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樺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關於平定嶺南亂的人選,五年縣令,億斤糧震驚李世民,神樺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們還處於杜如晦去世的悲痛中。

嶺南道那邊就傳回僚人叛亂的訊息。

嶺南道位於大唐的最南方,地廣人少,山林眾多,還是部落文化。

在這個時代,將犯人發配到嶺南,就是將人丟到語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地方,是一種很殘酷的懲罰。

但那個地方是屬於大唐的!

故而嶺南道叛亂,大唐得出兵平定。

一眾將士紛紛上書,願意率兵平定!

不過李世民沒有立即出兵,而是召集大臣商議。

方源作為長安令,又有平亂經驗,被請來一同議事。

“朕即位三年以來,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三次!”

“太上皇在位九年,僚人叛亂就發生了九次!”

“一年出一次兵,那群沒開化的僚人不嫌麻煩,朕還得考慮國家財政,你們說,有沒有什麼辦法一勞永逸的!”

李世民氣沖沖說道。

僚人的問題已經是歷史問題了。

因為文化和習俗的不同,距離中央又太遙遠。

一年大大小小的叛亂不少於一次,很讓朝廷頭痛。

不平定的話,會影響國家的威信,嚴重的話會動搖國本。

平定的話,年年都派兵前往,勞民傷財不說,士兵也會有損失。

“陛下,大軍橫掃吧,把他們打到服為止!”

“我們現在已經平定外亂,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平定他們!”

李靖作為兵部尚書,第一個發表意見,豪氣道。

覆滅東突厥後,他的聲望一時無兩,被人稱為當世軍神。

儘管李靖時刻警惕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但偶爾還是忍不住飄飄然。

“一年打,兩年打,都打了十幾年,還是沒有將問題解決,可以說明僚人問題單單是戰爭不能解決的。”

“陛下,臣以為,僚人依附山林而居,當拊以恩信,以恩德治理他們,教化他們文化,他們自會歸屬我朝。”

長孫無忌反駁李靖,還提出自己的想法。

“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怎麼以恩德治理,怎麼教化他們文化?”

李靖略顯得不滿,在長孫無忌說完後,就進行反駁。

“語言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流。”

“文化不同,但不代表不能交融。”

“花點時間,兩地交流,總是有用的。”

長孫無忌臉色平靜道。

“花點時間,是花多少時間?”

“兩地交流又是怎麼兩地交流,我們很遠的,也沒那麼多人才。”

李靖冷哼道。

“想要做成事,花多少時間都是值得的。”

“沒有人才,那就製造人才,擴招科舉人選才行。”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沉聲道。

“事情不是這樣說的。”

“哪怕是百年大計,也得知道花多少時間,而不是亂投精力下去。”

“擴招科舉人才,招到的都是世家子弟,他們恐怕不願意去嶺南,臭了朝廷名聲而已。”

“依我說,大軍橫推,狠下心來,將他們徹底打服,才能真正杜絕一年又一年的叛亂。”

李靖神色慢慢恢復平靜。

他不是魯莽的將軍,而是統帥,有靈活的頭腦。

“好了!”

“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李世民打斷了兩人的辯駁。

不管是長孫無忌還是李靖的想法,都有問題。

長孫無忌的問題是不知道時間成本,以及士子們大機率不會前往嶺南,而且還真的可能會影響科舉。

李靖的問題是隻想到暴力解決問題,但朝廷對於嶺南道是不熟悉的,那邊山多林多,不是平原,不好開戰。

“陛下,臣以為可以參考西漢對南方的治理,以俗治俗。”

“肯定他們風俗的同時,再派人注入我們大唐的文化,最好是兩邊同婚,讓我大唐女子出嫁僚人,教化他們後輩。”

“如此,二三十年後,大部分僚人的後代就會慢慢被我們同化,朝廷再加以控制,引導,招攬等等,嶺南的問題得以解決。”

房玄齡站出來,緩緩道。

話落,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眾人露出沉思。

“臣以為,這個方法不是不行,但同樣有很多弊端。”

“比如說要出嫁多少女人,才能使得大部分僚人的後代被我們同化?”

