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八四章 跨越兩百年的小冊子,大明1805,王子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大公六年正月十三日早上。

太明太上皇朱簡炎再次把朱靖垣叫到了自己的寢宮:

“明日為父護送你爺爺的棺槨北上順天府。

“這次我離開之後,短時間內就不回來了。

“現在我把光武皇帝的遺篇正式交給你。”

朱靖垣明顯一愣,然後又瞬間恍悟了,世祖光武皇帝他老人家果然留了小冊子。

“世祖皇帝的遺篇——”

朱簡炎帶著兒子進了寢宮的地下室。

安康末年新修的新宮殿都有地下室,能夠與地下綜合線路交通管道相連。

上下兩個出入口都有多重複雜的封鎖結構,同時從地下通道進入比從宮殿進去更加的麻煩。

地下室還有專門的小秘密儲藏室和固定的保險櫃。

朱簡炎從自己專門的保險箱裡面拿出了一個傳承百餘年的小箱子。

擺在地下室中間的桌子上,用隨身的鑰匙開啟箱子的鎖:

朱簡炎掀開箱子的蓋子,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絲綢包裹,滿懷著感慨對朱靖垣說:

“這是世祖光武皇帝陛下留給後世子孫的東西,只有歷代大明皇帝才能閱讀的世祖遺篇。

“其實我登基滿一年之後,你爺爺就把它傳給我了。

“但是我卻沒有在你登基一年後就給你。

“首先是因為我登基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四十五歲了,已經過了容易衝動的年齡。

“二來我和你爺爺覺得,世祖皇帝留下的這些知識和指點,對現在的你而言意義不大。

“三來我和你爺爺也都覺得,你本來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以算是自成一體了。

“當時你也已經在專心應對泰西大陸的局勢變化並準備戰爭。

“為了避免世祖光武皇帝的某些觀念打亂你的思維,我們當時決定暫時不把這份冊子直接傳給你。

“現在戰爭終於結束了,我也要到順天府去了,現在把它正式傳給你。

“按照世祖皇帝的遺命,此物關係到咱們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定,所以只有大明皇帝可以觀看。

“不可洩露給任何人,包括你的妻妾和兒女。

“原本要自己小心妥善封存,你自己手抄一份日常閱讀。

“為避免抄寫和記憶出錯,不得以抄本為正本傳給後代,只能將原本作為正本流傳。

“當繼承人繼位之後,將自己的抄本焚燬。

“不得有兩份遺篇分別留存於任何兩個不同的人手中。

“這是世祖皇帝的要求,不過我覺得你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以後怎麼處理,就由你自己來決定吧。”

朱靖垣帶著幾分好奇輕輕點頭答應了:

“兒臣明白。”

然後在朱簡炎的注視下,朱靖垣小心翼翼的開啟絲綢包裹,露出了四本手工編訂的書籍。

書籍整體上已經泛黃了,封面上沒有任何字跡。

朱靖垣帶著瞻仰前輩遺物的心態,頗為好奇的翻開了第一眼,看了看裡面的內容。

然後很快就忍不住皺眉了。

朱靖垣本來以為,自己應該會看到一份穿越者前輩的日記,可能會看到大量自己前世熟悉的字句。

結果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份“皇明祖訓-世祖新篇”。

這些東西似乎確實是大明世祖光武皇帝朱慈烺親自寫的。

但是他寫出來的這些東西,所有的篇章的遣詞用句,都完全沒有現代人的特點。

而且開篇部分,他就直接給自己上了一道“神化”。

說他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京師城破,社稷傾覆的時候,突然獲得了天帝祖宗提醒,獲得了古今明外的知識。

然後才有能力挽狂瀾於既倒的。

對面的朱簡炎看著兒子的反應,忍不住就追問了一句:

“是似乎有點失望?你爺爺也覺得你可能會失望,他覺得這上面的東西你已經都知道了。”

朱靖垣沒辦法解釋自己感覺錯愕的原因:

“也不能說是說是失望,我現在也沒有時間仔細看,以後說不定會有感悟的。”

