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七一章 戰爭結束了,大明1805,王子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整個泰西大陸內部,特別是泰西中部和東部地區,內部的輿論和政治局勢,迅速完成了兩次翻轉。
君士坦丁堡核爆之後,在各方面的投機力量催動下,多地爆發了連續的暴動和兵變,然後準備獨立向大明投降。
在大明公開了投降贖罪的處置方案之後,大量的暴動勢力又迅速與各地原有朝廷媾和。
甚至開始發出了集體的訴求,要求現在的國家朝廷和王室,代表自己的族群與自己一起抗爭到底。
華沙地區的暴動,更是被露西亞和德意志兩國聯合鎮壓,全部叛軍都被直接處決。
但是,威廉·路德維希考慮的事情,也開始在事實上發生了。
在貴族、官僚、商人階層決定抵抗,或者說是拒絕直接投降之後,很多地方爆發了普通市民的暴動。
他們大部分本來就沒有多少資產,不在乎大明沒收一百銀鈔以上資產的處罰。
大明也沒有說要把所有人都流放墨洲。
泰西各國或者說各地的衙門和軍方,當然是動用手頭的所有的力量去鎮壓,主要是不斷徵集和擴張的軍隊。
鎮壓當然是有效果的,同時也很快就又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逃兵。
大明要把士兵流放墨洲,那我不當兵了不就行了?
與此同時,威廉·路德維希叛逃英國的事情,在中上層人的圈子裡面迅速傳開了。
很多人由此發現了一條逃出昇天的路。
英國已經是大明事實上的藩屬國了,而且目前已經事實上脫離了戰爭狀態。
我把資產換成金銀珠寶,偷渡到英國甚至進一步到美利堅隱姓埋名,不就有機會逃脫大明的沒收財產處罰了嗎?
現在的羅馬三國的上層人,不是不知道自己必輸無疑。
只是不願意接受失去財富的未來。
他們知道,就算是現在不顧一切的抵抗,打到最後還是要失去一切,只不過是時間上稍微晚一點。
這一點時間,其實就是很多人想辦法的時間。
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找到辦法了。
於是,從三月下旬開始,就不斷地有德意志和露西亞貴族和商人失蹤。
波羅的海和北海以及英吉利海峽上的航線開始變得忙碌。
他們有的直接跑到法國,從法國渡海去英國南部。
有的是從挪威渡海去英國北部。
有人幸運的成功上岸,有的人遇到了大明英國海軍的巡邏隊,直接被沒收財產並收押。
但是往外跑的人仍然很多。
有了這條路線之後,泰西各地的上層人更加沒有投降的想法了。
投降是直接沒收絕大部分財產並流放墨洲。
偷渡英國有機會保留大部分財產,有機會直接在英國生活或者是到美利堅去生活。
無論如何都比直接投降要好很多。
在這個內部混亂再整合的局勢下,最前線的戰爭可並沒有停下來。
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大明軍隊,迅速完成了渡海登陸的任務,在海峽對岸的君士坦丁堡廢墟之外,建立了新的基地。
前進軍隊迅速佔領了連線黑海和大秦海的整個海峽。
然後迅速將主力軍團送過海峽,開始朝著兩個方向擴大佔領區。
一路北上,朝著露西亞內陸地區進攻,另一路西進,佔領馬其頓、希臘等地區。
大明軍隊控制了黑海海峽之後,內陸的佔領軍開始執行另一項管理和改造方面的任務。
大明皇帝首先正式下詔,設立大明羅馬國和大明金帳國。
大明羅馬國國都,放在已經消失的君士坦丁堡的對面,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這一邊,定名為新羅馬城。
負責管理原有奧斯曼境內及以西,古典時代的東羅馬帝國範圍內的土著。
大明金帳國國都,放在被大明完整接管的莫斯科城。
負責管理原有露西亞境內的土著。
參考曾經在大食國實施過的制度,兩國境內所有大明士兵和居民,預設擁有一個外族妾室名額。
任何等級的軍官、官僚、官營廠商的管理人員,以及所有擁有工匠證書的技術人員,都擁有兩個外族妾室名額。
兩國均暫時保留奴僕制度,但不允許任何個人自行賣身為奴,只有衙門有權將罪犯及其親屬貶為奴僕。
目前兩國不設直接的國王,也暫時沒有完整的地方衙門,而是由駐軍在軍管狀態下實施。
兩國境內原有露西亞等國貴族、官員、士兵、商人、廠商東家們,從現在開始被成批的送往墨洲西部去當勞工。
大明本來就準備把這些人流放墨洲去搞開發和建設。
當然目的地不是墨洲東海岸的大食國,大食國的墨洲東部現在可是好地方了。
只有大明人以及大明本土附近的大明文化圈的族群,才有機會直接移民到大食國東墨洲地區。
