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九一章 大食國與世界石油產業現狀,大明1805,王子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康十五年七月九日上午,劉志新,徐明輝,王引之三人抵達應天府。
和潘世恩一樣,三人沐浴更衣之後,就直接去拜見了朱靖垣。
三人行禮問好之後,朱靖垣讓他們三人坐下,然後問起了大食地區的情況。
他們三人加上昨天抵達的潘世恩,就是大食地區重要的四個官員了。
四個人都有大食國的官職在身。
左長史劉志新,右長史王引之,左審理徐明輝,右審理潘世恩。
不過四個人的具體情況其實相差很大。
劉志新和徐明輝兩人,自始至終都是大食國的專職官員。
在朱靖垣給出任命之前,他們兩個始終都只有長史和審理這兩個王府官職。
潘世恩主要是大食國的官員,還是大食國實際的核心區,東墨洲地區的政務主官。
但是他同時兼領大明朝廷的官職,已經晉升到了東墨洲布政使了。
王引之主要是大明朝廷的官員,從第一任克州(克里特)知府開始,逐級晉升到了大食大域左都護的官職。
他始終沒有在大食國本土專門任職過,卻又始終兼領著大食國的官職。
但是他們這四個實際職務相差甚遠的官員卻是大食地區最重要的四個官員。
現在的大食地區,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首先是大食國本土直轄地區,也就是波斯海灣內部的那片大沙漠。
然後是大食國東墨洲的直轄區,包括朱靖垣個人私有的大湖區,以及周圍的大片土地。
最後是屬於大食國境內,但已經設立了朝廷省份的管轄重疊區。
包括大食半島,兩河流域,東墨洲半島,大秦海東海岸,墨洲北部地區,克里特和塞普勒斯等島嶼。
也就是除了埃及之外,大秦海東海岸和南海岸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大食國。
劉志新、王引之、徐明輝、潘世恩四人之中,潘世恩名義上是作為法官的“審理”,但實際上是朱靖垣安排的東墨洲總管。
實際職責非常明確,東墨洲的大小事務,以及工業園,鐵路和公路,大湖區開發,都是他直接具體負責的。
大食地區其他區域的事情不歸他管,實際上也完全不參合司法事務。
王引之現在是大食大域都護,也就是整個地區的政務主官,所以熟悉整個地區的情況。
劉志新實際上負責大食國直轄地區的政務,以及大食國所有地區的土著事務。
徐明輝負責大食國本土、東墨洲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土著之間的司法工作,是整個大食國事實上的最高法官,
按照朱靖垣當初的計劃和命令,大食國本土也就是流沙城周圍區域專注於搞石油開採,
除用於是有勘探和開發的人員之外,不向當地大規模的移民。
最初將當地人口限制在十萬人,後來的十幾年間逐步放寬。
到現在為止,也不過二十餘萬人,除了是有工人,就是為石油工人服務的產業。
石油煉化產業,本來計劃在本地適當發展,主力放在大食半島南部,亞丁灣附近。
不過在東墨洲地區的開發足夠成熟之後,亞丁灣附近的煉油廠主要用於直接出口了。
大食國各項產業所需的產能,都逐步轉移到了東蒙縣周圍環境更好的地方。
如今大食國本土直轄的地區,除了東墨洲之外的人口總共只有二十多萬。
絕大部分還都被各個工廠和商行直接管理著。
所以,劉志新和徐明輝兩人,實際上的主要任務,就是處理整個大食地區的土著。
配合王引之等其他地區的政務官,對當地的土著實施教化和篩選以及清理。
在大食和北墨洲地區幹這個活兒,在朱靖垣前世絕對是個老大難問題。
在這個世界也絕對算不上輕鬆。
但在這個世界,劉志新和王引之等人能用的手段,就比朱靖垣前世要豐富多了。
與此同時,任何國家的“少數派”、“異族人”、“異教徒”身份,也都不是免罪金牌。
反而是被重點關注和嚴厲整治的物件。
大明的官員能夠理所當然的使用各種嚴苛的手段去實現目的。
王引之等大明職業官僚的能力,當地大明駐軍的紀律和作戰能力,也都比朱靖垣前世那些地區的執政者和武裝力量強太多了。
他們現在是全世界當之無愧的最強大的政治和軍事人員。
他們有能力和手段,能夠去篩選、管制、教化,以及清理這些異族人。
可以將無法吸收的人,例如當地的專職宗教人員,可以送去給奧斯曼這個鄰國。
奧斯曼對這些人是來者不拒的。
將難以吸收的人,例如明顯的墨人,送到內陸去開礦修路,主要工程幹完了之後,再送去給黑貴族們當奴隸。