“又比如說,我們大唐的女人嫁過去,會不會只成為生育工具,而沒有地位教育孩子?”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我們大唐要休養生息,將人口提上來,這個時候嫁出去大量女子,國情怎麼辦?”

王珪也站出來。

但他不像長孫無忌一樣反駁李靖。

僅僅是提出自己的意見,對房玄齡的計劃提出問題。

“確實是個問題!”

“還有其他相反嗎?”

李世民嘆息一聲,失望道。

天下經歷隋朝大亂,民生凋零,人口稀少。

現如今大唐才休養生息幾年,還需要大力發展人口。

這個時候將大量的女子嫁過去,對大唐來說就是一個負擔。

房玄齡也嘆息,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問題,失落地回到位置上。

眾人沉默,思考著對策。

眾臣中,方源猶豫了良久才站起來。

“陛下,臣有一策!”

方源恭聲道。

他本不想出風頭的。

但是想了想,這個時候表現一下,晉升刑部侍郎的時候反駁聲音應該沒有那麼大。

於是方源站了起來,準備將模糊記憶裡的歷史記載搬出來。

“講!”

李世民有點意外。

他今日叫方源過來,只是讓方源露露臉的。

好讓他日宣佈方源晉升刑部侍郎的時候,在場的大臣們少點反對。

但不曾想,年紀輕輕的方源竟然也有想法,而且還敢在這麼多大臣面前說出。

要知道,今日御書房聚集的,除了方源,其他都是四品以上的大臣,國家的真正大臣。

現場眾人紛紛看向方源,有好奇,有驚訝,也有輕蔑。

“眾所周知,嶺南僚人以部落為主,每個部落的首領叫土司,他們的制度是土司制度。”

“在他們的部落中,土司就像是我們的皇帝一樣,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管理著部落裡的男女。”

“僚人的叛亂,歸根結底就是各個部落土司的叛亂,是他們不想朝廷奪取他們對嶺南地方的控制。”

方源緩緩說道。

隨著方源將嶺南情況說出,在場眾人的神色都慢慢變得認真。

包括李世民在內,朝廷對嶺南的瞭解都是非常有限的,幾乎是放養狀態。

其中有幾個原因。

一,嶺南太遠了,一直都是南蠻的稱呼,朝廷對嶺南不看重。

二,朝廷就沒有真正將嶺南當作是大唐的領土,它屬於大唐完全是因為歷史遺留下來的。

三,大唐沒有那麼多時間治理嶺南,武德年間多數是平定諸侯內亂,貞觀這幾年又有東突厥這個大敵。

“臣以為,朝廷可以承認嶺南每個部落的土司,冊封他們為大唐的官員,比如封為刺史,俸祿待遇等等,以最高給之,每年三五次對他們進行慰問。”

方源繼續說道。

還想繼續說下去,但這個時候有人打斷。

“我們封他們官,他們會接受嗎?”

“嶺南大大小小的部落估計有數百上千個吧,這得給多少俸祿待遇啊?”

“至於慰問,他們部落首領,需要我們的慰問嗎,缺我們那點禮物嗎?”

戶部侍郎崔振堂起身,沉聲道。

其他人沒有說話,看向方源,等方源的解釋。

“崔侍郎問得好。”

“我們承認他們的地位,封他們的官,不需要他們付出什麼,白拿的好處,正常人來說,都不會拒絕吧?”

“退一步來說,他們雖然屢次叛亂,但如果可以選的話,他們也不想叛亂吧,畢竟底層的僚人會不滿的。”

“拿了我們好處,解決了朝廷敵對問題,我以為是可實行的。”

方源朗聲道。

現場不是大臣下意識點點頭。

“朝廷給他們好處,是為了什麼呢?”

崔振堂繼續問道。

“為了光明正大插手嶺南內務啊。”

“他們都是我們的官了,我們小小管一下沒問題吧?我們再時不時關心底層的僚人,也沒問題吧?”

“時間長了,底層百姓就知道大唐的後,後續的叛亂,相應者必定會變少。”

方源呵呵笑道。

“萬一他們不吃這一套呢?”