朱簡炎也沒有多說什麼,讓朱靖垣先把世祖遺篇收起來,然後跟自己去給大明真宗桓皇帝道別。

朱靖垣跟著朱簡炎去了皇室的車站。

朱靖垣帶著朝廷上現有的大臣,帶著朱仲梁孫輩的近支宗室。

目送朱仲梁的棺槨被送上專用列車車廂。

目送自己的父親帶著一群垂垂老矣的退休老臣們一起跟著上了送行列車。

等到列車離開應天新城之後,朱靖垣返回乾清宮。

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耐著性子仔細翻看世祖皇帝留下的文章。

朱靖垣開始的時候,看著朱慈烺寫的那些字句,懷疑朱慈烺就是朱慈烺,只是得到了某些來自現代的記憶。

翻了一部分之後,又慢慢的開始覺得,可能是一個現代人與朱慈烺本人融合了。

但是基本看完了之後,朱靖垣又再次開始懷疑了,這個朱慈烺到底是不是現代人穿越來的?

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站在自己前世的現代人的身份角度,去評估朱慈烺的所作所為,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比如說,他把世祖遺篇寫成皇明祖訓的形式,是為了照顧子孫後代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同時也故意掩飾了他不是這個世界的人的情況。

現在這份遺篇就算是真的完全公開了,也不會讓人直接想到他可能是個穿越者。

跟古典時代那些給自己造神蹟的皇帝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既然沒有本質區別,自己還怎麼確定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同鄉”呢?

如果他寫的獲得資訊的過程,不是自己瞎編的而是真的呢?

穿越者的知識也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獲得的……

最後,這份遺篇對自己和現在的大明而言,似乎也已經真的沒有太大的用途了。

世祖遺篇裡面,確實用神神叨叨的方式,預測了大量的事情。

包括世界各地主要勢力的情況,以及未來他們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然後是世界各地的主要資源,用途和分佈範圍以及儲量級別。

最後是各種技術升級思路和發明創造的想法等等。

但是首先,他自己已經大規模的改變了歷史。

在自己出現之前,他的預測和實際歷史發展,就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偏差了。

自己再次將歷史改的更加一塌糊塗了。

他在將近兩百年前,根據另一個世界歷史對本世界做的預測,到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了。

世祖皇帝提到的各種資源礦藏,現在也已經被基本探明瞭。

世祖皇帝對主要礦藏的細節本來就說明非常的模糊。

大概只是提醒某個地方會有什麼型別的礦,至於礦區的範圍和儲量,就是類似“適量”、“大量”、“海量”這種非常籠統說法了。

可能是世祖皇帝本來就不知道細節,也可能要是故意表現的不像穿越者。

比如對於大食地區的石油,世祖皇帝只是說那裡有石油,然後空洞的說明這種資源重要。

在技術層面上,提到了蒸汽機和內燃機的基本原理,但是卻根本設計細節。

甚至對於可能存在的需求和應用規模也是模糊不清的。

裡面也有飛機和航母,但是同樣沒有什麼細節,是不關心軍事的普通人的水平。

這就導致遺篇的內容並不多。

朱靖垣時不時的停下來思考,也就只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看完了。

然後朱靖垣下意識的想把這份遺篇燒掉。

遺篇本身的存在太敏感了,上面有很多秘密本身已經沒有意義,但是公開卻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

無論世祖光武皇帝是不是穿越者,他應該都不希望世祖遺篇本體永遠流傳。

只是擔心後世皇帝不能領會他的意圖和經驗,不能在合適的時間將合適的技術實現出來。

才不得不留下了這份顯然非常敏感的東西。

不過很快就放棄了直接燒掉的想法。

雖然遺篇上對歷史的直接預料已經沒有意義了,但是上面還有很多社會學層面的思考和分析。

自己在這方面本身有所欠缺,關鍵是沒有人可以直接討論和思考。

遺篇上的相關內容正好可以參考。

預知未來和未來技術設想相關內容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朱靖垣準備有選擇的抄錄,然後毀掉世祖皇帝留下來的原本。

