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0章 三皇聯手,百萬大軍下江南!(求訂閱,求月票),康熙,你的大清亡了,大羅羅,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周昭武四年,二月初一,大周南都武昌府。
一轉眼,這個吳三桂入主武昌已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裡頭,吳三桂主要就忙活兩件事兒,一是將武昌府提拔到了大周南都的地位。所以大周國現在是西、南二都制了這個好像有點不大對稱啊?有西沒東,有南無北,分明是個四缺二的格局,就不知道缺了的那個都什麼時候能給補上了。
這個提拔武昌當南都可不是一道詔書就能搞定的得下許多道詔書。
一個是把長安朝廷的班子都搬到武昌府來辦公;二是成立西都留守司,同時還要封吳應麒為長安留守——吳三桂現在得在兩個親兒子和一個養兒子之間玩平衡術,還得把這三碗水端好了,不能端出個玄武門之變或是靖難之役,又不能讓吳應熊大權獨攬,還真是挺不容易的.
除了這事兒,吳三桂在武昌忙活的第二件大事兒,當然就是和李自成的黨羽纏鬥了。本來吳三桂以為他大軍一到,拿下漢口、漢陽、江夏,那個大明忠王府下轄的五府地盤一定是紛紛歸附。想當年吳三桂跟著大清兵打李自成的時候不就這樣?老李一跑路,哪兒哪兒都是投降派。
這回居然完全不一樣了!
吳三桂到了武昌府城後突然發現,好像只有江夏、漢陽、漢口、隨州,還有安陸府的首縣鍾祥以及德安府的首縣安陸等六座城在吳周大軍手中。而大明忠王府控制的武昌、漢陽、安陸、德安、黃州等五個府總共有幾十個縣,只有六個在吳三桂手裡,剩下的還在李自成、李來順手裡這情況有點奇怪啊!
而更加奇怪的是,忠王府下屬五府的知府,以及被吳三桂那些的六個縣的知縣居然沒有一個投降大周的,不是戰死就是跑路了。
這怎麼搞的?現在大明的臣子都不當貳臣三臣了嗎?
當年要剃髮易服當野蠻人,他們還一批批投降呢!現在怎麼就不降了呢?
難道他們全都是闖營二代?對李自成特別忠心?可是吳三桂手底下還有好多“闖一代”呢,他們該投降不照樣投降?
還有更加出乎吳三桂預料的事兒,就是目前名義上被他控制的武昌、漢陽、安陸、德安這四個府(黃州府的首縣黃岡還沒拿下),現在也都變成了馬蜂窩,在大明忠王府派出的地方官的領導下武裝反抗吳三桂這個周天子的統治。吳三桂派出去招撫的官員全被他們殺了.這可把吳三桂氣壞了!
他吳三桂是要一統天下的男人,現在派人招安李自成的殘黨,那麼給面子,他們不僅不投降,居然還把人殺了!
於是吳三桂馬上命令底下剛剛開張的各府派出小股“還鄉團”去攻打,結果完全不是對手,被殺得丟盔卸甲跑回來。
吳三桂又給氣了個好歹一怒之下就要殺幾個“還鄉團”的頭頭以正軍法。還是方光琛苦勸才沒殺了。然後吳三桂又派劉玄初下去查。
一查才知道,還真是冤枉那些人,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敵人實在太多了!
原來而殺敗那些還鄉團的也不是李自成的老營兵,而是那些在鄉的湖北籍府兵和依據《天朝田畝制度》分到土地的貧苦農戶家的壯丁合在在一起組成的民壯!
也就是說,吳三桂突然發現自己在和大明忠王府治下的民眾作戰!
民眾數量多大啊,千千萬萬的!
而且那些民眾的組織、裝備、訓練都很不錯,還有許多堅固的城堡可以依託。
另外,幕埠山、大洪山、桐柏山的大山裡面好像還有可以指揮和支援這些民壯地方武裝的“行忠王府”、“行武昌府”、“行安陸府”、“行德安府”的存在也就是說,李自成雖然被趕到山裡去了,但是他的政權依舊統治這德安、安陸、武昌三個府的大部分地區!
