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八章橫生枝節,揚鋒漢起,宇十六,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當伐秦大業在暗中緊鑼密鼓地準備中,梁州卻出事了。
朝廷明詔推行《六項事宜改制詔》,楊安玄並不以為意,至於遠在梁州的楊思平更不把這份詔書放在心上。
誰也沒料到,劉裕聽從劉穆之的建議,暗中派遣侍御史孫彬前往梁州查探楊思平不法事,殺雞儆猴。
這位孫御史便是當年的廷尉正孫彬,因陷害楊安玄不成被會稽王司馬道子貶官為民。桓玄篡位之時,孫彬走卞範之的路子重新得到啟用,又回了廷尉,職位卻降為廷尉平。
後來郭定任廷尉,孫彬如坐針氈,他與郭定不和,於是自求前往御史臺任侍御史。
孫彬與楊安玄有隙的這段往事被劉穆之所知,劉穆之暗中派人把孫彬請到太尉府,讓他前往梁州收集楊思平的罪證,許諾事成之後讓他外任太守。
孫彬不傻,知道劉太尉是利用自己做刀來對付楊思平,最終的目的是雍兗刺史楊安玄。
當年楊安玄為汝南太守的時候他還敢動動心思,如今楊安玄身為弘農公、驃騎將軍、雍兗刺史,司、梁、北青州都聽命行事,是僅次於劉太尉的人物,自己招惹他不是尋死。
眼睛盯著案上茶盅,滿心愁苦,一語不發。只是劉穆之是劉太尉身邊的謀主,拒絕了他眼前這關便過不去。心中哀怨當初鬼迷心竅,結下楊安玄這個仇家,如今想避卻有人不肯放過自己了。
劉穆之知道孫彬的心態,不緊不慢地道:“孫御史,此次前去查探楊思平不法事是微服私訪,悄然行事無須聲張,只要你自己不露破綻無人知你用意。你若不放心,愚會寫信給梓潼檀太守和廣漢謝太守,讓他們暗中助你。”
孫彬知道不去不行,只得硬著頭皮道:“僕謹遵劉司馬之命,一定將楊思平不法事查個清楚。”
…………
義熙元年(404年)楊思平任梁州刺史,至今已是第七個年頭。身為一州刺史,楊思平大權在握,殺伐由心。與大哥楊廣、二哥楊佺期相比,楊思平不喜讀書,自幼隨父兄在軍營中廝混,性格強獷粗暴。
主政梁州後,楊思平貪財的本性暴露,大肆搜刮錢財寶物,楊安玄得知後多次去信勸諫,反惹得楊思平不快。
在兩個兒子苦勸下楊思平才略有收斂,不再剋扣糧餉。但是接受門閥賄賂,隨意徵募、任命官吏,梁州境內的官吏早過萬人,將佐亦在三千以上。
九月,朝廷《六項事宜改制詔》頒至,明令置將不得過千人,官吏不得過五千之數,別駕範元之請楊思平按照朝廷詔書裁撤冗官、派出循行查處不法官吏;司馬郭宣則提請裁撤冗將。
楊思平勃然大怒,這些官吏、將領可都是送過錢財給他的,若是裁撤了自己如何向門閥士族交待,豈不是要斷自己的財路。
範元之出身順陽範氏,很看不起楊思平粗鄙的武夫性子,對楊思平貪贓枉法的行為更是鄙夷,兩人除了公堂議事外再無交集。
朝廷頒行《六項事宜改制詔》,明令裁撤冗官、清理吏治,楊思平置若罔聞若,範元之當然據理力爭,敦促楊刺史依詔而行,並表示要親巡郡縣,查處不法官吏。
楊思平被範元之當著眾官吏的面頂撞,怒不可遏,喝令將範元之關入大牢,一旁的郭司馬被殃及池魚,陪著範元之一同入獄。楊思平準備以煽動內亂的罪名奏報朝廷將兩人治罪
孫彬化裝成遊學計程車子來到南鄭城,沿途到了廣漢郡和梓潼郡拜見謝絢和檀和之。從孫彬嘴中得知劉太尉要查處楊思平不法事,兩人將自己所知的情況告訴了孫彬。
來到南鄭城查得楊思平劣跡斑斑、多不勝數,隨便拉到一名百姓都能說出一大堆來。楊思平構陷別駕範元之和司馬郭宣,足以定其死罪,孫彬看著厚厚的資料,心中暗喜,總算能出口怨氣。
孫彬帶著收集的資料乘船返回建康,一路上將楊思平的劣跡梳理出六條大罪,貪贓枉法、收受賄賂、買賣官位、構陷同僚、侵吞田產、剋扣軍餉,至於小罪更是不勝列舉。
將尺許厚的案牘交到劉穆之手中,劉穆之翻看了幾頁,笑道:“孫御史這次不辭辛勞,查探楊思平不法諸事,功勞不小,愚定會向太尉為你請功。”
孫彬滿面喜色,笑道:“多謝劉司馬。”
很快,楊思平的罪狀交給廷尉稽核,郭定奏請天子,緝拿楊思平進京問罪。
十一月八日,楊安玄收到陰友齊從京中寄來的急件,方知三叔被朝廷問罪。看著陰友齊詳細抄錄的罪名,後面還附著具體的罪狀,想起自己三番五次地寫信勸諫三叔收斂,依舊落得這個結果,特別是囚禁州別駕和司馬,莫不是想造反。
楊安玄恨鐵不成鋼地拍著案几,怒道:“楊思平真是死有餘辜。”
王鎮惡眉頭緊鎖道:“主公正準備數路攻秦,從漢中出兵北上是重要的一條線,此時梁州刺史楊思平被朝廷治罪,恐怕對攻秦大計有影響。”
楊安玄氣惱地道:“再怎麼說也要先保住他的性命,若讓朝廷將他押進建康,只有死路一條了。”