崔振堂臉色有點僵。

原本想要反駁方源的,但方源對答如流,聽上去比前面幾位大臣都要好。

這讓他的計劃失敗,心情不美麗。

李世民神色變得鄭重,露出認真聆聽的神色。

他也是擔心這一點,萬一僚人部落首領不吃這一套呢?

“也許會有,但肯定不會全部。”

“我們都知道,嶺南是南蠻之地,貧困潦倒,生活艱苦。”

“我們給他們好處,他們肯定會心動,或者還會覺得就算罵了我們的東西,我們也管不到他們。”

“而且還有一點,嶺南部落各個首領不都是一條心的,總會有人想要得到我們大唐的好處,甚至是庇護。”

方源自通道。

這一次,崔振堂張張嘴,沒有繼續問下去,回到位置上坐下。

“說得好!”

“想法很值得討論!”

“還有嗎,說完了嗎?”

李世民開心道。

方源的想法給他打通了一個思路。

朝廷可以按照方源的想法討論和完善。

“還有!”

“朝廷肯定他們的地位之後,在他們部落裡設縣,縣令由他們部落裡選舉出,同樣給予俸祿和福利,但有條件,得符合朝廷三年一調政策!”

“另外,縣丞,主簿,以及博士等等,從朝廷中選拔過去時間長了,十年八年或者二三十年,時機成熟後,將嶺南的縣令調出去,將那些縣丞和主簿升上去。”

方源繼續說道。

“還有嗎?”

李世民眼神更亮。

按照方源的計劃,嶺南將會由大唐掌控。

而且這個方法還可以運用到其他邊緣地區。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關心的教化問題,以後朝廷儘量不要施行死刑,改為發配嶺南,由他們負責教化當地人,將功補過,有迴歸的機會!”

方源最後說完。

以上,是方源對某歷史中的模糊記憶。

因為沒有提前總結,所以說得比較粗糙。

“好!”

“說得好!”

“諸位,你們覺得如何?”

李世民拍手叫好。

這法,是真的好,比李靖、長孫無忌、房玄齡時候的都要好。

按照方源的計劃去執行,估計都不需要完善,就能夠將嶺南拿到手。

如果能夠兵不刃血拿下嶺南,李世民還是非常想要掌控嶺南的。

畢竟嶺南在名義上就是大唐的領土,也是有很多資源的。

“甚善!”

“我覺得可以!”

“長安令所言極是!”

眾人紛紛起身,表示自己的想法。

眾人看向方源,眼神變了變,帶著驚歎。

在場之中就是方源年齡最小,見解卻遠超過他們。

這不得不佩服,甚至還佩服已經去世的杜如晦,慧眼識珠。

方源訕訕一笑,裝作不好意思向李世民行禮,又向眾人行一禮。

風頭出了,沒有必要再表現得驕傲,低調點比較好。

“陛下,臣以為,還是要一戰才行。”

“現在僚人叛亂,得平定之後才好推行長安令的策略!”

“要不然,僚人以為我們大唐羸弱,實行下去怕是困難重重!”

李靖見眾人再次坐下後,提議道。

“諸位以為呢?”

李世民神色慢慢變得凝重,沉聲道。

確實,戰爭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嶺南道已經叛亂。

如果連叛亂大唐都不出兵,那天下人如何看待大唐?

“臣以為李將軍所言極是!”

包括方源在內,都覺得這一戰是有必要的。

只有將他們平定後,才能更好地推行政策,助力小一些。

“有主將人選嗎?”

李世民點點頭,沉聲道。

“陛下,臣願帶兵前往!”

李靖第一時間表態,朗聲道。

“區區僚人,豈能讓李將軍出征?”

“陛下,臣願意前往,勢必平定嶺南亂!”

兵部侍郎侯君集朗聲道。

“陛下,出征將軍或者不需要急著那麼快決定。”

房玄齡起身說道。

平定嶺南是小問題,大唐出征十多次,都能夠平定。

因為大部分時候,朝廷的軍隊到嶺南並沒有真正開戰,去到就停止了叛亂。

出征嶺南,就跟撿功勞一樣,許多人都盯上這個美差。

方源也想到這一點,想要提名薛博武出征。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鋪兵開始橫掃天下

草原五班副

鼙鼓揭天破宋來

穢多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