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光戀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誰會法語,我真不會演戲啊,小時光戀曲,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戛納是一座海濱小城,全城本地人就七萬人上下。氣候宜人,七八月份最熱,但很少超過23℃;到了冬天一般也在0℃以上。這地方從十八世紀開始就已經有名氣,雨果、畢加索、英國女王先後造訪過,是歐洲人度假旅遊的選擇地之一。
旅遊業旺盛的人氣,漸漸帶動戛納的基建發展:有軌電車、豪華酒店、現代化的體育中心、郵局、學校等設施紛紛落地。
然而,當我們把目光從歐洲大陸上跳出來,會發現戛納作為一個小城市,它對於整個世界的意義更多在於它所舉辦的電影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更是如此了。它不僅僅是中國電影的福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所代表的歐洲藝術電影派別,深深的影響到了中國電影的發展。
20世紀下半葉,西方電影世界存在美帝和歐洲兩大中心;後者在沒有進入到工業大片時代之前,並沒有明顯的輸於好來塢。
七十年代末,國內開放之後,電影界最先感受到了一股拂面春風,電影創作者們在題材和型別選取上大膽模彷西方先進經驗,試圖奮起直追,“蘇派”全面退出影視教育體系。當時的創作者們面臨著向“美國”學習還是向“歐洲”學習的問題,這是明顯不同的兩個方向。
眾所周知,後來選擇了歐洲。
今天的人們已經知道,國營製片廠較好的出路是拍攝大規模工業片,發揮成本優勢,以量取勝。
但在當時,由於國營製片廠解決了電影拍攝的資金問題,很少真正承擔市場風險,使得事情恰恰走到了反面,一批完全不在乎市場行情的電影誕生了。
國產片進入到了黑鐵時代。
這個分界線要到什麼時候才劃下呢。
一說是馮大炮的《甲方乙方》;一說是張一謀的《英雄》。
————
抵達當天,《重返十七歲》劇組稍作休整,方沂帶著主創出現在戛納海灘上。
這是一片扎滿帳篷、充斥著睡袋、吃食,全世界各地來的電影愛好者,以及他們留下來的手套的一片海灘。
每年五月份,由於電影節的舉辦,戛納的酒店房間價格會高到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四位數甚至是五位數一晚上的房價是常態。各種最基本的食物也昂貴得可怕,即便是老歐洲正黃旗的年輕人們也承受不了,這些影迷大多自帶乾糧和水,臨時組隊,“每天不知道自己從哪裡醒來,也不知道今晚上會在哪裡入睡”。
這和音樂節遍地的迷幻藥品很相似。
導演們也有窮遊的,比如王小帥宣傳《青紅》的時候,因為付不起機票錢,不得不縮減來戛納的人數。
相反的是,《無極》在戛納宣傳期間相當豪華,準備了上千萬的預算。當時電影的製片人是陳愷戈老婆陳虹,她向記者透露,“為《無極》宣傳準備的豪延上,每一位來賓的用餐標準是900歐元……”
給錢的是誰呢?
韓三坪啊。
初出茅廬的韓三坪飛到了戛納,打算給自己鍍上一層金光。沒想到遭遇了一次恥辱級的大敗,儘管900歐元的用餐標準吸引了全球258家片商,但這些片商吃完飯之後,只留下了不到一百萬美金的購片合同。
中影在“喪事喜辦”這方面很有天賦,並不是第一次這麼幹。回國的《無極》劇組當著記者們玩起了文字遊戲:
“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發行成功。”
“那麼,到底賣了多少錢呢?”
“商業機密,無可奉告。”
3個人都是一臉輕鬆,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不僅絲毫看不到疲態,而且心情很好地向前去接機的媒體問好。
由此,國內對《無極》的期待達到了最頂峰,大家都以為《無極》在戛納已經大獲成功,揚我國威,是超越了《英雄》的最新力作。
後來……
有如此慘痛的經歷,韓三坪吃一塹長一智,他這次就沒這麼招搖了。
中影包下了戛納的一截海灘,在這裡支起獨屬於中影的巨幕,上面播放著方沂的前兩部電影《愛有來生》和《情書》。電影輪換播放的間歇期,插播《重返十七歲》的預告片。
這個預告片長達十七分鐘,是方沂粗剪下來的版本:
得了癌症的失意中年男,朝世界發洩了一通,憤怒,懊悔,否認,接受……直到住進醫院,很快命懸一線。
親友們都聚集在他身邊:老婆,孩子,死黨……一個個對他說話,表達對他的愛意。
他臉龐日益瘦削,頭髮越來越少,在他的彌留之際,醫生忽然宣稱判斷失誤,餘歡水得的是良性腫瘤,現在的關鍵只在於:
餘歡水是否想要活下來。
對一切不知情的餘歡水一睜開眼,就發現自己已經到了20歲的時候,他透過一系列笑料驗證了自己真回到了20歲,打算重頭再來。
愛情,親情,事業——一切都非常順利,餘歡水終於達到了他心目中完美的自己,彌補了所有遺憾,一手創立的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敲鐘。
到這預告片忽然轉悲,餘歡水那些笑著的親人一個個消失不見,敲響的鐘聲變成了急促的心電儀警告音,時代廣場下起了一滴巨大的雨,彷佛漂在了吊瓶的滴壺裡面,漫天大水突如其來,淹沒了他一個人的納斯達克。
餘歡水掙扎著向上游去,銀幕畫面一黑,接著又變成浮出的深海載人探測器,而面前則是象徵希望的島嶼。
沒有字幕,沒有前後銜接,連特效也沒做完,比如中年方沂就顯得格外年輕,但這幫影迷看的津津有味。
韓三坪讓手下去搜羅影迷評價,不一會兒,這手下回來難堪道:
“他們聽得懂英語,知道我在問什麼,但不跟我說英語,法國老太傲了。”
“你不會法語嗎?”
“不會。”
韓三坪呆滯了,“那為什麼是你來?”
“三爺,我的好三爺!當時有個會法語的和我競爭,你之所以選的我,因為我是你大侄子啊。”
“滾!去找個會法語的。”
那人麻熘的滾蛋了。
韓三坪給方沂解釋說:“你已經有前兩部電影打底了,現在的片子很受關注。我想把《重返十七歲》作為現代片出口到美歐啊,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進步。中國片不再只是賣古裝武俠了,而是正兒八經的現代片。”
“《龍門飛甲》賣的再好,只要你的電影賣成功了,我個人以為是意義更大的。”
方沂知道韓三坪的意思。這涉及到文化輸出的問題,涉及到國家層面的宣傳方向。
去年有一部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這電視劇在海外(非洲)挺受歡迎,因此罕見的上了央媽新聞正臺。
就這時候,劉天仙忽然舉起手:
“我能插一句話嗎?”
“怎麼了?”
“我會法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