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光戀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八章 背影秒殺大哥成,我真不會演戲啊,小時光戀曲,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劇情已經演到了倒數第二個副本,南美叢林:為了追回銅首,關教授和Jackie陳深入隱秘基地,一命通關,情報資源全收集,打出了sss級別分數。
然而,銅首還是在最後一刻被飛機帶走。
關教授開上amg,狂踩油門,Jackie陳跳進副駕位。amg碩大的三叉戟標誌在鏡頭中越來越大,完全對得起賓士給方沂的全方位贊助價,與此同時,兩人也終於追到了機翼處,Jackie扒住飛機的蒙漆鋁皮,艱難地往還沒完全關閉的駕駛艙攀爬。
大哥成的動作片一直有驚險的跳躍戲,算是他個人的招牌,雖然其風格以喜劇打鬥為主,但各種所謂的銀幕硬漢,其實沒有人像大哥成一樣跳得這麼多,這麼狠。
跳燈:《警察故事》(1985),踩在欄杆上,前面就是那根佈滿裝飾燈的鋼管,時間非常緊迫,只能大喊壯膽,跳到了鋼管上,隨即送往醫院。
跳熱氣球:《龍兄虎弟》(1986),從一處山崖上跳下之後轉移到飛機裡,再往熱氣球上跳。
跳鐘樓:《A計劃》(1987),十幾米高度,僅兩層帆布作緩衝,拍攝數天完成。
跳樓:《我是誰》(1998),從鹿特丹通泰大廈一躍而下,被譽為“史上最危險的動作場面”。
跳空調:《寶貝計劃》(2006),靠著牆邊的空調主機連續跳了13層樓,因其他演員說錯一句臺詞,不得不重新跳一次。
……
省略的還有許多,時間到2012,《十二生肖》,當方沂將不再年輕的大哥成託舉上機翼的時候,他無比艱難、真實的攀爬過程,也許讓觀眾意識到,像大哥成自己說的那樣:“這是我最後一部大動作片子”,一個時代就此落幕,哪怕設計的動作,穿的衣服和從前一樣,電影世界的時間線也才過去一陣子,但變遲緩的Jackie清楚的表明,屬於Jackie的銀幕形象已經不再能打。
電影也恰恰給了個從方沂處抬頭,目送Jackie的鏡頭。如果是《十放》這種毒舌中略帶文青的欄目,多年後它可能會這樣描述這段鏡頭的意義:
“《十二生肖》憑藉當時還算成熟的特效技術,天王巨星的加盟,老套但夠用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青睞,觀眾總是被同一種橋段不斷打動,我們把它叫做情感共鳴,導演將這種橋段以不同口味的搭配,讓它看起來像是新東西,我們把它稱為經典致敬,而年復一年的複製使用,再來點兒貌似激烈,實則無趣的老人打鬥,我們把它叫做‘大哥成《十二生肖》之後的電影’……”
“在這部最後代表作的畫面裡,你以為看到了新老巨星交接,其實你看到的是大哥成被方沂送上神壇,這時候你情不自禁和方沂一樣抬起頭,你希望他從此破碎虛空,位列仙班,消失的無影無蹤,留下爍今的傳說,不要再回到現實世界,因為在這輛仍然行駛在地平線的快車上,不再有他的座位。”
張松文後來分析說:“方導做了導演,演技的功夫並沒有遜色任何人……開車的眼神組足以和梁超偉見到阿sir砸在車頂上那一幕媲美……其實商業片並不是要一直快節奏,當放慢下來的時候,也給足情緒,偉大的商業片需要一些文藝。”
熱巴反問:“怎麼達到那種演技?”
“多觀察,多體驗,多生活。”
“但他也沒比我大很多……哪來的‘多’?”
“可能悟性也很重要……好吧,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
和以上人物比起來,院線經理當然更是小人物了,作為影院日常運營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一般不會守在某一電影的特定場次。
但《十二生肖》不一樣,它太關鍵——為了調整排場,院線經理已經看過試映版,現在還是入了迷。流暢的爆米花片,任何人都喜歡。
說實話,比隔壁《1942》好看太多。
劇情已經到尾聲,Jackie跳火山搶奪銅首,據傳為了拍攝這段戲,大哥成在尾椎骨沒有完全好的情況下硬頂,期間一直忍著疼痛,竟然和電影劇情相符合,現在看上去沒什麼彆扭。
大哥成一直被認為沒有演技,為了證明自己,85年和洪金保合作拍了《龍的心》,劇中扮演照顧智障哥哥的小警察,賣力地表演苦情戲。然而,大哥的表演並不被學院派欣賞,五獲提名空手而歸,電影甚至也不被觀眾欣賞,《龍的心》票房奇低,只得到當年度港市第四。
之所以第四也是“奇低”,因為前三都是大哥成的片子,他當時人氣爆表了。
顯然大哥成想過自己問題,也努力過了,但演技不漲。
——Jackie苦鬥下守住銅首,而後又轉入重症病房急救,好容易救回來了,底下觀眾眼裡噙淚,誒,但就是不掉,大哥成演技不夠好是一方面,情緒也沒烘托足夠,沒有“預期外情理中的轉折”,直到忽然換上輕快bgm,畫面中出現一個人的背影,那是關教授。
觀眾頓時就釋然了,接著眼淚也掉下來,也從這個大團圓結局中,知道電影即將結束。
影評人哪管那麼多?刷刷寫評:“方沂背影秒殺大哥成。”
“方沂一秒鐘讓觀眾‘嗦面’。”
“他的背影在演戲。”
“誰叫大哥成?我將終結他的演技生命。”
院線經理拿到資料比其他人早,這幫人是一線,是報資料的基層。根據他目前得到的訊息,本場本廳上座率接近百分之百——這是因為一眾主演在這。
但是,魔都羊城等地,上座率也遠遠高於平均,約莫有八九成。在滿足一定資料樣本的情況下,上座率是院線最重要的排場依據。
其決策過程就是提高場次,於是上座率降低,繼續提高場次,上座率狂降,降到受不了了(一般是10%),於是減少場次,上座率小幅度回升(此時一般已經是上映後期)。
院線就是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博弈,博小成本,博最大收益。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上個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第一天京城等部分imax廳上座率達到九成,把院線幹傻了,因為這是部純純文藝片,沒排片的。
當天內大幅度加排片,全國平均上座率降低到7成,口碑幾乎一邊倒似的全是讚揚,院線繼續加排片,一直加到上座率降到20個點出頭收手。
《王的盛宴》為什麼是商業爛片,這片子一開始小樣本下上座率也有七成,看起來還將就。隨即院線試探性加排片,上座率立馬崩到10.45%這個盈虧點。
就這場而言,院線經理也面臨這種抉擇,也是小樣本,而他肯定認為不會崩。因為他看到了觀眾的真實反應,看到了兩巨頭的人氣——電影結束,不僅這個廳的人沒走,其他廳的人也不走,想攔截到主演們。
零點場票房也出爐,九百四十萬,國產新高。
a計劃鏡頭跳鐘樓的到底是誰,有說法是蔣榮法,有說法是錢嘉樂,還有說成龍的,實在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