王鎮惡笑道:“想從漢中將楊思平押往京城,主公說個‘不’字,朝廷即使派大軍前來也休想入雍梁半步。”
楊安玄冷笑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太尉是想拿楊思平給愚做文章。呵呵,這位劉太尉伐燕國、平盧循,信心滿滿,準備給愚立規矩了。”
召集趙田、辛何等心腹商議了一陣,楊安玄道:“愚奉旨督雍、兗、司、梁諸軍事,梁州亦在愚的管轄範圍,梁州刺史楊思平犯罪,愚有失察之過。愚準備向朝廷上疏,自請貶去驃騎將軍、弘農公的爵位。”
“不過,梁州地處偏遠,與仇池、秦國相鄰,為免引起動盪,奏請朝庭再派要員前往南鄭問明楊思平的罪狀,以免有人構陷,待問明之後再奏報朝廷懲處。”
趙田擔心地道:“陰公信中透露,朝廷有意讓州別駕範元之任梁州刺史,郭宣為別駕,若是這二人合力掌控梁州,再加上檀和之和謝絢相幫,梁州恐怕脫出主公掌握。”
楊安玄知道,自己應該能夠保住三叔的性命,但這梁州刺史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沉聲道:“梁州地處雍州西面,南與譙蜀、荊州交界,絕不容有失。”
略思片刻,楊安玄下令道:“命孟龍符率六千兵馬北上漢中,駐軍南鄭城,沿途不妨經廣漢、梓潼,若是謝絢和檀和之膽敢異動,不妨以反叛的罪名拿下;江州城命傅弘之駐守,嚴防蜀軍異動。”
楊安玄督梁州軍事,調動兵馬是他的職責之內,眾人心中暗凜,看來主公準備發威了,用武力掌控梁州不變。
楊安玄快速在心中思忖著能接替楊思平的人選,範元之肯定不行,此人在梁州經年,熟悉梁州情況,劉裕將他從牢籠中放出,他肯定會竭力報效。
自己崛起的時間尚短,麾下沒有接手刺史的人選,最好的結果是郗恢和陰友齊能外任梁州。不過郗恢年歲漸大,陰友齊與自己關係密切,劉裕絕不肯讓他們任梁州刺史。
看來只有推薦司馬休之了,司馬休之是會稽太守,譙敬王司馬恬第四子,是宗室中為數不多的名將,深得司馬德文敬重,卻受到劉裕的排擠打壓。
此次梁州刺史空缺,自己奏請他接任,司馬德文以及門閥士族肯定會欣然同意,相比之下,範元之無論是聲望還是能力都遠不如司馬休之。
想到這裡,楊安玄道:“愚會向朝廷舉薦司馬休之為梁州刺史,希望他不會影響伐秦大業。”
朝廷前往梁州拘押楊思平旨意頒發不久,楊安玄的奏章便送至。
東堂之上,雍兗刺史楊安玄奏請貶去驃騎將軍、弘農公的爵位,提議問明楊思平一案再行定罪,舉薦會稽太守司馬休之接任梁州刺史。
奏章念罷,眾人皆把目光投向太尉劉裕。自貶官爵的做法,劉裕用過多次,誰都知道對楊安玄絲毫無損,只是表面上給朝廷一個臺階罷了。
廷尉郭定出班奏道:“楊思平罪證確鑿,朝廷已經下旨緝拿進京論處,弘農公要求再察,此議不妥,請萬歲駁回。”
祠部尚書陰友齊奏道:“楊安玄的奏章稱查案之人與楊家有隙,故而歪曲事實、誇大罪狀,臣以為弘農公是朝廷重臣,梁州刺史楊思平是其三叔,朝廷不可不慎。”
琅琊王當然知道懲處楊思平是劉裕與楊安玄之間的角力,不過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若能讓司馬休之接任梁州刺史,皇室的力量便壯大了一分。
劉裕面容沉肅,楊安玄的這封奏章幾乎挑明與自己作對,自己想拿下楊思平治其死罪,楊安玄透過自貶爵位要求再查目的是為了保住楊思平的性命,而且楊安玄還了自己一招,提議司馬休之接任梁州刺史。
聽到司馬德文詢問是否認同司馬休之接任梁州刺史時,劉裕即便萬般不願,也只能贊同。
不過劉裕奏稱,梁州別駕範元之忠心朝廷、不畏強暴,當予嘉獎。原益、寧刺史鮑陋身死,刺史之職由別駕暫理,可委範元之為益、寧刺史。
司馬德文如願以償得到梁州刺史的位置,對劉裕的奏請欣然同意。為了安慰劉裕,順便將楊安玄的驃騎將軍降為了左將軍,以示懲處。
回到西州城太尉府,劉裕面沉似水,他借楊思平之事試探楊安玄,沒想到楊安玄的反應如此激烈,絲毫不在意撕破臉面,看樣子不惜一戰。
自討孫恩以來,平定南燕、討滅盧循,雖然楊安玄被他視為勁敵,但劉裕有著強大的信心能戰而勝之。朝議之時劉裕真想奏稱發兵攻打襄陽,身旁的劉穆之數次低聲勸阻“三思”。
“道和,這口氣愚實在難忍,真想教訓一下這個狂傲的楊安玄。”劉裕端坐,眼中冒著怒火,朝議時看出不少大臣仍未心向自己。
劉穆之輕搖羽扇,道:“南平公不甘主公之下,譙蜀猶未平定,此時討伐楊安玄徒讓南平公受益。小不忍則亂大謀,主公還需忍耐些時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