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章 皇帝初次使用傳國璽(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璽平日裡也被稱為傳國璽,是皇帝親自使用的印璽,代表著大漢帝國的全部權力。
大漢從大秦繼承了很多東西。
皇帝、朕、三公九卿……都是大秦的遺留物,嚴格來說,所以大漢其實就是大秦的另一重影子。
而這傳國玉璽同樣也是大秦留給大漢的遺產。
傳國玉璽是大秦丞相李斯奉始皇帝的命令製造出來的,有人說用的是藍田玉,有人說用的和氏璧……
至於到底哪一個說法是對的,已經找不到源頭了。
西楚伯王放的那一把大火,早已經將大秦的文牘檔案全部都燒了個乾乾淨淨。
此刻,劉賀看著漆盒裡的傳國玉璽,不禁一陣感嘆: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其貌不揚,和後世那些大如磚石的“仿製者”相比,這真正的傳國玉璽確實有些不起眼。
“陛下,請用璽。”霍光看出了天子的發痴,微笑著在旁邊輕輕地提醒。
“嗯。”劉賀點了點頭,伸手拿起了傳國玉璽。
溫潤如湯,細膩如脂,無暇無疵——宛如天成。
整個傳國玉璽方圓不過四寸,頂紐交五龍,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秦篆。
這幾個字,代表著“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天命。
霍光將印泥推到了劉賀面前,劉賀回過神來,先將印改在了印泥之上,然後又蓋在了詔書上。
稍稍用力,“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就蓋在了詔書之上,這意味著詔書就生效了。
這種感覺非常神奇,一塊毫無生機的石頭,居然能代表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力,有可能比劉賀這個天子親自出面還要有說服力。
認人不認印,確實詭異。
劉賀有些戀戀不捨地將傳國玉璽放回了漆盒之中,蓋上了蓋子,然後眼睜睜地看著霍光將它放回了原處。
總有一天,劉賀要把傳國玉璽放在宣室殿裡的,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
和以往大漢帝國下發的千千萬萬份詔書一樣,這份詔書經過一些列的程式之後,就下發到了全國各地。
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討論,支持者有,反對者亦有,洋洋灑灑,各抒己見。
但是往日裡聲音最響亮的儒林,出乎意料地沒有出聲。
不是因為他們贊同,而是因為整個儒林還沒有從上一次風波當中緩過神來。
沒有心氣再來一次“為民請命”。
明面上,關於此事的議論很快就過去了,但是私下裡卻有人在議論。
而對此事議論得最甚的,不是別人,居然是霍光麾下的黨羽。
這些朝臣,都是在霍光完全把持朝政之後,一步一步被拔擢到朝堂上的,他們沒有見過霍光的戰戰兢兢,反而是見慣了他的跋扈和專橫。
霍光事無鉅細不敢說,但是對權力的獨享慾望,在大漢歷代的權臣當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就算是周勃陳平之流與霍光比起來,都也是遠遠不及。
誰能不可能想到,大將軍竟然願意分權,而且還是把一部分朝堂的權力分給天子。
經過幾天的議論之後,霍黨們回過神來了,他們看得更清楚了一些,大將軍不是在分權,而是在還政,還政於天子——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他們對大將軍幾日之前的敲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此刻的大漢朝堂上,是大將軍與天子在分享權力:要尊重新登基的天子,但是要更尊重大將軍。
……
當長安的朝臣和百姓們,還沒有從“天子開府建牙”的詔書中回過神來的時候,一道更能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幾份詔書從未央宮裡傳了出來。
因為這幾份詔書涉及到朝堂上好幾個重要朝臣的任免。
已故丞相楊敞加諡號敬,被為安平敬候,封邑增加五百戶,而安平侯的爵位由楊敞的長子楊忠接替,次子楊惲則被徵為天子郎官。
太常任宮升任丞相,少府樂成升任太常,光祿大夫丙吉升任少府……
御史大夫蔡義封陽平侯。
這道詔令下發之後,除了招致人們的議論外,還在長安城引發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楊家很快就居家搬出了丞相府,長子楊忠親自護送楊敞的靈柩前往故里弘農郡華陰縣安葬。
蔡義大病了一場,接連幾天都沒有從病榻上爬起來,直到天子派出太醫診治,而且還下詔安撫,這個比故丞相楊敞小不了幾歲的老人才漸漸從病重痊癒——但也再難恢復往日的矍鑠了。
大司農田延年在某日散朝的時候,與新晉的太常樂成在未央宮前,因為馬車碰撞發生了口角,最終大打出手,在一眾朝臣的牽扯之下才分開。
據在場的好事之徒聲稱,身材瘦小的田延年放下了狠話,定要讓樂成知曉自己的厲害——沒有人因此喪命,劉賀的內心頗為失望。
這些三公九卿是朝堂上響噹噹的人物,所以才被百姓們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是在龐大的大漢帝國面前,他們也像螻蟻一般,沒過多久也就讓百姓們失去了興趣。
中秋之後,長安城的天氣一日比日一日涼爽,風波也暫時平息了下去。
但是,長安城乃大漢帝國的中心,又怎麼可能完全安靜下來呢?
