猶不可得,況御強秦乎!且五萬武卒,城中僅一萬五,猶不足半數,雖魏王亦難堪,又豈芒氏哉!故以二公子為質,截其武卒於城守,又何怪之?”

曹先生道:“芒氏之意,竟棄二子於不顧?”

信陵君道:“以二子易萬餘武卒,得保大梁不失,魏王安泰,其心可嘉!雖然,孤必不能令二公子有失,以負芒氏。”

夏侯先生於中嘆道:“君上之仁德,可鑑日月。”

曹先生道:“君上何為?”

信陵君道:“芒申歸國,恐一時難返。二公子至,可留營中,以通大梁。”

曹先生道:“此二公子非少公子可比,性甚粗,行甚魯,用恐賁事。”

信陵君道:“但用其長而避其短,又何慮哉!”然後繼續推進剛才的話題,道:“汝等欲軍來華陽,二公子何意?”

曹先生道:“但言無將軍之令,恐不當行。靳先生遂命臣星座入大梁請命。臣入府諮於家老,家老言,營中之事,將軍之令事小,軍營殘破事大。遂調諸先生能通軍事者二三百人,隨臣入囿中。家老親於芒府呈稟一切。”

信陵君道:“所言甚順,何意劫中大夫駕?寧將軍不允乎?”

曹先生道:“非也。臣夜半入城,家老次日調選諸先生甚繁,不及入芒府。晡時,中大夫來告次日出城,家老欲其以隨衛為名,引出諸先生,中大夫再三不允。時短事急,迫於無奈,臣等遂為此下策。想臣等出城後,家老方將此事告於將軍。臣等出城後再三請罪,中大夫亦寬容大度,曾無介懷;乃出節符,退城中追躡者。同往囿中,勸導芒氏二公子及梁尉公子。得營甚便,賴其助也。”

信陵君道:“汝敢大妄為,奈孤何?何以對王?”

曹先生道:“何所慮也!但盡推於臣,縛臣於有司,不過笞三五十,罰錢若干。笞則臣身受之,錢則君上任之,必無害矣。”

信陵君笑罵道:“狗猾賊,倒好計策!”說笑片刻,信陵君又問道:“大梁城內究竟若何?可有何不妥之處?”

曹先生道:“城中清市靜坊。少有行人,惟軍卒耳。以臣之見,尚屬穩便。”

信陵君憂道:“閉城未及十日,又值秋收,四門無警,自然穩便。若曠日持久,兵臨城下,難免生變。”

曹先生道:“兵者,凶事也,何能預焉?但盡人事而已。”

信陵君復又問道:“中大夫曾無絲纖介懷?”

曹先生道:“臣出城後,即奉大夫上座,再三請罪,願身以笞。大夫言:既為國事,又何間焉;共為其主,不必縈懷。”

信陵君問道:“汝言大夫以節符退追躡,何也?”

曹先生道:“車過樑西驛,大夫言,大梁城值盜賊,必不罷休。若使人追躡,頗為不便。臣等遂請其計。其出節符道:可持吾節符,具言其事,以退追躡者。吾等遂留數先生於梁西驛守候。後歸告曰,追躡者已至,與其節符,告其歸矣。留六騎以為證。”

信陵君道:“何以留騎?”

曹先生道:“未及也。可詳詢之。”

信陵君道:“追躡者何人也?”

曹先生道:“亦未及也。”

言談之間,華陽城已經在望。信陵君叫開城門,仲嶽先生安排好須賈大夫的宿外,就命須伯岸隨身侍候。

華陽城其實是一個臣型防禦性城堡。四面城牆均以最便於發揮射擊威力的方式進行加固和改造,最為突出的就是加築了馬面,保證城牆下的任何地方都會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攻擊。每座城樓都有三排射孔,形成相當的射擊密度。城內並無市坊街衢,只有一排排軍營和城南一片寬大的校場。城正中則是倉庫區,糧倉和武庫足有一里見方,形成城中之城。華陽尉府就在倉城的南面,正對那片校場。這使得守衛倉庫和守衛官府的部隊可以相互支援。如果華陽尉不是膽小識淺,而是決心抵抗的話,恐怕一兩個月也未必攻得下。

城中額定戍卒千人,糧秣、軍器都是按這個基數諸存一年所需。華陽周圍還算富庶,又是北邊進出韓國的門戶,華陽尉府自己的錢糧也頗可觀;各級軍官,甚至戍卒都有自己受賄的渠道,在這裡當差是一項不錯的生意。城中戍卒大部分是從周邊招募的遊民,少部分是從其他地方投靠而來;其上層,則是韓朝庭各種勢力安插進來的關係。比如兩個營司,就分別來自國相府和鄭令府的推薦。

魏軍入城後,卒伯以上的軍官都被告知仍守原職,但均由信陵君派出門客“輔佐”;什、伍長和士卒則發一月祿米任其歸家,不願歸家的,仍留原營,但均為魏武卒所接管。命令下達後,留下的韓卒只餘百十來人,均為外邑投靠而來。魏軍順利接管了華陽的防務。尉府和倉城由武卒和門客分別護衛。一千守軍按武卒和民軍各一營入城。自然,入駐華陽的武卒,正是那支從各軍選拔出來的什伍長組成的精銳。民軍一營相對龐雜,但也是從中營中挑選的精壯,各級長官均推年長老成者任之,營、卒級長官也都有門客輔佐。

信陵君下榻的華陽尉府雖然寬敞,但後宅為華陽尉所據,前院兩側廂房都為門客所據,其實很擁擠。所以仲嶽特地將須氏父子安排在倉城之內。那裡雖然房舍不如府邸軒亮,勝在安靜:守夜者只有三人,但房舍卻有五間。當然,住在倉城之中,須氏二人自然也不可能與外界有任何聯絡,任何非法靠近倉城的人都會被嚴厲處罰,須氏父子非經召喚,也不得自由出入倉城,甚至連出房舍都會有人監督——這是倉城的管理規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宮鬥劇裡當皇子

請吃一碗草莓

我一個刁民,怎麼就當皇帝了

墨染天下

我,擺爛王爺,父皇要我造反

方南難難

獸王們的絕美小嬌妻

犯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