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純度極高的精鹽,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清波凡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賣鹽?”

準備關門的衙門小吏聞聲白了張樂平一眼,不耐煩地揮手道:

“今兒太晚了,你明日早點來吧。”

“官爺,請通融一下吧,我們可是從大老遠跑來的,非常不容易啊。”

說話間,張樂平從衣兜裡摸出一兩碎銀,笑嘻嘻塞了過去。

小吏毫不客氣,非常自然地收下,旋即塞入自己衣兜裡,嘴臉一變,柔和道:

“看在掌櫃的遠道而來,也挺不容易,那…那就先進來吧,問一問後面的再說。”

他收了銀子總得方便嘛,這不放你進入衙門裡。

至於後面是否有人收貨,就不管他的事了。

“謝謝官爺。”

張樂平揮了揮手,馬伕將兩輛馬車從側門,拉入鹽儲所的院子裡。

在一處不起眼的路邊茶店裡,徐三郎負責看管隊員們的坐騎,以及掛在馬鞍上的雁翎刀。

徐欽則在裡面喝茶等待。

他派了五名護礦隊員空手進去,幫襯著張樂平。

人和馬車都進入了鹽儲所大院。

可能是比較晚的緣故,衙門內小吏役工們,都散值(下班)走了。

而衙門院子旁的一間普通官房,裡面尚坐著一個身穿綠袍官服的中年人。

不是六品就是七品。

此人正在收拾東西準備走人,看到有人進來,十分不悅地對著一衙吏哼道:

“不是都散值了麼,怎麼還將人放進來?”

“這位大人,咱路途遙遠耽誤了時辰,請大人見諒!”

沒等那衙吏開口,張樂平早已低頭賠上笑臉。

他箭步向前用身子擋著,一錠五兩紋銀從他袖子裡,十分嫻熟地放在對方手邊。

那中年官員伸展五爪,同樣不露聲色地將銀錠攥在手心,落袋為安。

收了五兩銀子,嘴臉登時就變了。

這社會能來事的往往不吃虧。

張樂平深諳此道。

要說大明朝,朱元璋最討厭的就是貪官汙吏。

據史料記載,他在位幾十年裡,被處死的官員估計也有十餘萬。

不少人還被剝皮抽筋,充稻草掛在衙門口。

但是,貪汙的官員依舊是前仆後繼。

沒辦法,明朝的官員俸祿實在是太少啦。

一個三品朝官,他的俸祿居然還養不活一家七口人。

老朱這個土老冒,摳門空前絕後,真的是沒誰了。

這些官員都是士大夫,既要養家活口,又要維持仕子的體面。

就是死也要貪哦。

就算做了清官,過得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差。

比如劉伯溫。

難道老朱就不殺了?

大明朝洪武年間,官員普遍都是腦袋別在褲腰帶的高危人群。

尚不知做官意義何在?

這名中年官員叫魯應平,是淮安府鹽運局鹽儲所裡的少掌事,主要工作就是收鹽。

他抬眸冷冷地看向張樂平,道:

“我看你很面生嘛,是第一次來賣鹽,誰是東家?”

“大人可真是慧眼獨具,我等的確是第一次來。”

張樂平順溜拍著馬屁,“我的大東家他沒來,我是二東家。”

這意思是說,他同樣可以當家作主。

魯應平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打起了官腔,沉聲道: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前些日子知府大人有令,精鹽收購

價提上一至三成,而且不打白條。”

弦外之音就是以前鹽款拖欠。

張樂平一聽心裡樂開了花。

“知府大人恩德如山,也託了您的福。”

好話一句三冬暖。

“閒話少說,把你們的鹽袋子開啟,讓本官看這鹽的成色?假如成色差,咱們就不能收的。”

此話內涵豐富。

“小的明白。”

張樂平先對著魯應平點頭哈腰,扭頭手一揮,“快點抬一袋精鹽過來,開啟請大人過目。”

兩名隊員應聲從騾馬車上搬了一袋食鹽,當眾解開麻袋口。

魯應平揹著雙手,神色鄙夷地踱上前來,準備看一眼先打發走人,然後晚上找個地方慢慢再“議”。

可等他走近一瞧,便一下驚呆了。

孃的,這是食鹽?

魯應平驚愕得張大著嘴,半天合不攏。

跟著,他蹲下來,伸手戳進鹽袋裡開始仔細檢驗。

說實話,他是檢驗食鹽方面的高手。

這輩子過手的食鹽,比他吃的飯不知多出多少倍。

可這麼細又白的精鹽,還是第一次見。

這特麼的跟麵粉般細膩。

他再用手指搓了搓。

感覺有顆粒感。

雖然細膩,但絕對不是麵粉觸感。

他又用手指沾了點,送到嘴邊舔了口。

嗯?

不可思議,難以置信。

“從另一輛車上,從中間抽一袋出來。”

魯應平蹙眉大聲道。

他要開始認真抽查。

張樂平按他的要求,從另一輛車上中間位置,搬下一袋。

開啟檢查…

結果一樣,都是精細白鹽。

還真的是食鹽,純度極高的精鹽。

幾乎沒有雜質,苦澀味很淡,完成可以忽略不計!

完全超過了精鹽標準。

“這…這是你們自己研製出來的鹽?”

魯應平嚴肅道。

他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微微顫抖。

“是的。”

張樂平十分肯定地點頭。

得到對方確認之後,魯應平顯然有點激動了。

只見他瞪大眼睛大聲質疑道:

“你們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簡單說吧,用的是什麼製鹽方法?井礦提純法還是鹽田曬乾法?”

他從事鹽政二十餘年,對世上各種製鹽方法,都是瞭如指掌。

但無論是哪種製鹽方法,古往今來,雖說都有獨特竅門,但只能提高產能。

要說鹽的品質,幾乎沒什麼變化。

市面上出現的所謂精鹽,實質都是花費大量人工為代價,精提細曬而成。

可這種工藝流程,完全不能規模化生產。

能提純出高品質的精鹽,而且數量巨大的,他可從沒見識過。

可現在見著,豈不是成活見鬼了?

“這個…”

對於魯應平的突然發問,張樂平毫無準備。

但作為鹽政衙門的官員,他有這個權力稽核,或者質疑製鹽工藝的。

張樂平遲疑片刻,這才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回稟大人的話,我們這是礦井鹽,用的當然是滷水提純方法。”

“至於如何提純製作…應該不用透露明白了吧?”

“啊…對對…這倒不用。”

魯應平聞言尷尬一笑。

這個規矩他懂。

天下成千上萬的製鹽戶,各自都有獨門技術和秘方,就像製藥的藥方,釀酒或醬油等配方和工藝。

大家都像寶貝似的,藏著掖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主之女

藤蘿為枝

女配心狠手辣,可她美呀

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