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考前準備
筆畫豐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考前準備,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筆畫豐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鏡韜被白東江一陣搶白,又沒辦法還嘴,只好悻悻的去讀書。
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清河縣縣試終於要開考了。
雖然鄭玉誠多次對趙承說過,縣試不足為慮,但真到了臨考之前,鄭玉誠還是給趙承圈了幾道題。
“尚書說命一段,大誥一段,多士一段都要背熟,這幾年的縣試題,總在這幾段上打轉,去年的題我也看了,不離左右。”
“毛詩皇矣卷,行葦卷,凱風捲,還要多看,你的尚書更熟一些,毛詩就差了一籌。”
趙承一邊記下,一邊將他新制的涼茶罈子放在院中的桌上,鄭小月兒歡呼了一聲跑過去,就要搬動茶壇。
奈何她人小力氣弱,根本搬不動那個罈子,鄭玉誠一臉苦惱地對趙承說道:“怎麼又拿了這麼多茶?小月兒喝完不睡覺,靜宜只好陪著她熬。”
趙承哈哈一笑:“已經是最後一罈了,喝光這壇,再想要也沒有了。”
鄭玉誠又拿過趙承平日裡記的習題本翻看了一遍:“詩作練習了嗎?”
趙承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偶爾也練了幾首,但是不太好。”
他詩作這一塊並不太擔心,因為可以做文抄公,但是隻能用於考試時,平時習作是斷斷不敢用的。所以當鄭玉誠問起的時候,趙承只好含糊以對。
鄭玉誠並沒有過於苛責:“無妨,詩這個東西是要看天賦的,並不是光靠練習就可以做好詩,只要中規中矩,也就可以了。”
“倒是問策一塊,要好好想想,按照我給你押的題目多做點練習,不要慌張,寧可平庸一些,也不要出錯。免得因為最後幾道題的小錯,反倒是把前面的成績都葬送了。”
叮囑了一番之後,鄭玉誠也沒什麼需要交待的了,就對趙承說道:“把我給你圈的題回去再看一遍,然後就什麼都不要想了,好好準備考試。”
“這幾天倒是不用太用功,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有精力充沛,才能應對這次大考。”
“好了,話不多說,老夫在此預祝你旗開得勝,金榜題名!”
趙承也是恭恭敬敬的向鄭玉誠行了個禮。
雖然鄭玉誠始終沒有收他為弟子,但是這份情意,對他的態度,在學業上的指點,都與關門弟子相差無幾了。
這段時間,更是在鄭玉誠家蹭了不少飯,鄭夫人的廚藝不差,讓趙承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去吧去吧,好好放鬆一下!”鄭玉誠笑著衝他揮了揮手。
趙承在這裡學習的這段時間,也讓鄭玉誠重溫了一回當初教習門下弟子時的感覺。
自從出了那件事以後,他再沒有收過一個弟子,雖然表面上以孤高示人,但又何嘗不想洗脫自己身上的冤屈。
趙承的出現,剛好讓他多年來積蓄的情緒得以釋放,他希望看到趙承能夠一路衝上榜首,用現實狠狠回擊皇帝對他的猜疑。
趙承離開了鄭家,專門繞到城南新開的大順齋吃了一頓午飯。
過了正月十五,洪盛德終於挺不住了,掛牌歇業出兌。張大順大仇得報,站在酒樓門口大笑了三聲,宣佈大順齋免費一天。
然後張大順就出資在城南開了第一家分店,開業的第一天就爆滿,生意紅火得不得了,張大順樂得眼睛都睜不開了。
而趙承的分紅也是水漲船高,每月的收入立馬翻了一倍。
新開的大順齋沒僱廚師,仍然是牙行裡僱的廚娘,先在大順齋總店跟著幹了一個月,確定口味沒有問題了,這才到新的酒樓掌勺。
張大順這個舉動分明就是不再信任那些廚師了,經歷了一次背叛以後,就很難再找回最初的信任了。
廚娘的手藝其實也不錯,雖然相對於廚師來說,可能用料或者烹飪手法遠遠不如,但勝在味精的不限量供應,食客們嘴都吃刁了,沒放味精的菜的確不如放了的好吃。
趙承算是股東,所以他去大順齋吃飯是不用花錢的。要了兩盤菜,一盤鴛鴦牛筋,一盤素炒蕨菜,三口兩口就填飽了肚子。
不得不說大順齋的廚娘也是在進步的,這盤鴛鴦牛筋可比最初趙承吃過的那盤好吃多了。
也許是臨近考試了,酒樓中許多吃飯的人一看就是準備考試的,連吃飯都恨不得看兩眼書。
這些人都是在考試前提前幾天來到清河縣,先找個地方住下,因為考完之後兩三天就放榜了,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方便的居住之處。
趙承吃過午飯之後,就趕往城外的味精倉庫,自從搬到城外之後,收集稻穀木柴之類的生產原料方便多了。
但是十幾個蠻人的生活就麻煩了一些,趙承僱了一個廚子每天給他們做飯,所以廚子還兼任採買。
出了城門就直奔清水河,沿河岸而行。
初春的天氣給人的感覺仍然很冷,但清水河中的冰已經完全化開了,河岸上的泥土變得無比鬆軟,野草開始透出了嫩芽。
一群沿河而行的學子沿河而行,似乎在爭論著什麼。
趙承從後面走近,只聽到人群中一個聲音說道:“科舉乃是國家掄才大典,我安東俊為何不能參加?”
趙承個子較高,往人群裡看了一眼,只見一個身穿白衣,身材略高的男子正憤憤不平的說道。
“你原籍並不在清河縣,要參加,也應該回原藉參加才對。”站在安東俊對面的那個士子說道。
安東俊不忿地說道:“我的原籍在龍泉,離此千里之遙,就算趕回去也來不及了!”
“更何況,我外祖父家就是清河縣的,我怎麼就不算清河縣人?我在清河縣參加縣試,是教諭都准許了的!”
聽到安東俊提到教諭,這些士子才不吭聲了,但還是有人說道:“那就只好祝龍泉來的安大才子高中榜首嘍!”
連站在人群外的趙承,都聽出此人話裡帶著的濃濃酸味。
其實也不怪本地士子們反對,一個縣試的名額就三十個左右,每多進來一人,競爭力就多了一分,這安東俊是龍泉人,卻跑到清河縣來參加科舉,擺明了是來欺負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