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九二章 外朝的活兒,大明1805,王子虛,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簡炎看著內閣送來的檔案。這上面的規劃,基本都是自己直接指定的,內閣很好的領會了自己的意圖。

所以看完自後,朱簡炎就輕輕點了點頭,對內閣的活兒表示滿意。然後又搖了搖頭。

自己的規劃以規範檔案的姓氏擺在自己面前,朱簡炎再次意識到這次的改革沒辦法真正做到完全徹底。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特殊考慮,自己沒辦法將朝廷的事情全部分給九卿分管。

不適合交給九卿的事情,再加上朝廷之外的事情和內廷的事情,自己要直接管理的事情仍然頗為龐雜。

作為皇帝的自己,想要透過僅僅十幾個人,就能直接管理整個天下,顯然是不可能的。

朱簡炎拿起自己桌子上的筆,再次仔細審閱檔案上的九卿權責分配。尋找可能存在的不是不合理的設計這檔案不是最終的公開檔案,而是交給朱簡炎審閱的初稿,至少要改兩三次才能定稿。

總體看上去,宗伯的事情似乎非常多,基本都是曾經禮部的活兒。把其中的翰林院和詹事府交給了冢宰,看起來仍然非常的駁雜。

宗伯的人選,朱簡炎下意識的想到的,是泰平朝留下來的禮部尚書黃鉞。

今天已經馬上六十歲了,隨時都可以直接退休。可以讓他繼續幹一任宗伯,用九卿的官職留任,黃鉞也不可能不接。

然後讓鴻臚寺出身的沉復接任……不過沉復今年還不到五十歲,就算是下一任才能當宗伯,年齡也才五十出頭啊。

這樣安排是否合理呢……冢宰看著管的部門和事情不多,但是卻是非常的重要,也非常複雜的職務。

吏部掌控者人事建議權,無論朝廷規模怎麼調整,它的職責只要不變,地位就會始終顯得非常的特殊和超然。

由於管轄的部門非常的直觀,冢宰的人選也非常的明顯,理所當然的選擇就是現在的吏部尚書汪廷珍。

但是汪廷珍今天才五十三歲,輪資歷比他適合當九卿的官員不止一個兩個。

而且冢宰分管吏部,吏部還牽扯到皇子的施政實訓。按照以前的慣例,皇帝選定的下一任的繼承人,會在登基之前幹一兩兩任吏部尚書。

那以後是自己的繼承人,是要繼續擔任吏部尚書,在冢宰手底下幹活。

還是直接改成擔任冢宰呢?然後少傅分管欽天監和太僕寺,看上去雖然只是兩個部門,但是管理的事情門類同樣複雜,氣象、天文、曆法、授時、資源、環境、交通工具……這兩個部門似乎可以再次拆分一下。

朱簡炎自己看,自己在心中考慮,也時不時的詢問旁邊的大學士們的建議。

九卿職責的事情異常最大,不能著急最終定稿。而且定稿了也未必要馬上執行,也很難馬上就一口氣同步推行下去。

如果所有中央衙署全部開始大規模機構調整,那本來行政效率已經很低的大明中央朝廷可能會直接進入近似癱瘓的狀態的。

所以肯定要從幾個部門,一兩個分管九卿,開始試點,然後輪流逐步完成合並。

這個過程一年內能幹完就算是快的。不過九卿的職責分配事務,是皇帝和內閣內部討論決定的。

朱簡炎作為皇帝,還要給外朝找點活兒幹。所以在兩天後的早朝上,例行的報告和討論結束後,朱簡炎直接頒佈了一份聖旨:大意就是說,考慮到朝廷百官和民間百姓的日常使用習慣,後續將

