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9章 大朝會,頒佈教育方針,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清波凡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宮內廷防守嚴密,翊林衛站立整齊,還有穿著飛魚服,腰掛繡春刀的錦衣衛在來回行走,一片肅穆氣氛。

如果執勤的錦衣衛,發現有哪位官員神色慌張,就會上前將其拎出來盤問,驗牌,弄得不好還要搜身。

倘若這倒黴蛋過不了這關稽核,等待他的將會是就地收押,送詔獄或刑部天牢。

想想也是,朱棣剛登基,就怕混入圖謀不軌者。

徐欽親眼看到,有幾個品級在六品以下,穿綠袍官吏,因表情異常被當眾摘下官冠,趕出宮外。

接下來的命運很不妙,輕則罷官,重則下獄。

跟著前面朝臣,徐欽緩緩進入殿內。

此時,寬敞明亮的太和殿中,滿是穿朝服的臣公。

殿中最靠近皇帝位置的墀臺上,都是三品以上的絳紫袍文武大臣,每人都跪坐於軟墊之上。

在他們後面次等級的墀臺上,是四、五品著緋色官袍的官員,每人肅立。

著綠色袍服的六品、七品的文武官員,人數為最多。

他們只能站在殿門內外,連皇帝的面都是恍惚隱見。

就這樣,文武左右分列,從上到下,品級、服色等排列整齊,一目瞭然,等級森嚴。

徐欽穿的是四品緋色朝服,在第二序列的墀臺上。

待臣公們到齊,一聲尖銳的公鴨聲,引出天子到位。

唱喏…

跪拜…

三呼萬歲…

前奏一切完畢。

讓所有在場官吏萬分驚訝的是,皇帝陛下的開場白,就是讓宣詔官當殿宣讀,若干份詔書。

第一個詔令:

設立大明帝國中央太學堂,歸屬翰林院編制。

中央太學堂督導,則由當代大儒,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

大儒楊慎任左督侍,大儒陳濟為右督侍。

姚廣孝為中央太學堂總參議。

詔令宣讀完畢,朝堂譁然。

烏泱泱數百號官吏都驚愕失色,顧不上朝堂禁令,交頭接耳地唏噓不已。

專設中央太學堂聞所未聞,而如此破格提拔官吏任用,更是史無前例。

第二個詔令還是跟太學堂設定有關。

在京師設立帝國軍學堂,類似於後世的中央軍官大學。

今後,各州府所在地,均要設立大學堂,州屬軍校等,為朝廷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中央太學堂宗旨,就是培養和造就各種人才,除了軍事,政界之外,還有從事經濟民生方面的專業人才。

朝廷的具體設想,目前的教育重點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啟蒙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各類教育,鼓勵民間辦學。

二是成人教育,類似於後世的掃盲班。

一年期,半年期的專業技能培訓。

徐欽把後世教育的整套方案,基本框架都搬了過來。

第一階段是中央。

第二階段是從州府往下。

第三階段是滲透到縣、鎮、鄉村等。

這個計劃太過於龐大,需要大量的銀兩,師資力量等。

永樂帝要求朝廷進行全社會動員。

但凡接受過私塾教育,或是有專業技能,經考核之後都可以進入教師隊伍。

教書先生都吃皇糧,每月按編制發放俸祿,均由朝廷專項資金撥付。

這個方案設計者,是何方神聖啊?

臣工們都在猜想。

最初沒有人懷疑是徐欽。

當有人告之,大家都難以置信。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所為?

瞎胡亂吧!

人人都在為朝廷戶部捏一把汗。

這需要多大的資金支撐哦。

瞧那戶部尚書夏原吉,掛著一張苦瓜臉急得渾身冒汗。

那天皇上把他叫到御書房,死活讓他擠兌出一百萬兩銀子出來。

可現在國庫裡攏共才不到三百萬兩銀兩。

光是保障官吏到年底的俸祿還不夠。

還有冬季來臨之前的水利設施建設,防洪防汛大壩加固,合起來尚缺幾百萬兩。

哪裡去擠一百萬兩給太學堂使用。

關於永樂朝教育方針的實施,永樂帝在太和殿上有一番訓詞。

“眾位愛卿,教育乃國之根本,大明帝國能否長期、穩定、安全地傳承下去,教育起到基石作用,這是十年大計,百年大計。”

“教育是大明帝國最為廉價的國防開支,萬事開頭難,但無論有多少艱難險阻,朕已下定決心,都要堅持下去,辦學方針與思想決不動搖。”

皇帝陛下斬釘截鐵的口吻,充分表明了永樂新政的又一個重要措施。

這個講話稿,估計摘錄自徐欽奏章中的某個段落。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接下來頒佈的詔令,是發展民生,推廣實業,搞活商業活動等。

永樂新政著力於經濟建設,擴大工部規模和許可權。

正式任命宋禮為工部尚書。

原工部總把頭雷經天,房文光等人,分列左、右侍郎,兼任礦產司,建設司大司監。

新增設商貿司,暫掛工部屬下,由原京都糧市執事使鄭紹秋,出任大司監。

在社會階層待遇上,朱棣強調官吏錄用的原則,只認忠誠度和能力。

一律透過正規考試,公正公平,不問考生出身,無論是士族還是庶族,憑真才實學和能力。

全社會提高商人地位,商人子女讀書,仕途任用,提拔等,與士族等一視同仁。

這完全顛覆了人們以往的世界觀和認知程度。

皇帝詔令頒佈,自然引來各大高門豪族的反對。

而許多商人、普通百姓,寒門庶族子弟,則堅決擁護。

朱棣秉承太祖高皇帝的意志,面對勳貴們的驕橫,他更是親民,重視庶民草根。

得民心者得天下。

況且,朱家皇族本身就是佃農出身。

當前的大明帝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員,是底層老百姓。

寧可得罪豪門權臣,也不能讓廣大百姓,尤其是有文化的讀書人看不到希望。

……

次日,東宮詹事府。

少詹事徐欽正埋首審閱太學堂籌建計劃中各項細則。

詹事府裡的左右府丞,通判、主簿,錄事等,都在分頭忙碌。

進入九月中旬,氣候逐漸涼爽起來。

東宮詹事府的工作,卻是熱火朝天,繁忙緊張。

太學堂籌建經費巨大,皇帝朱棣為什麼敢這麼快拍板定案呢?

主要是徐欽向朱棣獻有一計。

由詹事府司經局出面成立實業公司,開採礦產。

家裡有富礦,為什麼不組織開採變現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兒曹昂有大帝之姿

鳳雀吞龍

當NPC繫結玩家面板[全息]

祝君齡

諜影凌雲

羅飛羽

我怎麼可能是贅婿

花開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