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微服遠行
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微服遠行,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清波凡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惱的是,自己是主閣大學士,素來以才智思維天下第一著稱。
可如今卻被憨貨楊士奇搶了頭牌。
在關鍵時刻讓皇帝和太子都以為楊士奇的水平,比他還高。
最讓他妒忌的是,這個憨厚嘴笨的楊士奇,居然被那該死的徐欽選中。
這在永樂帝和太子殿下的心中,卻讓楊士奇拔得頭籌。
解縉這邊恨的是牙關咬碎,被嫉妒心矇蔽了雙眼。
“德行推動不了政令。”
“攤丁入畝乃國家大事,非兵甲這種強悍力量,不可推動。”
人群中有了話題。
資歷稍遜於解縉的黃淮,自然也沒了太多顧忌。
“從領軍的張輔,就不難看出陛下的意思了。”
“哦?”胡儼反而好奇黃淮的意思。
黃淮則看向解縉道:“請主閣大學士給大夥解釋解釋?”
原本陰沉著臉的解縉,聞聲則情緒緩和了下來。
他接過話題道:
“張輔乃河間王張玉長子,翊林衛指揮,將來必定是扛鼎的勳臣。”
眾人紛紛點頭。
……
徐欽這次出征策略是‘推土機戰術’。
田稅制度自年前,就有戶部發文至全國各府州和縣衙門,嚴令強制執行。
各府州縣的稅務官都接到具體執行標準。
夏原吉的戶部數月來加班加點,過年除了大年三十夜,全體都沒休沐。
前幾日終於把全國各地呈報上來的新田稅,統計了上來。
朝廷總稅收,居然是比改制前增加了一倍還多。
這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啊。
下一步的關鍵,當然就是徵收。
推土機戰術,就是徵收大軍成片形分割包乾到人,稽徵衛配合戶部徵稅司官吏,會同各縣級徵稅吏到達各鄉鎮,按新稅入戶徵收。
先掃蕩揚州府地界,然後要轉入淮安府。
明朝時期,揚州府是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點,南北交通樞紐。
她與淮安府都是兩淮鹽運的中樞,大批鹽商集聚在此。
揚淮兩府的經濟文化,比後世蘇南要發達得多。
土改田稅制度首先在揚淮開展,意在綱舉目張。
“欽差大人,您這是要親眼看看整個揚淮地界?”張輔問道。
見徐欽不走水路走陸路,而且還不走寬敞驛道,盡走小道從鄉村裡穿過。
“當然,我這次想搞一次微服私訪,瞭解當地民情,爾等只管按原計劃進行。”
徐欽騎在馬上,點了點頭說道。
張輔三十歲,比徐欽年長十幾歲,卻還是循規蹈矩,對正使大人恭恭敬敬。
張氏祖先原為河北一農戶,家有幾十畝地,自耕自種的自耕農,標準的庶族。
張玉從小習武,讀了幾年私塾,十五歲便外出闖蕩。
不久便入了伍,在剿匪平亂中屢立戰功,四十幾歲終於混到五品武職。
張玉投誠燕王朱棣之後,在燕山衛中一直很低調,沒有得到重用。
直至奉天靖難他才嶄露頭角。
所以,張輔繼承他父親衣缽,在朝中非常低調,聽從皇帝陛下使喚,遵詔執行。
對於徐欽這樣有著顯赫背景的勳貴子弟,他自然不敢輕易得罪。
“這樣吧張將軍,我們分散行動,我把楊榮分派給你,你們居中撐起幡旗,排程各責任片區,成為整個稽徵的指揮中心,我們有事就向指揮中心靠攏。”
“楊士奇楊大人,你作為這次稽徵書記官,每天發出戰地簡報,派出驛騎傳送到各片區,當然,還有京師戶部。”
“除了簡報,還有就是稽徵令,獎懲令等,對於不執行新的田稅制度者,就地稽押,武力抗拒者按謀逆罪就地鎮壓,格殺勿論。”
“遵命。”
張輔,楊士奇,楊榮抱拳領命而去。
“徐大人,末將給你留下一個小旗的近衛,既可以警衛也可以當驛騎,夠嗎?”
一會兒,張輔折回帶來了十一名便衣士兵。
“足夠了,真有情況,我會派人去聯絡你的。”徐欽笑盈盈道。
“大人保重,告辭。”
張輔捶胸行了個軍禮,轉身騎馬離開了。
這是個非常稱職的將軍,將來必成朝廷棟樑之才。
徐欽目送他們離遠,他才開始自己的計劃。
他們一行都是常服出行,他就是公子爺,翊林衛小旗的十一人,加上徐三郎,成了侍衛。
他們的行進方向,並未遠離大軍的行進路線。
準確來說,是處於整個大軍的圍繞之中。
他們渡江之後,經過江浦縣便跨入六合縣。
作為考古學者,他往北方去的機會多,尤其是河南河北山東一帶,那裡都是古代王朝誕生地。
相對南方較少。
初春時節,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綿延,空氣中夾雜著悠悠花香,彷彿置身於山水畫之間。
六合縣域內的鄉村土路上,到處看到路邊水田裡哞哞叫的水牛,赤著腳在做春耕的莊稼漢,還有蹦來跳去的孩童。
田間坡上的房屋上炊煙裊裊,操著當地語言的婦人,在做家務。
江南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語言交流。
村與村之間,縣與縣,府與府之間,語言都有相差,這不同於北方語系。
到了下午太陽落山時,前面出現一個鎮,不知是六合地還是儀徵縣。
鎮上有座書院,裡面有朗讀聲傳出。
這些鄉鎮書院,可都是去年徐欽主張的教育措施有關。
中央太學堂選址江南貢院,正在搞擴建。
各府州辦的大學堂,也在按計劃推進中。
各縣及鄉鎮辦的書院,各地都在按詔令逐步辦理。
六合縣雖屬揚州府轄制,但離京很近,落實政策當然徹底、積極。
至於其實偏遠地區,山高皇帝遠,落實得如何還真不好說。
徐欽下馬來把韁繩甩給三郎,自己走了上去。
“一年之計在於春,耕種忙、讀書勤,這日子才有盼頭。”
徐欽聲音沒有刻意去壓低,有點大大咧咧的樣子,被院前一位士子聽見。
“這位公子,請問是從哪裡來?”
他穿戴樸素,但舉止神態中,透著一股子讀書人的傲氣。
徐欽示意護衛們不要緊張,他準備自己走上前去詢問,瞭解一些情況。
“我等從外地來的,到江南一帶走親訪友。”
那名年輕士子聞言則拱了拱手,頗為疑惑道:
“既然公子到江南行遊,應該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才是,咱們這裡面就是個書院,幾間破教室,沒什麼可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