在文獻電子化之前,對於非大眾化的文獻,比如日常記事和各種檔案檔案,最簡單的“修改”方法就是銷燬。

朱元璋曾經寫過一本《御製紀非錄》,記錄了自己主要的兒子和侄子們的荒唐事。

這種東西是朱元璋自己寫的,也沒有在市面上廣泛流傳。

最終朱靖垣前世和這輩子看到的版本,都只有秦王、晉王、周王、楚王、魯王、靖江王等人的事情。

打廚子、役使犯人、隨意殺人、奪人未婚妻、專門安排人去揚州買瘦馬等等。

但是裡面完全沒有朱棣的內容。

朱棣年輕時候也不可能都是個老老實實的乖孩子。

顯然是在朱棣登基之後把自己的內容刪了。

在相同或者更早以前的時代,很多常規文獻都是“孤本”。

直接燒了可能就什麼都沒了,後世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過。

比如說秦始親王時代的王后,當了始皇帝之後的皇后,以及秦皇后宮的情況,正史上全都一字未提。

後人對相關的情況自然也是一無所知。

有人想要搞事情只能完全瞎編,所有人也都知道相關內容是純瞎編。

如果有人真的去“改史”的話,想要把壞的改成好的,把一件事情改成另一件事情,就會非常的麻煩。

因為“改”意味著會有結果,要把改過的成品留下來,還要讓後世的人看到。

那後人就可以從中尋找蛛絲馬跡,比照同時代或者相近時代的其他記錄,去分析改過的資料的真實度和可信度。

如果一定要改的話,也儘量改私密的事情。

比如歷史上各種陰謀的細節,很多史官好像身臨其境一樣,詳細的記錄下當事人的密謀過程。

這種東西大部分應該都是編的,但是卻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細節,所以也無從糾正。

但是不要去篡改已經公開的眾所周知的事情。

李世民沒辦法把大哥李建成抹除,沒辦法把宣武門這檔子事本身刪掉。

沒辦法把自己改成嫡長子和正統太子直接繼位。

只能用皇帝和家族宗族的身份,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開除出了宗籍族譜。

“詔除建成、元吉屬籍”。

這種族長開除兄弟族譜的大事,也會理所當然的被記錄下來。

至於宣武門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細節上李世民怎麼安排的宣武門的計劃。

可能沒有人能夠完全說清楚。

但是宣武門這件事情本身的發生,以及這件事情最終的結果,當時和後世都是明明白白的。

明朝初年很多夾纏不清的事情其實也是類似的。

朱棣登基之後,讓解縉給皇家重新編寫族譜,也就是《天潢玉牒》。

解縉的第一版天潢玉牒上說,只有成祖朱棣自己和周王朱橚他們哥倆,才是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嫡子。

老大懿文太子朱標、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是其他妃子生的庶子。

打的主意顯然是當時朱標、秦王、晉王都死了,朱棣這邊兄弟五個就剩下他自己和老五週王了。

反正死人不能說話,正好可以恭維一下朱棣。

但是朱棣覺得解縉寫的的過於離譜,周圍還活著的明初將領和臣子又不是瞎子。

自己老爹當皇帝之前,自己哥哥、母親他們也不是住在深宮內苑,經常跟下面的將領和謀臣打交道。

自己老爹還有一大群乾兒子……

一群老臣子和乾哥哥們都知道,自己老孃當皇后之前就生了五個兒子了。

自己就算拋開大哥這一家人不談,二哥、三哥的後代也都還健在,都是一大家子人。

自己憑空抹掉父親的三個嫡子,母親的三個親兒子,自己的三哥親哥哥,他李世民都做不到。

所以朱棣最終否決了最初版本,讓解縉按照正常情況重寫了一版。

恢復了馬皇后有五子二女的正常記錄。

與此同時,雖然後世經常有人質疑朱棣的出身,也有很多人質疑朱允炆不算嫡子。

但是朱棣和朱允炆叔侄兩個當事人,卻都沒有公開質疑過對方的出身。

最起碼沒有留下相關的記錄,留下來的額都是正常記錄。

朱允炆作為失敗者,沒有留下對朱棣是馬皇后親子的質疑,還可能存在記錄被刪減的可能。

但是作為勝利者的朱棣,也沒有留下對朱允炆嫡長孫身份的質疑。

甚至於,明清兩朝六百年,官方和民間都基本沒有質疑過朱允炆的嫡長身份。

朱棣當然不認朱允炆的皇帝身份和年號,就像李世民開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族譜一樣。

