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塵緣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零五章 燙手山芋,蕩劍誅魔傳,空留塵緣嘆,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周圍這情景應是不在枯藤洞中了,沒想到那裂谷深淵下竟有通往外部的暗河。
此處是為何處?
紅葉、雞蛋二人的情況如何?
姜逸塵暫時無法去多想,當先的情況還是得先收拾好一身狼狽的自己,再作打算。
左臂上的傷口依稀可見天賜蛛螯牙留下的印記,觀其色著並未發黑發紫,卻是正常景況,看來那清靈神散還是蠻有效用的。
姜逸塵解開了穴道,不斷地揉捏著這隻如同木頭疙瘩般的左臂,以疏通內中血液。
待得筋骨得以利落活動,姜逸塵方才能褪去粘附在身上,僅是幹了一半的衣裳,隨意撲在石面上晾曬。
為減輕負重,姜逸塵並不攜帶瓶瓶罐罐之物,因而,衣裳中用桑皮紙包裹的藥散全然被水浸溼,歸入溪流中去了。
姜逸塵皺眉咂嘴地將一團團紙包取出,行走江湖的必備良藥便如此付之虛無,不免有些心痛。
除了藥散、幾顆碎銀外、便是已被打溼得略顯沉重的藍皮內功心法《霜雪真氣》了。
其實姜逸塵已將霜雪真氣的內容熟記於心,只是翁鎮淮和成寅二老定要他將此隨身攜帶,他也不好拂了二老的意思,便依言照做。
打溼了的書本,若不攤開來一頁頁晾曬乾,便再難將之分離,書中內容自也會有所毀損。
姜逸塵苦笑,自己都還未拾整妥當,便得先顧著身外之物,腦中雖有這想法,行動上卻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先將書本攤開,正欲擺放在陽光下,卻見本應是空白無物的一頁竟寫有字跡。
“坐忘收心篇: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靜則生慧,動則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實是;甘宴有為之內,誰悟虛非?心識顛痴,良由所託之地……”
見到“坐忘”二字,姜逸塵心中一顫,再往下讀,便知這寫的是修煉功法的分篇總述。
這莫非是,無相坐忘心法?!
可為何會在自己身上?
“是了,我倒忘了,去丹霞山莊前我曾向丈三兄與司徒兄討要過《無相坐忘心法》觀摩,當時並無筆墨,丈三兄便答應從丹霞山莊回來後會將無相門的功法留與我,只是重傷醒來之後,在翁老、成老的指點下修煉了霜雪真氣,便將這事忘了。”姜逸塵忽而瞭然。
“丈三兄自不是食言之人,而用這遇水顯色的墨水將這惹得幫派覆滅、傳說中極具潛質的《無相坐忘心法》寫在一本下等的水系功法《霜雪真氣》中倒也是個不錯的掩護,這也是翁、成二老要我隨身攜帶這本書的目的,難道二老便不怕自己一時大意將之丟了麼?”
