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五章 聞所未聞,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熙此話一出,諸葛亮本來平靜的臉上終於現出了一絲波瀾,“使君也以為,當今天下大亂,早就有禍根種下?”
見諸葛亮如此反應,袁熙早有預料,“我還知道孔明認為,原因是禍起桓靈二帝吧?”
諸葛亮這才真正動容,“使君如何得知!”
黃月英也是面現驚訝之色,她日常和諸葛亮對談時,諸葛亮談到此事,每每切齒痛恨,但這種誹謗先帝的事情,並不會拿出來傳揚,這兇虎竟然知道,難道真是觀星觀出來的?
袁熙微笑道:“我還知道,孔明以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諸葛亮身體一震,忍不住看了身後黃月英一眼,苦笑道:“若不是知道使君有觀星之能,我幾乎以為身邊有人傳話。”
黃月英聽了,心中生氣,有你這樣調侃自己夫人的嗎!
看晚上不好好收拾你!
諸葛亮望著袁熙,滿臉期待道:“使君也贊同我的想法嗎?”
袁熙想了想,正色道:“孔明這話,單單從立意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
“黃巾之亂,乃至如今天下紛爭的直接起因,確實由桓帝靈帝而起。”
“我猜孔明認為,是因為二帝在宦官的干預下,為加強皇權,開啟了黨錮之禍,用結黨的名義打擊士族,導致士族離心,以至於在背後對黃巾之亂推波助瀾吧?”
諸葛亮聽了,出聲道:“這正是我所思慮的,但聽聞使君話中之意,似乎對此有些不以為然?”
袁熙嘆道:“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卻不是全部原因。”
“二帝在時,宦官外戚輪流幹政,士族只能依附其一,彼時天下士族多歸於外戚,二帝深感不安,便用宦官打擊外戚,宦官隨意誣陷士人為黨人,大肆迫害,一時間人人自危。”
《後漢書黨錮傳》:自此諸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眥之忿,濫入黨中,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其死徙廢禁者,六七百人。
這形勢愈演愈烈,只要其家族有一人被定性為黨人,其家族上下五代人都要受到牽連,還在擔任官職的,全部撤職並禁止做官,只太學生受到牽連到的,就有三萬多人。
諸葛亮痛心道:“難道事實不是如此?”
“本來心懷大志,意圖報效朝廷的忠良大臣,要了丟官下獄,要麼丟掉性命,雖然是宦官行兇,難道不是聽命於二帝行事嗎?”
“這些小人橫行,難道不是二帝縱容的嗎?”
黃月英忍不住往外看了一眼,諸葛亮每每談及此事,都是毫不顧忌,言辭激烈,但此時尚是漢家天下,若被有心人聽到,也是不好。
袁熙嘆息一聲,“我雖然認同孔明的觀點,但孔明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二帝會如此做?”
諸葛亮不假思索道:“這是因為先漢亡於外戚,故後漢歷代帝王,皆如此提防。”
“兼之二帝登基,皆是外戚扶持,勢力深入朝廷,官員離心,也是二帝所不能忍的。”
“但矯枉過正,外戚倒臺,宦官當政,其政務能力還不如外戚,導致天下民不聊生,而且若如果覺得打擊士族就能消滅外戚,何至於有之後的雒陽之亂,天子更替”
諸葛亮突然閉口不言,袁熙知道其意,微笑道:“無妨,我知孔明之意,先父曾勸大將軍何進誅殺全部宦官,何進被殺後,先父更是親自動手,將數千宦官全部誅殺乾淨。”
“但從結果上來看,似乎之後董卓入京,結局也並不是這麼美好呢。”
“難道孔明看來,殺死了宦官的先父,是為天下士族出了氣,但為什麼私下還有人說,亂漢者袁本初呢?”
諸葛亮頗為尷尬,心道總不能說其實你爹也是另有目的吧?
我要說袁紹是沽名釣譽,收買天下士族人心的小人,伱還能心平氣和和我說話不成?
袁熙見諸葛亮面色糾結,微笑道:“我知孔明意思,為長者諱,暫且將此事放在一邊。”
“我想說的是,無論是皇帝,外戚,宦官,和士族,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四者要形成一個平衡,天下才會太平。”
“這四方都會利用對方,為自己謀取利益,這是千百年來顛簸不破的道理,並不是說天子光憑一句忠心,就能讓人慨然赴死的。”
“若真是這樣,真正的君子早就死絕了,剩下的不都是小人了嗎?”
諸葛亮語塞,對方雖然是是在玩文字遊戲,但確實有那麼一絲道理。
袁熙的意思,是暗示自己並沒有看到問題的真正根源。
諸葛亮此時還有些少年心性,他有些不服氣,“按使君如此說,天下大亂的根源,並不在於天子聽信讒言,以至於倒行逆施?”