只有漢陽的情況稍有不同,那裡沒有大山可供大明忠王府的派出的“行府”人員躲藏,所以他們就躲進了那個洪湖水浪打浪的洪湖
聽完劉玄初的報告,吳三桂馬上就意識到大明忠王府早就在精心準備一場抗拒大周天兵的戰爭了!
早知如此,當時就不該讓李輔臣“解鬥”成功。
這個李輔臣只真不是個東西啊!
生了半天的悶氣之後,吳三桂還是穩定了情緒,並且開始調整部署,派兵先牢牢控制住江夏、漢陽、漢口、隨州、鍾祥、安陸等大城市。同時,再控制長江、漢水沿岸的炮臺、烽火臺,為自家的大軍保持兩條順暢的水上交通線。
只要後勤運輸能穩住,不至於影響吳三桂的大軍向長江中下游進軍,把他們暫時丟一邊問題也不大
而就在吳三桂琢磨著接下去要怎麼取九江,佔安全,下太平,直取南京城的時候,武昌這邊就來了三波互相見面的時候可能會有點尷尬的賀使。
這三波賀使分別是大清朝的保和殿大學士杜立德,大靖朝的七星閣大學士瑪祜,還有大清朝的候補江西巡撫朗廷相。
這三位,一個是代表康熙的,一個是代表東興天子耿精忠的,還有一個則代表馬上就要背叛康熙的康王傑書的。這要湊一塊了,能不尷尬嗎?
這仨賀使都是以賀吳三桂攻取並且定都武昌府的名義來的,其中杜立德和瑪祜好像還是一塊兒來的。
而朗廷相比他們早來了幾日,是從九江府趕來的,吳三桂知道他的真實目的是請降和求援,也知道九江一時半會兒還丟不了,所以不急著見他。直到杜立德,瑪祜都到了,才在武昌府皇城的紫薇宮同時接見三位賀使。
不過當吳三桂見著三位來使之後,這位大周皇帝卻因為三人的穿著打扮而感到有些糊塗。
這三位都是上了年紀的老爺子,其中年紀最大的和吳三桂差不多,都有六十多歲了,應該是大明、大順、大清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杜立德,可他一個大清的大學士,現在卻是一身漢人式樣的紅色官袍,腦袋上還戴著烏紗帽。
還有兩個年輕一點,看著要就五十多歲,都穿著大清的官服,品級一樣,都是文二品的補子。
這不大對啊!
杜立德怎麼穿上漢家服飾了?另外,那倆年輕一點的人當中應該還有個大靖七星閣大學士瑪祜呢!
想到這裡,吳三桂也不等這三位下跪磕頭唱名,而是直接指著那個年紀最大的老爺子就問:“中間那個是杜立德嗎?”
那老爺子趕緊一撂官袍,先給吳三桂跪了,然後趴在地下,撅著屁股,一股準備捱打的好態度,恭敬地回答:“回稟皇上,外臣正是杜立德。”
“你是.那個皇帝的臣子?”
“臣是大清皇帝的臣子,奉我主之命,來武昌出使的。”
“那你怎麼穿著漢人的官服?”吳三桂問。
“回稟皇上,臣現在是大清的南面官。”杜立德回答道,“大清的南面官是穿漢人的服飾,也可以蓄髮不留辮子。”
原來康熙的“南北面官制”也不是隨便說說的——這可是大清議政王大臣會議透過的,自然要來真的!
不過康熙力主實行南北面官制的原因,也不是滿漢平等什麼的,而是做出一副隨時準備放棄關內地盤,退而成為草原天子的姿態。
這個姿態,當然做給吳三桂看的!
吳三桂點點頭,然後又看著兩個穿著滿洲服飾的五十多歲男子,問:“你們中誰是瑪祜?”