“等處地方”的成為正式更名為

“省”。所有朝廷的公文、奏章、邸報,朝廷官方的報紙和廣播之中,都可以直接使用某某省代指某某等處地方,代指某某地三司。

這個聖旨可以算是大快人心的,真正是順應民意的決定。民間本來就是說兩京十三省,結果公文上、官方報紙上,一直都是

“某某等處地方”這種很彆扭的說法。官員屑公文和奏章,也需要注意這種地方不要寫錯了。

現在終於把官方稱呼改了,以後不用特別注意了。所以這份聖旨下來,所有的官員都是鬆了口氣式的一起躬身答應著。

其實

“等處地方”這個彆扭的代指,到了清朝之後仍然在公文中經常使用。不過不是針對布政使司和省了,而是用在直隸這個不是省的地方的總督,以及其他分管多地的總督官銜裡面。

直隸總督的正式官銜是

“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然後朱簡炎又繼續丟擲了需要現場討論的事情:“除了三司改稱省之外,我準備在南北直隸設立獨立的省份,

“北直隸這邊自然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可以直接對應河南省,用唐代河北道的名字,命名為河北省。

“南直隸設省之後,這個名字應該怎麼確定,諸位愛卿有什麼建議?”日常上早朝的官員,未必有機會參加皇帝主持的內部會議。

雖然基本上是尚書級的官員才有資格上早朝,但是現場仍然有幾十上百個人。

外朝上的大部分官僚都還不知道朱簡炎父子籌劃的大域改革計劃。在沒有大域改革的認知前提下,南北直隸設省就是一個大新聞了。

南北直隸在大明的情況非常特殊,他們並不是兩個省,而是一批

“直轄府”。北直隸各府歸京師中央衙署直接管理,南直隸各府歸名義上的南京中央衙署直接管理。

雖然他們沒有現代直轄市這種等同於省的地位,但也仍然高於普通的府。

在仁武朝之前的古典時代,中央衙署在管理全國各省的同時,加上南北直隸的十幾個府也不算太複雜的事情。

仁武朝之後,中央衙門的事情越來越多,南北直隸的這批直轄府就慢慢成了包袱了。

到了泰平朝末期,撤藩設省改革開始之後,南北直隸就顯得更加沉重了,以及有不止一個官員提過或明或暗的設省設想。

比如說任命固定的巡撫或者總督,到地方上去直接管理南北直隸的大部分行政事務,不再直接交給中央衙署各部。

但是皇帝一直都沒有回應,沒想到現在直接一步到位了,要直接設省了。

吏部尚書汪廷珍早有準備,聽到皇帝的話停了,就馬上順著皇帝的問題往下說:“臣以為,可以參考南直隸設省,同樣可以參考唐代的命名,直接用淮南省。”然後盧蔭溥馬上站出來針鋒相對的索:“臣以為不妥,唐代的淮南道轄區都在淮河以南,大江以北。

“而我大明的南直隸的精華地區,蘇州、常州、松江等地,都在大江以南。

“所以微臣愚見,南直隸設省自後,用江南省稱呼更加合適。”汪廷珍也不甘示弱,馬上在此頂了回去:“南直隸精華都在長江以南?鳳陽可是在長江以北!”清朝在明朝的南直隸取的名字是江南省,可能就是因為到了清朝的時候,鳳陽這個地方在不在長江以北已經沒意義了。

不過這種爭論其實是在引導討論方向。不去討論設省本身的問題了,直接把設省作為討論的前提,去討論其實沒多重要的南直隸省的命名問題。

不過這種引導其實沒有必要,南北直隸設省是順應潮流,而且朱簡炎也乾綱獨斷了,下面臣子們不會故意給現代的皇帝找茬的。

朱簡炎揮了揮手,制止了這倆人沒意義的鬥嘴,看向了馬上六十歲的禮部尚書黃鉞:“這種事情黃卿不發表一下看法嗎?”黃鉞聽到點明,馬上站起來躬身索:“老臣以為,江南和淮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都有不夠妥帖之處、

“臣的想法是,不如兩相折中,叫江淮省,或者江河省。

“蓋因現在淮河與黃河,其實可以算是一條河。”現在的黃河仍然是奪淮入海狀態。

在原本的歷史上,黃河在1855年再次決口改道,逐步進入了後世黃河的入海河道。

在這個世界,由於大明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統籌管理和工程建設能力相比封建王朝時代空前強大了很多倍。