如果哪一天真的安靜下來了,那隻會意味著更大的風暴準備到來了。
……
八月二十,門下寺裡,到處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人來人往,拿著不同工具的各色工匠正在對這處空置許久的院落進行整修。
早在剛剛入住未央宮的時候,劉賀就看上了這處閒置的院落,雖然之前他就提前派人來打掃過了,但是像這樣廢棄的院落在未央宮有很多,所以並沒有立刻煥發生機。
如今正式使用,自然就還要全部再重新翻新一次。
翻換破碎的瓦片,重漆脫落的窗欞,修補被蟲蛀鼠咬的案几和坐榻……
處處木屑飛揚,塵土飄蕩,但是自有一番除舊佈新的活力。
劉賀等不及了,就在正堂當中,召見了自己能用的一些屬官。
坐在堂上的劉賀,看了看堂下的屬官,用老弱病殘四個字來形容,最為恰當。
戴宗禹無憂等一眾鬍鬚都沒有長硬的郎官,拄著柺杖的王式和龔遂,品秩低微的柳相和簡寇……難怪能讓霍光安心。
在這之中,龔遂是昌邑郎中郎將,還不算是門下寺的屬吏——他是光祿勳張安世的屬官。
至於張安世、丙吉、劉德、趙充國、王式、陳修和薛怯,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官職,雖然他們已經或明或暗是帝黨了,但是卻不是門下寺的人。
說得直白一些,劉賀還不能名正言順地指揮他們。
另一面,雖然霍光已經把定好的府衙劃歸到了門下寺的名下,但是那些府衙裡的官吏也各有各的職責,劉賀不可能直接調到自己的手下來——門下寺是大腦,下轄的官署是四肢,總不能把四肢裝在大腦上。
所以劉賀得自己徵聘一班才俊,來幫助自己管理門下寺,維持門下寺本身的運轉和下屬府衙的運轉。
如果光靠劉賀事必躬親,那麼恐怕最後累得倒斃在這正堂上,也是無濟於事。
長路漫漫,始於足下。
堂外“乒乒乓乓”的聲音不絕於耳,劉賀面對此情此景,很想說一些鼓舞人心的話,但是最終卻又沒有說出來。
千言萬語,最後凝結成了一句話:“從今之後,這門下寺不僅是朕的衙署,也是諸位的衙署,望諸卿不要辜負朕的厚望,與朕攜手,為大漢和大漢百姓做一些腳踏實地的事情。”
“微臣謹遵陛下詔令。”一眾屬官齊刷刷地拜了下來,為天子這平凡樸素的承諾感到微微動容。
“免禮平身。”劉賀言畢,眾人再次站起來。
看眾人站定,劉賀深吸了一口氣,準備開始下答命令。
從今日起,門下寺,將會成為大漢改革的起點。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