袁熙想了想,說道:“天子想要加強皇權,其他三方想要利用皇權為自己謀取利益。”
“完全的皇權集中,已經被秦始皇證明是不可行的,所以漢高祖立朝之初,便做了很多種嘗試,和皇權以外的勢力妥協。”
“雖然這些嘗試有的並不成功,後面還發生了呂后外戚干政之事,但好歹是形成了一番相互制衡的局面。”
“即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諸葛亮聽了,出聲道:“這便是先漢之所以興盛的原因,有什麼問題嗎?”
袁熙沉聲道:“不,問題正出在這裡。”
“我認為,這便是先漢覆亡的根本原因。”
“這個最早的因,出自於先漢的文景,而不是後漢的桓靈!”
此話一出,諸葛亮和黃月營頭腦發懵,怎麼後漢的事情,扯到先漢去了?
袁熙看到兩人神情,知道他們一時間無法接受,出聲道:“桓靈除了聽信讒言外,還做了一件敗壞朝綱,影響極壞的事情,孔明覺得是什麼?”
諸葛亮毫不猶豫道:“賣官鬻爵。”
為了獲取錢財,漢靈帝下詔,所有官職明碼標價,根據官職的實權與主低來估算價格,上至三公,下至縣官,都可以花錢買,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花了一億萬錢買的太尉。
即使是朝廷正常的人事任命,官員也得花錢,不花錢就不能當官,導致有很多清廉計程車人因為付不起錢而無法上任。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逼著人貪墨,諸葛亮出身世家大族,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所以他對桓靈而帝的痛恨,應該是發自肺腑的。
他見袁熙一副確實如此得神情,憤怒道:“身為天子,卻釋出如此惡法,縱容天下貪贓枉法,天下大亂的起源不是他們,還能是誰?”
袁熙心道果然和自己猜測的一樣,其實從後世的很多記載來看,諸葛亮並不是對漢廷愚忠的那種人,他的忠心,絕大部分是回報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劉備而已。
否則的話,劉備稱帝的時候,他應該像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一樣,做出相似的舉動了。
但事實證明,諸葛亮並不是不知變通的人,當時的漢廷已經無破爛不堪,諸葛亮也沒有試圖拯救,而是想辦法開創新朝。
這便是自己說服他的突破口。
袁熙緩緩道:“孔明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那便是為什麼有計程車族那麼有錢,連三公都可以買得到?”
“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諸葛亮一怔,下意識道:“因為他們出身大族,廣有田地,這上百年的積累,所以.”
他突然反應過來,怔怔不語。
袁熙微笑道:“孔明說的沒錯,確實是他們攢下來的。”
“但為什麼他們能攢的下來,只怕孔明心裡比我明白吧?”
諸葛亮此時真正認真起來,他發現袁熙將一個之前自己不想觸及,卻又無法避開的問題,赤裸裸的放在了自己面前。
為什麼世家大族有那麼多土地?
諸葛亮立刻陷入了沉思,以他的才智,豈回不明白袁熙一直在誘導著自己,整整繞了個大圈子,便是為了剛才那句話。
天下的禍根,不是在於桓靈,而是文景!
想到這個答案的同時,諸葛亮猛然間陷入了迷惘。
先漢興盛,不是因為文景之治嗎?
為什麼對方會說這是種下了禍根?
等下,他說桓靈賣官鬻爵,那文景之治發生了什麼?
漢文帝做了什麼嗎?
他無為而治,減輕稅賦,寬政待民,許給諸侯王極大的權力,包括私鑄錢幣等,對匈奴採取防守政策.
諸葛兩一直沒有向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漢文帝減輕稅賦,最後反而朝廷富足了?
世家大族的錢財來源.世家大族的形成.漢初華夏一片白地,連高祖都湊不齊四匹同色的馬,但文景之治後,錢幣糧食溢位倉廩,這有什麼不對嗎?
等等,袁熙的的意思是說.
他不也是出生身於世家大族嗎,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諸葛亮靈光一閃,震驚的抬起頭來,“使君真正的意思,難道是因為世家大族大量聚斂土地?”
袁熙如釋重負,“我還以為孔明會逃避這個想法。”
諸葛亮震驚了,黃月英也震驚了。
出身於汝南袁氏的袁熙,為什麼會這麼想?
他經歷了什麼?
黃月英震驚的同時,忍不住看向坐在袁熙背後的呂玲綺,心道這難道是呂布的想法?
結果她發現,呂玲綺好像根本沒有現在聽,而是神遊物外,手裡還在摳著腳丫,顯然是時間長了腿坐麻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