但是朱棣也沒有否認過朱允炆這個人的存在,沒有否認他是自己嫡親大哥的嫡長子。

朱雄鷹如果成年了,那當然是嫡長子,但是他夭折了,按照傳統不入族譜,也不入祖墳,只能單獨安葬。

所以在朱棣當時的人的普遍認知之中,朱允炆確實是朱元璋正兒八經的嫡長孫。

反倒是後世網路上的歷史愛好者們,喜歡變著角度的質疑朱允炆的嫡孫身份不夠純。

另外,在明朝的時候,大明的宗廟陵寢都是國家機構,實際上半公開的。

平時有專門的人維護,皇帝會定期帶著百官拜祭。

明孝陵享殿裡面的佈局和設施,此時也可以算是半公開的。

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以及相關機構的官員,都知道里面是什麼情況。

這不是什麼秘密。

明朝的絕大部分時候,都沒有流傳過馬皇后子女的秘史。

實際情況大家都知道,瞎編的說出去也沒有意義,有人能夠比較容易的驗證。

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情況就完全反過來了。

明朝的宗廟陵寢成了敏感設施。

身份足夠高的官員,為了避免朝拜前朝宗廟陵寢的嫌疑,不會主動到明朝宗廟陵寢去調查。

低階官員和人員則是沒有機會進去。

大清雖然宣稱要保護明孝陵,但不是自己的祖宗不可能真心保護,只是為了籠絡江南的人心。

實際上孝陵很快就淪為的周邊百姓的菜園和旗人的跑馬場。

孝陵內的地面設施很快就大面積被毀了,享殿的牌位自然也很快就不知所蹤了。

這時候是想要確定內部牌位刷擺放方式都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在明末清初,開始有文人筆記煞有介事的傳說,有人在孝陵看過朱元璋和後宮妃嬪們的牌位。

“我跟你們說啊,朱元璋和馬皇后旁邊的排位是‘李淑妃’。

“這個女人是朱元璋三個最大的兒子的母親。

“也就是太子朱標、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是她生的。

“另一邊是一個叫‘碽妃’的,這個女人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

“那個馬皇后其實是沒有兒子的!”

這個傳說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民間史學家,以及清代以後的現代明史研究者。

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錢謙益之類的文人應該是相對靠譜的,最起碼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直到後世發現了李淑妃父親的墓誌銘,才知道李淑妃父親李傑只比朱標大二十四歲。

朱標出生了一年之後,李傑才投到了朱元璋帳下的。

除非李傑十二歲就生了李淑妃,李淑妃十二歲就偷偷跟了朱元璋。

李淑妃生了朱標之後,才把事情告訴父親李傑,並讓父親去投奔女婿朱元璋。

這樣讓實際情況對上那些文人筆記的記錄。

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與此同時,很多文人編排馬皇后沒有兒子,卻都因為時代侷限性,忽略了馬皇后的兩個女兒。

馬皇后有女兒說明她能生育,同時所有人都知道馬皇后和朱元璋關係極好。

朱元璋不可能在最親愛的正妻能生育的情況下,火急火燎的把十二歲小妾生的第一個兒子立為繼承人。

朱標作為儲君,卻與皇帝老爹公用一套班子,這種超規格待遇,也側面說明他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真正的嫡長子。

