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賣菜比賣肉賺錢,隱士是如何練成的,一家之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採收青菜所需花費的時間,採摘西紅柿跟黃瓜,無疑要輕鬆許多。雖然許正道不在乎那幾塊錢,但採摘西紅柿根本用不到那麼多人,只能挑家境困難的人先照顧。
跟孫家旺把情況說明,這小子也很靈光的道:“知道了,等下回家我就跟我娘說,讓她請四個人過來幫忙。這工作雖說誰都能幹,但咱還是選家裡窮的幫。”
“沒錯!把我的意思,跟你爹孃說一下,相信他們會理解的。”
“嗯!你這樣做,大傢伙心裡都服氣,不會多說什麼的。”
前段時間,幫許正道採收青菜的工作,著實令村裡不少婦女羨慕。幹兩三個小時的活,便能賺到一塊錢。這在很多村民看來,這錢賺的太輕鬆了。
但請誰幫忙,都是村支書媳婦說了算。即便家裡條件好的婦女,她們也想來賺這一塊錢。只可惜,能賺這一塊錢的,都是村裡家境比較差的人家。
等孫家旺回到家,跟爹孃說了一下這事,孫大壯也很認同的點頭道:“孩他娘,明天你就不要去,讓李家媳婦她們去。咱家,也不差這一塊錢,你說呢?”
“成,家旺,賣了西紅柿跟黃瓜,你跟志強應該都能分錢吧?”
“應該能吧!娘,你之前不是說,這錢歸我自己管嗎?”
“我也沒說要伱的錢,就是問問,不成啊?”
“成!你是我娘,你說啥都行。”
從這番話裡,孫家旺多少能聽出,老孃還是心疼賺不到那一塊錢。想明白這點,孫家旺也在考慮,等攢夠買縫紉機的錢,是不是給老孃買臺縫紉機。
訂親結婚的事,最近常跟許正道混的孫家旺,也覺得不用太著急。眼下世道變化快,他還是想找個跟自己對眼的媳婦,而不是爹孃幫忙選的媳婦。
正如許正道開玩笑所說,只要他跟劉志強學好管理溫室大棚,將來還怕找不到媳婦嗎?
學會這門技術,恐怕媒婆都會踏破他們家門檻。十里八村的好姑娘,怕是會讓他們挑花眼。不急著找媳婦的孫家旺,也覺得可以先孝敬一下老孃。
家裡有臺縫紉機,不光老孃可以用,兩個對他不錯的嫂嫂平時也能用。城裡人娶媳婦,都講究三轉一響,孫家旺也希望,自家也能置辦起這些東西來。
等到第二天大清早,之前來許家幫忙採收青菜的四位大嬸,也準時抵達許家溫室大棚。看著棚裡掛滿果實的西紅柿跟黃瓜,她們也顯得非常驚訝。
詢問道:“這棚裡種的西紅柿,咋能結這麼多果子啊?”
“嬸,你問我,怕是白問。要問的話,還是請教一下阿正。不過,這西紅柿種在棚裡好管理,而且給的肥料也足。要是種在外面,怕是產量就沒這麼高。”
同樣聽到對話的許正道,也適時道:“嬸子,這西紅柿種棚裡,開花後需要人工授粉。種在外面,它們靠小動物或蜜蜂授粉,所以結的果實更少些。
還有就是,我這大棚給的肥料足,西紅柿開花後,還會摘掉一些多餘的花,剪掉一些沒用的枝杈。真要講的話,怕是能講半天。等以後有時間,讓家旺教你們。”
“成呢!蓋一座這樣的棚子,怕是要不少錢吧?”
“那確實!我今年蓋棚子,也是用來實驗的。這棚子真正發揮作用,還要等冬天下雪後。等過完今年這個冬天,要是不出問題,那咱明年爭取規模擴大點。”
清楚這些家境困難的大嬸,也有一顆想賺錢的心。雖然她們不知道,自己一個大棚能賺多少錢,但她們至少知道,大棚出來的蔬菜,想必價格不便宜。
看著採摘下來成熟的西紅柿,陸續裝進提前準備的塑膠筐中,為確保運輸過程中,不會出現損壞,許正道還特意找來一些報紙跟稻草,鋪在塑膠筐內。
雖然可以找泡沫,但許正道覺得用不著這樣麻煩。運這些菜的車,又不是汽車,而是請的力工。只要筐子不摔不扔,這麼短的距離,想必也不會有什麼損傷。
當西紅柿跟黃瓜,拉到劉大能特意租的倉庫,看到筐裡裝的西紅柿跟黃瓜,他也毫不客氣嚐了起來。感受過西紅柿的酸甜,他便知這西紅柿味道真不賴。
隨即道:“小武,你們幾個等下騎車子,先用泡沫箱拉一箱過去,價格還是老規矩。不過,買五斤可以送一斤。畢竟這玩意,比青菜更壓秤。”
“好的,師傅!”
對那些常跟劉大能打交道的老主顧而言,大多家境都非常不錯。對習慣財不露白的國人而言,後世真正身家上億的人,絕對比想象中還要多。
只不過,有些億萬富翁,需要高調彰顯財力。但更多億萬富豪,都習慣低調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而眼下,身家過萬的有錢人,在京都恐怕也不再少數。
嘗過西紅柿跟黃瓜的味道,這些人自然都捨得買幾斤嚐嚐鮮。一來自己可以吃,二來招待朋友,相信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如此水嫩多汁的西紅柿跟黃瓜,眼下農貿市場根本找不到。能拿這兩個素菜招待客人,那也是件極其有面子的事。跟面子比,幾塊錢又算的了什麼呢?
結果很顯然,隨著一箱箱西紅柿跟黃瓜,陸續被這些老主顧買走。徒弟們帶回來的,則是滿滿一兜的大小鈔票。這賣菜的速度,似乎比賣肉都快上不少。
雖然徒弟們不太清楚,靠販賣這些蔬菜,自家師傅能賺多少。但到了月底的時候,師傅給他們發的工資或者說分紅,比以前幫忙賣肉都高。
由此可見,這賣菜的收益,怕是一點不比賣豬肉少啊!
跟收穫青菜不同,西紅柿跟黃瓜開始採收後,基本每隔兩天便會成熟一批。看著陸續採摘下來的西紅柿跟黃瓜,孫家旺跟劉志強卻顯得有些不捨。
詢問道:“阿正,這西紅柿跟黃瓜摘完了,這大棚就不種東西了?”
“不種!摘乾淨西紅柿跟黃瓜,地就空在這,重新新增肥料養段時間。地不養,下次再種的時候,就可能導致減產跟患病。所以,最好閒置一段時間。”
“也是哦!那這一年下來,每個棚只能種一季青菜嗎?”
“那倒不一定,北方冬天時間比較漫長。類似之前種的小白菜跟韭菜啥的,只是計算好時間,還是能翻種。但翻種前,一定要給地補充肥料確保土壤養分充足。”
跟後世蔬菜大棚種植,農戶往往會新增肥料不同。此時的許正道,給土壤新增的肥料,都是自己漚的腐殖土肥。這種天然有機肥,在他看來肥力不比化肥差。
重要的是,種出來的菜更純天然,也堪稱真正的有機蔬菜。只要種出的蔬菜品質不差,那怕價格高一點,相信那些不差錢的顧客也願意繼續購買。
人之所以拼命賺錢,圖的不就是有了錢,可以改善生活條件。換做普通人,一塊一斤的蔬菜,即便送到菜市場,怕是也沒人敢買。畢竟,這價格真跟豬肉差不多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