對於拒不改信的狂信徒,送去礦山和農場當奴工,並避免其有繁衍後代的機會。
對於有可能同化吸收的人,比如淺信徒送到大明人的工廠幹活,比如女性介紹給大明移民當妾室,孩童送到農場和工廠當學徒工。
大明的文化和制度影響力,大明的科技優勢和財力優勢,都比前世任何國家還要強大。
除了那些完全以信仰為生的人,很少有人能夠完全拒絕大明的吸納。
在大明建設的,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加文明的環境中,絕大部分外來者,都會自發的努力的去學習大明的文化,努力的融入這個群體之中。
按照劉志新的說法,從安康元年至今,經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大師地區絕大部分割槽域已經完成了全面的通識考試合格證制度改革。
大食半島,雙河流域,大秦海東岸,塞州(塞普勒斯)和克里特(克里特),墨洲北部等地區,當地的社會環境,都已經與大明本土偏遠地區沒有太大區別了。
大師地區的社會改造,取得了堪稱巨大的成功。
朱靖垣對此也完全理解,因為這十五年的時間,已經是一代人了。
最死硬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已經死在礦山裡面了。
就算是沒死的,也是終身集中管制勞動狀態,根本沒有機會外出,更不會留下後代。
當了妾室的女人,生了自己的孩子之後,也基本就接受了新的世界。
小孩子從小跟著大明的師父,學習了幾年大明的語言和技術後,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融入了大明的世界體系之中了。
在朱靖垣看來,劉志新、王引之等人,能夠在大師這總地方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還是因為這個世界還不夠“文明”。
在這個世界上,大明人絕對算是文明人,最起碼比泰西人更文明。
大明人能夠接受異族,除了形象差距過於巨大的墨人,其他族群有“明化”的機會。
但大明人同樣非常的強硬。
大明人沒有什麼求同存異的邏輯,大明人現在是理所當然的留同去異。
想要明化,想要被當做文明人對待,那就必須完全全盤接受大明現有的制度和規則。
否則就會被明確的公開的區別對待。
拿不到通識考試合格證,幹同樣的活兒的工錢都少一截。
朱靖垣對劉志新、徐明輝、王引之等人的工作,表達了非常直白的讚賞。
雖然有環境因素在內,但他們確實做到了,這就是他們的功勞。
瞭解了當地人的情況,朱靖垣又問了石油產業的情況。
這件事情是劉志新直接負責的,所以也由劉志新專門給朱靖垣做了介紹。
如今全世界的石油年產量,已經達到了六十四億石,折算成重量大約是五億四千萬噸。
朱靖垣回憶了一下,想不起來前世的石油歷史產量具體是怎麼變化的了,不過二戰前應該是達不到這個數量的,至少得是二戰後的水平了。
不過朱靖垣知道,中國的石油總產量,基本都在兩億噸左右,露西亞在五億噸左右。
露西亞、美利堅、沙烏地阿拉伯,這幾個最重要的產油國,從七十年代開始,年產量就長期在五億噸上下波動了。
只是幅度可能稍微大一些……
也就是說,現在全世界的產油量,基本達到了前世最重要的幾個產油國的水平了。
而且,按照劉志新的說法,多個地區的大油田,產能都在持續爬坡。
在可以預見的預計未來十幾年的時間裡,石油總產量應該還會保持迅猛的增長勢頭。
預計十年以後,總產量就能在翻一倍。
與此同時,現在這總共六十四億石,五億多噸的總產量,絕大部分都是大明生產的。
大明現在的石油產量已經達到了露西亞、美利堅、沙特七十年代到新世紀的水平了。
而在這總共六十四億石的產量中,名義上的大食國範圍又佔了差不多六成。
也就是每年三十八億石,約合三億三千萬噸左右。
不過其中又有十八億石,也就是將近一半的產量,是大明皇室財團下屬公司生產的。
皇室財團的主要油田在雙河省,也就是後世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地區。
這裡已經建立了正式的省份,不屬於大食國直轄地區了。
皇室財團開採的石油,基本全部都會運往大明本土,供應大明本土的石油化工產業。
大食國自行開採的石油年產量約為二十億石,約合一億七千萬噸。
在大食過油田開發初期,大食國的石油,也是主要供應大明本土的。