抱養的長子都不可能有這是離譜的待遇。

至於朱棣是元順帝遺腹子,或者朝鮮女所生的說法,分別來源於蒙古人和朝鮮人的記錄。

但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還在江南廝混,此時元大都的皇帝和后妃安穩的很。

八年後徐達才攻破元大都,此時朱棣都已經八歲了。

要麼朱元璋在江南經營地盤的時候,偷偷潛入元大都去入了元順帝的妃子,還直接留下了一個孩子。

要麼徐達攻破元大都的時候,抓了元順帝一個帶著八歲兒子的妃子,還把他獻給了朱元璋。

已經當了皇帝的朱元璋看上這個妃子,順便把這個兒子封為燕王並鎮守元大都。

野史不一定真,但一定非常野。

關於馬皇后的子女,朱標和朱棣等人的出身,所有的民間野史和筆記的情況,都存在種種無法解釋的漏洞。

反而是按照正史,馬皇后和朱元璋夫妻正常生了五男二女,才能讓各方面問題都能夠找到合理解釋。

在這個世界,應天府始終沒有失陷,朱元璋的孝陵始終保護的非常完好。

馬皇后沒有子女的說法也沒有流傳。

另一邊,到了仁武朝的時候,世祖皇帝組織了一次蓋棺定論,開誠佈公的明辨歷史的行動。

主要是承認了懿文太子、建文帝、景泰帝的地位。

首先恢復建文帝朱允炆給懿文太子朱標上的帝號,興宗康皇帝。

又拿出了前世南明給朱允炆的廟號和諡號,追尊其為惠宗讓皇帝,補齊十七字諡號。

讓皇帝的意思很明顯了,說他是主動讓位給更加賢德的叔叔朱棣,給了一個他在面子上過得去的說法。

最後給景泰帝朱祁鈺上了代宗的廟號,同樣配齊了正式皇帝的十七字諡號。

歷史上的代宗出現在唐代,本來應該是用唐世宗的,但是避諱李世民的名字,所以才改成了代宗。

到了明代的時候,雖然不需要避諱世字了,但是世宗也已經給嘉靖用了。

景泰帝朱祁鈺的地位也確實適合用個“代”字。

雖然景泰帝在後世的風評不錯,朱祁鎮本身雖然名聲很不堪,但大明後世皇帝是朱祁鎮的後代。

所以朱慈烺只能認為景泰帝只是在朱祁鎮北狩期間的代理皇帝。

最後還把皇帝還給了正統的朱祁鎮。

當然,無論是興宗康皇帝朱標,還是惠宗讓皇帝朱允炆,以及代宗景皇帝朱祁鈺,

他們都不入太廟享受祭奠,畢竟不是現在皇帝直系祖先。

同時世祖皇帝也給了他們正式的評價。

太祖去世之後成祖直接繼位,才是對大明社稷最好的選擇。

代宗皇帝也很好的完成了鎮守京師的任務。

朱慈烺正視朱允炆父子和代宗皇帝實際存在的事實,並給了他們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蓋棺定論。

讓此後所有人員談論之時,不需要規避他們的存在。

朱靖垣回憶著歷史,拿出了自己這些年寫的小冊子,以及自己準備好的更多的空白書冊。

開始按照自己的計劃選擇性的抄錄。

跳過自己的小冊子中已經有的各種技術資料和方向,跳過世祖皇帝對於未來的預測和判斷。

保留世祖光武皇帝在社會、經濟、歷史的思考和分析。

朱靖垣在辦公室裡面連續忙活了三天,完成了對世祖遺篇的再整理。

然後將這些已經有著將近兩百年曆史的書冊,與自己記錄的技術和想法以及思考的新冊子放在一起。

再次重新對比翻看了一遍,確認有必要保留的都抄下來了。

然後準備正式銷燬世祖遺篇本體的時候,朱靖垣心中忽然又升起了另外的想法。

朱靖垣再次翻看了自己寫的小冊子。

“我這筆記上面的內容,似乎也不需要留給後世了……”

朱靖垣自己今年三十六歲,未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還能當二十四年的皇帝。

應該還能活三十到四十年,甚至可能是五十年到六十年。

大明在自己的直接引導下,將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各種知識和技術,在四十年內全部復現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換句話說,自己作為穿越者的經驗,可能只有在自己本人這一輩子還能有點用了。

無論是太空探索還是生物科技,無論是半導體還是移動通訊。

自己與之相關的記憶和經驗,都會在在自己去世前就基本用光,沒辦法提點後世子孫了。

自己也沒辦法對更遙遠的未來做出相對合理的預判了。

現在的大明的情況,與原有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是完全不同的狀態。

現在已經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歷史時期。

等到自己去世的時候,整個大明乃至世界的發展程度,應該會遠遠超過自己前世穿越前的情況。

自己能夠留下來的,應該只是一些思考和理念,而且還是不一定正確的思考和理念。

所以自己現在寫的這些小冊子,對於大明還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嗎?

它已經只能作為自己避免遺忘的筆記了吧。

雖然覺得這本書的情節應該結束了,但是每天構思的時候卻總能發現一些想要補充的細節,或者說是發現想要逼逼的事情還沒逼逼完。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世世子之雄途霸業

麻辣土豆絲

風雪滿弓刀

刁笙2

饑荒年,我囤貨隔空投餵女帝

彗星撞飛機

逆骨三兩

墨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