“外臣是瑪祜。”一個穿著滿清補服,戴著珊瑚頂戴的大清二品大員馬上給吳三桂跪了。這人正是前任大清江蘇巡撫,現任的大靖七星閣大學士哲柏.瑪祜。
“瑪祜,你不是江南國主的官兒?怎麼一身滿清的官服?”
“回稟皇上,臣現在既是江南國主的官,又是大清皇帝的官。”瑪祜解釋道,“因為大清皇上知道臣等都是不得已才在江南輔佐他的兄皇帝立國的,所以沒有免去臣等的官職。而臣之前被江南靖皇帝派遣去北京出使,接著就一直滯留北京,主管大清和江南之間的外交。”
合著他是大靖駐大清特命全權大使!
一旁的杜立德還給他打證明,“皇上,瑪學士說得沒錯,他這些日子一直在北京。因為他在大清有個北面官的官職,所以就可以穿滿洲服飾。”
“原來如此.”吳三桂又看著另外一個臉黑黑的五十多歲的大清官,“你就是大清那邊的江西巡撫郎廷相吧?”
“回稟皇上,臣原本是江西巡撫.但是在臣上任江西之前,康親王已經表蔡毓榮為江西巡撫了。攝政王覺得蔡毓榮手裡有點兵,還算堪用,就讓他先當巡撫,臣當候補巡撫。結果.”
說到這裡,這個郎廷相都在咬後槽牙了。
五十萬兩啊!
本來應該他拿的!
現在全歸了蔡毓榮!
而且他為了當這個江西巡撫還是花了不少積蓄的,現在可好,“出賣江西”的大生意讓蔡毓榮搶了。而他即便補上了江西巡撫,也沒地盤可分實際上就是個光桿,還不如不當。
吳三桂心說:那個福全還真會做生意啊!候補巡撫這是不想退錢吧?
想到這裡,吳三桂就笑道:“郎廷相,你的候補巡撫怕是沒有轉正的機會了吧?傑書這次派你來,是想請降的吧?”
大周的江西巡撫可輪不到郎廷相,不僅郎廷相輪不到,傑書自己都沒有。
傑書能從吳三桂這裡得到的,就是位不失封公,然後給個名大權小的閒差養起來。
實權是不可能有的!
軍隊、地盤,統統都得交出來!
而且在把軍隊、地盤交出來之前,傑書還得幫吳三桂打仗,以換取自己日後在大周的榮華富貴。
“皇上,臣的確是幫康王爺來請降的不過這不是臣唯一的使命,因為康王爺還想促成一個三皇聯手伐明的大方案。”
“三皇聯手?”吳三桂看了一眼杜立德,“杜學士,你怎麼看?”
“回稟換上,大清皇上是您的孫皇上,大靖皇上是您的侄孫皇上.您和您的孫皇上,侄孫皇上都是一家子皇上,聯手對付朱慈炯這個外人皇上是天經地義的。”杜立德保證道,“只要您一道旨意,大清立即就可以出兵!不僅大清可以出兵,大清屬國朝鮮也可以出兵!”
楊起隆的“仁川登陸”,當然是大獲全勝了!
他的登陸“登”了朝鮮王國君臣一個措手不及,駐紮在北方邊境上的軍隊還來不及調回來,楊起隆就已經兵臨漢城了。而且由於通往江華島和南漢山城的路都被楊起隆的軍隊切斷,所以朝鮮君臣只能接收楊起隆這個監國,還交出了江華島、南漢山城給楊起隆駐軍,還把海州、釜山這兩個口岸都交給楊起隆的朝鮮監國府管轄。
由於這場輕易取得的勝利,康熙在大清國內的聲望有所提升,最近正在籌謀掃蕩喀爾喀蒙古同時和北方新蹦出來的羅剎國碰一碰,探一探他們的虛實。
就在這個當口,吳三桂突然對大明下手了!