對於黃河和淮河流域的持續治理,已經將兩條河現有的河道控制住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黃河已經不可能按照歷史軌跡,在幾十年後改到北方的河道了。

所以現在黃河和淮河可以算是一條河。所以黃鉞折中之後,給了兩個候選項,江淮和江河。

朱簡炎聽了黃鉞這個和稀泥的說法,直接笑著說:“大家果然都是喜歡折中的,那就叫江淮省吧。

“那邊自古以來就是淮河流域,黃河雖大卻是個外來戶。

“河北省府衙署直接駐京師,江淮省府衙署也直接。”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沒有官員出來質疑江淮省是不是太大太強了,是不是應該把它拆成兩個省之類的話題。

現在朝廷已經管不過來了,目前的主流意見就是合併布政使司,減少下級機構。

江淮省難管一點,也比拆成兩個好管。因為難管,所以把三司衙門直接放在應天府和順天府,放在眼皮子低下。

現在應天府仍然具有大明都城的地位,也是事實上的大明本土南方的經濟中心。

南北直隸設省的問題基本確定了,朱簡炎就順著這個方向把大域改革正式拋了出來:“為了解決省份太多,管理壓力過大的問題,朕準備在南洋地區做一個試點。

“將南洋和天南兩塊地方,合併設定為一個新的大規模行政級別,名稱暫定為大域。

“大域的衙署框架結構,可以參考曾經的三司和巡按御史體系設立。

“設立大域自後,朝廷各部不再直接與南洋和天南各省的三司衙門對接,而是對接統一的南洋大域的分管官員。

“如果這個方案可行,就逐步在全大明推廣,將所有海外省份,整合為九個左右的大域。

“同時調整本土省份,選出一部分來由中央衙署直轄,相當於曾經的南北直隸。

“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完成的,大家可以現在開始構思和討論,積極建言獻策。”大域的事情被丟擲來了,卻沒有現場開始討論。

今天就是先給官員們打個預防針,給還沒有得到訊息的官員時間去思考。

至少在明天早朝以後再開始正式的討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面,朱簡炎在內閣的大學士們的協助下,逐步確定了中央衙署調整方案和九卿設立的規劃。

同時在外朝的官員們的配合下,開始推動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改革。南北直隸設省定名自後,其他省份也開始正式改名。

官方公文稱呼的等處地方、布政使司、三司之類的稱呼替換成省名。然後開始討論和確定朝廷直轄省份的範圍,同時對現有的省份的區劃做小規模的調整。

這是一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的問題。最傳統的兩京十三省,河北、淮海,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等地肯定是要朝廷直轄的,這一點所有人都沒有疑問。

但是對省份之間的區劃調整,以及其他的省份是否直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了。

福建省是否要合併剛設立沒幾年的海東布政使司,也就是東寧島和琉球群島。

廣西省是否要合併交趾布政使司?甚至是否要繼續合併瀾滄和真臘布政使司?

仁武朝以後是設立的遼東布政使司是否併入山東省?在兩京十三省的時代,遼東只有都指揮使司,負責管理當地的衛所駐軍。

遼東民政長期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代管,所以說遼東歸山東也沒問題。

在此自後,在遼東布政使司以東,朝鮮半島北部和鯨海沿岸的樂浪布政使司,苦兀島以及周邊的苦兀布政使司,以及更北部的混同江黑水布政使司,是否要列為直轄?

更東部的朝鮮、日本的六個布政使是否合併,南方的緬甸、暹羅等布政使司是否也要繼續合併,是否也要直轄?

西北的漠北、西疆、雪域是否要直轄?直轄的省份多了,相當於朝廷中央衙署要直接面對的下級機構更多。

直轄省份少了,可能會導致大明本土核心力量的衰弱。在這種問題上應該如何抉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世世子之雄途霸業

麻辣土豆絲

風雪滿弓刀

刁笙2

饑荒年,我囤貨隔空投餵女帝

彗星撞飛機

逆骨三兩

墨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