大明在墨洲西部也有一塊殖民地,在整個墨洲大陸的最西部,朱靖垣前世的賴比瑞亞、幾內亞、獅子山等地。
本來是用來安置從殷洲遣送回來的墨人和泰西人的。
現在當地還有大量的未開發的土地,還有大量的茂密的原始熱帶雨林。
這塊土地的東部是法國的象牙海岸,再往東就是荷蘭、義大利、德意志、露西亞等國的殖民地了。
殖民地的戰爭烈度很低,大部分地區都是互相防守。
但是大明後續肯定要佔領這些殖民地,等到戰爭結束之後也不可能允許羅馬三國保留這些殖民地。
現在的泰西罪人們後續都要被送到這些地方工作。
大明軍隊控制黑海海峽之前,要將這些人送去墨洲西部太過麻煩,要從高加索地區和大食本土繞行。
佔領區的軍政府也需要時間建設機構,篩選需要遣送的人員並安排亞運人手。
所以才等到控制了海峽之後才開始實施。
對於這些人員,他們的來源不同,在戰爭中的態度不同,現在的處置方法也不同。
任何城市或者居民點,在大明進攻之前主動投降的。
那麼當地所有的貴族、官員、軍官、士兵、東家們本人,將以契約勞工的身份送去墨洲勞動二十年贖罪。
家中的其他人都可以擁平民身份繼續留在當地生活。
任何在大明軍隊進攻之前拒絕投降,大明軍隊主動進攻並武裝佔領的城市,以及在戰爭開始後俘虜的軍隊。
那麼當地所有的貴族、軍官、官員、商人全部就地槍決。
實際上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人員,早就已經被在戰場上被佔領軍直接打死了。
現在要處理的是他們留下的家人。
他們家中所有男性,全部都以罪犯進和奴僕的身份,流放到墨洲去終身勞動贖罪。
家族所有女性都將被貶為奴僕,賞賜給有功的大明士兵為奴或者妾,或者出售給移民過去的大明居民。
這就是典型的“株連並將家人籍沒為奴”處罰,在大明本土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過了。
楊遇春基本沒有怎麼考慮,就在羅馬和金帳兩國實施了這種命令。
很快,兩國曾經的貴族、官員、商人等富裕階層的男性,就開始從各個城市被押送到黑海沿岸的幾個港口。
就像以前販奴的時候一樣,被成千上萬塞進各種運輸船的船艙。
然後在大明海軍的護送下,穿過黑海海峽進入大秦海,從直布羅陀駛出大秦海,進入大西洋向南航行。
最後到墨洲西南部的幾內亞等地上岸,開始他們的勞動贖罪生涯。
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地區的大明的軍隊也在不斷前進。
不斷髮生暴亂和鎮壓,到處都是逃兵和叛逃的軍官和貴族的泰西大陸,已經基本沒有反抗能力了。
但是在這種混亂之中,也沒有人有資格代表某個地方直接投降。
所以戰爭名義上在繼續。
到了大公四年五月份十五日的時候,露西亞本土全境以及巴爾幹地區,已經被大明軍方全部佔領。
泰西大陸上的戰線推進到了德意志和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界上。
到了這個時候,大明軍隊的推進速度有多快,很多時候已經不看進攻速度,而是看實際接收速度了。
泰西大陸內部現在已經完全亂成一團了。
雖然上層控制著朝廷不允許投降,但是基層的實際戰鬥軍團和地方官員,遇到大明部隊過來大部分都會直接投降。
是投降還是戰後被俘的區別現在已經完全明確了。
投降本人勞動贖罪二十年,全家每人都能得到一百銀鈔的現金。
不投降的本人直接在戰場上打死,家裡所有男人終身勞動,所有女性賣身為奴,財產自然也是全部沒收了。
關鍵是,就算是有人想要打也完全打不過的。
還有可能被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暴動給打死,隨時都有士兵忽然消失。
稍微有點能力的富人,都在大明軍隊趕到之前,就想辦法繼續往西方逃竄,找機會偷渡去英國了。
就算是去不了英國,繼續躲一陣是一陣。
如果大明指揮官貪功勞,可能只需要兩到三個月,就能直接推平泰西大陸上剩下的全部土地了。
但是楊遇春仍然老老實實的控制著推進速度。
後續的佔領部隊、接收人員、管理人員不到位,與後方的交通和聯絡線路不穩定,就不會無限制的繼續向前。
現在與其說是在進攻,不如說是在接收佔領區。
如果大明願意對泰西現有的統治階層稍微放開一些條件,剩下的整個大陸區域都可以“傳檄而定”
但是大明朝廷和作戰指揮部都不準備這麼幹。
楊遇春甚至覺得進度有點太快了。
楊遇春和大部分的參謀人員,對於戰略武器的威懾力的預判仍然不夠。
沒有完全考慮到,相關訊息經過報紙和廣播等媒體傳播,在民間發酵後產生的效果有多大。
