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魯王門下
筆畫豐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章魯王門下,寒門國師,開局被小媳婦撿回家,筆畫豐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錯,你們找誰?”東先生一看見這兩個人的裝扮,與周如霜描述的一致,就猜到大概是白、孟兩家的後人。
還沒等白鏡韜開口,孟致遠就說道:“你又是什麼人?據我所知,趙承家裡應該只有他和他的娘子吧?”
“老夫東奇業。”
“原來是東方先生!”孟致遠一口叫出了東先生的本姓。
“在下孟致遠,家祖長慶軍都防禦使,懷化大將軍。”
東先生點了點頭,心中想道:“原來是孟禪的孫子。”
孟氏兄弟五人,都在軍中效力,因為是魯王留下的暗線,所以並未被波及,三王之亂平定之後,孟氏兄弟五人皆得到了提拔,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孟禪,一路從澍州下折衝府兵馬鈐轄坐到了如今的地位。
孟致遠又一指白鏡韜說道:“這位是白鏡韜,東閣大學士白公之後。”
東先生知道,白神符同樣是魯王留下的暗棋。
白神符在魯王如日中天之時,就上書直斥“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殺齊君”,也因此被魯王打壓,一度罷官免職,賦閒在家。
三王之亂平定之後,白神符被起復,並且一飛沖天,短短几年時間,官職就升到了太子舍人,朝議大夫,可謂聲威顯赫。
既然確認了兩人的身份沒有錯,東先生就請兩人進院,
“如果在下沒有猜錯的話,老先生應該是明威將軍吧?”
東先生也不掩飾,直接大大方方承認道:“沒錯,老夫就是東方奇業,驍果衛輕車都尉。”
白鏡韜和孟致遠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欣喜。
雖然魯王失敗了,三王之亂平定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但是朝堂之中始終暗流湧動,猶如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翻雲覆雨。
白家和孟家即使身居高位,也有一種極度不安的感覺,再加上本來就身負魯王遺策的使命,就連白鏡韜和孟知遠這些小輩們都倍感壓力。
現在看到了東方奇業,心中安定不少。
這位大名鼎鼎的明威將軍,曾在鼓徵樓率軍一萬大破敵軍十五萬,朐城率軍七千攻破十萬人大營,陣斬唐遜人頭,一時間聲威赫赫,風頭無兩。
在朝廷的邸報上東方奇業已隨魯王一起自焚於白江觀,兵敗身死,沒想到依然健在,而且看樣子似乎一直守護著郡主。
白鏡韜說道:“東方將軍,實不相瞞,我們此來是接回郡主的。”
東先生點頭道:“你們來之前,我已經勸過郡主了,郡主也已經做出了決定,跟你們回去。”
自從白孟二人登門,周如霜就知道他們肯定是來接自己的。
並且,就算是他們沒打算接走自己,她也要離開這裡了,離開趙承的身邊,免得自己的身份洩露而牽連了趙承。
此時她推開門走到院中,白鏡韜和孟致遠齊齊向她見禮。
周如霜輕嘆一聲:“我們走吧。”
直到夜色降臨,趙承才從城南的倉庫往回走。
中午在大順齋跟鄭玉誠吃了一頓飯,他能明顯感覺到鄭先生對他的態度親近了許多,並且在經義上的講解,有許多令他意想不到的獨特之處,讓他對經義的理解又契合了一分。
送走了鄭玉誠,趙承又去了城南的倉庫,這些天天氣漸涼,生產味精的效率已經低了不少,尤其在發酵的環節,要比往常慢了一倍以上。
好在十幾個蠻人十分勤勞肯幹,味精的生產雖然慢了下來,質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之前的還好,現在每缸比之前能多出半斤,這樣累加起來,總的產量並沒有降低多少。
趙承把所有生產出來的味精都用車運走,又給這些蠻人留了些日常花用的銀兩,這才一個人順著清水河畔,慢慢往家中走去。
一邊走著,一邊感受著河畔臨街商鋪的熱鬧,即使已經到了華燈初上的時候,依然很熱鬧,街上人來人往,攤販的唱賣聲絡繹不絕。
趙承感受著冬月微冷的風吹在臉上,恰到好處的帶走了一些酒後的燥熱,周如霜給他縫製的這件衣袍的確很暖和,以至於他不得不把衣領扯開一些,讓涼風透進來。
現在味精的生產趨於穩定,這些蠻人又很賣力,如果按照大順齋每罐兩斤二百兩銀子的價格來算,他已經賺到幾千兩銀子了。
現在生產出來的味精已經足夠供應兩家酒樓日常所用,下一步就是在城南再開一家大順齋的分店,兩個酒樓一南一北,就可以涵蓋了這個縣城的酒樓消費。
那時他的手上的銀子應該足夠在州府繼續開酒樓,然後憑著這樣的模式砸銀子,開酒樓,一路殺過去。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短短三五年,就可憑著這個富可敵國了。
當然趙承也知道事情絕對不會這麼簡單,現在還沒有開出分店,洪捕頭的威脅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將來踏進州府,甚至上京,都不可能暢通無阻,遇到的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在清河縣縣城裡,把持著最紅火酒樓的,是這個縣城裡的實權人物,那麼到了上京呢?想必最差也是宰相家門裡的勢力吧?甚至有可能是郡主、皇子之類。
所以有些事情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味精這個也只是趙承為了擺脫最初的困境順手而為,現在他已經有了本錢,完全可以像前世一樣,在商界中搏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但是趙承已經決定走另一條路,雖然同樣也有刀光劍影,卻又完全不同。
路邊商販熱情的叫賣聲打斷了趙承的思緒,他循聲看去,只見是一家首飾鋪子,攤主正熱情的向路人推銷他家的首飾。
“這位兄臺一看就是少年得志,不給嫂夫人買個首飾回去嗎?”攤主對路過的趙承說道。
趙承聞言微微一笑,走進了鋪子,只見鋪中琳琅滿目都是各種金銀玉飾,當然也有普通的銅飾和木製簪子之類適合普通百姓的。
趙承一眼看中了一副玉鐲,絕對是高檔貨,因為這就是後世所說的“玻璃種”,而此時想必注膠、覆膜,用玻璃冒充的造假手段還沒出來,所以應當是真貨無疑。
“就要這兩隻鐲子,多少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