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畫豐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玉佩,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筆畫豐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我從鳳凰山回來,我阿熾隨時聽候你的調遣,無論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都在所不辭!”

“到時候,我的這條命,你可以隨時拿去。”

阿熾說這番話的時候,態度決絕。

趙承擺了擺手:“我要你的命幹嘛?”

“等你處置好族裡那邊的事情,我只需要你幫我一個忙。”趙承望著清水河川流不息的河水說道。

阿熾道:“說說看,也許我現在就能幫上你也說不定。”

趙承說道:“我要你幫我找一個人,她叫周如霜,她原本是這清河縣的人,後來似乎去了上京。”

“我……想要知道關於她的訊息。”

“呃…最好詳細一些,我很想知道她現在過得怎麼樣。”

阿熾想了想說道:“這件事情,只有當我從鳳凰山回來之後,才能幫你探聽到了。”

趙承點了點頭:“沒關係,你儘管先去辦你的事情。”

“另外我想告訴你,那個來自白府的孫安,不會輕易放你們離開的,在這一點上,我幫不上什麼忙。”

阿熾當然明白,殺了白鏡韜的親隨,白鏡韜又豈肯善罷甘休。

“放心,這件事我們自有辦法。”

趙承從牙會買下了這些蠻人,又放他們離開,已經是仁至義盡,甚至甘冒風險救下了阿熾,當然不可能再為他們出頭。

事實上孫安的報復來的也很快,他動用了身份牌中的一個,以江營錄事參軍的名頭要求對清河縣的蠻人進行調查。

既然是官對官的身份,那麼就不是訴訟,而是公函了。

接到這份公函的是主簿何冽,他粗略一看,見到上面關於“邊防,蠻族”之類的字眼,心裡就立刻打起了退堂鼓。

十幾年前那次三王之亂,給清河縣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縣衙都因此而付之一炬,官吏死絕。

以至於何冽一看到邊防的字樣,立馬就把信轉給了縣令潘濯。

“大人,這有一封來自江營的公函,因茲事體大,屬下未敢輕易處置,還請大人拿主意。”

因為縣令潘濯喜好遊山玩水,因此縣中事務往往都交給了何冽。而何冽也往往能辦得很好。

所以縣令潘濯接過公函的時候還在想,到底是多麼的“茲事體大”,才能讓何冽不敢輕易處置。

帶著一絲好奇,潘濯開啟了公函,一目十行的閱讀了起來。

看罷這份公函,潘濯的心中升起了疑惑。

江營,指的就是貫穿燕雲二州的疏林江,在江邊有一支水師常年在此訓練士兵。

因為這支水師並無承擔主要的防衛任務,更多的還是為朝廷訓練水師能戰計程車兵。所以忽然來了一封公函,而且提到了邊疆的防務問題,扯到了極南之地的蠻子,就讓縣令潘濯好奇起來。

“這是怎麼回事?”縣令抖了抖手中的信件,像主簿何冽問道。

何冽剛要解釋,潘濯一揮手說道:“我不想聽你編出來的藉口,直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何冽只好苦著臉把關於蠻人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大人,真的不是屬下故意推脫,實在是……”

雖然何冽沒有說下去,但縣令潘濯已經大概懂了是怎麼回事。

白府在燕雲二州有不少門生故吏,只要白東江一聲令下,這些門生故吏便會紛紛景從,江營便是其中之一。

關於這些蠻人,應該與白府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又因為白府的力量在清河縣並不算大,至少縣令潘濯就不是白府的人。

所以他們想處置這些蠻人,就必須透過一些官方化的手段。

不過是一些蠻人罷了,雖然縣令潘濯與白府並無關係,卻也不想因為這些無關緊要的人鬧出不愉快來。

潘濯把公函又丟給何冽:“你斟酌著辦就行了,這件事情不用問我。”

何冽巴不得有這樣一個向白府賣好的機會,接過公函笑道:“多謝大人。”

兩人正說著,忽然門外的衙役走進來對縣令潘濯說道:“老爺,門外有人送來了這個,說是老爺一看便知。”

潘濯接過來一看,是一塊玉佩,雕成一條小蛇的模樣,在玉佩的後面還刻有字,他仔細辨認了一下,應是“有道親筆”四個字。

“有道?”潘濯沉吟了一下,立即想到了一個人,他悚然而驚,本能的想要起身站起,又硬生生的壓了下來。轉頭對送玉的衙役說道:“送來的人還說什麼了?”

衙役回稟:“回大老爺話,那人留了一個地址,是清水河畔月亮灣倉庫。”

潘濯眼睛一眯,立刻意識到自己剛剛對那封公函的處理有些草率了。

但是既然已經將此事託付給主簿何冽,就不好再改口了,於是對何冽補充了兩句:“處理蠻人的事情,要以此三條作為參考。”

他豎起兩根手指:“第一,不許緝拿入獄。”

“第二,不許強鎖用刑!”

“第三,詢問時間不得超過三天。”

何冽完全沒想到潘濯只接到了一塊玉佩,居然瞬間就把剛剛定好的事情全都翻盤了,這還讓他怎麼去賣好?

於是他面露難色:“這個……”

潘濯縣令卻不打算跟他多說了,摩挲著那塊小蛇玉佩緩步踱向了後宅。

此時潘濯的臉上風浪不驚,心中卻如驚濤駭浪一般翻滾,一直在“有道親筆”這四個字上打轉。

李有道,大陳王朝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輔助當今皇帝平定三王之亂的關鍵人物之一。

丞相,皇帝,閣老這三者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圈子,天下政令皆出於這個圈子。

而大陳王朝的官吏們,同樣也出於這個圈子。

雖然大家都是皇帝的人,但是仍然會分出派別,潘濯就是李有道這一派的。

讀書人雖然不像江湖人士那樣開宗立派,但卻特別注重師承,如同趙承最初想要拜師鄭玉誠那樣,如果鄭玉誠接受的話,趙承就是鄭玉誠一派。

潘濯能坐上這個縣令,當然也是有派別的,而他的老師,就是李有道。

他在清河縣做了這麼長時間的縣令,李有道都沒有過問一次,但卻在收到江營的公函後,立即收到了李有道的玉佩,豈能不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小彪婿

玉蝙蝠

我一神醫當皇帝很合理吧

我要吃月亮

寒窯仙賦

一道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