也低估了機械化戰爭的效率和戰場的破壞。
楊遇春和參謀人員估計,最多再有一年就能完全接受泰西大陸,快的話可能半年就夠了。
而且甚至已經可以放棄準備大規模登陸作戰了。
整個戰役規劃的時候,參謀人員建議準備在法國北部、西班牙南部、義大利南部三個地方發起登陸戰。
配合陸地進攻的方向,將泰西各國最後殘餘的勢力,圍堵在德意志西部地區殲滅。
所以在對應的英國南部、摩洛哥北部、突尼西亞北部三地,預先開始籌集和準備作戰物資和人員。
楊遇春跟參謀人員討論過之後,決定還是要繼續發動登陸戰,不過要提前開始了。
特別是法國的登陸戰必須要打。
在大明參戰之前,英國人根本沒有怎麼用力,大明參戰之後,英國也就沒機會用力了。
不能讓英國人就這麼簡單的逃過去。
於是,楊遇春下令,讓德意志邊境的地面部隊進一步放慢速度。
同時要求讓英國人加快速度,在七月底之前發動登陸戰,大明海軍和空軍負責協助和護送。
突尼西亞到義大利的登陸戰視情況安排在八月底之前。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七月二十日。
二十萬英國陸軍,在大明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對加來海岸地區發起了進攻。
首先是運輸機投送的空降兵,然後是大明的新式“反潛登陸航母”透過直升機投送的部隊。
在大明督軍的監督下,這些英國人就不能和兩年前一樣,跟著法國人旁邊湊數了。
英國人的戰鬥力不如大明,關鍵是他們的對手知道他們沒有神罰武器,所以戰鬥意志相對較高。
沒辦法和大明部隊那樣,走到什麼地方都能讓守軍望風而降。
登陸部隊進攻岸上的部隊,本身就是相對弱勢的一方,所以英國人這場戰鬥就打的比較慘烈了。
不過他們終究是有大明海軍和空軍的掩護,同時也知道自己在這場戰鬥中必然會勝利。
所以堅持頂住了德意志人的反撲,成功爬上了加來海岸,奪取了加來港口。
然後大明和英國的大量運輸船,開始將上總計百萬的英國陸軍,迅速輸送到法國戰場上去。
登陸部隊形成規模之後,就開始向西南和東北兩個方向進攻。
英國軍隊的進軍速度不如大明快,但總體上也還算是比較順利的,佔領範圍也逐步向著周圍擴張。
八月底,大明主力第一二軍團終於來到了柏林城下,南部的第三軍團進入了亞平寧半島北部。
德意志王室和主要的貴族,德意志王國的主要官員們,以及大量的頂級商人和銀行家們。
在大明軍隊來到柏林之前,就已經提前啟程逃往了德意志西部的波恩。
他們本來準備去巴黎,結果英國人在西線發動了登陸戰。
柏林城周圍的情況本來就異常混亂,失去了王室為首的頂層的精神支柱後,柏林剩餘的守軍很快就直接投降了。
義大利方面,薩伏伊王室和義大利的大量貴族、官員、軍官們也想逃跑,但是已經沒有地方跑了。
義大利是個半島,半島北部已經被大明陸軍完全掌控,半島周圍的大秦海也被大明空軍和海軍完全控制。
關鍵是,墨洲北部的大明軍隊,已經成功登陸了西西里,眼看著要順著半島往北推過來了。
他們已經被堵在了孤立的亞平寧半島中間,已經無路可逃了,只能守在羅馬城。
九月底,大明軍隊在西班牙南部登陸,英國軍團攻入巴黎。
十月底,大明南北兩個方面的軍隊在羅馬城下會師,然後向義大利王國朝廷發出了最後通牒。
義大利人的投降意向本來就是最高的,本來如果不是被商人和貴族裹挾,如果不是大明實在是完全不給任何條件,他們早就投降了。
現在已經徹底的走投無路了,他們大部分也都沒有同歸於盡的勇氣,所以最終也只能選擇投降了。
楊遇春接受了他們的投降,義大利方面的戰鬥基本結束。
義大利地區的主力軍,返回半島北部,從撒丁王國的老家,薩伏伊地區進入法國南部。
大公五年二月初,大明兩路軍團共同攻佔西班牙全境。
二月八日,露西亞皇室和剩餘的貴族高層在馬德里投降。
五月初,大明主力第一二軍團與英國軍團攻佔了德意志和法國全境。
五月十二日,德意志王室主要成員,德意志最後的高層貴族和官員們,在盧森堡谷地中投降。
泰西大陸主要戰鬥基本結束。
五月二十五日,在已經投降的三國國王的命令下,三國在墨洲的殖民地駐軍和官員向大明軍隊投降。
新一輪大戰全面結束。
作者不怎麼會寫戰爭場面,而且到了這個時候,戰爭也已經沒有什麼好寫的了,基礎資料和武力都差太大了,特別是有了戰略武器,對手已經沒辦法做出有效抵抗了。所以還是儘快把戰爭的事情說完,開始對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收尾吧,這本書快要完結了,這個月內應該就能寫完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