不過在過去的十五年裡,皇室財團自行開發的油田的產量迅速飆升,泰西諸國的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現在大食國開採的石油,已經只有三分之一仍然繼續銷往本土了。
剩餘的大部分都銷往了泰西諸國。
大食國本土的石油化工產業,也自行消化了一少部分。
墨洲周圍地區也消化了一少部分。
除大食國地區之外,目前石油產量最高的地方,就是南殷洲的石油湖。
現在的年產量也已經達到了是十二億石,約合一億噸。
南殷洲石油湖的石油,主要供應南北殷洲地區。
這兩地之外,其他地區的石油產量,都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了。
大明本土及周邊的油田,主要是南洋群島地區的油田。
雖然開發的時間相對很早,在北海油田開發出來之前,原油的品質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但是當地的石油儲量相比大食國而言相對較低,生產成本相比大食國也要高一大截。
不過勝在靠近大明本土,現在甚至已經直接是本土了,技術上是最為成熟的。
經過多年的持續開發,如今也有了年產四億石,約合三千四百萬噸的能力。
鮮卑公國的秋明油田,其儲量是非常大的,未來的潛力也很大。
但是投產至今剛滿五年,剛剛進入產能爬坡階段。
現在年產量暫時只有三億石左右,約合兩千五百萬噸。
主要供應鮮卑公國本地、哈薩克公國、鮮卑公國,以及大明本土的西北地區。
然後是巴庫油田。
巴庫油田與大食國油田同步開始開發,如今已經到了平穩生產階段。
不過巴庫油田的規模遠小於大食國。
目前的年產量在兩億三千萬石,也就是差不多兩千萬噸。
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泰西國家,在自己的本土和殖民地,都努力的翻檢了十餘年。
大部分國家陸續找到了一些油田。
收穫最大的當然是露西亞。
露西亞與大明聯合開發的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比鮮卑公國的油田投產還要早一些,如今也已經有了年產三億石的能力。
其次是普魯士。
普魯士在墨洲的新德意志殖民地,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奈及利亞地區,在沿海的尼日河口三角洲上發現了大油田。
新德意志的油田開發,在世界大戰結束後就開始了,不過普魯士人的技術有所欠缺,到目前為止才達到了年產三億石的能力。
露西亞和普魯士的油田儲量頗為可觀,但目前的產量仍然不能滿足兩國需求。
而且,這兩處油田的開採成本,同樣都比大食國要高一些。
目前十節石油的價格是相對較低的,始終保持在兩到三元銀鈔一石的水平。
所以露西亞和普魯士兩國,目前仍然需要大量進口大食國的石油。
其他的泰西國家也不例外。
如果說,露西亞和普魯士的石油,已經在本國的石油產業中起到一定作用了。
那麼其他泰西國家的石油產業,就只能算是聊勝於無了。
而且在這些國家之中,石油產量最高的是奧斯曼。
奧斯曼控制的羅馬尼亞,是泰西大陸上僅有的有一定規模的石油產區。
而在墨洲地區,除了普魯士的奈及利亞之外,剛果河口的油田,也是奧斯曼的地盤。
只是奧斯曼的技術水平實在較低,這些產量也只是相較於奧地利、法國等國家略高一些。
現在同樣要進口大食國的石油,以及大量的石油化工產品。
英國人和法國人,在自己的本土和殖民地都翻遍了,就是沒找到成規模的油田。
按照劉志新的說法,英國人正在嘗試到海上找石油,正在研究海上石油開採技術……
朱靖垣聽到這些報告,心中頗為感慨,如果不出意外的,英國人終究會發現北海油田的。
北海油田的發現,一度讓北海兩岸的英國和挪威成了泰西西部最大產油國。
當然是把露西亞這個論外個體排除的結果。
兩國的石油產量,都一度達到了一億噸的級別,只不過好景不長。
北海油田的石油儲量,跟大食國、南殷洲、鮮卑這種地方,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全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就算是其他國家把自己的土地和海域都翻個遍,最終還是要進口大明的石油。
主要還是大食國的,成本最低,產量最大,運輸業最為方便。
可以直接海運,也可以建設管道運輸。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