這事兒既然趕上了,康熙當然想出手佔點便宜,同時也討好一下吳三桂在他將關外遼東開發出來前,和大周翻臉,還是不大明智的。
而康熙的想法又和耿精忠的想法不謀而合——耿精忠希望藉助大清的力量幫自己壯大,以便在大明被滅後,依舊保持三國爭霸的平衡局面。
所以康熙就馬上讓杜立德和瑪祜一起來武昌同吳三桂見面了。
吳三桂多機靈一人?
馬上就明白了康熙、耿精忠的心思,也知道杜立德和瑪祜為什麼會一塊兒跑到武昌來當什麼賀使了?
想到這裡,吳三桂笑著道:“聯手當然好了.不知道玄燁和精忠都想要點什麼?”
“回稟皇上,”杜立德道,“大清不敢覬覦更多的中原土地,只是想多得一些子女財物,如果皇上覺得還需要大清出兵相助,那就請准許在取勝之後,將徐州、海州、淮安三個州府的百姓都交給您的孫皇帝。”
康熙的頭腦是清醒的,他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地盤!
而最缺的則是人口!
關外有曠野數萬裡,但是卻沒有多少人口去開發。即便他搞出了頭下軍州這樣極度有利於開拓邊疆的政策,開發東北的進度依舊緩慢。
另外,吳三桂和李中山打得越狠,他這個孫皇帝就越高興.如果能兩敗俱傷,他沒準還能來個大清皇者歸來呢!
吳三桂點點頭:“好!這好辦!玄燁如果能頓兵淮上,給殘明一些壓力.給點人口算什麼?不過徐州、海州、揚州的人不行,鳳陽、泗州、潁州的人口任取。”
吳三桂也沒安好心,他現在已經領教了湖北國人的厲害,自然也能聯想到淮西國人會如何反抗他這個大周天子。
既然如此,那就讓康熙去和他們消耗吧!
“一言為定!”杜立德笑道,“皇上,我大清這次可以從山河四省調集十萬大軍,聽皇上您的調遣!”
吳三桂點點頭,十萬大軍.總能牽制一下李中山吧?
“皇上,”瑪祜馬上說,“江南國主也可以出十萬大軍!”
耿精忠其實拿不出十萬大軍,不過他還是要面子的,總不能比“弟皇帝”康熙差太多吧?所以瑪祜就幫他報了一個“十萬大軍”。
“那就是二十萬了!”吳三桂大喜,“江西有多少?”
“有五萬!”郎廷相說,“其中陸師三萬,水師兩萬。”
“那就是二十五萬大軍了!”吳三桂笑道,“老夫帳下也有二十五萬大軍咱們三皇合力,出兵五十萬,號稱百萬伐明大軍!如何啊?”
杜立德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樣,挑起一個大拇哥,“好!這是百萬大軍下江南!自古百萬大軍由漢入江,順流下江南就鮮有敗績!”
瑪祜也說:“有百萬大軍東下,南京必然一鼓可下.外臣為大皇帝預賀!”
郎廷相則對吳三桂道:“皇上.現在李輔臣、李來順合兵攻打九江甚急!若出兵遲了,九江和安慶就皆為大明所有,進兵江南的水路,恐怕會被完全封鎖,到時候江南就不好大了。所以康王建議皇上儘快進兵,就在江西和李氏幕府決戰!”
吳三桂點點頭道:“朕亦有此意!郎巡撫,朕命你立即返回九江,告訴康王務必堅持到底,朕立即會率領五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支援江西!”
他帶來武昌的軍隊其實連二十五萬都沒有,只有二十萬上下,可以去江西的還德打一折扣,有十五萬就不錯了。即使加上傑書等人的軍隊,最多也就是二十萬。
不過二十萬大軍也不算少了,況且九江、湖口這些地盤,目前還牢牢掌握在傑書手中,長江和鄱陽湖上,還有吳三桂和傑書的水師。
這一役,把握還是很大的!
吳三桂想到這裡,臉色一凝,大聲道:“請你們回去轉告你們的主上,就說這次百萬大軍下江南,乃是一決生死之戰,必須全力以赴!”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