回想丹霞山莊一役還是不久之前的事,可其後接二連三的事件到讓人覺得過去的日子甚是漫長,而此時手中這本書更似一個重擔掛在了姜逸塵的肩上。
手中沉甸甸的《無相坐忘心法》讓姜逸塵無論如何也與無相門脫不去幹系,丈三、司徒鍾二人和他已算得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了,若是他們不幸殞命,那他無論如何也會把無相門給傳承下去,即使手中這燙手山芋將給他帶來無盡的麻煩。
藍皮書中,每張紙的單頁上依舊是《霜雪心法》的修煉要訣和指導圖示,在其背面一頁便是《無相坐忘心法》的內容了。
背面的文字遇水顯字,幹了後便空空如也。
姜逸塵從頭翻起,比之方才更加小心謹慎地將一頁頁紙張分離開,吹乾晾曬,生怕稍有不甚,使得紙張損壞。
同時為了不耽誤功夫,也一頁頁翻看起無相坐忘心法的內容來。
“無相坐忘心法,坐忘在先,後成無相。
忘卻物我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是謂無相。
坐忘細分七層境界,「一敬信」、「二斷緣」、「三收心」、「四簡事」、「五真觀」、「六泰定」、「七得道」,修習者應著重於坐忘收心、主靜去欲。學道之初,要須安坐,收心離境,不著一物,入於虛無,心於是合道。境為心造,收心,一塵不染,超凡脫俗,方可得「靜」和「虛無」,心體迴歸。
……
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無相功成。
……”
粗略看過一遍,姜逸塵總算知曉為何丈三會說這《無相坐忘心法》晦澀難懂、難以修習,可無相門裡的人都能將之熟背默記了,不同於《霜雪真氣》或是他曾在西山島上修習過的同為木系內功的《點穴截脈心法》有著簡明扼要的修煉要訣和修煉功法的簡易圖示,這《無相坐忘心法》不僅通篇為文並無任何圖示,且均似在講經論道,依著心法中的大意,想來得要想修成此門內功,需先悟道,或是說能悟道者便能功成。
姜逸塵閉眼盤膝而坐,體會著周遭的環境,嘗試著感悟自然萬物的生息,將自己融入,而後漸漸遺忘自身,以達到忘我的境界。
時過半晌,姜逸塵並無所獲,更別提溝通天地萬物,卻有一聲異響響起。
咕隆咕隆。
聲音源自腹部,姜逸塵睜開眼,低頭看向那不爭氣的肚子,自嘲一笑,自己未免太過於輕視這傳說中簡易版的逍遙派傳承絕學,或是自己還未達到修煉者的那般心境和感悟,眼下之際,先解決如何果腹的問題才是正道。
梳洗了一番後,姜逸塵便穿上了衣衫,夜行衣自是丟棄一邊,白日間穿著夜行衣行走,不免會讓他人有所疑心。
將功法書本揣入懷中,辨識了個大概方向後,姜逸塵便拾起紫玉龍鱗劍緩步離開。
…………
做買賣,眼色尤為重要。
在西江郡做買賣,常常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因而,能在西江郡做好買賣,能做的長久的,眼色必定不差。
魏老本名魏乾,年近五旬的他便是在西江郡做買賣,而且是拖家帶口的做買賣,領著一家老小共七口人經營了間茶鋪,生財有道,熟識的鄰里均戲稱他為“為錢”,但魏老雖是個俗人,卻在錢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很正經,不願落入俗套,因而,要大夥喚他“魏老”。
茶鋪開在平江原的一處小山丘上,佔地算來也不小,不過只是簡易的竹籬笆所圍,而一家七口也僅是在兩間大房子和一個遮陽棚下住宿、開店,這小山丘是在三條路的岔口之旁,因而,往來客商倒也不少,茶鋪的生意算不上紅火倒也足夠一家老小安逸度日。
而這茶鋪一開便是十餘年,有一部分原因是魏老是土生土長的西江人,而更重要的便是魏老一家老小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都懂得做生意的根本,看眼色說話。
茶鋪賣的茶和小食只需要不難吃便可,若想要經營得長久,那便需看眼色說話,語出人喜歡,沉默人悅意,即使手無寸鐵、並無拳腳功夫,麻煩自也不會盯著他們不放。
魏老雖然不在江湖中混跡,更算不上江湖中人,可他卻是深諳江湖中的規矩,是以在經營茶鋪方面,他有著自己的一份心得,做買賣的,來者皆是客,莫論客人身份高低貴賤,莫看客人著裝相貌,熱情適度,遇挑釁之人,只可退不可進,遇落魄之人,能幫一把便幫一把,莫過多計較,遇麻煩纏身之人,能離多遠便離多遠。
雖說當中有些規矩相互衝突,但具體事宜具體分析,最重要的還是依著眼色說話行事。
今日,雖還未至晌午時分,但茶鋪中已是有四五桌客人,這於往常而言也算是熱鬧了,而這般景象便要感謝老天爺了,秋日時分,卻烈日當空,灼熱逼人,過往商客一時難耐這酷暑氣候便也只能跑來這茶鋪中納涼喝茶了。
此刻,便有一落魄的少年站在魏老面前,神色稍顯稚嫩和木訥,穿著倒並不算破落寒酸,只是掏出來的碎銀確實有些寒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